家长和网吧争儿子 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

09-02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长和网吧争儿子 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儿子能不能不进网吧了,为了玩游戏你一次次的学会了许诺和欺骗,游戏让你快乐让你满足,可是你的行为却让爸妈难以承受!孩子,我该拿什么戒掉你深深的网瘾?”这段充满无奈的文字,出自西安北郊一位父亲。他今年刚上四年级的儿子上网成瘾,为了能进网吧玩游戏,从撒谎到旷课,这一切都让他的父母伤透脑筋。为了让孩子戒掉进网吧玩游戏的“瘾”,作为父亲的于强又是买电脑又是找老师,甚至大闹网吧对孩子软硬兼施,可是这一切并没有让孩子从游戏的深渊里爬出来。伤心无奈的父亲只好上网发帖痛诉黑网吧以及请求网友帮帮自己的孩子。

家长和网吧争儿子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

这位上网发求救帖的父亲,让人不禁联想到前段时间西安另一位父亲,他为了提醒更多像他一样的家长,绘制了一张西安黑网吧地图,还有的家长为了戒掉孩子的网瘾,不惜将孩子的大头像做成告示,张贴在各大网吧,以此来“禁止他入内”。如此用心良苦的父母,相信我们周围还有不少。到底该如何解救那些沉迷在游戏中的孩子呢?

“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星期五下午四点刚过,于强向老板请了事假,便匆匆赶往儿子洋洋的学校接其放学。在去学校的路上,于强在心里已经想了千百回,今天早早去接儿子,好好带他玩,免得他又跑去网吧玩游戏了。事实上,对于儿子,于强心里充满了愧疚感。妻子在外地工作,一周只回家一次,而自己平时工作又忙,对于孩子的照顾确实很少,如此一来从一年前起洋洋便染上了网瘾。近段时间更是变本加厉,常常逃课去黑网吧上网。孩子的变化于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是洋洋玩游戏的情况并未好转,为此父子俩的关系也越来越僵。为了缓和父子关系更为了完全戒掉儿子的网瘾,于强下定决心多陪陪孩子。

到了学校门口,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家长接走,可是就没有看到儿子洋洋的身影,于强心里七上八下,连忙询问班主任王老师,没想到老师一句:“洋洋下午三点多说自己头晕就请假回家了!”让于强彻底傻了眼。“坏了,他又跑了!”心里又气又急的于强连忙往家附近赶。他把家附近城中村三个黑网吧找了个遍,也没看到洋洋的身影。于强气喘吁吁地一屁股坐在了网吧门口,愤恨的看着网吧门口一块写着禁止未成年入内的牌子,心里盘算到底洋洋去了哪里?于强喘口气后又继续找,一家家网吧挨个找可依然没有。

眼看天已经黑了,于强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他顾不上换衣服,全身瘫倒在沙发上,心里不住的埋怨道:“这孩子我真是管不了了!”时针一秒秒中过去了,晚上八点还不见孩子的踪影,于强再也坐不住了,只好又出门寻找。没想到刚下楼,就碰到一个熟悉的小身影。这时,于强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冲到孩子跟前,一把抓住洋洋就往家里拖,回到家关上门,洋洋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站在于强面前。正在气头上的他抡起巴掌就想打孩子,重重扬起的手掌突然停止在半空,洋洋见此阵势缩成一团蹲在地上,看着儿子的模样,于强只好放下手臂,他拉过洋洋并没有询问他去了哪里,他只自问了一句:“孩子,以后不去了行吗?爸到底要拿你该怎么办?”

“爸爸我再也不去玩游戏了”

“爸爸,你别生气了,我就是放学了去玩了会,我答应你再也不去网吧了好吗?”洋洋拉拉于强的衣袖诚恳的说道。“再也不去了”这样的许诺,于强这一年来已经听过无数次了,可事实上,被打被骂后洋洋照样会想着法的去网吧。

洋洋第一次进网吧应该是从一年前开始的,当时洋洋正上三年级,平时乖巧的洋洋有天晚上放学晚回来了一个小时,起初做父母的都以为孩子贪玩,也没多在意,直到后来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学习成绩也急速下降,为了搞清孩子的状况,于强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了一次,洋洋的回答躲躲闪闪只是说和同学在外面玩忘了回家的时间,于强觉得洋洋在撒谎,后来才从班主任口中得知,洋洋和班里好几个孩子每天都会去附近的小网吧上网打游戏,希望家长多注意些。

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强气得直哆嗦,从小到大这孩子没撒过谎,现在竟然为了游戏还撒谎,二话没说就抡起扫帚把洋洋狠揍了一顿,这一顿猛揍后,确实让洋洋安静了一段时间,每天准时回家、上学。看着孩子的变化,于强以为孩子真的改掉了玩游戏的坏习惯。没曾想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暴揍孩子一个月后,于强发现洋洋隔三差五就要零花钱,今天说要买文具明天说学校要买学习资料,于强也没多想,每次都有求必应,直到最近老师的一个电话才让于强彻底醒悟了过来。“洋洋的爸爸,你们孩子最近怎么一直说不舒服,还是带孩子去看看吧,不能老请假吧!”听完老师的电话,于强总算缓过神来,原来洋洋每天拿着零花钱一到下午就请假跑出去上网,到了放学点再回家。如此一来神不知鬼不觉,混过了老师和家长的法眼。

知道事情真相后,于强劝自己这次一定要稳住,不能生气不能动手,等孩子回家好好谈谈。下午五点洋洋准时回到家,于强强忍着怒气问孩子:“一连请了几个下午的假不去上学,到底去了哪?”洋洋知道大事不妙,低着头不说话。于强见状,气恼的告诉洋洋除了早餐费用外,以后不会多给零花钱。并警告儿子以后如果要是再去网吧玩游戏,就彻底别回家了!并让洋洋写下保证书。

“谁让小孩进网吧的”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零花钱也断了还写了保证书,可是于强心里明白,要想彻底断了孩子进网吧玩游戏的瘾必须找到病根。既然孩子喜欢玩游戏,那么我让他用家里的电脑每天玩上一小时,可是这样的计划并没有得到洋洋的认可。他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在家里玩游戏沟通不方便。”

在家里玩游戏的计划失败后,于强只好每天想办法和洋洋的班主任随时沟通,监督孩子的一举一动,一到放学的时间,于强都会提前去接孩子。虽然这种紧盯术挺有效果,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孩子能够好好成长,于强和妻子商量了一番,让妻子从外地回来照顾儿子几年再说。

自从3月份妻子回到西安后,洋洋的确比以前懂事了许多。于强总算可以踏踏实实工作了。可是好景不长,一天下午于强正在上班,妻子急促的电话便来了:“老于,你快回来吧!洋洋下午又逃课不知道跑哪去了!”于强一听,脑子轰的一声好像要炸了,他气鼓鼓直奔学校和家附近的几个小网吧,终于在一家网吧的角落里,找到了正玩得起劲的洋洋,看着儿子玩得兴奋劲、电脑桌上摆放着没吃完的泡面。于强气一把把洋洋从座位上拎了起来,“走,回家!”走到门口,于强怒气冲天的对着网吧的老板一顿质问:“你们心也太黑了吧,孩子的钱也赚。不是写着禁止未成年入内吗?是谁让小孩进来的!我要告你们!”看着面前气呼呼的于强,网吧的老板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打开门做生意,没理由不让人进来玩,你要告随便告!”

网吧老板轻飘飘的一句“随便告”彻底激怒了于强,他拨打了110,最终那家黑网吧也被关了门,可是没几天人家又悄悄地开张了。面对此,于强既无奈又心痛,孩子就毁在游戏上了吗?这一年来,于强软硬兼施各种方法都用遍了,可是儿子洋洋的网瘾依然没有消除,作为父母很是难过和自责。如果今年孩子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话,于强告诉记者他准备带孩子去专门戒网瘾的学校看看,兴许那里可以彻底让孩子回归正途。

专家支招“要救孩子首先得问责父母”

于强上网发求救帖,希望网友能够支招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该帖被无数网友转发和回复。有网友支招:“完全可以买两台电脑,每天他放学后,督促他完成作业后,然后和他一起玩一到两个小时游戏。这样父子关系又能得到改善又能让他玩得尽兴,估计如此就不会再进网吧!”也有网友希望“家长不应该孩子一出现问题就大骂黑网吧的不是,还是应该想想自己平时对孩子的关心到底够不够?所以要救孩子首先得问责父母”。yjS21.COM

目前,我国“网瘾少年”已达到400万人,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困绕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教育专家介绍分析,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太多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无法解决,只好沉迷网络,以逃避现实,并从网络中获得成就感。

家长和网吧争儿子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

著名素质教育家、“中国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曾表示,中国的孩子可能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人了。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使孩子压力过重,感到很累、很辛苦、感受不到快乐。在网游世界,他们主宰一切,自由放松。如此“天壤之别”的两个“世界”让孩子本能地躲避现实,因此他们一旦在网络世界寻找到了快乐,马上就会沉迷于网游当中。专家强调,网瘾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习惯,是一种认识问题。在了解了中国孩子的网瘾成因后,要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根本的途径就是温暖的亲情。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听似简单,但实际上,这正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戒瘾方法。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并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其次,导致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原因就是应试教育,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学校要尽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活生生的实际快乐和幸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专家支招:当今父母为何难?


当今父母为何难?五大原因导致父母难做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许建国近日提出:家庭教育首先得从家长教育开始。

“有一次我路过小寨,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拉住我,问我要黄碟不。我问多少钱一张,他说10元钱一张。我问他怎么挣钱,他说卖一张提一块钱,卖三张就够上网了。我问你知道黄碟里面的内容不,他说知道,‘老板让我先看,看完之后再卖’。我拉着孩子找到家长,家长吓了一跳:压根不知道孩子放了学在哪儿,想着孩子还能玩啥,不就是打打球吗?谁知道竟能卖起黄碟呢!”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许建国就给大家分析“当今父母为何难”。许老师说,以上这个例子,是当今父母为何难的一大原因:文化多元了,生活环境变了,孩子复杂了,家长管教孩子太简单了。

许老师分析,还有四大原因造成父母难当。

第一,你的孩子和你当孩子的时候不一样,但是还得用你当孩子时的经验来管教和你不一样的孩子;

第二,社会竞争越来越强,望子成龙越来越心切,教育孩子越来越烦躁,家庭教育越来越失败;

第三,父母爱子天经地义,父母教子不会变通,两个极端造就孩子失败:0到12岁的“前半段”教育,是溺爱、迁就、娇惯、满足、让步,12岁到高年级,是唠叨、训斥、打骂、强制、放弃。“两极分化”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

第四,家庭教育无教材、无课表、无评估、无奖罚,爸妈无需上岗证,但家庭教育全在三句话:父母的言行举止是教育最好的教材,为人处世是最好的教材,家庭的生活情调是最好的教材。父母往往认识不到这些问题。

专家:“幼小衔接”家长要比孩子先适应


校内开学典礼 校外“家长聚会”

校内是庄重的开学典礼、校外是热闹的“家长聚会”,仅一道校门之隔,却上演着两种全然不同的景象。开学当日,在武昌区水果湖第二小学,记者看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8:30,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在外等候的家长则聚在一起聊天,谈论着各自的孩子。 “你孩子是一班的啊,我的也是呢。”“我那家伙特别闹,上幼儿园时我就把他送去练书法了,希望他变得安静点。”……无论是熟识的,还是陌生的,只要谈到孩子,这些家长们便有了共同的话题。

大手牵小手,一起进学校

保安处的玻璃门上,贴着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不少家长纷纷掏出笔和纸,“记下来,接送孩子也方便些唦。”一位婆婆对记者说道。略显肥胖的她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的最前面,把纸张铺在墙上,费力但认真地抄写着。

9:30,看到孩子们放学出来,心急的家长纷纷迎了上去,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家住水果湖附近的刘爹爹说,孙子刚上一年级,以前上幼儿园都是他接送。

“孩子太小了,不放心,刚开始肯定是要接送的,等长大了再慢慢让他独立。”

不仅是家长,校门口的车也来了个大聚会。校门口的马路两边,几十辆私家车排成了两条长长的“车龙”,中间过往的车辆都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行驶。另外,在学校的栏杆处,也并排停放着许多摩托车、电动车或自行车。

在洪山区武珞路小学,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情景。“大手牵小手,一起进学校”成为一年级学生的标志性写照,就连孩子已经开始上课了,家长们不愿离开,趴满了窗户口,堵塞了教室门。

孩子、家长里应外合老师唱起了“独角戏”

走廊上,有家长对着教室里的孩子招手,有家长拿着相机对孩子拍照。教室里的孩子都把目光转向了教室外的家长,有的还站了起来,老师好像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一样。

对此,该班班主任称,孩子刚进入小学,第一天开学,家长都希望清楚了解孩子的一切,这可以理解。但正常开学上课后,家长还这样的话就不好了,首先不利于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孩子的情绪出现不稳定,影响上课。

市教科院专家表示,这是幼小衔接阶段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幼小衔接”家长要比孩子先适应才行。首先家长心态特别要平和,不要太以孩子为中心。幼儿进入小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想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先这样问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引导孩子解决他们身边发生的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不用赘述。

Professor通过观察发现,美国父母的教育方式独特在于,他们会尽量避免先入为主,也从不会代替孩子做决定。家长们想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先要学会做一个提问者和倾听者,看孩子对遇到的难题如何描述。听过孩子的表达后,父母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那些难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帮孩子们解决好他们身边遇到的难题。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教育技巧,Eight questions affect the whole life of children!

提问一:

“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提问二:

“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提问三:

“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提问四:

“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Brain-storming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提问五:

“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

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提问六:

“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家长们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家长们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提问七:

“你希望我做什么?”

提问时,表示出可靠、支持的态度。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八:

“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也可以这么问,“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这个问题会提示孩子去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一段时间就要过年了,亲戚朋友之间少不了走动,孩子之间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对此,Professor建议瑞爸瑞妈们,不要急着插手,先问孩子这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们不妨可以一试,相信大多数的难题都会事半功倍,得以解决。这样的好方法,你学会了吗?一般人,Professor不告诉他~

专家支招帮孩子解决入园问题


幼儿园是孩子们一生重要的教育,所以家长们早早的就开始为宝宝们的“前途”打划,并且当宝宝们正式入园以后,家长们也是对于孩子的入园教育关心不止,可是面对幼儿园的三道难题我们又应该如何来解决呢?

面试准备好了吗?

虽然只是孩子入园前的小小面试,但对于紧张的家长来说,重视程度可不亚于孩子的中考高考。一方面是好不容易拿到的面试名额,家长恨不得亲自上阵替孩子面试;另一方面,年幼的孩子对于爸爸妈妈的焦急却全然不知,根本不知道配合,这可怎么办呢。

幼儿园的入园面试,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老师会问孩子什么问题?孩子到底需要学会哪些技能才能通过这人生的第一场面试呢?

教师观点:

入园前对孩子进行了解是必要的,但用“面试”的说法会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压力。其实所谓的“面试”过程,一般只需孩子和老师做一番简单的交流。

就近原则

一般幼儿园的招生参照“就近原则”,先照顾附近社区的小朋友。另外,面试当天并不进行体检,如果面试通过,入园前,家长还需带孩子到专门的妇幼保健医院体检,拿到合格报告后,才能正式入托。

日常交流不可少

老师和孩子交流的内容,一般是提一些问题。有时是围绕家庭成员、自己的喜好等;有时会要求孩子分辨物体的颜色、大小或形状;有时会给孩子一些玩具,如积木、洋娃娃,以观察他们的玩耍过程等。这些主要是测试孩子在智力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家长只要在平时跟孩子多交流,培养孩子一定的表达能力,在面试的时候孩子一般都能从容应答。如果仅靠最后关头“加班加点”,只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对面试并没有帮助。

培养孩子的胆量

对于一些比较腼腆的孩子来说,家长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胆量。可以多带孩子探访亲友,让孩子单独与亲友共处,以训练他们的应对技巧。平时要鼓励孩子大胆与别人进行交流,这样孩子无论是在面试的时候,还是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都能尽快适应。

我要不要送礼

孩子终于顺利入园了,这时家长终于松了口气。可一看日历,教师节到了。该不该给老师送些礼物呢,家长们心里各自嘀咕开了。

羊羊妈:女儿的老师对人很好,很和善有爱心,我想送礼不是为了拍老师马屁,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感谢,但不知送什么好。

强强爸:送吧,我觉得老师管那么多孩子,挺不容易的。孩子这几天还主动自己画了朵花,说是送给老师的。

萱萱妈:人人都送不就等于没送嘛,我们啥也没送过,可孩子一直是老师最喜欢的。

玲玲爸:会送,如果别的家长都送,我不送,那岂不是让老师认为我“送不起”吗?怎么也得送,礼物太轻还不行。

教师观点:

换位思考

家长费尽心思送礼,主要有三个害怕:一怕不能充分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二怕人家送了自己不送而失礼;三怕老师没收到礼亏待孩子……一腔单向的热情,却没想到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其实老师面对家长送礼也很烦恼:谁说我们想收礼了呢?收了礼反而不自在。

更好的礼物

入园须知,其实孩子们的一张贺卡、一幅亲手画的画、一个拥抱、家长们对老师工作的尊重、理解和配合、多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孩子的问题多和老师商量,这些对于老师来说,是更好的礼物。

老师您偏心

现在,在幼儿园生活了一段时间,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生活似乎走上了正轨。这天,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家长高高兴兴地领着孩子入园来了,可几个活动下来,家长不高兴了,怎么几个活动我们家孩子都没参加表演,这老师也太偏心了!难道,是我们没送礼,所以老师不给我们家孩子表演的机会?

教师观点:

两种重视

在家长和在幼儿园教师的概念中,“老师的重视”有着不同的含义。家长往往把“露脸程度”和“老师重视度”划上等号,以孩子参加了几次表演来判断老师是否关心自己的孩子。而实际上,从教师的角度看,“老师的重视”其实是对孩子的及时关注和帮助。

细节更重要

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重视体现在许多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小细节上,如哪个孩子肚子痛、哪个孩子今天心情不好、哪个孩子还想添菜、哪个孩子不爱吃芹菜、谁的美工纸被撕破了、哪些孩子争玩具了等等。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其实就是由这样一个个的细节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孩子都是老师重视的对象。

幼儿园和家庭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从孩子一入园开始,家庭就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与老师既是合作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更是亲邻关系,就让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一个充满友谊和温暖的世界吧。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时候都是父母们想的太多了,即然将孩子们送入了幼儿园就要充分的相信老师,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相互配合,才能让宝宝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专家支招帮助害羞宝宝


宝宝的性格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孩子从小就像一个外交家一样厉害,然而有的孩子却只是一个害羞的小公主。对于上面所说的两类孩子肯定害羞的小公主不太受欢迎,家长们如何才能让害羞的孩子变得想外交家一样呢。

1、无论何时,我们都有责任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颖颖家来客人了,妈妈鼓励颖颖跟阿姨打招呼。颖颖羞红了脸,好久才说出“阿姨好”,妈妈提示颖颖说:“大点声宝贝,阿姨没听见。”这时,羞红了脸的颖颖扭头就跑了。

妈妈笔记:

当孩子表现出进步的时候应该及时肯定,见好就收,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下次才能更进一步。如果父母要求太高,乘胜追击,很有可能孩子就逃避了。

2、让家成为爱的堡垒

顺顺是个乖巧的小姑娘,在家里口齿伶俐,但是出门后却不爱说话。妈妈并不着急,耐心、平和地对待顺顺的表现,鼓励顺顺的每次努力,欣赏她的独特和可爱,这让顺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自我感觉。

每次去超市、商场,妈妈都不忘记带上顺顺。妈妈明白,每一次出行顺顺都有很多机会去跟人交流:帮妈妈付账,找阿姨称东西,帮妈妈要餐巾纸……叔叔、阿姨们一次次地称赞,妈妈心里偷着乐,顺顺也乐此不疲,每次都满意而回:“妈妈,完成任务了!”

妈妈笔记:

温和、有耐心的父母和老师,有安全感的家庭,有归属感的幼儿园和学校,是帮助孩子克服害羞最基本的良方。

行动第一。不要怕麻烦,在一点一滴中慢慢地给孩子创造安全的人际交往机会,让孩子从交往实践中体验到成就感,享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3、让孩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之后,再走出去

齐齐妈妈带齐齐去儿童乐园玩,看到别的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齐齐却还在妈妈怀里不肯下来。妈妈着急了,不断提建议:“齐齐,你玩玩滑梯好不好?玩玩大球好不好……”齐齐却不买账:“不,回家,回家!”

妈妈笔记:

到一个新鲜的环境,孩子如果感到不适,不要急于让孩子加入。先抱着他,让孩子感到安全,然后轻松谈论环境中孩子可能感兴趣的地方。如果孩子从你的怀里探出头来,那就说明他有要去探索的意思了。

不要着急,继续轻松地谈论:“这个小弟弟真有趣,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再问问孩子:“齐齐也想去试一试吗?妈妈就在这里等你,需要妈妈的时候可以叫我。”

4、害羞的孩子更需要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

铭铭是个3岁的小男孩,很少与人打招呼,妈妈每次让铭铭打招呼,他都会扭过头去。碍于面子,妈妈总会解释一下:“我们铭铭很害羞,从不与人打招呼!”时间长了,铭铭更不愿意主动交流了。

妈妈笔记: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总被贴标签的宝宝会自己说:“我害羞了!”父母不要在别人面前评论自己孩子的害羞表现,尽量换成积极的字眼,如我的宝宝正在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呢,他要多观察一会儿等。幼儿网

让宝宝知道,每个人至少都有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最终能够做成。更多积极的评价,经常和他分享成功的快乐,宝宝的自我满意度会逐渐提高。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使用一些方法,对于上面所说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相信通过家长的努力为的就是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的更详细方法。让孩子懂得对于有些习惯对于自己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专家支招----孩子讨厌画画怎么办


宝宝的烦恼

“妈妈,画什么好呀?” “画什么都可以呀。” “你说什么都可以画,可是什么也没有呀。” “怎么会没有呢,花儿、房子,不是什么都有吗!” “可是,我画不出来。” “怎么画不出来呢!” “我讨厌画画儿!” “丽丽可会画画儿啦,是吧。” “我不会画。” “你是好孩子,快画吧。” 儿童的心理 孩子最怕听大人说“随便画点什么吧”之类的话。“妈妈老是说画什么都可以,什么都有,可是我想画的东西,什么也没有。”这是儿童的心理。 不能强求或强制儿童表达出心中的东西。儿童心灵里的东西,只能等待它顺其自然地表达出来。 虽然孩子在思索:“我画什么好呢?”可是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热情和愿望:“我就想画这个”,那他是画不出来的。 一般来说,当儿童亲身经历了某些有趣的、令其兴奋的事情之后,会产生把它画出来的激情。搜索枯肠、挖空心思地去想画什么时,是什么也画不出来的。 特别是孩子受到催促时,画画儿的情绪会消失殆尽。尽管妈妈说:“不是什么都有么?”可是“想画的东西却什么也没有!” 专家支招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直接催孩子画画儿。与她谈一些回忆往事的话题。例如:“昨天的运动会,多有意思呀”。或者帮她回想和小朋友在沙坑里玩的情景。于是,当时的愉快感受和高兴的心情重新掠过心头,想作画儿的欲望马上就出现了。

儿童画画儿与学生绘画不同。命令他画眼前的事物,引不起他的画兴来。当什么事物使他情绪高涨,或心里感到兴奋时,画意才开始萌动。 所谓指导儿童绘画,不是指导绘画本身,而是唤醒他的回忆。如果母亲能够提供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可以了。但不是单由母亲一方提供建议,而是通过与孩子进行愉快地对话,在恰当时机捕捉话题。这是一个诀窍。

专家支招:为孩子选择幼儿园


专家支招:为孩子选择幼儿园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到了爸爸妈妈们给3周岁左右的宝贝准备择园的阶段了,很多家长都会咨询怎样给孩子选一所好的幼儿园。那究竟什么样的幼儿园是“好”的幼儿园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解答吧!

一看环境: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环境是最容易看到的,家长在与园方联络后,可以去幼儿园走一圈,看看园舍建筑是否稳固,楼梯与设备是不是专为幼儿设计,楼梯、桌角、柱子与游戏设施是否有防护的装备。幼儿园的空间要宽阔,能让孩子尽情地跑跳玩耍,此外,消防设备、饮水、用电安全也是家长要注意的。家长在参观幼儿园时要记住去厕所、厨房走一走,看看孩子就餐是否卫生、活动场所是否贴有胶垫、厕所是否能及时打扫等细节。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些幼儿园看上去设施豪华,设备先进,但家长也要实地了解下这些豪华的设备是否真正合理地利用起来,别光为设备买单。

二看老师:老师和保育员首先要有师德,要有爱心和责任心。老师喜欢孩子,孩子才会有愉悦的心情生活和玩耍,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当然作为老师来说,光有温柔是不够的。尽管每个家长都希望幼儿园老师温柔和蔼,富有爱心但同时,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到幼儿园不仅是生活,还要学习,接受教育,如果老师对孩子一味迁就,不及时纠正小朋友的缺点,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受教育机会。对于幼儿园老师的选择,有的家长认为老师年轻一些好,精力充沛,教学理念也先进,有的家长却认为,上年纪的老师有经验,教育孩子的尺度把握较好。其实一支成熟的幼教队伍,应该既有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又有年富力强的中年老师,两者各有特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三看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对孩子的培养关系重大。幼儿园作为启蒙阶段的基础教育,共性较多,但同中有异,普遍性中又有偏重,想让孩子受到什么方面的侧重教育,就要了解幼儿园的个性和特色。幼儿教育是一种学前教育,太早地开始课堂教学会造成幼儿的反感。幼儿园教学应该注重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从而培养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招生时,打“双语教育”的牌子。但事实上,真正能做到双语教学的幼儿园并不多。国外比较成熟的双语教育,一般要实现老师每堂课都可以使用双语教学,每周有3-4个半天,使用双语授课。而我们国内部分双语幼儿园只是有每周固定有几节英语课,或者是老师们只在上课时说几句英语,远远达不到双语的标准。

四看班级容量:一些好的幼儿园往往能吸引大量的生源。还有些幼儿园在宣传时,往往会用报名人数多来吸引家长:“快来报名吧,已经有多少多少个孩子进来了。”家长需要注意下,入园的孩子过多,可能会导致班容量过大,老师照顾不过来。一般来说,每个班最好不要超过30人。

五看路程:找一个离家比较近的幼儿园,不仅方便家长接送,每天早起孩子也不至于特别紧张。不过这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标准。有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过分注意离家远近,随便找了一家幼儿园,结果发现孩子都上了一年了,还是不喜欢幼儿园生活。这虽然与孩子的个性有很大关系,但也反映出幼儿园工作的失利。因此要在确定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来考虑路程远近。

六看家园共建:家园共建是近几年幼儿教育里说得比较多的话题,主要指幼儿园举办一些面向家长的一些培训、交流活动以及家长和老师定期联系,在科学育儿方面共同提高。注重家园建设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会更充分,家长也可以得到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这样双方可以共同指导孩子的成长。家园共建的形式多种多样,家长在了解这方面内容却并不困难,可以从幼儿园里往届小朋友的家长了解到。

最后,建议父母在宝宝入园前,到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看,不仅要看硬件设施,更要看人文环境和幼儿园的管理,看这样的环境能否给孩子带来一种快乐心情;问,主要是通过与老师、保育员的交谈,观察她们的言行举止,感觉老师、保育员是否有爱心、有责任心等。有条件的话,在确定正式入园之前,先让孩子入园一段时间,确定孩子对新环境、老师及其他小朋友是否适应。目前,不少幼儿园都办有亲子班,亲子班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可以在这里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增加亲和力。家长们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对幼儿园的情况了解后再做决定。

喜欢《家长和网吧争儿子 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