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识字

09-20

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识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幼儿期原本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定的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儿童主体性的各个方面的品质已经萌芽,甚至十分活跃。其主要表现在:他们什么多想知道,什么多想尝试,什么多要关心,什么多要参与。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自己充满信心。近年来,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随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非注意状态下,儿童也可能对环境信息保持敏感,并逐步主动学习获得大量知识、规则与行为方式、技能。因此,在丰富多采的环境中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幼儿心理能力的发展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我们在开展科学识字活动以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汉字。

一、利用壁面装饰,诱导幼儿主动识字。

我国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曾经说过: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接受外界刺激的敏感期。良好的育儿刺激和早期教育能使孩子有一个丰富的良好环境。在此环境中接受视、听、触觉等各种刺激,对幼儿大脑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幼儿入园后,接触最多的环境是活动室,如何发挥这一环境的教育功能呢?我们充分利用壁面装饰来诱导幼儿主动识字,这主要是因为墙饰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审美性,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能给幼儿美的感受、艺术的熏陶。所以我们结合墙壁装饰,布置了一些字卡字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欣赏了画面,习得了汉字。如:我将每个幼儿设计的树叶贴在墙上作为评比栏,宾在上面写上幼儿姓名。幼儿在给自己贴红花、与同伴交谈、比较谁的花多的时空中,无意间认识了同伴的姓名。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结合主题内容,与幼儿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并呈现在主题墙中。我们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呈现,幼儿在观察同时,也会主动去释读图片下的文字,从而自主获得相关知识。

二、利用菜谱,引发幼儿主动识字。

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的实验中指出汉字的表意性,方块形正适合于幼儿脑右半皮层发育比左侧快的特点,为此,我们利用幼儿自然记忆较强的认知特点,让幼儿在进餐的环境中认识了一些菜谱中的常见的汉字。活动开始时,我们每天把菜谱写在白纸上,在老师给幼儿分菜时,让幼儿看看盆中的菜,再看看菜谱,并通过品尝菜的味道来记住菜谱,进行识字活动。这样反复多次后,再进行第二步。我们利用孩子好奇性强,在进餐前就想知道今天吃什么菜的心理,让幼儿先看菜谱,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当幼儿看到某些已经吃过的菜的名字时,就会立即读出菜名。当幼儿说不出时,我在利用该菜的味道、形状、颜色等特征,提醒幼儿回忆或直接出示盆中的菜,帮助幼儿记忆。这样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自然记忆,轻松的认识了一些菜名中的汉字。

三、利用大自然,激发幼儿主动识字。

大自然物象奇幻:风、云、雨、草、木、鸟、兽、虫对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多么神奇而充满诱惑的自然界,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一推门就能感受到这浓浓的自然气息,是大自然首先给了这些孩子灵气和学习冲动,陶行知在他的“六大解放”中讲到:“要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获取知识,扩大眼界,激发创造灵感。”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孩子去欣赏周围大自然的景色,草木茂盛时领他们去踏肃,放风筝,在田间野火,认识各种小虫,小动物,并把他们带入幼儿园进行识字活动,如:小昆虫联演会,在给昆虫标本下贴上相应的汉字,并进行认读;《庆丰收》活动中认识各种农作物:小麦、蚕豆、油菜等。

四、利用区域游戏,促进幼儿主动识字。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区域自选游戏,更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将汉字教育渗透到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轻松愉快的主动习得汉字。如:幼儿在参观游戏区角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发现并认识了“贝贝家”、“银行”、“蓝猫图书馆”、“家乐福超市”、“华庄医院”等区域;当他们想到区域游戏时,就可以到相应的游戏区佩带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牌,“妈妈”、“爸爸”、“经理”、“医生”、“营业员”、“建筑师”、“服务员”等进行游戏;当幼儿想到菜场、超市购物时,必须先到银行提取写有“元”、“角”的钱币,走进“菜场”、“超市”就能购买一些“汉字商品”(商品外形上写上相应的汉字名称),游戏在快乐的进行,汉字的学习和巩固也在无意中完成。m.yjS21.COm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具有拥有环境的权利。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利环境,通过幼儿视、听、触手感官对幼儿的大脑皮层进行有意刺激,让幼儿在优化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着,享受着快乐,体验着成功,教师在活动中成为幼儿工作的伙伴和引导者,幼儿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幼儿观察记录:幼儿与墙面环境的互动


观察记录:

**月**号上午,薛新蕾在积木区搭积木,首先她用几块短长方体搭了一个底,一边搭一边说:“这是房子的底,要搭平一点。”接下来她跑到柜子旁拿了两个圆柱,一个放在最左边,一个放在最右边,看了一会,她又跑过去拿了三个圆柱,放在了中间。她拿了两块长方体积木横着放在圆柱上,这时候她发现中间缺了一点,她就随手拿起边上的长方体积木桥搭在上面,然后又摆了两个圆柱在上面,搭完后她自言自语地说:“还要搭一个房顶。”然后她就拿了一个长方体积木盖在了上面。搭完房子后,她回头看了看墙纸上的图纸,然后拿了一块拱形积木放在前面说:“这是大门,这里是停汽车的地方。”

情况分析: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薛新蕾是一位观察能力很强的孩子,她能根据墙面上的建筑图纸来进行建构活动。她选用了圆柱积木来模仿建筑物上的柱子,还用拱形积木来模仿大门,这个都是她从墙面上的图纸上观察到的。她在搭建过程中也运用了很多建构技巧,如平铺、桥建、对称等等,可以看出薛新蕾的建构水平已经达到了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水平。

策略支持:

1、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2、在回顾环节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根据图纸来搭建。

3、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物,可以用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

在与小虫子的互动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奇与快乐


星期三的餐后活动安排的是散步。我带着孩子们从自班门口出发在校园内漫步。孩子们边走边自由交谈着,由于这天温度较高,孩子们额头上都已冒出了汗水。我就带领孩子们来到了两棵大树下进行歇凉。孩子们看到附近有一些塑料“长板凳”就自主地与同伴搬了过来坐下来休息。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是不等闲的,他们开始自主活动了,地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和枯树枝被他们吸引住了。只见孩子们随手拿起现有的天然材料做起烧烤来了。他们用枯树枝做串棒,树叶做烧烤料,选好材料后就开始有模有样地做起烧烤来了。他们有的做了烤鱼串,有的做了烤肉串,有的做了香饼串玩了起来……,他们的想象力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暗暗为他们鼓掌。还有的孩子用枯树枝在地上挖洞,不知要玩什么游戏。

正在这时,有几个男孩突然发现了一只一动也不动的小甲虫正爬在大树上休息呢。这么小的小不点儿也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球,他们的观察力也真是超凡的,这时,辰辰也加入了观察虫虫的行列,他一看见这个小不点儿就拍着小手尖叫了:“哇,虫子,小虫子。”旁边的洲洲忙阻止他:“不许大声叫,小虫子会被你吓跑的。”霞霞点着头帮洲洲说话:“是的,小虫子还在睡觉,不要吵醒它。”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交谈着。不一会儿又引来了许多孩子,他们都抬头张望那只虫子,可趣的是那虫子像似听见了孩子们的喊声,它开始与孩子们互动起来,一会儿往上爬,一会儿往树后爬,像似与这群可爱的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小虫子又往上爬了,几个调皮的孩子就捡起地上的枯树枝拼命地喊:“小虫子,不要爬上去了,快下来,你再爬上去,我们就看不到你了。”这群孩子真的很有趣,他们竟把这小虫子看成了有思维有灵感的小动物了。我随即就把那有意思的镜头用手机拍了下来。

今天的餐后活动,孩子们是在自由宽松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在看一看、聊一聊、玩一玩中了解树叶、树枝的再利用,在与小虫子的互动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奇与快乐。

孩子们的世界是最丰富、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的心又是最纯真的。从平时的观察中还让我发现,他们会把一片不起眼的叶子想象成烧烤料想象成小虫子的被单、小船等,甚至还把树叶想象成树妈妈的孩子,帮助它们去找妈妈…。由此可见,大自然真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在今天的餐后散步中让孩子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同时也带给他们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幼教经验:怎样在故事活动中的互动


导读:在教学中我发现,托班的语言教学需要把故事设置成有趣的情境,如果单纯的故事的语言教学,往往孩子不是很感兴趣,为了孩子我们教师应需要时常挖掘有益的活动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式,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

在主题《暖暖地帽子、围巾》中有一个语言活动,内容是:“天气冷了,小动物们要戴帽子,真好玩!小猫的帽子上有一条小鱼,小狗的帽子上有一个肉骨头,小猴的帽子上有一个大桃子,小兔的帽子上有一棵青菜。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帽子,戴上帽子多暖和。”

这么一个简短故事它是一个没有过多情节的故事,它很难吸引孩子们的,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图片讲讲,孩子们对活动本身就不太感兴趣,对内容更不用说了,因此我觉得在这次活动要想吸引孩子们的前提就是增加与孩子们的互动。

互动来源于故事的内容,应以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联系来开展,其目的是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们对活动内容的记忆和表演。所以,我把本节活动的互动设置为

1、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

2、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

3、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通过实施极好地调动孩子的兴致,让故事互动成为了孩子喜欢故事的良好途径。

4、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故事中的情节不重,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想象,能够把其他有趣的情节加入其中就会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关注。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后,我有意将结尾改成:“小动物都带上了自己喜欢的帽子,一起到草地上去玩,玩着玩着小动物就觉得有点热了,小猫把自己的帽子扔到了草地上,小狗、小猴、小兔也把帽子扔到了草地上……”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把“帽子”的图片扔到了教室的四周,然后继续讲故事:“不一会刮了一阵风,小动物都想带帽子了,可是帽子都到哪里去了,宝宝你们知道吗,谁来帮他们找找看?”通过反问,孩子都被故事所吸引,并都举起小手想帮小动物们去找“帽子”故事情节的拓展要利于孩子们思考,并能积极激励宝宝来参与故事的互动。

5、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老师的故事给孩子留下了一个互动的支点,那么老师就要给孩子一个推开互动之们的双手——“孩子参与的空间”,在让孩子们去为小动物找帽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喜悦心情益于言表,当他们拿到“帽子”图片时他们会很兴奋地跑到老师跟前大声的说:“老师我帮小动物找到了帽子!”“你找到的是谁的帽子?”这时教师的提问反而能促进孩子们对帽子上图案的表达,这对孩子与老师的语言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孩子记住故事人物中的帽子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内容。

6、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让孩子通过帮小动物找“帽子”后,为了让孩子们的兴趣不减,我随孩子们的兴趣又增添了“狼”与“小动物的互动,通过让“狼”扑捉到“小动物”,请宝宝根据自己所带的帽子的图案回答自己是谁,如果回答的不是帽子的主人就有可能被狼吃掉,通过这个游戏的互动孩子很开心,而且对故事的内容记忆非常好,同时也加强了物与物的匹配,给孩子们了一个良好表达与积极参与的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发现,托班的语言教学需要把故事设置成有趣的情境,如果单纯的故事的语言教学,往往孩子不是很感兴趣,为了孩子我们教师应需要时常挖掘有益的活动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式,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

让楼道环境与幼儿对话


为幼儿创设丰富而有意义的环境,不仅要将互动性环境的创设思想体现在班级环境中,也要将这种做法渗透到楼道环境里,使每一个角落都能与幼儿对话。幼儿园楼道是幼儿和家长时常经过的地方,不仅蕴含着许多教育契机,也是幼儿、家长共享信息的天地。于是,我们结合现有条件,让楼道环境与幼儿对话。共享角我们在楼道的墙角处开设了“共享角”,展示的作品可以来自孩子,也可以来自家长或教师,大家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物品摆放在这里,并配上简单的文字介绍。中大班的共享角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由家长和孩子一起从家里选出有意义的物品在班中进行评比,选出最有意义的物品做展示,包括玩具、饰品、各地特产等与大家共享,以开阔孩子的眼界。激发他们参与的愿望。在小班楼道处,教师还结合教育目标,有意识地把资料室的动物模型摆放出来,并在“写给家长的话”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家长如何与幼儿交谈。自从有了共享角,幼儿、家长在楼道里走路时的话题也多了起来。一次,中班的小朋友从楼道经过时发现了展示的声控小鸡“唧唧”地叫个不停,感到很好奇,问:“老师,小鸡怎么自己就叫了呢?”后来,他们将这只声控小鸡“借”到班中仔细研究,终于明白了声控小鸡的奥秘。升降展示杆以往在楼道高处展示幼儿作品时,通常由教师来粘贴或悬挂。一次,我们将孩子的作品挂在楼道墙壁上时,听到孩子说:“老师,我想自己挂!”这句话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自己的作品自己挂和教师挂到底能给幼儿带来多大的影响?从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中,我们觉得幼儿自己展示作品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并真正体验到成功。受升降式家庭晾衣架的启发,我们把升降式晾衣杆安装在了楼道内,这样,幼儿不仅能自己悬挂作品,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而且还能在操作过程中感知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创新”角一直以来。我园重视营造创新型园所氛围,努力从点滴的细节中渗透创新思想。一次,我们在逛家居市场时发现了一个多功能晾衣架,设计非常新颖,于是将它买了下来,希望通过这件物品的创新设计思路,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启发,也能对孩子甚至家长产生影响。我们在作品介绍中说明了该物品的购买地点、功能、启示等。就这样,门厅角落处“感受创新”的环境诞生了,我们会定期更新创新角中的物品,让老师、幼儿和家长不断地感悟各种创新事物,逐渐培养她们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氛围的感染下,我园幼儿和家长的创新意识逐渐增强,每一次亲子制作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而许多作品的设计思路正是来源于创新角内的物品。感知探索墙经常听到小班老师在楼道里对小朋友们说:“请把你的小手放在自己身体的两边,不动窗台和墙上的东西。”尽管老师反复提醒,可孩子们仍会摸摸这儿。摸摸那儿。通过观察及思考,我们一致认为:楼道里的东西就应该结实,就应该让幼儿感知,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只有通过直觉行动才能认识周围事物。于是,我们为小班幼儿创设了能看、能摸、能玩的楼道环境:有五彩小蜗牛,发展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认识基本颜色、感知圆形;有小鱼吹泡泡,用来感知质地不同的材料与铁摩擦后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能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体验直与弯曲的不同;风车小屋。感知弹性和物体转动、认识基本的颜色。自从楼道里有了这些能看、能摸的玩具,幼儿把在楼道里走路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随时发现着,分享着,而老师也由原来的提醒、要求、批评,变成了理解、尊重与引导。

幼儿故事活动中的互动


在主题《暖暖地帽子、围巾》中有一个语言活动,内容是:“天气冷了,小动物们要戴帽子,真好玩!小猫的帽子上有一条小鱼,小狗的帽子上有一个肉骨头,小猴的帽子上有一个大桃子,小兔的帽子上有一棵青菜。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帽子,戴上帽子多暖和。”

这么一个简短故事它是一个没有过多情节的故事,它很难吸引孩子们的,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图片讲讲,孩子们对活动本身就不太感兴趣,对内容更不用说了,因此我觉得在这次活动要想吸引孩子们的前提就是增加与孩子们的互动。

互动来源于故事的内容,应以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联系来开展,其目的是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们对活动内容的记忆和表演。所以,我把本节活动的互动设置为1、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2、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3、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通过实施极好地调动孩子的兴致,让故事互动成为了孩子喜欢故事的良好途径。

1、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故事中的情节不重,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想象,能够把其他有趣的情节加入其中就会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关注。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后,我有意将结尾改成:“小动物都带上了自己喜欢的帽子,一起到草地上去玩,玩着玩着小动物就觉得有点热了,小猫把自己的帽子扔到了草地上,小狗、小猴、小兔也把帽子扔到了草地上……”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把“帽子”的图片扔到了教室的四周,然后继续讲故事:“不一会刮了一阵风,小动物都想带帽子了,可是帽子都到哪里去了,宝宝你们知道吗,谁来帮他们找找看?”通过反问,孩子都被故事所吸引,并都举起小手想帮小动物们去找“帽子”故事情节的拓展要利于孩子们思考,并能积极激励宝宝来参与故事的互动。

2、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老师的故事给孩子留下了一个互动的支点,那么老师就要给孩子一个推开互动之们的双手——“孩子参与的空间”,在让孩子们去为小动物找帽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喜悦心情益于言表,当他们拿到“帽子”图片时他们会很兴奋地跑到老师跟前大声的说:“老师我帮小动物找到了帽子!”“你找到的是谁的帽子?”这时教师的提问反而能促进孩子们对帽子上图案的表达,这对孩子与老师的语言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孩子记住故事人物中的帽子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内容。

3、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让孩子通过帮小动物找“帽子”后,为了让孩子们的兴趣不减,我随孩子们的兴趣又增添了“狼”与“小动物的互动,通过让“狼”扑捉到“小动物”,请宝宝根据自己所带的帽子的图案回答自己是谁,如果回答的不是帽子的主人就有可能被狼吃掉,通过这个游戏的互动孩子很开心,而且对故事的内容记忆非常好,同时也加强了物与物的匹配,给孩子们了一个良好表达与积极参与的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发现,托班的语言教学需要把故事设置成有趣的情境,如果单纯的故事的语言教学,往往孩子不是很感兴趣,为了孩子我们教师应需要时常挖掘有益的活动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式,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

在社区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


社区教育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社区教育的优越性在于其通过社区内的环境布置,人文气氛,以及所组织的各项大型专题活动,对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在日益蓬勃发展的幼儿园环境教育中,如何开发,利用园外环境――社区教育活动,从多方面多渠道地对幼儿进行自然而然的环境教育,拓宽幼儿的环境保护的视野,从而自发地产生爱护环境的情感呢?在此谈谈我班的一些做法。

一、让幼儿到社区宣传环境知识,萌发爱惜一草一木的意识。

实践,永远是锻炼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方法。

在不断的学习中,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环境知识,并逐渐地表现出向同伴以及弟弟妹妹介绍环境知识的热情。

惜逢我园地处江湾桥南纺织路,隶属中海名都小区。

我决定利用这一无意识的行为,组织幼儿大胆地向名都小区里的居民们,路人宣传环境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孩子爱惜环境的情感。

于是,我们班里首先开展了“名都环境宣传员”的竞选活动,让幼儿自己评比谁是最佳宣传员。

孩子们在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竞赛,选出代表在班上比赛,终于选出了几名“环境宣传员”。

我们要求他们以自己是一名“环境宣传员”的身份向小区居民或路人宣传节约用水,讲卫生等知识;向阿姨们讲垃圾分类放的重要性;向吸烟的叔叔宣传香烟的害处多;向公公婆婆讲爱护草木等,共同营造小区美丽的环境。

小小“宣传员”稚嫩的话语,简单而生动的讲述,既赢得了周围群众的赞许,也增强了孩子宣传环境知识的信心。

自此以后,班上的幼儿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局面,不但积极学习新的环境知识,还大胆地向别人宣传,对不良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习惯敢于提出批评,孩子爱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二、发动家长共同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共同提高环保观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在孩子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而设法让家长共同培养参与社区活动,争取家长参教、议教、助教,进而识教,懂教,共同培养环保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邀请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

家长们帮助孩子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共同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有利用一次性杯子制作的七彩水桶;有利用食品盒制作的玩具车;还有栩栩如生的杯子娃娃……,大大锻炼了家长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

经过和家长一起参加社区活动,使孩子们对参加社区环保活动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金三角的合力作用。

生活垃圾即会变宝,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利用废物制作的兴趣,不断地增强了幼儿的变废为宝的观念。

可见,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方社区的辐射作用,在我们的教育中已初见成效。

利用社区活动进行环境教育的效果是显着的,孩子们明白了自己什么行为对环境好,什么行为不好,慢慢地把学习环境知识的兴趣升华对环境问题的兴趣。

他们开始关注周围社区环境,不断地在社区中交流与分享环保信息,逐渐萌发了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实际行为保护周围社区环境的情感,真正理解了环保的意义。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社区活动资源,带领幼儿在“走出去”中丰富环境知识和经验,创设理想的教育环境仍是我们今后探索的方向。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开学没多久,在画气球宝宝的美术活动中。我一边在黑板上范画气球,嘴巴里一边说着讲解。有几个孩子突然带头说:“哇~~老师你好棒!”“老师,你涂得真好~~”“老师,你的颜色涂得好漂亮”。。。还有几个孩子还带头鼓起了掌来。当时,我的心里暖暖的。因为我被孩子表扬了,因为孩子们善于发现别人并学会赞扬别人了。

其实,孩子就是老师最好的一面镜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批评声中长大的孩子也只会抱怨,哀叹。

我突然觉得有点欣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都能发现孩子们身上闪光的地方,并且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变得自信的同时也会以一颗善于欣赏别人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个动作(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一个拥抱),有时甚至仅仅只是一个表情。

希望自己永远都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们,用鼓励的方法使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在自由环境中更能发挥创造力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存在许多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人才培养不相适应之处。在幼儿园教学中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鉴于此,我们进行了“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其创造力”的实验和探讨。通过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环境,尊重和鼓励幼儿自发的、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与创造。给幼儿提供不受评价的环境,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不受阻碍地自由创造。

让幼儿沉浸到多样化环境中

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和活动内容,是培养幼儿活动兴趣、维持探索热情和发展创造力的前提。为了不断地为幼儿创造和提供富有刺激性、激发发散性思维的环境,我们带领幼儿参观美术展览馆、商店、停车场、缝纫店等;到附近田野观察,听农民伯伯介绍各种农作物和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去公园欣赏各种花草树木及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提问、讲解、启发、诱导等方法,让幼儿多角度、多维度、多侧面观察同一事物,在观察中对事物获得深刻、全面的认识,为创造思维储存丰富的表象。

在室内设置多种活动角,如自然角、图书角、美术角、游戏角等。在自然角,教师和幼儿共同种植花草果蔬,喂养小鱼、蚕等。美术角大部分是幼儿的作品,包括绘画、纸工、自制玩具等,并备有各种材料和工具,幼儿可随意制作。游戏角的大部分材料是生活中安全卫生的废弃物,玩具基本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制作的,幼儿对它们最感兴趣,百玩不厌。幼儿常常在观察、摆弄的过程中发现新意、突发联想。如: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把李翔小朋友制作的“鸭子的一家子”作为游戏材料,他们发现鸭妈妈和鸭宝宝都很瘦,就去埋怨李翔:“你为什么把鸭妈妈和鸭孩子都做得这么瘦,太难看了!”李翔小朋友却理直气壮地说:“鸭妈妈孩子太多,生活很困难,鸭妈妈很累,这样它们能长胖吗?”

让幼儿自由独立地思考和工作

教师根据主题内容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工具,幼儿喜欢自己想象、自己动手。他们按自己的步骤进行拼、插、画、剪、粘、搓、捏、摆等,把他们的思维、认识、情感、行为和能力综合起来创作出作品。而成人的肯定和赞许,更使幼儿感受到独立创作的喜悦。

例如,在开展“我想……”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先给幼儿讲了许多科学幻想、童话、神话等故事,并向幼儿提出一些直观形象及抽象思维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幼儿作品所表现出的内容看,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惊人的。参加本次设计活动的幼儿共28人,就有23件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手法有所不同。其中,张池小朋友的“我想上天”就是一件具有独特性和新意的作品,他在天地之间用彩色橡皮筋架了一道彩虹,顶端站着个小男孩,正高兴地向地上的小朋友招手,地上的小朋友张着手望着他。整个作品结合了编、画、剪、捏等工艺。我们问张池:“你是怎么想到‘上天’的呢?”他说:“我听了老师讲的《孙语空大闹天宫》后很想上天看看天空到底是什么样。”而他奇特的想象和作品得到肯定后,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信心增强了。

教师是幼儿创造力的启发者和引导者

根据《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一是既要传授知识技能,又要引导幼儿发散思维;二是既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问,又要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正确处理知识技能和创造力,一般智力培养和启发创造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在活动中把自己摆在幼儿的队伍里,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成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启发、引导和促进者。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间接指导的方法,引导幼儿自做、自讲、自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启发、鼓励、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达到目标。让他们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过程中激发创造性的思考、设计和合作。

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启发鼓励幼儿大胆、自由、真诚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同时要明确地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想象、设计和动手的兴趣比完成好看的艺术品更为重要。

教育笔记《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识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环境与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