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的三句话

09-25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的三句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原来我的一个小小改变,带给女儿的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女儿真的是妈妈的镜子。

“妈妈真的好爱好爱你!”

老师发来几张妞儿和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满校园里找春天的照片,真是春光明媚,繁花盛开呀!一群天真的孩子,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在花红柳绿的掩映下,是如此娇艳。看着妞儿这些照片,想想真的需要好好呵护她的成长呢。

但人又是多么的矛盾呀!面对如此竞争激烈而又复杂的社会,做父母的我们又不能不帮她进行了选择,背上沉甸甸的书包,进入学校,结识同学、结交朋友,接受教育,尝试着让她独自去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学会承受压力,学会适应并解决它。真的很无奈,这就是生存法则。

很多时候真的很担心,她娇嫩的心灵是否承担得起?可是妞儿,妈妈唯有做的,便是经常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你“妈妈真的好爱好爱你!”

加油!为你,也为妈妈自己。

“能讲给妈妈听听吗?”

六岁小孩的世界,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她有自己的观察点,也有自己的判断,还有自己的迷惑。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她说出来。听听她的描述,听听她的看法,亦或是她的困惑。不要急于打断她,只做忠实的听众。

妞儿上学期,可能蒙,每次我引导她说说学校里的事,她就腼腆地笑笑回答:我忘了。

这学期,经历了半学期的幼升小的磨合,妞儿似乎董事了点。

有一天,我发现妞儿气鼓鼓的,就轻轻刮了一下她的鼻子,逗她说:今天好像有个小人儿不高兴呢。可是不知为什么?

妞儿气哼哼的说:哼,今天我被罚扫地了。

我说:哦?为什么呢?能讲给妈妈听听吗?

妞儿说:老师说我座位周围有垃圾。可是那是xxx故意踢过来的。

我说:那你可以给老师说明经过呀。

妞儿说:给老师说了,xxx不承认,老师就不听了,说垃圾在我座位上,就罚我。老师不相信我。

我说:妈妈相信你。能不能给妈妈讲讲,是什么垃圾呢?

妞儿说:是转铅笔的铅笔屑。我又没带转笔刀,根本就不是我弄的。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老师也有弄错的时候。地也罚扫了,就当我们帮别人做了件好事。应该开心才是,对不对?

妞儿想了想,说:也只好这样了。

晚上睡觉时,妞儿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你真好!肯听我说这么多。

我亲亲她的小脸,说:记着,有什么事都要说出来,妈妈永远是你忠实的听众。

“需要我帮忙吗?”

上学期,心想妞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有太多事情需要适应,很多事我就越俎代庖、全包办了。后来发现,妞儿有好多事情因为没有参与,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跟个没事儿人似的。由此也助长了一些不好的毛病。

这学期,我就给她不断灌输:自己的事自己做!只是注意观察,看她实在有困难,就说:需要我帮忙吗?

妞儿有时会倔强地说:不需要!我自己能做。有时也说:妈妈你帮帮我好吗?在我的帮助下做完,妞儿会说:谢谢妈妈!

我发现,我经常挂在嘴边“需要我帮忙吗?”这样一句话,其实只是给妞儿吃了一颗“定心丸”。传递给她的意思是,妈妈没有不管你,看着你呢。你尽可安心做你的事。遇到困难是可以求助的,妈妈和你一起面对,一起想办法。妞儿的进步是如此明显!

原来我的一个小小改变,带给妞儿的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女儿真的是妈妈的镜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一位母亲:践行三句话,育出四博士


谈及家庭教育“我并不刻意教育我的孩子一个个成为博士,我只是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李振霞教授是中央党校的兼职教授,但人们更感兴趣的却是她作为四个博士的母亲这一身份。李教授的三个儿子,一个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一个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一个是中国航空研究院的博士,而大女儿金萤则是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的博士后。

第一句话:母爱=爱心+信心+恒心+苦心

“老实说,我们并没有刻意要把孩子培养成名成家,我们只是用爱心、信心、恒心、苦心织了一张网,谁料到它们竟给我网回了四个博士。我们给女儿取名叫‘萤’,希望她像萤火虫一样,能自己照亮自己就够了。”结果呢,金萤上学时书读得好,下乡时猪养得好,做医生时手术做得好,出国后又逐步成为霍浦金斯大学基因工程研究的骨干。

第二句话: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李教授非常喜欢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一句话:“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在四个孩子眼里,父母嗜书如命、忘情工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和书是父母生活中的主角。无言的行动有力地传达出做人和做学问的真谛。金萤说:“小时候,我们家很清贫,在物质上,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丰厚,但他们给予了我们一个求学与做人的根本,那就是——健康的心灵。”

第三句话:批评孩子时做到“三不”

碰到孩子有错时,李教授的原则是:不在饭桌上说,不在客人面前说,不在心情不好时说,不在全家人面前说。这方法看似普通平凡,其中却包含着多少爱心、苦心和耐心。一位家长听了李教授的讲课后,深有感触:“多少家长舍得为孩子花钱,却舍不得花时间花心思跟孩子沟通,教孩子做人。”

合格的父母绝不会对孩子说这4句话!


小天使们降临到这个世界,带着好奇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妈妈,那是什么?”

“妈妈,为什么天上有星星?”

“妈妈,星星可以吃么?”

“为什么不能吃星星?”

“妈妈,为什么星星是黄色的?”

“妈妈,为什么爸爸说我可以吃星星?”

……

面对他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很多父母从刚开始的新鲜到后来不厌其烦。然而,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回答不出来,面对这些好奇宝宝们,这4句话,请千万不要说!

第一句话“没看到我正忙着吗?”

这句话会让孩子伤心,因为它的意思是——我现在的事是第一位,你的问题不重要。

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求知心不受重视,往后遇到问题去探索真相的热情也会大大消减!所以,即使你真的在忙,也要和孩子平和地沟通:“妈妈正在做一件事,等妈妈做完和你一起找答案”,而非粗暴地让孩子闭嘴。

第二句话“你怎么这么多问题”

听到这句话,孩子的第一反应将是“原来问题多不讨人喜欢”、“问题多是不对的”、“我不该问出这些问题”,好奇心受到打击,对世界上的新鲜事物不再那么关心。往后,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成年后也会克制,不敢向其他人求助,变得越来越内向。

第三句话“你这么小,说了你也不懂”

用“年纪小,听不懂”当做逃避回答的借口,很多家长都在这么做!小贝在这里要说,no!你对待孩子的态度有问题!请尊重你的孩子,尽你所能帮助他,解决他的难题,带他了解这个世界,千万不要因为他年纪小就觉得无所谓!

第四句话“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知道?”

这句话的杀伤力非常大!孩子会因此变得自卑、抬不起头,因为他感到自己连最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还因此遭到大人的嘲笑和训斥。如果你不想伤害你的孩子,请别用这种话去攻击他。

上面这4句话,你对你的孩子说过吗?如果说过,请马上改正!

下面这样4句话,则对他有帮助

第一句话“你来决定……”

如果你要让孩子来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说这样的话——“你来决定吧,……”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我的行为,同时对我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明白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总是充当一个约束他们的坏警察的角色。你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第二句话“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

这样同样能够给你自己一个提醒,你的目的是纠正和引导孩子的幼稚和无知,让他变得更加可爱和优秀,而不是仅仅为了教训或惩罚。同时,这也能够使你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能保持平静平和,而不至于表现出低质量的、起不到榜样作用的咆哮。

第三句话“你要知道,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需求”

当你的孩子又在重复那句“这不公平!”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呵斥或忽视他,而是要耐心地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事实上,每个人并不是一定都会得到同等的待遇的,在这种状况下,“公平”真实的含义其实是“每个人在他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得到它”。

第四句话“告诉我,你心里真实的想法!”

根据事实,帮孩子掌握自己的情感,教导他在这种时刻应该怎么想,让自己能平和,能和他人处理好关系。这样,将来在没有家长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也能学着克制和缓解自己的情绪了。

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你需要记住这些——

让孩子觉得他是你的朋友,对于你的要求,他的回应和参与是被期待、被尊重的,而不是让他觉得只你不满了,他就成了你的对立面了。

对孩子说话不要过于用“技巧”。例如“我刚才跟你说什么来着!”这种只问不答的反问句,其实隐藏的是你对孩子没有遵循你的话的指控。你直接并严肃地表达你的意愿,能减少孩子很多困惑,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

父母教育孩子的6句话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

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

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来适应。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的最差的。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主人公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这种“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

让孩子养成大胸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父母5句话使孩子克服胆小


最近,某论坛上一则《与胆小儿斗争到底》的帖子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小严严跟妈妈去逛商场,在商场门口,有个叔叔背着一个大型充气玩偶招揽生意,严严被这个大玩偶吸引住了,她很想跟它合影,可又不敢上前去说。最终,在妈妈的多次鼓励与诱导下,小严严才鼓起勇气向那位叔叔提出自己的要求。

生活中,家长也常抱怨孩子胆小,比如不敢跟陌生人打交道;怕黑,不敢独自睡觉。“孩子胆小大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广州市皓艺亲子心理咨询中心的佟梅梅老师指出,只要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胆小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现象分析

怕生:不愿与别人交往

“豪豪3岁了,眼看着就要上幼儿园,可他非常胆小,不愿跟陌生人打交道,真怕他去学校受欺负。”方女士担忧地说道,从半年前开始,她就发现儿子胆小怕生。有一次,几个好友相约带孩子去郊外游玩,其他几个小朋友很快就玩得热火朝天,可小豪豪只是拉着妈妈的衣角看小朋友玩,自己却不肯加入。

专家把脉:多给孩子信息量

孩子怕生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养育方式有关,有些家长本身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带孩子去外面的机会也少,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自己玩,一旦碰到生人,也不知如何应对。

佟老师建议家长尽量给孩子更多的信息量,比如,带孩子到朋友家拜访或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以增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或者在小区的邻居中帮孩子找个外向的玩伴,让他们经常一起玩。

怕黑:不敢独自睡觉

彤彤6岁了,上小学一年级,一直以来,她都是跟随奶奶一起睡的,今年春节后,奶奶回老家了,彤彤妈也想借机训练彤彤自己睡觉。“彤彤,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己睡觉。”“好的,妈妈。”彤彤欢快地答应道,可一到晚上,彤彤却光着脚丫子跑到他们房间。“妈妈,我害怕,黑暗里有很多怪物,我不敢一个人睡。”彤彤睁大眼睛说道。彤彤妈心疼女儿,只好让她跟自己睡。

专家把脉:睡前讲一些快乐的事情

在黑暗中,由于看不见任何东西,孩子容易产生很多联想,尤其是一些鬼怪的故事。“平时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或让孩子看动画片时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尽量选择哪些积极向上的。”佟老师建议,在培养孩子独自睡觉习惯时,家长要分阶段进行,睡前给孩子讲一些快乐的事情,陪他一起入睡,等孩子睡熟再离开,一段时间后再鼓励孩子单独睡。

怕物:不敢接触新鲜事物

子函是个5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眼里,他总缺少男子汉的勇敢气概。有一次,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梯,他却不敢上去,妈妈再三鼓励,他才慢吞吞地爬上去,谁知坐在上面却又不敢往下滑。对于那些新鲜的游玩项目,子函也总是不敢自己尝试。

专家把脉:多参与户外活动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指责孩子,而是要多给他一些鼓励。“孩子不敢玩新鲜的游戏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尝试。”佟老师谈道,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对于活动中发生的磕磕碰碰,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孩子往往在探索中才能学到东西,获得自信。

应对手册

怎样才能使孩子克服胆小,变得勇敢呢?皓艺亲子心理咨询中心的佟梅梅老师提出四点应对措施。

不要总对孩子说“不”

有些家长对孩子限制过多,比如当孩子拿茶杯时,他就会嚷道:“别动,小心摔碎了。”当孩子摸扫帚时他又会喊道:“小心弄脏衣服,快放下。”两三岁的孩子,对新生事物处于信任和怀疑的阶段,如果家长过多使用限制性语言,孩子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怀疑,也不敢再去尝试其他东西,胆子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尽量给孩子多些鼓励,少些限制。

少些责骂和恐吓

当孩子做错事时,很多家长会忍不住发火责骂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吓唬孩子说:“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在家长看来这只是一句责骂的话语,可对孩子来说却感觉整个世界坍塌下来,因为父母是他的一切。还有些家长用恐吓的语气给孩子灌输“安全教育”,比如“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否则坏人会将你带走的”。当这些意识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时,他便会不自觉地变得胆小。

找出闪光点、多鼓励孩子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再胆小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行动,虽然在别人看来只是微不足道,但是做父母的要努力抓住这些“亮点”,及时表扬鼓励。

多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带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开拓他们的眼界。鼓励孩子与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的要求小朋友来家做客,让孩子做小主人,全方位得到锻炼。

家长应该说的5句话

1.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

2.再试一次,就能成功。

3.孩子,你真棒。

4.别担心,爸爸相信你能做好。

5.这次表现不错,下次继续努力。

孩子放学回家,父母第一句话请这样说


孩子放学回家,父母第一句话请这样说

刚上学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等待着妈妈来接,孩子看到妈妈来了,嘴巴嘟嘟很委屈的样子。

妈妈故意忽视孩子的表情,微笑着问:“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绝地跟妈妈描述她跟一个小同学如何将积木堆成了一个小山……

其实本来打算抱着妈妈大哭一场,还要跟妈妈说永远也不要上学。只因为妈妈的一句话,情绪立即180度转变。

01放学后你问孩子的第一句话

会将决定他们的一生

据了解,父母大多数问的是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其次是询问孩子学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甚至会像侦探一样,询问老师是否打人、是否骂人。

问什么话其实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导。

请试试这类正面的问话:

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开不开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

给妈妈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

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

孩子头脑中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孩子自然喜爱上学。

拒绝负面的问话:

今天哭了吗?

有没有吃饱?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老师凶不凶?

批评你了吗?

老师有忘记带你上厕所吗?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上学总是很不愉快!引导孩子瞬间联想,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能吃饱睡好,也没人跟我抢玩具,爸妈也总能第一时间回应我的需求。这里不好,我上学不快乐。

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的问话:

总是搞得脏兮兮,这老师真是!

尿湿了也没换,上班当睡觉呢!

怎么脸划破了?老师真不尽责!

磕破嘴巴了,老师怎么看的孩子!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老师不尽责,我受伤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师或别人的责任。

让孩子学会了抱怨,渐渐地,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会跟你抱怨说,铅笔丢了是某某同学搞鬼,今天没喝水是因为老师总是玩手机等。

无论对老师有万般意见,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评老师。

02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事情

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总会因为新环境而不适应,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不开心,爸妈可以引导孩子将在学校的经历说出来。

但爸妈需要知道的是,上学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他们永远不能在大人的庇护下成长。

所以他们在学校遇到比如跟小朋友抢玩具打架、因为玩闹摔倒磕破等一些小伤,不要去指责老师,更不要告诉老师应该如何保护好孩子。

因为没有老师故意让孩子受伤,甚至很多老师都害怕孩子在学校受伤。这一切经历,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个个的坎。

03除此之外,

放学接孩子的细节也很重要

不要带着玩具、零食、饮料等接孩子放学,更不要一把接过孩子的小书包。

因为老师千方百计在学校让孩子变小大人,一出校门就变回了“小宝宝”,老师的苦心功亏一篑。

看到孩子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不仅会让孩子忘记了所有不愉快,还能让孩子知道,虽然跟妈妈分开了一天,但是妈妈还是很爱我的。

04爸妈每周至少

亲自接一次孩子放学

对于职场爸妈们来说,接孩子放学可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是,请尽量每周至少接一次孩子放学。

别看接孩子放学这一事情无足轻重,但是在孩子心里,你的出现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还有就是这瞬间的陪伴,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满足。

05如果孩子说不想上学怎么办?

首先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一般来说刚上幼儿园或放假很长时间后上学,孩子都会抗拒上学,这跟孩子的分离焦虑有关。

这种情况下,爸妈不要训斥打骂,可以说妈妈知道我们家宝贝不想上学,妈妈小时候也曾经不想上学。

但每一个人都要上学,就像妈妈一定要上班一样,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呀。让孩子知道上学是一种责任。

但如果孩子实在是不想上,可以适当让孩子休息一下,调整情绪后再上。

中国家长注意了,别再对孩子说这十句话!


有些话,乍一听很有建设性,其实却极为有害;而有些话,听起来轻描淡写,孩子却极为期待。

今天为各位家长朋友分享“美国父母几乎从不对孩子说的十句话”,因为它们只是迎合了外界,而没有使孩子遵从内在本能的意愿。

1、“做得好”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常常被多次使用,以及用于孩子实际上没怎么努力的时候。于是孩子们深信当爸爸和妈妈这么表扬时,那么不管何时都是“做得好”的时候(而且只能是当爸爸妈妈这么说时)。

取而代之,对孩子说“你很努力哦”。关注于孩子“努力”这件事,由此教会他们努力本身远比结果重要的多。于是,当孩子在挑战难度大的事情时,会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变得更加坚韧。

2、“好孩子”

虽然出于好意而使用,但却得到与期望相反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想由此树立孩子的自尊心。然而,遗憾的是它所带来的却是不同的影响。

如果你在孩子做完你交给他的事情之后说“好孩子”,那么孩子会认为你只是因为他帮你做了事情所以才是“好”。从此,孩子会害怕失去“好孩子”的称呼,丧失了以往主动帮助的意愿,进而转变为为得到肯定的反馈而帮助。

对孩子说“你来帮忙,我真高兴”吧。这一句话向孩子真实地传达了他的帮助对你来说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完全不提及你的心情,“我看见你把你的玩具让给朋友玩了哦”,这样的说法也是可行的。于是,孩子逐渐能够自己判断和朋友分享玩具是不是“好”,进而主动地重复这一行为,而不是因为获得了你的夸奖。

3、“好漂亮的画”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作品给予判断和评价,那就剥夺了孩子判断、评价自己作品的机会。

改用“用的是红色、蓝色和黄色吧,能告诉我这画的是什么吗“的说法吧。不是给予评价,只是观察,而是不是一幅好看的画则由孩子来判断。作品是在表达孩子本身,通过你的提问,孩子开始评价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画意图和技巧。这样的对话有益于提高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艺术才能和培养其创造性。

4、“停停停,给我停!”

威胁孩子几乎没有好事。

第一,通过这一方式,你正在教孩子你绝不希望他拥有的行为。即,当你希望得到违背对方愿望的事物时,可以使用暴力和歪理。

第二,对孩子发火并惩罚他,不管是坚持执行,还是选择放弃、告诉孩子你的威胁是没有意义的,结果都只是将自己置于尴尬的立场。总之,你没有得到你希望的结果,还损伤了和孩子的关系。

虽然要抑制住威胁的冲动很难,但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合适的事物吧。比如对孩子说,“不能打弟弟。要是受伤了就不好了。有可能弟弟还会报复下次打你呢。如果想要打什么东西,就去打枕头、沙发和床吧”。即使你已告知这种行为本身是不好的,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就表示了对孩子感情的认同。于是,孩子会拥有更强的自制力以及更加稳定的情绪。

5、“如果你做……,我就给你……”

用物品和孩子做交换是有害的。因为这使孩子不再仅因快乐和友好而帮忙。这种交易可能永无止境。如果频繁使用,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情形发生——孩子边哭边闹“不行,要是不给买玩具我就不打扫房间”。

改为“谢谢你帮我打扫哦”。传达内心的感谢之情,孩子就会更加主动地帮忙。如果孩子逐渐不帮忙了,就让他想起来吧。“你记得吗,几个月前,你帮我扔了垃圾。那个时候真是多亏了你,谢谢啊”,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帮忙本质上是快乐且富有意义的。

6、“真聪明”

“真聪明”容易让人以为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及自尊心。但是很遗憾,这一夸奖的方式实际上会招致相反的效果。在取得好成绩、达到目的、以及取得理想结果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真聪明啊”,这会无意识中让孩子以为仅在这些情况下才是聪明的。如果没有满足父母的期望,则会形成巨大的压力。

根据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解开字谜后被夸奖头脑聪明的孩子们,在那之后倾向于不向更难的字谜挑战。这是因为抱有“如果没有表现好就不是‘聪明’”的不安造成的。

取而代之,向孩子表达对他努力的评价吧。通过关注努力而不是结果,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解开字谜是令人高兴的,挑战更难的字谜本身也是同样令人开心的。对孩子说“哇,你好努力哦”,在上述研究的关注努力一组中,更多的孩子解开了难度更高的字谜。

7、“不许哭!”

孩子哭了,这是一个难题。但是,叫孩子“不要哭’则是不认同孩子的情绪,如同在宣告“你哭泣是不被接受的”。由此,孩子学会了压抑感情的方法,最终常常会导致更强烈的感情爆发。

当孩子哭泣时,与他保持一段距离。对他说,“哭也可以哦。谁都会有想哭的时候。我就在这儿,你要想说话时随时可以找我”或者“现在不能马上去公园真遗憾啊”,将孩子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孩子可能会更早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用语言来表达。促进情绪表达将有助于学习如何调节情绪。这于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8、“我们约好做…”

失约时孩子会感到很受伤。

对孩子诚实吧。“我知道你这个这周末真的很想和萨拉一起玩,那我们就为此努力吧。但是,也要记住不是想要就能够做到的。所以,我不能保证这周末肯定可以”。另外,说过“做”那就要尽全力去做,不要忘记了。遵守约定会产生更多的信任,破坏约定则会损害感情。要三思而后行,尽自己的努力去遵守约定。还有一点注意事项。如果没有办法守约时,一定要果断地承认并向孩子道歉。不要忘记你也同时是在教育孩子在不能守约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当然,因为一些情况也有不得不失约的时候。对于你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非常重大。所以为了做好正直的表率,就要尽到最大的努力,无法做到时,则应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9、“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大人总是以各种形式最大程度去轻描淡写地评价孩子的感情,这一点需要注意。从大人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因此,请尽量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即使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或者拒绝孩子的要求时,也要去理解他们的“感情”。

与其说服孩子你的希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不如说“虽然知道你很想去,但是今天真的不行”或者“让你失望了不好意思,但真的不行”。这是更加尊重孩子的说法。

10、“你怎么会那样做呢”

如果孩子做了你觉得不好的事,那就应该和孩子谈谈。但是,正在气头上没法冷静判断时,则不要以“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好的”来教育孩子。另外,问“为什么”,希望孩子可以思考并分析自己的行为。可这是连大人都很难做到的。很多面对这一提问的孩子就会陷入沉默以保护自己。

取而代之,试着推测孩子的感受和根本需要,然后制造谈话的契机。比如,“因为朋友完全没问你的想法,所以不开心吗?”。请努力地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以及需求,于是也会发现自己的怒火也在消减了吧。

父母要善于经常给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通过创造以孩子为中心的友好气氛、鼓励孩子早睡等手段为孩子解压。兰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儿所的几周,家长可以争取到托儿所与孩子共渡难关。他指出,在德国,家长会连续多天陪孩子适应托儿所的新环境;而在英国,“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要善于给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认为,社会上有舆论认为母亲应当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其实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父母应当做的是在送孩子上托儿所前和接孩子回家后为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通过创造以孩子为中心的友好气氛、鼓励孩子早睡等手段为孩子解压。兰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儿所的几周,家长可以争取到托儿所与孩子共渡难关。他指出,在德国,家长会连续多天陪孩子适应托儿所的新环境;而在英国,“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我们的孩子没了真正的童年”

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许多英国家长对子女童年环境和游戏方式的改变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孩子们失去了自己小时候拥有的“真正的童年”。

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名10岁以下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列出现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童年时的哪些乐趣。

超过一半的家长说,过去,

孩子们在课间喜欢玩传统的游戏如跳房子、板栗游戏等,而现在的孩子一有空就玩电脑游戏。接近半数的家长们说,他们记忆中的户外游戏,如捉迷藏、垒房子都被现在的一些高科技游戏所取代。传统的床头故事也有所变化。有一半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英国影响深远的一些童话故事。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调查,英国儿童是发达国家中生活质量最低的。

这十句话一定趁早对孩子说,受益终生!


这个世界,美丽而又残酷。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幸福,也会有痛苦和迷茫。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能够解开心结,度过难关,顺利成长,靠的就是父母曾经说过一些话……

1、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并且,每个人的喜好、修养、性格都不同。有人会因为你的体型、相貌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成绩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爱好跟他不同而不喜欢你……总之,你必须认清这个现实。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你更不用因此而否定自己。你只要坚持去做对的事、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些人早晚会转变对你的态度;而那些一如既往不喜欢你的人,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什么好人。

2、孩子,多说谢谢

你身边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你、照顾你、容忍你。父母给了你生命,这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恩惠了。

所以,当别人帮你一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说谢谢,否则没有第二次了;当别人不想帮你的时候,也不要心怀怨恨,因为人家本来就没义务帮你,再说了,你为人家做过什么吗?

3、孩子,学习真的不是给我学的

我为什么一直催着你读书、学习?

只有你读书多了,你才能明辨是非,不至于被不怀好意的人蒙蔽了眼睛,不至于被肤浅的人影响了你的思维。为什么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会花大钱买一种叫“神奇除锈水”的东西?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种东西叫“盐酸”。

只有你成绩好了,你才能有资格去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有空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至于为了生存去委屈自己、忙碌一生。

4、孩子,生命无比珍贵

因为你们还小,所以生死这些事情还体会不到。而到了父母这个“奔四”的年纪,身边的朋友已经有“先走”的了。要知道,看着同龄人去世,是一件十分悲痛而且令人恐慌的事情。当然,比这更悲痛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所以,在你最无助、最痛苦、最孤独的日子里,你要选择坚强地活着,不要轻言自残、轻生,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你无权放弃。

5、孩子,常回家看看

随着你一天天长大,你的天空会变得越来越宽广,你可能会飞得越来越远,爸爸妈妈为此感到高兴。但跟你不同,随着爸爸妈妈日渐变老,我们的天空会越来越狭窄。

说实话,每个父母都很矛盾,既希望孩子能展翅高飞,又希望孩子陪伴左右,越老越是如此。

所以,不论今后你多忙,请抽空回家看看,能为你做顿饭,能为你提前收拾一下床铺,也是老两口莫大的欢乐……

6、孩子,爱情比你想的要伟大,但也更平凡

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对班里的一位异性同学非常感兴趣,你想跟他(她)一起走完放学的路,你想送礼物给他(她),你想牵他(她)的手,当然你们也会分手,你管这叫“爱情”……

但是,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付出、理解、扶持基础上的,爱情总归会落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10几岁的年龄任何责任都担不起,也就给不了任何人幸福,所以,不要做一些“偷尝禁果”的事,对谁都不好。

7、孩子,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

只要是社会,就充满了竞争和不公,我们不用过分纠结于这些事情,努力提升自己才是靠谱的事。

咱家的车比邻居家的差,你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因为咱家的车也是父母自食其力买的,一点都不丢人;如果咱家的车比邻居的好,你也没有自豪的资本,因为这车跟你几乎没什么关系,你不曾为它付出过什么。

如果你出于劣势,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沉沦,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出于优势,整天的炫耀会蒙蔽你的双眼,就怕有一天,你会堕落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类人。

8、孩子,任何时候都要洁身自好

任何场合下,都不要放纵自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要有自己坚定地原则底线,一些恶习,永远都不要碰,比如酗酒、抽烟、毒品、性乱!

对于女孩子来说,这尤为重要,因为女孩本身就出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次的放纵,往往换来一生的不幸!

9、孩子,钱很重要,但有些东西更重要

金钱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几乎享受不到尊严、家庭、教育、健康……

但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那些通过偷摸、欺骗来获取财富的方法,你一次都不要去尝试。

10、孩子,凡事靠自己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唯有你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

父母会老,陪不了你一辈子;兄弟姐妹,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一大摊子事;就连你的孩子,早晚也会离开你,去成家立业……所以,你必须得有自己的爱好,有健康的身体,自己快快乐乐地走到最后!

喜欢《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的三句话》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