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许多聪明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能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小受到了错误的教育。我理解他所指错误的教育,主要是指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1.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带有普遍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错误的儿童观,不懂得尊重孩子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人说,全世界最无私的父母是中国的父母,他们愿意为孩子献出一切。而最自私的父母也是中国父母,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作家长的私有“财产”或实现大人理想或光宗耀祖的工具,不懂得尊重孩子,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只按家长的意愿和用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孩子,忽视了家庭教育生态环境诸要素及家长自身言行的影响,忽视了儿童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也是成长中的人,不能根据儿童成长所发生的变化调节教育方式、方法和要求,从而造成教育的低效和失效。
第二是错误的教育观,体现在重智、轻德、轻情感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常表现在“十多十少”:过问成绩多,过问思想少;娇宠溺爱多,严格要求少;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关心身体多,关心心理少;关心学习多,关心做人少;唠叨、打骂多,启发诱导少;考试作业多,户外活动少;家庭矛盾多,统一一致少;个人着想多,社会着想少。应试教育的逻辑是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学业,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忽略了孩子做人、处事、交往、人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你只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样“抱大”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力低下,而且很难培养出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是错误的养育观,过分娇宠、溺爱孩子和对孩子的保护过度,忽视了孩子自主、自理、自立、自强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学生入学、上学、放学,学校门口停满了送、接孩子的各种车辆,有的孩子一直到读大学还要家长陪读。在照顾孩子的物质生活、生理健康以及孩子的学习等方面,这样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们节衣缩食,可以为孩子献出一切。可对孩子的精神或情感生活来说,他们是“狼”,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情感上需要什么,而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的想法是,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可以采取一切手段。这就好比种田施肥,不了解庄稼需要什么,只顾往地里浇硫酸、盐酸,结果反而毁了庄稼。
2.教育的目标和期望值普遍偏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有逼子成龙和逼女成凤的家长不在少数。但家长自己也说不清楚现代社会什么是“龙”、什么是“凤”。有不少家长也是期望很高,代价很大,失望不少。比如有一位父亲花了半年时间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结果儿子却填报了一所离家最远的学校。儿子说,我只想早点离开他们而且越远越好。
3.受学校应试教育功利化影响,家庭教育内容变得狭隘、陈旧。
家庭教育学校化倾向突出,不能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儿童发展需求而加以调整,有的家长还把家庭教育仅仅理解为为孩子请“家庭教师”或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班。什么1、3、5理化生,2、4、6语数英,星期天还得去少年宫。可孩子们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精神越来越苦恼了;家里住房面积大了,可自由的空间小了;学习负担重了,可学习动力小了;可支配的钱多了,可结交的朋友少了。我们很想玩,可没时间玩、没地方玩。家长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可他们自己却不能天天向上。”
4..教育方法简单、传统,重养轻教,重教而又不会教。
有的家长只注重给孩子定目标,但却不注意教给孩子正确的道理和方法;有的非常爱孩子,但却不能跟孩子很好地交流与沟通;有的只想物质上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却不能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有的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攀比,自己却不能做出好样子等等。唠叨多、说教多、训斥多、打骂多或娇宠、溺爱多,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5.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转型,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留守子女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更加突出。
当不太懂事的孩子遇到不太懂教育的家长时,有问题的家庭教育也就产生了“有问题”的孩子。2006年,萧山发生了一起少女分尸案,五个作案人大多辍学在家无人管教,有两个人是家庭离异。庭审时,一位陪审员说:“本案从审理到今天的宣判,我的心情都非常难过,非常沉重。难过的是我无法想象你们小小年纪会这样心狠手辣,会这样残忍地对待和你们年龄相仿的被害人。沉重的是你们的犯罪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败”。
6.家庭物质的丰富并不一定能带来家庭精神的丰富和家庭教育质量的增长。
如果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人格不健全及不良情绪和言行对儿童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7.儿童成长的环境不尽如人意。
并未优化的社会大环境,一些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家庭不和谐,家庭内部成员的不一致,家庭成员之间、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并未完全统一形成合力,也会削弱整个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宝贝3月份初开始自中心园转入阳光园,转园前我告诉他:“竟涵,到阳光园上学好吗?阳光园玩具多、环境好。”可宝贝不愿意,这使我们很担心。因为孩子比较恋旧,对新环境或多或少有些排斥心理,于是只好找中一班姜老师帮忙做工作,同时希望孩子能转到欢欢二班(任老师是他原小四班的班主任),我想这样能尽快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毕竟任老师也比较了解他的性格。通过姜老师的耐心工作,那天他回家后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们明天就要到阳光园了,阳光园可好了,那里还有我们任老师,今天姜老师和刘老师还给我们举行了一个欢送会,让我与我们班的小朋友一一道别,这么多的小朋友送我,我真高兴。”我听了心里感到无比欣慰,老师们想的真周到。经过姜老师的细心协调,孩子如愿转入了任老师任教的欢欢二班。
阳光园入学第一天,我去送他,任老师一见到他便说:“竟涵宝贝,老师好想你啊。”并且马上把他抱了起来,让孩子一下减少了拘束与胆怯的心理,我们也放心了许多。看了看新园的环境确实要比以前好很多,有地暖,厕所也是男女孩分开小便。由于在上课,虽然没有仔细地看下去,但我想转到这么好的环境还有这么好的老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很快适应新园生活的。
在宝贝转园前,一直有咬指甲的坏习惯,有时二、三个星期都剪不到他的指甲,总是光秃秃的,在与任老师沟通后,希望老师和家长一起监督他,让他改掉这坏习惯,经过任老师与他的谈话及欢欢二班老师的共同监督,现在孩子已彻底改掉了这一坏习惯,我这周也终于剪到孩子的指甲了,真高兴呀!
另外,孩子还有挑食的毛病,这也是令我们非常头疼的事情,那天跟老师们沟通后,大家都认为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也让他先少吃一点,慢慢改掉他挑食的坏习惯。过了两天,宝贝回家对我说:“妈妈,冯老师真讨厌,今天非让我吃我不喜欢吃的山药。”我不动声色的问他:“宝贝,那你吃了没有啊?”“吃了。”他撇着嘴不高兴的说。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语重心长的告诉他,“竟涵,知道吗,各种食品都有它不同的营养成份,你不喜欢吃的也要吃一点,那样你才会长高、长壮、有力气,冯老师是为了你好,你不仅不能埋怨他相反还要感谢他呢。”宝贝这才高兴地说:“那我要谢谢冯老师了,冯老师是为了我好,我也不会讨厌冯老师了。”我说:“那当然了,不然你会长高、长壮吗?”
由于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转入阳光园后,任老师又建议让孩子上“小主持人”特长班,同时让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说:帮老师拿作业、给小朋友送作业、当“小老师”等,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的性格开始逐渐转变,大方了许多,在此我们由衷地感谢欢欢二班老师们做的工作,让孩子在转园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且还取得了可喜地进步,谢谢老师!
罗美芳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了,她觉得自己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可妈妈却认为她是个爱顶嘴的孩子。美芳认为自己很冤枉。
一次,美芳做完各科作业后打开电视,妈妈突然发现电冰箱的门没有关紧,就怒气冲冲地说她:“你看你,又忘记关紧冰箱门!”美芳随口回答了一声“不是我”就接着看她的电视。妈妈看美芳还在看电视,更加生气:“不是你,还有谁?谁整天忙着看电视,什么也不顾!”美芳觉得很委屈,便忍不住跟妈妈争起来:“你凭什么说是我干的?你看到我没有关吗?今天我根本就没有开过冰箱!再说,我写完了作业,看电视也没有影响谁,你冲我吼什么?”妈妈气得连说:“你看,你还顶嘴!”于是母女俩谁也不服谁,一场激烈的争吵就这样开始了。
许多父母,特别是那些缺乏耐性的父母,十分反感孩子顶嘴。他们认为,孩子顶嘴就是不听大人的教导,就是向父母提出挑战,往往十分恼火,除了对孩子呵斥外,有的还会痛打孩子一顿。其实,父母没有必要对顶嘴的孩子大动肝火,因为孩子顶嘴还有些积极的意义。
孩子顶嘴是聪明的表现。如外婆来,外孙女就要陪外婆看电视。九点多了,做母亲的会说:“快去睡觉,都差不多十点钟了!”外婆说:“我难得来一次,今晚又是星期六,就让她多看一会儿吧!”但妈妈仍不同意,女儿只好不情愿地去了卧室。这时,母亲又说:“好女孩儿要听妈妈的话,脸色不要这么难看!”女儿听到这话,马上回了一句:“妈妈,人人都要听妈妈的话吗?”母亲说:“那当然!”女儿笑了:“那你怎么不听妈妈的话?外婆叫我多看会儿,你偏不让我看!”母亲见说不过女儿,就开始呵斥:“你还顶嘴!”
孩子顶嘴还说明孩子有个性、有主见、有活力、勇敢等,否则,孩子对父母的“不合理”要求只会忍气吞声。
孩子的顶嘴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心理的形成。孩子的顶嘴,是他们对大人“不合理”要求的公开抗争,也是一种心理宣泄。这样的孩子不会有畏缩心理、压抑心理及懦弱、保守、逆来顺受的性格。顶嘴能使他们保持心理的平衡,能起到保护身心健康的作用。
生活中,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拗性”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和说明的权利。
父母的这种专制作风,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系列危害:
1、产生逆反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打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父母的批评就根本无法接受,还会把父母的训斥权当耳边风。
2、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而与父母争辩。而这时父母简单粗暴地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不让其通过“辩”来分清是非,根本性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由此,孩子的认识就会逐渐产生偏差。
3、扼杀新思想
一个想“顶嘴、辩解”的孩子,往往能将是非、善恶权衡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显示了不唯命是从、求实明理的思想特质。许多孩子正是在有所听和有所不听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父母“不许顶嘴”的高压使孩子产生了唯唯诺诺的心理,这让他们以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呢?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该怎样做:
1、宽容对待
这需要父母们应有足够的民主风范,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形成逆反和逃避心理。
2、耐心倾听
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妄下结论。
3、营造辩论氛围
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4、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分析
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足信心去克服、解决它。
父母们要少些“权威教育”,善待孩子的“顶嘴”,把他们的思辩和不讲礼貌区别开来,让他们在争辩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正确想法。
孩子在接触事物的时候,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教育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及时和关键,首先要正视孩子犯错误,然后对孩子适时的进行认知教育,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让孩子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
案例:餐前活动时,孩子们在走廊上自由玩耍。忽然陈轶铁跑来告诉我:“老师,施欣羽带零食来了。”我问:“你看见了吗?是什么东西?”被我一问陈轶铁噎住了,小声说:“我看见楼梯上有口香糖纸。”我跟过去一看,果然有一张绿箭的口香糖纸,这时,许多孩子都围了过来,我就问:“这糖纸是谁丢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没有。我见问不出是谁,又不好说是谁,就说:“小朋友,你们说带泡泡糖的小朋友对吗?为什么呢?”乐乐说:“这小朋友不对,不但带零食来吃,还把纸扔在地上。”德山说:“吃泡泡糖不干净,我爸爸说,吞下来,人会死掉的。”宇童说:“口香糖要用钱买的,钱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伟伟说:“吃口香糖会污染环境。”
我听孩子们讨论的这么起劲,就及时抓住话题进行教育。刚才小朋友都说的对,吃口香糖不好,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对人身体健康有影响;另一方面对环境有污染。因为这口香糖吃到后来就不甜了,吞在肚子又不行,影响人的健康;吐出来也不行,因为它几百年也化不掉,污染土壤,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破坏。今天,有小朋友吃了口香糖,不仅把糖纸扔在地上,还不主动来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给他一次机会,我相信他待会儿会来向老师勇敢承认错误的,能勇敢承认自己错误的孩子,老师和小朋友们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喜欢他的。陈轶铁今天也有不对的地方,没亲眼看见,就乱说是施欣羽吃的口香糖,以后没弄清楚不许乱说小朋友的名字。
我的话还未说完,人群中传出了点声音,很小声的说:“是我,老师。”我一看原来是内向的雨婷,我看她勇敢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就及时的表扬了她,并提出要求:以后我们小朋友吃零食时垃圾要放在垃圾筒里,爱护环境;像口香糖这类污染环境的东西要少吃;幼儿园里有点心,零食最好不要带到幼儿园来。
专家观点:让宝宝感受错误的好处
1.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体验。宝宝在这个过程中经自己摸索而获得的知识不再仅仅是知识,他更多地获得的是一种能力和一种喜欢探究事物奥秘的良好习惯。
2.在感受错误过程中体验快乐,宝宝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通过自己努力想方设法避免错误,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那种快乐的体验是通过别的方式无法获得的。
3.在感受错误过程中锤炼意志,宝宝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他的心灵就有机会不断经受这样的历练,这对锤炼宝宝的意志提高宝宝的挫折商无疑意义重大。
4.在感受错误过程中提高宝宝的责任感,通过这种方式,让宝宝养成自己做事自己负责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宝宝的责任感。
5.在感受错误过程中让宝宝学会正确的行事方式,在经过多次这样的体验之后,宝宝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找出合适的行事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记忆能力的提高
也许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信手涂鸦”,这无可厚非,如果小孩的绘画完全符合大人门的审美观点,那样就说不上“想象”了,如苹果,因为“模仿”的苹果算不上真正的再创造。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的绘画作品是没意义的,只是在我们成人思维里缺少对孩子作品的理解成分。
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圈圈就是一片云朵、一个人物形象,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就是一栋房子、几棵树,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古人最早用的甲骨文就像是小孩的“无意识记忆”喔!
孩子们将自己在感受外物时储存在脑海里的记忆翻找出来,然后以“稚嫩”“天真”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在5岁以前的创作性是最高的,几乎能等同于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内容并不是虚无的,是对现实的一种记忆恢复,只是表现方式不是我们成人惯有的接受方式而已。
2、观察能力的提高
当您的孩子乐滋滋地指着自己画中的“小古怪”说这是超级~,那是无敌~时,不要用满带不信任的眼神打击他。虽然画面有些混乱、形状有些离谱,可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因常见而不屑一顾的事物,是以怎样的角色或姿态出现在他感知的世界里呢?
其实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的表现,不受固定格局限制的他们能注意很多大人已经无法注意到的细节,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比大人的还敏感细腻呢。
3、想象能力的提高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看懂孩子画的是什么呢?
因为我们跟孩子的想象力、认识能力有差别。成人都喜欢规矩、真实的东西,而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烂漫,花儿会唱歌,太阳长胡子,小兔子拿着气球,电视机长着两只手……这正是想象力的最好表现。
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更能显出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红色的小人儿、绿色的房子、蓝色的小猫……不过不要用“离谱”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4、情绪的及时宣泄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有时候治疗病人的时候要先让病人画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里也有这一项,通过对孩子的绘画分析,就能得出孩子的情绪、心理疾病根源。
孩子有着天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在他们还不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时候,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绘画便产生了。也就是说,其实每一幅画都是孩子真实内心思想的写照,是孩子情绪的外在表现。
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如果孩子的涂鸦中线条生硬、混杂、重叠,颜色暗淡,这些说明此刻他或许正有不良情绪。相反,如果孩子的涂鸦线条柔和、丰富,颜色明快,则表示孩子的情绪是健康的,心情也不错。
5、绘画使左右大脑一起“开工”
在日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半脑,思考画什么,怎么画,以及对手部运动的控制,这些都会促进左脑的智力开发。
在绘画的时候,孩子无意间培养了对颜色、形状、空间位置的判断认知能力,这些对右脑智力的开发很有益处。
所以说,绘画可以同时活动左右大脑。在不断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和定式。当接受到外界的新鲜事物时,灵感一触即发,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6、绘画过程锻炼孩子的种种能力
从简单涂鸦开始,孩子就在不断创新,从最开始运动轨迹的线条到有意义的形状,再到颜色,再到内容,创造力可以无限发挥。
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和儿童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绘画是一种加强记忆力,促进孩子观察力,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过程。它是由微妙精细的观察能力、形象的思维能力、高效的记忆力、创造的想象力,再加上手的协调运动和丰富的表达能力组成的。这些能力可是补品不能轻易办到的啊!
7、绘画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形式
绘画也是一种艺术,它跟音乐、舞蹈一样富有魅力,可以说是人类表情达意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孩子的还是成人的绘画作品,都附带了个人感情因素在里面。要知道,没有感情的作品是僵硬死板,无生命力的。
所以,要想您的孩子从小具有艺术细胞,不妨让他试试!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不能忽视。
今天午餐时间,我来到了中班,发现浩浩小朋友餐盘里的大虾没吃,我走到浩浩跟前小声的问:“浩浩,你为什么不吃虾?”浩浩犹豫了一下,回答:“我不喜欢吃。”我接着又问:“你在家吃过虾吗?”浩浩说:“吃过。”“是谁帮你拨的虾皮?”“是姥姥。”这时,我明白了浩浩为什么犹豫了一下来回答我“不喜欢吃”。于是,我试着鼓励浩浩:“拨虾的时候你知道应该先拨哪吗?”浩浩说:“姥姥说,虾头上面有刺毛,容易扎手,应该先拨虾头。”我说:“那你尝试过拨虾吗?”浩浩说:“没有。”我说:“今天想试一下吗?”浩浩拿起了大虾
,一边操作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先拨虾头,再拨虾皮,拨完虾皮还要把背部和腹部的虾线挑出来,那样才可以吃。”说完,大口大口的吃着虾肉,高兴地说:“大虾真好吃。”看着浩浩满脸的笑容,我也高兴地笑了。“浩浩真的长大了,可以自己拨大虾了,做很多事情了,以后再也不用姥姥帮忙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老师们经常教育孩子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回家以后怎么变了呢?
回到活动室,刚才的一幕让我的心绪很乱,今天要是没有及时的介入,浩浩就会眼睁睁的看着大虾扔到了垃圾桶,我不仅想到,这种现象何时是个头。
现在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样样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当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时候,还没见孩子动手,家长就已经替他办了……
这种现象真让人深思,不仅要提醒家长:您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你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孩子能力的增长需要依靠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即使失败,他会不止一次的重复、突破,期间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直到掌握本领。出于心疼,家长忍不住包办,吃饭我来喂,衣服我来穿,书包我来背......。孩子被父母的爱囚禁在一定范围内,一次次剥夺了成长锻炼的机会,阻碍了能力的发展,大脑缺少更多新鲜的刺激,四肢软弱无力,何来创造力?你扼杀孩子的意志力。在孩子眼里,一切家长都会替自己办,不需要努力,所以遇到问题就退缩,勇敢坚强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发展,变得懦弱,很难立足社会,甚至不能自理、不能正常的社交和工作,最终一事无成。你使孩子缺乏自信心。通过自身努力换来成功,是孩子获得自信的最好途径。可孩子失望的发现,自己努力意犹未尽,家长却早早把胜利果实摘来放在他面前,这还有什么意思?我怎么能证明我自己?我行吗?算了吧!出于爱
,却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家长事与愿违。你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家长的包办,一旦孩子适应了,就成为应该的了,父母的爱在孩子心目中没什么重量,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家长提供的一切,从不想自己应该为家长社会付出什么,缺乏责任感和反哺心,待父母年老,成为啃老族,甚至社会寄生虫。
所以,恳请喜欢包办的家长,立即放手,还孩子自由探索、自我发现、自主实践,自我提升的机会和空间,顺应自然规律,身心健康地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孩子还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和错的时候,需要我们来告诉他。而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
坏习惯1: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坏习惯3:太“大方”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 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坏习惯4:不关心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不认错
你的孩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从不把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爱抱怨
朋友爽约,你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你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坏习惯8:爱争执
你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坏习惯9:撒谎 、推托
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后来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托。
坏习惯10:说配偶坏话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和报复,更大的问题是,她会对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没有信心。
坏习惯11:太容忍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你容忍,你告诉自己:“ 只要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我们“善意”营造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
坏习惯12:不敬老
在结婚问题上,你的婆婆曾经百般阻挠,于是,婚后你从不孝敬老人,也从不带儿子去老人那里玩,背地里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诅咒老人。
提醒:不为孩子树立孝敬的榜样,那么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自己头上!
坏习惯13:乱丢东西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14:言行不一致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孩子长大后会很难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坏习惯15:爱比较
你总是对孩子说:“谁谁怎样怎样,他比你强!”
提醒:我们总是用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坏习惯16:无秩序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会: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坏习惯17:过分爱护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想帮忙,你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呆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18:不服气
吃饭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王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坏习惯19:压抑能动性
5岁的儿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
坏习惯20:连骗带吓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地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当孩子证明“自己被骗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
家园共育《错误补钙给孩子带来的睡眠影响》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