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例教您如果孩子不自信应该这样应对

10-06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案例教您如果孩子不自信应该这样应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A来工作室之前,舒馨已从小A妈妈那里大致了解小A的情况: 小A目前六年级在读,但是自信心很不足,妈妈举例最近一次有个活动,老师让同学们一起登台展现自己, 孩子们都在争先恐后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着自己,小A在舞台的一边使劲的揉搓衣服下角,完全不知所错。跟小A妈妈详细了解得知小A在小时候的表现相对外向,是上学后逐步发生了变化,从这舒馨大致可以判断小A舞台上的表现不是孩子先天气质类型的因素所导致.小A对学习的态度也是很不在乎, 每天放学回家都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在家长的催促下才去打电话问要好的同学作业的内容. 课堂表现就更不用说了.

第一次见到小A, 孩子看起来很温顺,带着小黑框眼镜,头发柔柔顺顺的,是那种韩范小少年的样子.在妈妈的引导下很有礼貌的跟舒馨打了招呼,然后略带拘谨的坐在沙发上,双手叠在一起,很显然,孩子比较紧张.妈妈回避后,舒馨开始正式疏导, 从孩子的业余爱好话题开始,孩子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 整个人的状态也开始越来越松.随后做了催眠测试,并做了第一次自信心建设的催眠.结束孩子表示很舒服,脸上有了微笑。

第二次见面,孩子拘谨的状态已经有了变化,了解到孩子这些年来因为在学校对待学习的态度问题等经常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跟孩子探讨了关于批评的话题,以及怎样面对批评. 孩子谈了自己特别喜欢足球,不喜欢上课学习,就喜欢踢足球. 催眠后对孩子的自信心建设强化, 放松用了孩子最喜欢的踢足球的场景,对孩子喜欢踢足球给与肯定,但同时把学习的位置给孩子做了一个客观的分析.

这次之后,孩子妈妈反映孩子去参加英语课时主动找老师要求当一个活动的主持人,孩子的这个举动把妈妈吓了一跳,舒馨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催眠后孩子这么快就启动这种强大的内在资源也是让舒馨有点吃惊. 这让舒馨更加相信每个人特别是孩子内在资源真的很多很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被内外环境的因素给压抑住了.

第三次孩子主动提起同学交往方面的困惑,因为孩子步入青春期了,男女同学的交往是需要做些引导的,舒馨对情感萌芽及每个人的人生历程给孩子做了引导. 孩子又提起自己学语文遇到的困难:背诵太困难.这次催眠给孩子做了语文学习的一些全脑应用的方法并采用了借力法,借力全班他认为语文最好的那位同学的状态.

第四次孩子兴奋的跟舒馨反映语文老师表扬自己了,自己现在背诵东西用了舒馨教他的方法有趣了很多,也很快就可以背下来了. 孩子这么多年累积的需要鼓励的心理需求正在被很好的满足着,最近因为他的学习态度的变化各科老师和家长都在不断的表扬鼓励他,这也是对孩子积极行为的一种很好强化,孩子越来越自信。

第五次是小A自己来的,并且在以后的咨询中孩子都是自己坐公交车来的,这也是小A的一个进步。这次孩子针对作业说出了自己的困惑,特别是数学,遇到不会的真的很烦.不想做了.舒馨表示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苦恼,毕竟数学是一门前后比较连贯的学科,他的基础需要去补足.在催眠状态下对孩子的作业角色做了疏导,对孩子那种面对不会问题的挫败感也做了引导.

结束后让孩子拿出数学课本(提前跟孩子母亲有过沟通,让他带着书),让孩子认识到数学题调皮的个性,有时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同一个知识点会变化不同的形式让你去做,孩子很认可这种说法.

第六次 孩子很开心的跟舒馨交流着他最近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同时主动说了些自己学英语的困惑,舒馨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了指导. 孩子开始自己主动关心自己各科的学习了, 这也让舒馨比较欣慰,孩子整个的内在能量流动起来了. 这次催眠继续作自信心建设的步骤,同时对英语的场景做了引导.

第七次 孩子这次还是主动询问学习方面的问题,这次催眠再次做了自信心建设的强化,针对孩子说的学习问题和做作业问题借着遗忘曲线的讲解,给孩子做了引导.

第八次 舒馨觉得该是探究下孩子性格变化的问题了.简单跟孩子沟通了最近一周的情况,孩子很高兴得跟舒馨分享他的变化后开始催眠,催眠状态下给孩子做了意向场景,,孩子说了一年级的时候有段时间父母外出工作不在这个城市, 因为太想爸爸妈妈了,他每晚都在自己被窝偷偷哭的场景,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年了,孩子在催眠状态下完全回到了七八岁小孩的状态,眼泪再次流出来,舒馨给做了深层的处理.最后借用孩子的内在资源,最后在这个场景下孩子跟自己做了对话和疏导.这次结束,孩子的状态更加的轻松.

第九次 这次小A主动提到了遇到的一个小困惑,在英语辅导课上遇到了几个高年级的同学,所以抢答问题时,自己之前的自信又有点不足了。这个很正常,我们成人也是一样,一旦面对实力明显比自己强劲的对手,或者权威人物,都会有露怯的情绪出来.催眠状态下重新给孩子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认识,引导孩子发挥好自己,以及对别人优秀地方的看待方式。

后来做效果追踪,孩子妈妈反映他没想到孩子会主动跟舒馨提这件事,并说效果很好.说上英语课回来就跟父母说老师表扬了自己. 可以说孩子之前所缺少的心理营养这段时间周围不同的人在给孩子补充着. 孩子的自信心建设算是基本完成了。

第十次 孩子提到学习目前没什么大的障碍,觉得自己胆子也变大了, 就是考试之前还会紧张. 关于紧张跟孩子做了一番沟通,让孩子对紧张有了客观的认识,. 催眠状态下最后一次自信心建设,临结束考试的场景采用了借力法给孩子做了疏导.

十次咨询,舒馨都保持着跟孩子父母的密切沟通(孩子需要保密的内容除外),并对父母跟孩子的相处作出大量的指导,很幸运孩子父母都很开通,而且因为孩子实实在的在变化着都特别配合指导, 因为舒馨知道亲子关系的改善才是孩子这些改变能够长久保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十次结束小A已然有了很大变化,成为了一个略带调皮、自信而又灿烂的小少年。

五个月之后舒馨再次联系到小A妈妈做了一个效果追踪,效果仍然不错,祝福小A有个美好的未来。小A的父母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值得很多父母学习的. 有的孩子的家长沟通起来会费劲很多, 有的直截了当:我找你是管我孩子的,不要分析我的问题, 舒馨只好耐心的多次给与指导和说明. 亲子关系的问题还是要多多普及和分享! 既然我们做了父母就要保持学习的心态,至少要试着做个懂孩子的父母。

祝福所有的家长和孩子能有一个很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孩子有些问题实在超出家长的处理范围,不知如何应对,就寻求专业帮助吧,舒馨就在这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教您如何帮孩子找回自信


信心是人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能有效地面对各种挑战,并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体力,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也会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诀。”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相反,一个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往往是退缩、畏怯、悲观、被动,不善与人交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凡事依赖,犹豫不决。可见自信心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和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可见,家长有必要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问题上多下点功夫

导致孩子自信水平下降的家庭原因

许多父母常常以学业成绩来衡量孩子,如果孩子的成绩达不到父母心目中的理想,不是责备就是埋怨,甚至打骂,这样一来,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挫折感,渐渐地会心灰意冷,甚至丧失自信心。以下列举几种家长常会使用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因为他们会深深的伤害孩子,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家长们应对照自身,避免陷入教育的误区。

1.批评太多,吹毛求疵

孩子因为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往往会不停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漏写,在家弄乱房间、弄坏父母心爱的摆设等等。于是,父母的责备声便不绝于耳,“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这样的成绩,将来只配捡垃圾。”“再这样下去,将来看你怎么办?”“你赶紧出去玩,我刚整理好的房间被你弄成这样。”这些我们随口说出的话让孩子手足无措,一点点地吞噬着孩子的自信。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往往让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吹毛求疵。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无意弄伤了别人,一次考试成绩下降等等,对于这些过失,家长往往过分在意。

还有许多家长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攀比,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一个人身上。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当然实现不了,于是,孩子常常挨骂:“你真笨”,“你怎么样样不如别人”,甚至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都能从家长的嘴里说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孩子来呢?

2.很少与孩子平等交流,很少注意听孩子说话

每一位家长在社会、工作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占用了自身大多数的时间,耗费了大部分的精力,回到家中给孩子的往往是满脸的倦容和浑身的疲惫。同时,家长常常以“没时间,太累了”为借口,很少与孩子交谈,以“你那么小,懂什么?”为理由,很少注意听孩子说话。即使与孩子交流也往往是家长式的,而非平等的、朋友一样的交流。父母和孩子天天生活在一起,却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3.常常失控地大发雷霆

所有的父母,即使是最好的父母,偶尔也会对孩子动怒。然而,常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会认为发脾气是处理情绪的方法,同时也丧失了用别种方法处理挫折感的自信。在外人面前(如老师、朋友、孩子的同学)对孩子大发其火,对孩子自信心的杀伤力无疑是最强的。

4.过度保护孩子

孩子处处表现出不自信,与父母的过多束缚和限制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父母限制过多或包办代替过多,就会使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变小,剥夺孩子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剥夺的还有孩子的自信心和他们以后的成功机会。初为父母难免犯错,同样的,成长中的孩子也会犯错,做父母的在保护孩子及让孩子面对挑战、克服难题之间必须拿捏得准。关键在于父母必须给孩子足够的保护,使孩子有安全感,但保护不能过度,否则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没用。

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取得进步的前提下逐渐培养起来的。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

1.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不合理的对比

尊重孩子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永远消失。

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请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家长切记,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别忘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比出的往往是孩子的挫败感和失落感。

2.积极鼓励,善于表扬

家长要善于运用鼓励法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父母应时刻关注的步骤。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看到妈妈洗衣服,就想帮忙,妈妈大声叫道:“你不会洗的,最好让我来洗,有这时间快去看会书!”妈妈无意中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当孩子有这样的愿望时,可以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家长买菜、拖地等,既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又提供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等他们完成了这项工作以后,内心一定会很兴奋,这一点一滴对增长孩子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许多父母意识中已形成一定的偏见,认为孩子太小,太缺乏能力,不能做某些事情。只有到达某一个年龄阶段,才能做某些事情,但是往往孩子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实际上是父母人为地推迟了他们学会本领的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减弱他们的进取心,这种消极影响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自信不仅来源于家长的鼓励,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同。所以,家长在鼓励孩子的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赞许,让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使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

3.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4.让孩子感受自己的能力,勇于挑战

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干一些事情。除了采纳孩子的建议外,还可引导孩子做对家庭、对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只让孩子种种花草,买买东西。

激励孩子做某种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父母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适时、适宜地提出他们力所能及或稍微克服困难就会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其独立锻炼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是自信的必然结果,又是重要成因。完成某项任务、学会某项技能、取得某种成绩,都属此例。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激励孩子做某种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不要只是诱之以物质,最好把他们作为已有一定智力和能力的人,以自尊心、荣誉心来激发他们,这样才能保持激励的持久和深入。

5.坚定目标,放飞梦想

要让孩子能够真正对自己充满信心,家长还要不断引导孩子拥有坚定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孩子的志向越高,就越容易成为自信的人,而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在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提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会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如果家长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无法帮助孩子重塑自信,需要及时地求助心理老师的帮助,让孩子在专家老师的一对一辅导之下更好地提升自信心。

5招教您应对孩子“一举一动”


5招教您应对孩子“一举一动”

对宝宝来说,大人有自己的大世界;对大人来说,宝宝也有自己的小世界,那大世界怎么了解那个小世界并进入那个世界呢?小世界的一举一动该怎么应对呢?还是先让我们和宝宝沟通一下吧。

1、合理满足法

对宝宝合理的需求,尤其是学习、探索环境的欲望要给予充分的满足。一方面,应当重新检查一下房间的安全情况,以排除任何可导致危险的隐患。有些东西如刀、药品等,与其大喝一声“不许动”,不如让宝宝看不见;另一方面,可以在室内外创设各种相对固定的小“功能角”;如茶几上的积木、拼插玩具等组成的“巧手角”;一些图书、画报、录音机构成的“阅读角”;画板、纸笔构成的“图画角”;一套大小、质地不同的球和一个简易的篮球架就成了“运动角”等等。不要刻意教给孩子什么,而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富有探索性的学习空间。

2、转移注意法

对待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或有危险的活动,应当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可适当采取转移注意的办法进行软处理。如打开电视机看一些有趣的节目,煞有介事地和布娃娃说话,给他最喜欢的一件玩具,或者干脆带孩子离开当时的环境等等。当然,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故意让他赢上一、二个回合,以满足他“当家作主”的愿望。

3、故意冷淡法

有时宝宝会故意做一些恶作剧,以观察您的“有趣”反应。不让他打开电冰箱,他就故意当着您的面把冰箱打开,然后等着您的发作,他好看“热闹”。这时,您应当故意装作看不见,当他讨个没趣后,就会停止这种恶作剧。

4、后果惩罚法

即运用宝宝行为后果本身,自然而然地惩罚他的行为。如他非要去摸热水瓶,您不妨把瓶塞打开,拿着他的手在瓶口上方,当他感到烫时,就再也不会想要热水瓶了。

5、适当说“不”法

上述一些方法并不等于可以让孩子为所欲为。在某些情况下,适当地说“不”,体现您坚定的态度和意志,向他提供学习服从的机会,因为学会服从也是一种能力。当然,在您做出行还是不行的决定之前,要充分考虑他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当地说“不”,这对于宝宝的心理健康也是有益的。

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应该这样应对


非惩戒无以立规矩

实际上,关于“教师有没有教育惩戒权”的问题,早在2008年,教育部官员就已经明确表态:

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的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

虽然各种言说更多针对中小学,但同样适用于幼儿园。学龄前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他们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中,需要各种规则来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并在其中发展自己的社会性能力,对于还无法自律的孩子来说,他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其中的各种规则之所以能够起作用,还得依赖于与之相适应、恰当的惩戒。我们来看以下几个幼儿园中常见的案例。

案例一 打破规则的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的每项活动都有相应的规则,可总有一些孩子会打破这些规则:洗手时玩水,用冷水洗脸、洗头发,故意将水往同伴的身上洒;上厕所时推来推去,男孩儿尿尿时不对准便池,故意往旁边地上的地漏里面尿或者尿到同伴身上;喝水时将整杯水打倒弄湿周围同伴的衣裤;吃饭时将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故意往同桌碗里扔等等。

案例二爱冒险的孩子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自由游戏时间,一些“冒险王”就出来了:有的孩子会故意逆向同伴奔跑,还在奔跑过程中伸出手、脚去绊倒同伴;有的孩子会无视老师的要求,故意从很高的大型玩具上跳下来;有的孩子玩滑梯时插队或者直接推前面的同伴……

案例三喜欢攻击的孩子

有的孩子攻击性强,和同伴一句话不和便会动手;有的孩子午睡时自己睡不着,就通过抠、掐等方式想让相邻的同伴醒来陪自己;有的孩子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故意在集体中犯错误并引来其他同伴的模仿;有的孩子故意破坏全班辛苦的种植成果或其他作品……

以上案例,大家认为是否需要惩戒呢?幼儿园生活是很多孩子在一起的集体生活,对于这些违反共同规则的事件,如果老师没有引起重视,对相应的当事人实施适当的惩戒,那么以模仿学习为主的孩子们就会一个个都去效仿;面对老师的质问,聪明的孩子们就会这样为自己申辩“谁谁也是这样的”,让你哑口无言。

幼儿园老师对违规的孩子常见的惩戒有:

言语责备(批评);

取消某种权利;

隔离措施;

没收(危险物品)。

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班级至少三十几名孩子,这些孩子性格各异,每天都会上演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老师对所有的违规事件都不敢采取适当的惩戒教育,只是唯唯诺诺的规劝或者无效的说教的话,孩子就会知道再大的错误老师也不会惩罚自己,因此而不断去挑战集体生活规则的底线,同样的错误或者更甚的错误因此不断上演,且还会从一个孩子身上扩散到全班孩子身上!

家长应对孩子所接受的惩戒教育

1.端正对惩戒的态度

没有一个孩子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会一帆风顺,每个孩子在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你孩子班级的老师每次跟你沟通时只谈孩子好的方面,从不涉及孩子在幼儿园所遇到的问题或所犯的错误,你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优秀而高兴,你应该因为老师的不真诚而难过。

学龄前孩子的发展之所以存在着无限多的可能,就是因为他们会不断地去尝试错误,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进步。家长们不要因为自身对惩戒的看法有失偏颇而对孩子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惩戒教育讳莫如深。要知道,赏识教育固然重要,惩戒教育也很可贵,它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在集体生活中接受一定的挫折,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及人格的完善。

2.多和班级老师沟通

不是每个孩子回家后都愿意和家长分享幼儿园的事情的,更不用说分享自己的“错事”。这就需要家长每天在接孩子时,多花几分钟时间,等大部分孩子都接走后问问老师自己孩子今天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不要觉得自己这种行为会引起老师的反感(耽误老师的下班时间),真诚的老师会将孩子今天的一些主要表现都和你分享,好的方面老师会表扬,不好的方面老师也会和你说,并告诉你在家应怎么配合帮助孩子。

家长们不要等着老师来找自己,如果孩子的违规行为已经到老师要主动找你聊天的程度,那说明你家孩子这种行为不是偶尔的一两次,而是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且已经开始影响到孩子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了。虽然可以亡羊补牢,但总没有防患于未然好。

3.做好惩戒的善后工作

孩子的行为养成是一个需要持续强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家庭教育多多配合幼儿园教育。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建立了良好沟通习惯的前提下,你就能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在家时也做好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关于某一方面的惩戒,回家后家长要做的不是接着在家进行批评,而是作为孩子坚强的情感后盾和“技术”支撑,就孩子犯错误的这一行为在家进行练习或学习,做好幼儿园惩戒教育的善后工作。

其实,家长们应该明确这一点,赏识教育也好,惩戒教育也罢,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虽然方式不同,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同等重要,殊途同归。

这样培养一个专注沉静的孩子


我每年都带一个实验班,再带一个借读班。

上课时,我特别注意两个班的学生的群体性差异:实验班学生上课,大部分人都很专注。虽然他们专注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喜欢自己思考、看书、动手做;有的喜欢和别人一起讨论,争论碰撞中得到启悟,不管怎样,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一个班,上课的前五分钟是认真的,安静的,五分钟后就状况百出了,有的聊天,有的玩游戏,有的走神,还有的打瞌睡。经教师反复提醒,大部分学生能再收起注意力听讲5分钟,5分钟后就又开始出现状况了。我还发现,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似乎是个顽疾,无论教师怎样管教,很大一部分同学就是改不了。

长期观察后我发现,能否定心专注于一件事,是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重要原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能专注于某一件事。我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

成绩优异者在家里做事都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都有固定的时间完成作业,而且在做作业时往往能一坐几个小时不受外界干扰,直至完成。

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无论是家长盯、请家教,也不能让他们认真地、安静地做事情。所以,做任何事情,专注都是成功的基础,不专注都是败事之主因。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这一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时期。不能专注学习者要么小时候有多动倾向,要么受到过某位教师的负面评价,甚至是一次自尊心严重受伤的批评。导致孩子不能专注学习的触发点尽管多样,但有一点都是普遍的,那就是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教师的教育没有及时跟上。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大约只能持续40分钟,儿童持续的时间相对更短,生活中有6%——7%的人想集中精力却没有办法。这种情况在儿童,特别是男孩中比较常见,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特别重要。

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坐不住,浮躁,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不知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变得专注。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不要打断孩子。

假设你能这样做:给孩子的行为以尊重和理解,不随意打断孩子,一旦孩子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不得以任何理由去打断他们,哪怕即将要吃饭、即将要睡觉、即将要出门、即将要回家......尊重孩子的任何一种专注的活动,孩子画画,我们把他视作画家在作画;孩子观察动植物,我们把他视作生物学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装玩具,我们把他视作工程师在工作;孩子在往水里扔不同的东西感受沉浮,我们把他视作科学家在做一项重大的实验。如果你真这么做,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一个专注沉静的孩子。

下面节选自林怡老师的《让孩子天赋自由》书中的一篇文章,比较详细的列出了预防孩子注意力涣散的事项和对策,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如何判断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监管的注意。

有意注意:预设了目标,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

1、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

2岁以下:以无意注意为主

2岁:约7分钟

3岁:9分钟

4岁:12分钟

5~6岁:15分钟

6岁以上:逐步由15分钟过渡到30分钟或更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注意力的品质也会提升,这就是孩子对新异事物如此敏感的原因。

2、孩子注意力能否集中,还取决于兴趣。

第一点的数值只是参考数值,不能一味套用。若孩子对某个事物没有兴趣,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明显低于这个数值,甚至根本就不去注意。更何况,学前儿童一心多用的本领高强,往往可以同时关注几件事情,很容易让家长误以为他们是注意力涣散、甚至“多动”了。

家长不当做法,促使孩子注意力涣散

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即便那些被认定为专注力很差的孩子,在某些情形,如玩电子游戏时,也可以一玩几个小时。为什么孩子玩游戏如此专注,做别的事情就会三分钟热度,注意力涣散呢?问题出在父母身上。很多时候,父母不是在帮助孩子变得更专注,反而是在不自觉地促使他注意力更涣散:

1、当孩子玩得很专注的时候,家长干涉或打扰。

家长总要询问孩子:“你在干吗呢?”或者干涉他:“这个不能这么玩,你看,要这样!”有朋友或邻居来了,要求孩子打招呼,若孩子不予理睬,就扣帽子:“没礼貌!阿姨跟你说话呢,快回答阿姨!”还要一再地逗孩子玩。

2、为了省事,给孩子塞个手机或者iPad,让他自己玩。

电子产品玩多了,会降低孩子对其他活动或者事物的兴趣,他自然就会玩电子游戏很专注,做其他事情如坐针毡。

3、强求孩子专注地做我们认为对他成长有益的事。

如,要求孩子从头至尾完完整整读一本书,读书时不许跑来跑去,不许插嘴等。孩子活在当下,管不住自己,亲子之间就会形成对立关系,促使孩子建立起一个习惯性的反应模式——但凡我们要他做什么,他就时刻准备逃跑。

4、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不顾孩子发展水平,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专注的程度,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导致孩子越来越不专注。

5、陪伴孩子时心不在焉,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

孩子觉得父母在敷衍他,致使内心不安宁,没有心情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

活用6招,提升孩子专注力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必过于着急。家长只要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更有益于发展其专注力的环境:

1、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心的家庭环境。

心安定了,孩子才会安心而享受地去做某些事情。否则,他只能惶恐地纠结于各种“不安心”因素,难以专注。

2、当孩子做某件事情很投入时,尽量不去打扰他。

避免关注过度孩子,以免孩子形成依赖,缺乏自主性。当没有人陪伴或者给孩子安排活动时,他就会内心惶恐,无所适从。

当不得不打断他的时候,走到他身边,蹲下来,对他说:“我看你好专注呀(顺便竖个大拇指)!对不起,现在我们……(陈述理由,告知后续的活动。)”如此,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他就不会因为被打断而闹情绪,内心就不会产生对抗的能量。他的心更安定,专注力自然就会发展得更好。

3、电子产品可以偶尔玩之,绝对不能当做电子保姆。

尽量陪伴孩子投入地玩游戏,参与他的游戏,引领他玩得更深入、更长久、更有创意。孩子自然可以将注意力更长时间地集中于某项活动。

4、当孩子痴迷于某项活动或某个事物时,顺应他的需求。

当孩子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为他提供更多与之相关的资讯、材料、可能的相关活动,让他跟与其相关的事物关联,并帮助他横向或者纵向去拓展,发掘出更多有趣的元素,将探索的触角伸向更多可能的方向。

并且,孩子从中习得了经由一个点辐射或拓展的技巧,自然会更投入,在参与其他活动时也会以这种习惯性的模式,让它变得更丰富、更有趣味,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自然会更长。

5、当孩子能力达不到或貌似不专注时,学会等待。

没有什么比一颗安定的心更能给孩子以滋养的了。以一颗安定的心去滋养另一颗稚嫩的心,让他也趋于安定,孩子专注力的品质自然提升。

6、某些小游戏,也是拓展孩子专注力很好的练习。

如,将某个小物件放在手心里倒腾,猜最后在哪只手里。或者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关注某些事情,观察某些事物的变化,如季节、光影、色彩等的变化。引领孩子享受这一切,并且不给他压力,他的有意注意自然就会在这一类活动中获得发展。

专注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一个需要刻意去训练的事情。有心,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这样的儿子应该怎么教?


两个长得一样的人,内心却这么不相同。用同样的方式,却是对一个有用,对另一个不大有用。

9岁多的孩子会趋利避害,为了不被批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会骗我说,什么都复习了。今天早上,我催着他把早饭吃完(一般我是不催的,知道这样会破坏食欲,可是他真是不着急啊)帮他复习英语单词。他懒懒的,机械的,以前我讲过的都记不清楚了。不用说,效果差啊。我气愤地骂了娘,他一脸悲愤地背着书包走了。

我想起来,这样的故事也有过几次了。我真的不愿意伤孩子的心,使得他对学习厌倦。我意识到我的方法不对头,可是怎么也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对这样的孩子有效。我鼓励过,给他建立美好的愿景,监督过,接受他每一个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我感到满意,连他的班主任都说这个学期他特别浮躁,而且他现在对自己的外表非常在意,总是对自己的不满,什么腿太粗了,胖了,脸太圆了,像个女孩子!

我感到自己束手无策。我该怎么办呢?记得有人说过,对孩子的缺点说过之后要淡化,不能强调,这样会让孩子的错误越来越固定,相反,对优点就应该强化,老说,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果道理是这样,要做起来,可太不容易了。

相信《一个案例教您如果孩子不自信应该这样应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么写一个有趣的小学英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