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主题活动《蚂蚁》

11-05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平常你收集了优秀的教育笔记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生成主题活动《蚂蚁》》,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背景:

我们小班教室位于底楼,由于受潮的关系,柜子下面、地板缝里、走廊里时而有蚂蚁、小虫子之类小动物的出现。吃过午饭孩子们喜欢搬上小椅子,和同伴一起坐在走廊里晒晒太阳,玩一些安静的小游戏。不过小班幼儿另一特点也是好动,他们坐在走廊里一刻都不会停。没过多久,细心的孩子便发现了台阶下许多蚂蚁。之后,每次上厕、洗手后,孩子们第一件事便去看蚂蚁,乐而忘返。我见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天天“看望”蚂蚁,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于是我开始收集资料,选择各方面教材,组织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蚂蚁,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身边事、物,关心动物的情感。

案例一

“黄熙蕾,快过来看,这儿有蚂蚁。”沙倍立向不远处的黄熙蕾喊。随着沙倍立的喊声,好几个幼儿都围了过去。

“真的,是小蚂蚁。”刘舒扬说。

“你看,蚂蚁爬到洞里去了。”刘舒扬又说。

“这是它的家。”沙倍立说。

“这儿还有,快看呀!”刘媛大叫。

“哇!那么多小蚂蚁!”沙倍立说。

“蚂蚁真小。”刘媛接着说。

“蚂蚁当然小,要不然怎么爬进洞里去。”旁边的黄子益说。

分析:

小班幼儿天真无邪,他们会和娃娃自言自语,会对

佳怡:“小蚂蚁,我唱一首歌给你听,春天天气真好…花草说悄悄话,在他们眼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喜欢用动作与语言和它们交流,而动物更是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几天发现孩子们上厕或洗手完都在看蚂蚁,还会在一起讨论蚂蚁。教师发现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兴趣,他们有了探究蚂蚁世界的欲望,有了这个良好的动机,我们开始收集资料,选择适当的教材,使孩子们获得关于蚂蚁更全面的信息。

案例二

沙沙:“小蚂蚁,小蚂蚁,你在干什么?”…”

沙沙:“我会念儿歌,小树叶……”

王芯:“你念的一点也不好听,我来念,我来念……”

分析:

从孩子们几句简短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与小蚂蚁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这为主题教育《蚂蚁》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案例三:

讨论:蚂蚁长得怎么样?幼儿自由讲述对蚂蚁的了解

徐铭泽:蚂蚁长得很小的。

沈昕:蚂蚁有脚的,它们会爬的。

许亦杨:蚂蚁身上是黑色的。

徐嘉豪,老师,蚂蚁身上是咖啡色的。

汤泽也:蚂蚁还有眼睛、鼻子和嘴巴。

分析:

由于蚂蚁比较小,有些细小的地方孩子们用眼睛不易看清楚,同时,由于孩子们还处于小班时期,观察事物比较表面和片面,不会深入,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所以尽管孩子们天天跑去看蚂蚁,和蚂蚁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但从孩子们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蚂蚁的认识是粗浅和零碎的,我们还必需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整理、构建关于蚂蚁的知识网络。

案例四:

借助图片深入了解蚂蚁

1、师:蚂蚁弟弟给我们寄来了许多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2、幼儿自由观看图片。

许亦杨:你看,你看,这只蚂蚁身上是黑的,这只蚂蚁身上是咖啡色的。

沈昕:这儿还有红色的。

姚元:哇!那么多蚂蚁。

黄诗懿:快看!快看!蚂蚁有两只脚长在头上了。

胡祎凯:咦!脚怎么会长在头上呢?

黄诗懿:我也不知道。

陈思琪:老师,这是不是蚂蚁的肚子?蚂蚁的肚子好大呀!

徐铭泽:快来看呀,这是蚂蚁有翅膀的,老师,它会不会飞?

分析:

孩子们在放大的图片下能更清楚更仔细地看到蚂蚁,自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原来蚂蚁长得都不一样的”,“原来有的蚂蚁身上是黑的,有的是咖啡色的。”“怎么蚂蚁头上还长脚?”等等,孩子们有了疑惑,也就有了探索的欲望,活动取得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顺利高效完成的保证。

二、我是小蚂蚁

沙倍立:薛雨阗,薛雨阗,我是小蚂蚁。

薛雨阗:我也是小蚂蚁。

沙倍立:我是小蚂蚁沙沙。

薛雨阗:我是小蚂蚁阗阗。

沙倍立:我们两个是好朋友好不好?

薛雨阗:好的。

两人说完满脸笑容,手拉手出去做游戏了,游戏中沙沙不停地摸摸自己的头饰有没有歪,脸上也不停的笑着。

分析:

在孩子们一到园后就给他们一个蚂蚁头饰,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以小蚂蚁的身份玩,一方面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幼儿早早地进入角色,为下面的教育游戏打下良好基础。

案例五:

“你们看,这儿有一个洞洞,是我们的新家。”教师指着那个被装饰成洞口的教室的门说:“快,回家了。”小蚂蚁们看见自己的新家可乐坏了,在蚂蚁妈妈的带领下听着《小蚂蚁》的音乐在自己的小床(小椅子)上睡觉了,“天亮了”妈妈一边唱着歌一边根据歌词表演(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的直摇头,小小蚂蚁想想,想个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妈妈,我帮你搬。”“妈妈,妈妈,我去搬。”小蚂蚁们可急了都想去搬豆豆。于是妈妈搬豆——妈妈邀请小蚂蚁搬豆——小蚂蚁自己搬豆——小蚂蚁们一起搬豆,一会儿小蚂蚁们就学会了歌曲。回到洞中数豆豆,你一粒,我一粒,还有一粒在哪里?蚂蚁弟弟笑嘻嘻,还有一粒在我肚子里。于是,小蚂蚁们又学会了儿歌《小蚂蚁》。

分析:

小班幼儿天真可爱,喜欢幻想,同时幻想又与现实相混淆,他们喜欢和身边的动物植物交朋友,有时甚至幻想自己也是一朵花或一只小动物,教师抓住小班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选择了蚂蚁头饰了,设计了洞口,情景的创设,道具的运用使孩子们很快的进入了角色,他们忘了自己是小朋友,忘了自己在上课,把自己完全当作了小蚂蚁,在开心的搬豆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小蚂蚁》,在分享成果数豆中学会了儿歌《小蚂蚁》,而其中又融合了色彩,图形,分类,数数等知识,也在其中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发展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分析和反思:

主题教学是现在广为提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提倡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和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自主地丰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认识机构,并向更高一级认识知段迈进。在《蚂蚁》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自由观察、自由讲述、幼儿讨论、游戏学习歌曲,儿歌、画画等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内在动力,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与发现,进而深入激发幼儿象蚂蚁一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

一、抓住教育时机,适时引导和参与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和发展的。”幼儿只有与周围环境充分的接触了才有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发展幼儿能力,扩展幼儿知识。在《我们过节了》这个主题即将结束时我们及时地发现了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兴趣,天天看蚂蚁,乐而忘返,还会和蚂蚁说悄悄话。及时抓住了这次机会,收集材料,设计活动,孩子们本身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教师的图片,模型使他们产生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孩子们便会主动的探索,寻找答案。在这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参与和引导使孩子们获得了知识,整理了已有的知识,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蚂蚁知识网。

二、整合教育,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育虽然有语言,社会,艺术,健康,科学五大领域之分,但是教育教学中它又是一个整合的关系,每个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主题教育《蚂蚁》中艺术活动歌曲《小蚂蚁》中叫小蚂蚁数数搬了几粒豆,大豆放红框,小的放蓝框,这些都是融合了数数和分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小班幼儿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灌输法,训练法枯燥无味,孩子们不感兴趣,效率差。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新《纲要》中也提出了“幼儿园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对小班幼儿来讲更应如此。所以在这主题教育中让孩子们自己扮演小蚂蚁,角色的进入,使孩子们兴趣大增,整个过程都是由幼儿自己一边欣赏,一边表演中渡过的,孩子们在表演中学会了运用表情,动作去表现角色,又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培养了品德和个性。又在表演中理解记忆了儿歌,歌曲内容,在主动,积极又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得了知识,获得了交流,体验了成功。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蚂蚁朋友


画完画,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去。刚走到楼下,可乐猫喊住我:“要不要看蚂蚁啊?那里有很多,大概天要下雨乐。”因为大家知道,我不怕这种小动物,还像小孩子一样爱去捉它们。

我一听心里就乐了,因为今天上的可都是关于小蚂蚁的活动。于是,带着全班小朋友走到沙池边,一眼就看到两大群密密麻麻的小蚂蚁,我请大家观察一下:小蚂蚁在干吗呀?为什么他们都跑出来了?哲言说:“它们要出来吃沙。”“不对,小蚂蚁不喜欢吃沙的。”马上有小朋友发表不同的意见。“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闷热吗?”我问。“恩。”“对啊!今天也许会下雨,小蚂蚁在搬家呢!你能找出哪些是兵蚁?哪些是工蚁?”因为刚刚的《大馅饼》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蚂蚁的分工不同,当然,我们看到的蚂蚁是不能一下子分出来的,但是,星星天真地对我说:“老师,我刚刚看到女王了。”这可引起大家的一阵骚动,大伙儿都围着星星:“你在哪儿看到的?”并且争先恐后的也要一睹“女王”的尊容。

可爱的孩子们与小小蚂蚁作了好朋友,令走时,我请大家跟小蚂蚁说再见。每一个孩子都认真的对它们说“小蚂蚁,再见!”孩子本来就喜欢昆虫,走进大自然,自由的探索,快乐的学习。

蚂蚁搬家了


中午,孩子们正在紫藤架下自由活动。忽然,小天跑过来很激动的说:“老师,那边有很多蚂蚁,他们每一个都搬着一个小小的白白的一粒粒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你快去看看。”我的好奇心也被激发了出来,跟着小天走去,紫藤架的一根柱子下面有一个很小的洞口,蚂蚁来来回回的忙碌着,从操场的橡胶垫缝隙中爬着,一个接一个,每一只蚂蚁差不多都搬着一粒比自身身体微小的白色东西,我知道,那是蚂蚁卵。在我小的时候,曾经发现过这个现象,也很着迷的看着他们搬蚂蚁卵,可是,我的好奇心没有得到结果,我自己发现蚂蚁在搬卵,却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大人们说了一句,大概要下雨了吧,就再也没有下文。于是不了了之。我想,这些孩子现在一定非常想知道蚂蚁们到底为什么搬家,于是,我从网上搜集了资料。动物能预感空气湿度,当它感觉湿度过大时就会知道要下雨了.蚂蚁的窝是歇通入地下的.所以下雨会把它的窝完全淹没.因此它们要搬到地势更高的地方,当下雨前蚂蚁能感受到空气中潮湿,知道天将会下雨。他们平时居住的地方往往会被雨水给淹没,为了不被淹死,他们边在蚁王的调动下,带上粮食往高处迁居。

第二天,抽了一点时间,把这个现象和孩子们讨论了下。孩子们知道了,我也总算把自己从小时候一直带着的疑惑给弄明白了。

“蚂蚁”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观察记录:

开始并不是人人都对找蚂蚁有兴趣的,当徐伟贤和薛孙乐发现了蚂蚁,并把消息告知大家:“你看,蚂蚁在墙角尼,好多好大的!”“蚂蚁在吃我的饼干屑!”“老师,蚂蚁找到了好吃的东西,抬不动,会请其他蚂蚁一起来帮忙,合作抬!”……他们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在之后的时间里,幼儿都要求积极的寻找蚂蚁。而当他们又发现蚂蚁的一些新情况时,立即激动得开心地讨论起来。幼儿渐渐地发现,蚂蚁热爱群体生活、团结互助的优点。

分析:

其实大多数幼儿都看见过蚂蚁,所以开始对蚂蚁并不感兴趣,但当有人找到后,他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于是开始了寻找观察。这就是幼儿最自我的主观思想,当遇到一件事物,他们首先想到就是我早就知道了,还要找么。但由于他们只是接触过,并没有自己仔细观察过,没有感受其中的乐趣,于是当有了一个领头羊后,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还有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答案的方式,我觉得既开放了幼儿的天性,也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思考。

户外随笔:拯救小蚂蚁


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正在尽情的玩耍。忽然,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喊声:“不好了,小蚂蚁掉到水池里了!”小朋友们立刻拥到墙边那个浅水池旁。果然,水池中央一只小蚂蚁一起一伏,正在奋力挣扎。

“老师,我跳进去把它就出来吧。”棒棒急切的说道。“我去!”“我去!”孩子们一个个争抢着。我摇摇头,蹲下身来说:“你们可以想个更好的办法帮助小蚂蚁吗?”

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动起了脑筋:“老师,打110。”“老师,我们把水舀光了,这样小蚂蚁就得救了。”“老师,我们去把小脸盆拿来,把水池里的水全部舀出来。”“老师,我去找一根长长的竹竿

,让小蚂蚁顺着竹竿爬上来。”……孩子们想出一个又一个办法,可又被一一否决了。

一阵微风吹过,“哗啦啦”,树上飘下几片落叶。萱萱眼睛一亮:“落叶!对了,老师,我们用落叶做小船,让蚂蚁爬到小船上。”这个办法得到小朋友们的一致赞同。萱萱忙捡起一片最大的落叶,小心翼翼的放到水池里。可是,怎样让“小船”漂到水池中央的小蚂蚁身旁呢? “呼――呼――”萱萱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了起来。这个办法似乎不错,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小船”只微微颤动了几下,并没有向前移动。于是,在我的指挥下,小朋友们一起聚到“小船”前,随着我的口令,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吹了起来,“呼――呼――”果然,人多力量大,“小船”缓缓地向水池中央漂去......

小蚂蚁终于得救了,孩子们欢呼雀跃,一张张笑容飞扬的小脸涨得通红,就像秋天里的一个个红苹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们拯救的虽然只是一只小蚂蚁,可从这次爱心行动,我看到了孩子们纯真善良的童心,他们机智敏锐的思维、果敢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孩子们拥有了这些,对于未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充满骄傲与自信呢?

幼儿英语生成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探索


-->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我们正面临一个日益全球化的社会。“学习,可以为个人创造未来;教育,能够为社会开拓明天”。现代人学习、工作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就是掌握“双语”或“多语”。因此,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语言教育受到了许多国家的空前重视。90年代以来,低龄化、与教育研究相结合、与学科内容相渗透已成为国际第二语言教学改革的三大趋势。儿童发展的各学科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具有学习语言的极大潜力。怎样利用人类自身发展的最佳时期,事半功倍地学习第二语言,是十分值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自1994年开始,我园已开展英语教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儿童早期英语教学宜采用生成课程教学模式,运用直接学习,自然习得的方式,建构整合性教育方案,使儿童满怀兴趣地在英语环境和活动中,积极参与,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并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而生成的课程。所谓生成,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课程设计实施教学与儿童活动时,逐渐发现儿童的兴趣、需要基础上重新建构起突出培养儿童个性并又实现其课程既定目标的新课程。美国学者伊丽莎白o琼斯和约翰o尼英(ElizabethJonesandJohnNimmo)对这一课程做了系统研究。生成课程是可察觉的,但却是不可预测的。它要求教师相信游戏的力量--相信在许多可能性中幼儿做出的合理的自发选择。生成课程将鼓励儿童成为有能力的游戏者,同样也激励教师也成为有能力的游戏者,从许多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从而指导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与儿童共同发展。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发展儿童潜能的最佳时期,每个儿童都具有发展多种语言的大脑语言中枢的可能性,所以他们学习英语比成年人更显得轻松愉快和有成效。我园开展的综合英语教学实验坚持开发儿童早期语言发展能力,主张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方式应是直接学习而不需要母语作中介,儿童语言是在活动、游戏以及日常生活情景中发展的。很显然,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不符合幼儿学语言的特点,而生成课程就是具体实施综合英语教学实验研究的重要课程模式,为探索儿童学习和掌握作为外语的第二语言上进行了有意义的课程实践。

在我园开展实验的三年中,我们从原来按传统背记词汇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向用全英语的主题活动性教学模式,从过去对英语词汇的简单认记到较系统正规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是取得了较重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经过研讨,我们开始感到要更好地体现综合英语教学实验的目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掘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模式的转变。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的课程和教学可是再次从模式化的课程设计,即呈现本课关键事物和词汇到配套句子,再到固定对话,再到固定活动的课程模式,转向教师在全面把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领之后,在引发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表现出来的特有兴趣和个性重点等新的要求展开课程,在满足儿童发展需要中又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段时间来的证明实践,我们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加强了,主动性增加了,有初步模仿的愿望,幼儿已开始不满足听说单词和句型,交流的愿望日益强烈,特别是参与课程,表现自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课堂教学也越来越活泼,越有成效。现在,许多幼儿经2年学习已建立起初步的英语思维,能够用英语直接交流。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实施生成课程是一种全面实践综合英语教学实验理念、符合幼儿学习语言规律的新的课程模式。

这里仅阐述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1、自然习得是生成课程教学的精髓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其优势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音、语调的模仿而形成语感,让幼儿自然而然的学习英语。语言习得的第一个条件是需要大量的“听”的机会,也就是要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第二个条件是要有机会多说,在自然情景下大胆地说,把听到的语言用来与别人交往,从而得到练习和巩固;第三个条件是要在自然情景中按自然的方式进行。因此,给幼儿创设听说环境和自然学习情景是幼儿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

一是利用自然情景,不生搬硬套课程模式。在幼儿园里,老师用生动的体态语言和英语讲说幼儿易理解,天天看,日日做的日常小事,教师给予幼儿充分“听”的机会,听英语故事,英语歌曲,看英语墙饰,英语卡通片,英语故事连环画,英语卡片等等。让幼儿在英语环境中学习,久而久之,对于不断出现有意强化的词语和句式有了外部反应,这能从幼儿的表情、神态上明显地表露出来。如:当老师用英语介绍当天的菜谱时,幼儿听到他们喜欢吃的菜时,他们会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当老师说:“Pleasegotothetoiletandwashyourhands.”他们会听明白并附置行动。

二是创设自然说英语的机会和情景。幼儿从“听”到“说”的转化过渡,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幼儿在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感觉后自然而然的脱口而出,需要的还是情景,既包括语言情景,也包括激发幼儿说英语的自然情景。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创造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条件,如每周星期五,我们全体英语老师都到班上来跟幼儿交谈,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按自己意愿充分说英语的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已的意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畅所欲言。还有,我们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幼儿安排故事表演,或带幼儿到角色游戏室上课,让幼儿尽可能在相应的情景中主动交流,并自然习得英语。

2、激发与培养幼儿兴趣是生成课程的重点

在推进综合英语教学实验中,我们在课程中突出儿童的兴趣发展,把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紧密地围绕孩子日常生活及所激发孩子兴趣的素材进行。兴趣是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最好老师,是顺利展开教学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选些离孩子生活较远、不易理解、不感兴趣的事物,那么,幼儿的学习将是单调、枯燥的重复,不但幼儿难以掌握,而且还会扼杀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注意选择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题材;同时非常注意依据儿童表现出来的兴趣改编英语小故事;此外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改编成英语故事,如“窗外的垃圾”、“三只小蝴蝶”、“龟兔赛跑”等,讲述时再配以生动的图画、木偶、道具、脸谱,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后,又自发地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模仿角色对话;创编有趣的英语小游戏、英语儿歌,使幼儿在说说玩玩中获得愉悦;设计交通工具的分类、森林动物运动会、有趣的服装设计、好味的汉堡包/三文治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方案,这些都深深吸引了每位幼儿,使他们有了积极参与、自然“开口”的强烈愿望,从而把英语学习中被动的听说练习,转变为英语学习的输入、加工、输出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3、随机教育是实施幼儿英语生成课程的关键

一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可以提供幼儿言语互动的机会,使幼儿产生学习语言的动机。课堂中注重随机教育是实施幼儿综合英语生成课程的关键。

在组织活动教学特别是课外教学中,我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或需要的素材进行教学,大大丰富了课程内容,如带幼儿到公园里散步,突然一群小鸟在天空上飞过,孩子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头往上看,我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这一面开展教学,我用英语问幼儿:“Whatarethey?”他们都很大声的回答:“They‘rebirds”,我接着又问:“Whataretheydoing?”(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不会回答,我就教他们学习“Theyareflying,wearewalking”。又如在组织幼儿午睡时我安排了认识卧室的内容,如:Pillow(枕头)、quilt(被子)、bed(床)、Putonyourcoat(穿上衣服)、takeoffyourcoat(脱下衣服)等内容。这样一来,有了实物及真实场景,教学形式更生动、有趣,幼儿理解起来也容易,记忆也更牢固,从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知识和习得了语言。

此外,我还善于抓住儿童活动中的各种自发事件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生性好动,发生的意外事件是难以估计的,我随时都有抓住这些意外事件进行现场教学。记得有一次,也许我的教学动作和言语过于夸张的原因,我一张嘴说话,我就发现有几位幼儿在大笑,于是我就用英语问:“Whatareyoudoing?”(你们在干什么)“you’relaughing”(您们在大笑),接着教幼儿学习了单词laugh和cry,并把这些句子与各种情景的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结合,课程显得更加活泼生动,儿童也特别的喜欢和投入,学起来特别容易掌握。

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围绕儿童的兴趣开展各项项目活动,以便使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具有弹性,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多样化,一堂课有时竟然超出了原设想的许多,从而使教学信息量大大小小增加。我们还经常把家长请来,让家长、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参加教学活动,家长们高兴,孩子们也感兴趣,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信、活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互相协作,大胆交往等表现时,他们都由衷地赞叹到:“我们的孩子真不一般哪!”

综合英语教学实验寻求遵循儿童及语言发展规律的教学,实施生成课程正是要体现这种课程理念,是一种符合幼儿学习语言规律的、符合老师教学规律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孩子们中有许多生成的内容


在二期课改的实施中,我越来越体会到了这一句话的含义,体会到了其带来的巨大魅力。

所谓“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在幼儿个别生成活动中,把握幼儿关注的热点,经验,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指南”的目标,对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的事件捕捉后,进行价值判断。教师通过创设环境,利用个别,小组,集体活动等各种形式,组织开展师生互动与共享经验的课程。

自主性游戏中。只听见顾佳怡对毛文迪说:“我会用手工纸做一种很漂亮的花,是我哥哥教我做的,我们来做,好吗?”毛文迪说:“好的,我去拿手工纸。”走到拿手工纸的抽屉旁,看见我赞许的目光,便飞快地拿出了手工纸。顾佳怡又说:“还要剪刀呢?”“我去拿”一旁的子浩见了忙说。万世俱备,只见顾佳怡熟练地折,剪,再折。一会儿,一朵花做好了。“哇,真漂亮。”毛文迪一喊。好几个小朋友都围了过来。“顾佳怡,这花是怎么做的?”“教教我吧,我也要学。”“你也教我做一朵,好吗?”“你们这么多人,我怎么教呀?”一边说一边乞求的目光看着我。我忙走过去,拿起她做的花,说:“顾佳怡本领真大,做出了这么一朵漂亮的花,下次我们来开个花店。(这样与自主性游戏相关),好吗?”第二天,正好是“三、八”节。于是,满足了孩子们的意愿,又激发了对妈妈的爱。活动之后,孩子们做了许多的花。“哇,这么多的花,送给妈妈一朵,还有这么多,怎么办呢?”一个问题又抛给了孩子们。“贴在墙上,打扮我们的教室。”“放在自然角里,别人以为是真的花呢?”……

一个小小的热点,引发了这么多问题。相信,我们都是有心人,在孩子们中有许多生成的内容。我们也必然在孩子们身上学到更多。

课堂随笔:蚂蚁朋友


周一请假,今天第一次上“有趣的昆虫”主题的课,分别是“大馅饼”与“蚂蚁世界”,真是不错的主题。画完画,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去。刚走到楼下,可乐猫喊住我:“要不要看蚂蚁啊?那里有很多,大概天要下雨乐。”因为大家知道,我不怕这种小动物,还像小孩子一样爱去捉它们。

我一听心里就乐了,因为今天上的可都是关于小蚂蚁的活动。于是,带着全班小朋友走到沙池边,一眼就看到两大群密密麻麻的小蚂蚁,我请大家观察一下:小蚂蚁在干吗呀?为什么他们都跑出来了?哲言说:“它们要出来吃沙。”“不对,小蚂蚁不喜欢吃沙的。”马上有小朋友发表不同的意见。“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闷热吗?”我问。“恩。”“对啊!今天也许会下雨

,小蚂蚁在搬家呢!你能找出哪些是兵蚁?哪些是工蚁?”因为刚刚的《大馅饼》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蚂蚁的分工不同,当然,我们看到的蚂蚁是不能一下子分出来的,但是,星星天真地对我说:“老师,我刚刚看到女王了。”这可引起大家的一阵骚动,大伙儿都围着星星:“你在哪儿看到的?”并且争先恐后的也要一睹“女王”的尊容。

可爱的孩子们与小小蚂蚁作了好朋友,令走时,我请大家跟小蚂蚁说再见。每一个孩子都认真的对它们说“小蚂蚁,再见!”孩子本来就喜欢昆虫,走进大自然,自由的探索,快乐的学习。

小班教师随笔:一节成功的生成课


今天早上,孩子们被草地上刚刚多了的几只小动物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们那么形象、逼真,如果不仔细看,你决不会认为那是石刻的雕像。我暗自高兴,因为一节有趣的活动课在我头脑中生成了。于是,我做好一切准备,就带孩子进入了草地。

你瞧,孩子的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有的干脆在草地上打起滚儿,来到这些小动物的身边,孩子们可忙起来了:有的摸摸这儿,有的摸摸那儿,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老师,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它们是怎么雕刻出来的?”“老师,这只大熊猫是不是那只小熊猫的妈妈呀?”......有的干脆拿起画笔,认真地画起它们来。孙茹倩等几个女生拔了些嫩草在喂“小羊”,一边喂,还一边和小羊说话呢!“小羊

,你也爱我们的幼儿园呀,吃饱了,咱们一起玩吧!”你看,刘红梅更是别出心裁,用旧报纸设计了一条裙子,还给它戴上了自己的丝巾,把个小鹿打扮的更漂亮了。看看我们班的小舞蹈家孙金萍吧,跑到那边去和丹顶鹤比赛跳舞了。“老师,您看,这是我用橡皮泥雕刻出来的白天鹅。”一向性格内向的宋莹莹高兴地说。

……

孩子们被这些小动物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动物的热爱。在这样的天然课堂中,孩子的尽情投入,老师的合理引导,使我们的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笔记《生成主题活动《蚂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主题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