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绘画中了解其情感表达

11-12

毫无疑问,当我们身为一名优秀老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从孩子的绘画中了解其情感表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一次小班的美术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画“妈妈的毛线球”,想让幼儿在手手臂带动手腕画圆圈的过程中锻炼小手的灵活性,并为日后的绘画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开始了,我先做了明确的示范和说明,紧接着,幼儿开始聚精会神地画起来,不一会儿,画纸上就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毛线球”。这时,我发现迪迪的画纸上只画了很多小竖线,“毛线球”一个也没有。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想看个究竟,不料他却连忙用双手将画纸捂住,还不停地用手指擦着已经画好的线条,头狠狠地低了下去。显然,他觉得自己“画得不好”。就在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小女孩抢着告诉我:“老师,老师,他什么也不会画,他画得乱七八糟。”迪迪听后,更加不好意思了,红着脸,一脸羞愧地看着我。幼儿的心是多么脆弱,当众出丑让迪迪变得很难堪!

我看着迪迪的表情,强烈地感受到他的窘迫和自卑。而我,既不能很虚假地去表扬“你画得不错”,也不能用简单的否定继续伤害他。我蹲下身来,在他耳边轻轻地说:“迪迪,如果不会画毛线球,就先画长长的毛线吧,下一次我们再把长长的毛线绕起来……”听我这么一说,迪迪捂着画的手终于慢慢地挪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若有所思地说:“老师,我画的是剪断的毛线!”迪迪是多么聪明,他对自己的画作了如此合理的解释!“你真的很有创意,其他小朋友都没有想到!”我趁机表扬了他,并告诉他:“不过,剪断的毛线妈妈就不能用它织毛衣了,我们来帮妈妈画长长的毛线,好吗?”迪迪想了想,点了点头,又重新画了起来。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迪迪的画纸上多了许多毛线,而且比原来长了,有些已接近毛线球的形状了,虽然画得比较小。

通过绘画作品,教师可以有效地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状态。迪迪平时在班里话不多,性格比较内向,处理能力比较差。入园以来,他对幼儿园的环境异常敏感,缺乏安全感,总是表现得过分紧张,也害怕尝试新事物。通过家访,我进一步了解到,迪迪在家中比较受老人的溺爱,老人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动手,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才特地把他送到我园的全托班来。在集体生活中,样样事情都要学着自己来,这给迪迪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这次绘画活动中,迪迪不敢画,构图小,并对自己的作品极不自信,正是其心理状态的集中反映。

既然绘画能反映幼儿的心理状态,通过绘画活动是否也可以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呢?针对迪迪内向、胆小、不敢尝试、缺乏自信等性格特点,我尝试着先从绘画活动入手来培养他的自信心。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迪迪来到了美工区准备画画,就鼓励他大胆随意地进行线条练习。迪迪拿起笔,拘谨地在画纸的一个小角落来回画,只有手腕在小幅度地动。我先是对迪迪说:“宝贝,把油画棒拿高些,画的时候动作大个点,让你的手臂也动起来!”可这样的语言指导并没有太大用处。于是我又站到迪迪身后,伸出左手帮他一起按住画纸,右手握着他的右手,试图让他体验这种“大刀阔斧”的感觉,可迪迪仍旧不能用手臂带动手大胆地放开画。突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他平时酷爱玩汽车的情景,于是我对迪迪说:“我们来‘开汽车’吧!”他一听说要“开汽车”,兴趣大增。我找来了他平时最喜欢的那辆橘黄色玩具车,将一支油画棒固定在车的尾部,当迪迪开着这辆小汽车在纸上走时,画纸上就会留下一条条油画棒的痕迹,我鼓励他要“让小汽车跑遍白纸的每一个角落”。他高兴地点点头,迫不及待地去尝试,拿着小汽车这里开开,那里开开,嘴里还发出“嘟嘟”的汽车声。在“开汽车”的过程中,迪迪的手臂自然地动了起来。当线条随着小汽车在白纸上“跑动”时,迪迪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也不停地鼓励他“今天迪迪真棒,小司机做得真好,开了好多好多路,看看还有什么没有开到的地方吗?”他又不停地找,不停地开,线条随着小汽车逐渐布满了整张白纸,而迪迪以往画画时的紧张和不自信也被轻松愉快与自信的情绪状态所取代……

在以后的几周里,只要迪迪选择了美工区进行游戏,我就会去陪他一会,坐上来和他玩“线条赛跑”的游戏,比比谁画的线条长,用颜料玩“印印小手印”的游戏;用染了颜料的乒乓球玩滚画游戏……迪迪看到色彩、线条创造出如此美丽的图画时兴奋不已,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一段时间后,迪迪画线条越来越大胆,构图也逐步变大。

在两个月后的一次美术活动“毛线变变变”中,迪迪已能大胆地画毛线球了。所有的幼儿画好毛线后,我问:“一团团的毛线像什么?”幼儿有的说像大饼,有的说像雨伞,有的说像头发。“迪迪,你觉得像什么?”“像蜗牛!”迪迪一改往日的羞怯,干脆而大声地说。“真棒!那我们就来变一变蜗牛吧!”于是,迪迪歪歪扭扭却自信地给毛线球添上了头,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蜗牛。

任何教育,如能取得家长的协同配合,效果一定会更好。为了更有效地帮助迪迪自信起来,加强对迪迪在园指导的同时,我也及时与迪迪的家长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我们的提议下,家长为迪迪布置了一个家庭画展,并在家中留出一声墙壁专门让迪迪练习绘画。同时,我们也提醒家长要多鼓励幼儿,千万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评判幼儿、教育幼儿,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不要简单否定幼儿的想法。当看到幼儿画得“不像”或画得“不够漂亮”时,学着去赏识,学着去解读幼儿的作品,或者多让幼儿讲讲他的作品。

一天,迪迪妈妈欣喜地告诉我们,“现在,迪迪到了家里,自己吵着要画画,而且能坚持比较长的时间,画冠了,让我帮他贴在墙上展示出来,接着,还要让我们做小朋友,他要学老师的样子来评价这幅作品。他学着老师的样子说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他也笑了。从他的笑容里,我们看到了迪迪从未有过的自信。”

反思

在对迪迪进行绘画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自信是幼儿完成一切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抱着自信的心态,幼儿便会积极地去学、去看、去感受、去理解。

第一,幼儿的绘画是表现其内心世界的另一种语言,教师通过解读幼儿的图画,可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第二,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如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儿对话,以鼓励的方式请幼儿解释自己的画,说出自己的想法,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绘画的信心。因为轻松、愉悦的环境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自身的潜能,唤起幼儿多元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第三,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真实的表现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让幼儿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务。

第四,小班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绘画缺乏目的性,教师在小班幼儿的绘画指导中,除了示范与语言指导,如果能将画画转化为一种幼儿愿意尝试的游戏,对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会更加有效。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在活动中了解孩子


在一次小班的美术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画“妈妈的毛线球”,想让幼儿在手手臂带动手腕画圆圈的过程中锻炼小手的灵活性,并为日后的绘画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开始了,我先做了明确的示范和说明,紧接着,幼儿开始聚精会神地画起来,不一会儿,画纸上就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毛线球”。这时,我发现迪迪的画纸上只画了很多小竖线,“毛线球”一个也没有。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想看个究竟,不料他却连忙用双手将画纸捂住,还不停地用手指擦着已经画好的线条,头狠狠地低了下去。显然,他觉得自己“画得不好”。就在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小女孩抢着告诉我:“老师,老师,他什么也不会画,他画得乱七八糟。”迪迪听后,更加不好意思了,红着脸,一脸羞愧地看着我。幼儿的心是多么脆弱,当众出丑让迪迪变得很难堪!

我看着迪迪的表情,强烈地感受到他的窘迫和自卑。而我,既不能很虚假地去表扬“你画得不错”,也不能用简单的否定继续伤害他。我蹲下身来,在他耳边轻轻地说:“迪迪,如果不会画毛线球,就先画长长的毛线吧,下一次我们再把长长的毛线绕起来……”听我这么一说,迪迪捂着画的手终于慢慢地挪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若有所思地说:“老师,我画的是剪断的毛线!”迪迪是多么聪明,他对自己的画作了如此合理的解释!“你真的很有创意,其他小朋友都没有想到!”我趁机表扬了他,并告诉他:“不过,剪断的毛线妈妈就不能用它织毛衣了,我们来帮妈妈画长长的毛线,好吗?”迪迪想了想,点了点头,又重新画了起来。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迪迪的画纸上多了许多毛线,而且比原来长了,有些已接近毛线球的形状了,虽然画得比较小。

通过绘画作品,教师可以有效地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状态。迪迪平时在班里话不多,性格比较内向,处理能力比较差。入园以来,他对幼儿园的环境异常敏感,缺乏安全感,总是表现得过分紧张,也害怕尝试新事物。通过家访,我进一步了解到,迪迪在家中比较受老人的溺爱,老人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动手,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才特地把他送到我园的全托班来。在集体生活中,样样事情都要学着自己来,这给迪迪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这次绘画活动中,迪迪不敢画,构图小,并对自己的作品极不自信,正是其心理状态的集中反映。

既然绘画能反映幼儿的心理状态,通过绘画活动是否也可以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呢?针对迪迪内向、胆小、不敢尝试、缺乏自信等性格特点,我尝试着先从绘画活动入手来培养他的自信心。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迪迪来到了美工区准备画画,就鼓励他大胆随意地进行线条练习。迪迪拿起笔,拘谨地在画纸的一个小角落来回画,只有手腕在小幅度地动。我先是对迪迪说:“宝贝,把油画棒拿高些,画的时候动作大个点,让你的手臂也动起来!”可这样的语言指导并没有太大用处。于是我又站到迪迪身后,伸出左手帮他一起按住画纸,右手握着他的右手,试图让他体验这种“大刀阔斧”的感觉,可迪迪仍旧不能用手臂带动手大胆地放开画。突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他平时酷爱玩汽车的情景,于是我对迪迪说:“我们来‘开汽车’吧!”他一听说要“开汽车”,兴趣大增。我找来了他平时最喜欢的那辆橘黄色玩具车,将一支油画棒固定在车的尾部,当迪迪开着这辆小汽车在纸上走时,画纸上就会留下一条条油画棒的痕迹,我鼓励他要“让小汽车跑遍白纸的每一个角落”。他高兴地点点头,迫不及待地去尝试,拿着小汽车这里开开,那里开开,嘴里还发出“嘟嘟”的汽车声。在“开汽车”的过程中,迪迪的手臂自然地动了起来。当线条随着小汽车在白纸上“跑动”时,迪迪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也不停地鼓励他“今天迪迪真棒,小司机做得真好,开了好多好多路,看看还有什么没有开到的地方吗?”他又不停地找,不停地开,线条随着小汽车逐渐布满了整张白纸,而迪迪以往画画时的紧张和不自信也被轻松愉快与自信的情绪状态所取代……

在以后的几周里,只要迪迪选择了美工区进行游戏,我就会去陪他一会,坐上来和他玩“线条赛跑”的游戏,比比谁画的线条长,用颜料玩“印印小手印”的游戏;用染了颜料的乒乓球玩滚画游戏……迪迪看到色彩、线条创造出如此美丽的图画时兴奋不已,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一段时间后,迪迪画线条越来越大胆,构图也逐步变大。

在两个月后的一次美术活动“毛线变变变”中,迪迪已能大胆地画毛线球了。所有的幼儿画好毛线后,我问:“一团团的毛线像什么?”幼儿有的说像大饼,有的说像雨伞,有的说像头发。“迪迪,你觉得像什么?”“像蜗牛!”迪迪一改往日的羞怯,干脆而大声地说。“真棒!那我们就来变一变蜗牛吧!”于是,迪迪歪歪扭扭却自信地给毛线球添上了头,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蜗牛。

任何教育,如能取得家长的协同配合,效果一定会更好。为了更有效地帮助迪迪自信起来,加强对迪迪在园指导的同时,我也及时与迪迪的家长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我们的提议下,家长为迪迪布置了一个家庭画展,并在家中留出一声墙壁专门让迪迪练习绘画。同时,我们也提醒家长要多鼓励幼儿,千万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评判幼儿、教育幼儿,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不要简单否定幼儿的想法。当看到幼儿画得“不像”或画得“不够漂亮”时,学着去赏识,学着去解读幼儿的作品,或者多让幼儿讲讲他的作品。

一天,迪迪妈妈欣喜地告诉我们,“现在,迪迪到了家里,自己吵着要画画,而且能坚持比较长的时间,画冠了,让我帮他贴在墙上展示出来,接着,还要让我们做小朋友,他要学老师的样子来评价这幅作品。他学着老师的样子说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他也笑了。从他的笑容里,我们看到了迪迪从未有过的自信。”

教育随笔:让幼儿在自主绘画中成长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形式。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通过美术操作活动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美术教育,不仅是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欣赏美、表达美的情趣,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思维来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使孩子的能力和人格健康成长。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来源于自己的自信。教师只有做到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美术的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才能使每位幼儿都体验到成功与快乐。我觉得幼儿的美术活动必须放手让幼儿主动去尝试各种活动,从而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

今天,幼儿搬了椅子,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操场上,要画自己的幼儿园啦!他们找到了自己想画的方位,端坐在椅子上,支起画夹,很积极的观察作画了。

阳光下,一张张稚脸多么灿烂,画夹上,一幅幅幼拙的图画多么可爱。看着这些心爱的小天使,描绘我们可爱的幼儿园,我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看!这里一群,那里一簇的孩子,幼儿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有的在画我们如彩虹般壮观的主楼、有的在画绿草地上的小型玩具区、有的在画造型别致流畅的玩沙池,玩水池,有的在画同伴们尽情的玩着游戏,更多的幼儿在画他们最喜欢的大型玩具,你看—集登高、滑梯、攀缘、钻、爬等技能于一体的大型玩具,造型色彩在孩子们的笔下是那么的可爱、神奇。

凭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幼儿园在他们的笔下变得如此的活泼,富有生机,我感叹孩子们的神笔,他们的力量把想象和现实的美融为一体,我看着一张张如此认真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急流,急忙跑到教室,拿起相机,把这美好的一刻写成静止,让它停留在我的心间,呈现在家长的自豪中,回忆在孩子们美好的童年里!

当我把孩子们的画和给他们拍的照片展示在主题墙上时,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欣赏着,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 

在美术活动中,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在活动中把握住幼儿的情绪情感,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并一直采用正面评价的方式来鼓励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对其不足的地方则用商量或建议的语气提出修改的意见,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多鼓励,少批评,逐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幼儿需要鼓励与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老师适时说一句赞赏的话,可以成为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兴趣,建立和巩固他们的自信心。每一次活动结束时,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而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幼儿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语言,及时发现其思维闪光点,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想象。让孩子们更好的在美术彩绘活动中感受活动时的快乐!

关爱从了解开始


现代的社会是日新月异的,现在的家长是观念开放的,所以现在的孩子无论是物质得到上或教育形式方面都是与以往不可言比的。就单说现在的童装,有些在制作工艺和款式、价位上丝毫不逊于名牌成人时装。在每天早晨的晨检中,我们老师都会迎来众多身穿色彩艳丽款式时尚新颖的孩子,有些老师也会眼前一亮,毫不掩饰赞美之情:“今天真漂亮,穿得衣服真好看。”可是注意多了,还真发现了一些穿童装的学问。譬如,在班上一个女孩子长相可爱,圆圆的脸蛋,齐齐的刘海,再加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如一个芭比娃娃。摩登的妈妈也总是精心打扮她,盛夏时节,天可够热的,穿衣方面却应衡量衡量,这位妈妈就总是挑选小吊带或是短款露背装,又往往配上紧身小牛仔短裤,如此打扮是够俏丽时尚的,但真的适应孩子吗?在平日的集体生活中,这样的紧身衣服不便于穿脱,孩子上厕所就往往不能独立完成,一般都需要老师的协助,并且,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还经常拉扯衣服,做起活动来身体也舒展不开,无形中这就成了天性好动的孩子们的束缚;不仅如此,在夏天我们经常去操场活动,在炙烈的阳光底下多呆一会大人们都直叫吃不消,何况是孩子娇嫩的皮肤,所以有时只活动一会儿,孩子们裸露的肩、背就因紫外线的照射变红发痒,尤其是有些纱质的或牛仔的面料透气性和吸汗功能又不好,孩子们爱跑爱玩,热量不能及时发散出去,往往会引起痱子等皮肤症状,甚至出现中暑反映。所以,我们老师也总是建议家长们选童装时切不可全凭自己的喜好,应为孩子全面考虑,关爱从了解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装扮和培养使孩子们成为健康、整洁又可爱的漂亮宝贝。

教育随笔:在绘画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有关艺术活动要贴近幼儿生活的阐述幼儿生活在充满艺术的世界中,他们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充分主动自由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不断积累美的体验。因此,绘画是激发幼儿追求美的愿望、感受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由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局限,他们不善于用语言表达那些令他们感到新奇或不满的事情,他们常选择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边画边用语言进行补充,从中表现自我,使情绪、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绘画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通过听、说、看、想、画等方式选择合适幼儿的活动内容,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气氛,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青花瓷盘》的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提问“你家的盘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让幼儿根据平时生活的经验来回答,此时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幼儿都被激发了,因为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犹如重现眼前。而在欣赏青花瓷盘图片时,我也请幼儿说说喜欢哪个盘子,“盘子边缘的花纹是怎样排列的”让幼儿边观察边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在评价活动中,我也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你喜欢哪个小朋友设计的青花瓷盘?为什么?”整个活动都将幼儿自由表达渗入其中,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二、绘画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绘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为了能让幼儿对创作感兴趣,在《青花瓷盘》的活动中,我首先收集一些青花瓷盘给孩子们欣赏,让他们充分地观察和感受它的美丽花纹和色彩搭配,说一说“你喜欢哪个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是怎样排列的?”“这盘子和我们家里的盘子有什么不一样,上面有几种颜色?”,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我还展示了图示,让幼儿知道利用中心对称进行作画,由于这个活动对大班幼儿展示的,因此我并没有用范画来约束幼儿,而是让他们参照图示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一次性盘子上进行装饰,我们会发现幼儿作画时情绪都很高涨,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展示时我们看见了各不相同的青花瓷盘,感受到了青花瓷盘的独特美。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要培养幼儿创造性可渗透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绘画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

美感在幼儿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正常的教育途径,能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青花瓷盘”是中国的传统艺术,现在的幼儿对传统的文化了解的很少,为了让幼儿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深入了解,我向幼儿展示了不同花纹的青花瓷盘的图片,让幼儿发现它独特的色彩搭配,并提供各式盘子供幼儿选择,蓝、白颜料,棉签等材料供幼儿作画,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作画,各具风格,他们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自我表现的愉悦情绪体验,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绘画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幼儿的任何一件作品无不需要幼儿的手与脑的结合,如:小班幼儿主要是涂色,它也需要幼儿思考用何种颜色进行涂色,色块与色块之间的颜色搭配;中班幼儿在模仿范画的基础上,进行涂色,又比小班提高了一个层次;大班幼儿在作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并涂上背景,要求就更高了。逐步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的能力,同时幼儿绘画不仅是记号笔作画,还会有水墨画、棉签画等,《青花瓷盘》就是一项棉签画,幼儿不仅体验到棉签作画的乐趣,而且也提高了幼儿作画的技能,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绘画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因此,美术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如在《青花瓷盘》的活动中,依依对着甜甜说:“你画的什么呀,好难看啊!”这时甜甜听到后伤透了心,打击了她的创作欲望,使她感到很自卑,这时我听见后及时鼓励他,“依依,可能甜甜还没画好,我们看不出她画的什么,不如让她来跟我们说说吧。”甜甜把画的内容跟我们说道:我们还小,我想让奥特曼来保护我们,就画了个奥特曼。听完后我赶紧鼓励说:“你的想法真不错哦!”她听后又恢复了创作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树立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幼儿有多么重要。

创作绘画不仅能给孩子带来一点快乐,也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孩子眼中的事物是美好的,我们教师的责任是让幼儿时刻感受世界的美丽,希望孩子在自由绘画中绘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蓝图。

珍视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的想象力


那是一节美术课,我让孩子们画意愿画——水中的鱼。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我没有对作品进行过多讲述,重点讲了作画要求和色彩搭配之类的问题。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了各种各样的在水中游的鱼儿,不长时间他们的作品便完成了。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作品,并选出最好的画挂到了美工区里,当然,欣赏过程中我没有忘记表扬画得好的幼儿。当一幅一条鱼也没有的画展现在我面前时,我没有对这幅画提出批评,只是说:“这幅画的水中怎么没有鱼呢?也许是这位小朋友忘记画鱼了吧。”说着就不假思索地将这幅画放到了我身后书桌的一个角落里。下课后,孩子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我看到志伟小朋友很不高兴,也不出去玩儿,带着一脸的委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过去询问他怎么了,志伟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委屈地说:“老师你为什么把我的画扔到一边去?”“那张画是你画的呀,我让你们画水中的鱼,你画了些什么,连一条鱼也没有,只有几只小蝌蚪,你认为小蝌蚪好画是吧,没有耐心怎么能画好画呢?”这时志伟已是眼泪汪汪,他看着我怯怯地说:“老师,那天爸爸带我到我们村后的淄河里去钓鱼,一上午连一条鱼也没钓着,水中没有鱼,就是有水草、小蝌蚪、还有青蛙,我不会画青蛙,就只画了水草和小蝌蚪。”孩子的话让我目瞪口呆,他虽然没按我的要求画,但他画的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事实。这样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我怎能把它扔掉呢?我向孩子诚恳地道歉,并把作品挂在了美工区的正中位置。上第二节课时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认了错,并表扬了志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灿烂的笑容再次荡漾在孩子的脸上。通过这件事,我深刻认识到: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教给孩子一些表现技能,又要给他们留有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去探讨,去发掘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能要求太高,不能只从技能技巧水平的高低去衡量优劣,而应当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去听听孩子们的解释,凡是幼儿能理解、解释的作品都应予以肯定,整个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珍视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的童心、童趣及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随笔:关爱从了解开始


教育随笔:关爱从了解开始

 现代的社会是日新月异的,现在的家长是观念开放的,所以现在的孩子无论是物质得到上或教育形式方面都是与以往不可言比的。

就单说现在的童装,有些在制作工艺和款式、价位上丝毫不逊于名牌成人时装。在每天早晨的晨检中,我们老师都会迎来众多身穿色彩艳丽款式时尚新颖的孩子,有些老师也会眼前一亮,毫不掩饰赞美之情:“今天真漂亮,穿得衣服真好看。”可是注意多了,还真发现了一些穿童装的学问。

譬如,在班上一个女孩子长相可爱,圆圆的脸蛋,齐齐的刘海,再加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如一个芭比娃娃。摩登的妈妈也总是精心打扮她,盛夏时节,天可够热的,穿衣方面却应衡量衡量,这位妈妈就总是挑选小吊带或是短款露背装,又往往配上紧身小牛仔短裤,如此打扮是够俏丽时尚的,但真的适应孩子吗?在平日的集体生活中,这样的紧身衣服不便于穿脱,孩子上厕所就往往不能独立完成,一般都需要老师的协助,并且,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还经常拉扯衣服,做起活动来身体也舒展不开,无形中这就成了天性好动的孩子们的束缚;不仅如此,在夏天我们经常去操场活动,在炙烈的阳光底下多呆一会大人们都直叫吃不消,何况是孩子娇嫩的皮肤,所以有时只活动一会儿,孩子们裸露的肩、背就因紫外线的照射变红发痒,尤其是有些纱质的或牛仔的面料透气性和吸汗功能又不好,孩子们爱跑爱玩,热量不能及时发散出去,往往会引起痱子等皮肤症状,甚至出现中暑反映。所以,我们老师也总是建议家长们选童装时切不可全凭自己的喜好,应为孩子全面考虑,关爱从了解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装扮和培养使孩子们成为健康、整洁又可爱的漂亮宝贝。

了解孩子的心思


予予是我们班最小的一个孩子,一到午睡时间他就成了让我们最头大的人。

为了避免他打扰别的孩子休息,我们把他安排在了教室靠墙的位置,这样也方便我们安抚他睡觉。

但即便如此,每天的午睡还是像一场战役。

予予是个很可爱的孩子,经常会在老师巡视别的孩子午睡时,在被子下偷偷地瞄着老师,和老师做游戏;或者遮住脸用脚拦住老师的路等等。

我们曾试着不去理他,但时间如果稍稍长一点,他就会从床上爬起来,做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影响周围的孩子入睡。

我们也曾试着告诉他,如果不好好睡觉就把他送到另一个班级,他会很委屈地哭着说“不要,不要”,同时答应好好睡觉,但也是好景不长。

同时,考虑到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不利,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

非常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巡视孩子睡觉时,予予又用腿拦住我。

我蹲在他的床边说:“予予,把脚并齐,手放好,好不好?”他照做了。

我顺势将我手上的纸巾放在了他的手上,说:“予予,老师将纸巾放在你的手上,你能帮老师保存好,不让它掉下来吗?”他点点头。

“那我们拉拉钩,说话要算数哦。

”等我回来再去看他时,纸巾已经滑到了旁边,而他也已经睡着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我在十二点半左右继续用毛巾、他自己剪的红心等去和他做类似的游戏。

他渐渐能够午睡了,虽然每次睡眠时间都不是很长,但相对于以往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件事情让我思考了很多,记得卢梭在《爱弥儿》里曾经这样说过:“采取规规矩矩的教育方法,老师发号施令,以为这样就可以管住孩子;然而实际上是孩子在管老师。

”就像予予的午睡一样,之前我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方法管住他,让他能够顺利地午睡,但我们忽略了,我们以为我们是在管他,可实际上是他用各种方式管住了我们,用各种方式逼迫我们不停地去关注他,而结果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他却并没有做。

这样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不够了解孩子,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思,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们的每一步行动我们都能够有预料,我们就可以在他未行动之前给他最好的行动方式与方法,而不用在要他做事情时用尽强迫与诱惑使得我们疲惫不堪,结果却一事无成。

用心了解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以孩子的方式帮助孩子,其乐无穷,智慧无穷。

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们升上中班后,我们发现他们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无论是上课还是进餐的时候,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们不断的嘈闹声中,我们试着去制止,但似乎效果不佳,我们也曾经尝试放任一次,看孩子们是否有说到自动停止的时候,结果让我们大失所望。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寻思恰当的教育方法。

要寻找适当的教育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翻开久违的《幼儿心理学》,我发现这么一段话:“中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显得非常活泼好动,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喜欢游戏。”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后,对于孩子们之前的表现,我们会觉得理所当然,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而不再是一味地责备孩子了。

曾几何时我们因急于布置好教室环境和制作教玩具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又是什么时候脑中只想着自己的工作而敷衍孩子对自己讲的贴心话,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在忙着备课、制作教具、布置环境的同时,真应该好好地静下心来聆听童声、研读孩子、走进孩子、支持孩子。只有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孩子需要的教育。

引导

今天林林、星星、超超等几个孩子又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建筑区。近一周来他们已非常默契,有的搭桥,有的搭建公路,有的搭建停车场……十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搭建兴趣渐渐减弱了,有的在玩玩具车,有的则东张西望无所事事。

通过一连几天的观察,我知道这是因为孩子们受生活经验的局限,无法将游戏深入下去。我意识到这正是引导孩子拓展游戏内容的好时机。于是,我拿起一辆小汽车放在桥上行驶并故意让车从桥上掉下去。借此问孩子们车为什么会掉下去,怎样才能防止车从桥上掉下去。林林灵机一动,顺手拿起一根作桥面的长条积木立在桥边,当作桥的护栏,我表扬他想出了好办法。然后,我让他也拿一辆小汽车与我的小汽车在桥面上相向而行,两车相遇时,孩子们发现桥面太窄了,林林又赶紧把那根已作护栏的积木放下来作桥面。这时,其他幼儿赶紧去找长条积木,但空手而归。我问:“桥的护栏是什么样的?”小超说:“是一根一根竖起来的。”他的话提醒了大家,他们赶紧找来小圆柱体积木搭起了桥的护栏。

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的汽车从桥上驶过,开上了公路,我继续和孩子们边玩边聊:“哎呀,车多了,很有可能发生交通堵塞,你们有解决的办法吗?”召召建议道:“那咱们就搭一个环岛和一个十字路口吧。”于是,孩子们又忙碌地寻找合适的材料,饶有兴趣地继续搭建……

中班孩子已有一些自主游戏的经验和选取适合的游戏材料的能力。但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限制,游戏往往很难深入,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引导,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使游戏情节不断拓展:引导幼儿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挑战难度更高的搭建活动。

时刻注意自己言行

方楠是这学期刚插到我们班的孩子,对幼儿园的日常规范什么都不懂,不知道排队,经常在院子里大小便,还把小朋友的小椅子到处乱搬动……开始时,我们还好言相劝,教她怎么做,但是,时间长了,我们该教的都教了,她却没有一点进步。

今天,孩子们正在给星星涂颜色,她把鲁颖的书撕坏了,我拿着书大声的呵斥她说:“你懂不懂事呀?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书撕坏呢?你把鲁颖的书撕坏了,把你的换给她吧”她抬头看了看我,嘟哝了一声:“老师真凶。”听了这句话,我的脸腾地红了。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于是我蹲下身,换了一副笑脸对她说:“你看老师凶吗?”她看到我笑了,说:“刚才很凶。”我说:“你喜欢凶的老师,还是喜欢不凶的老师?”“喜欢不凶的。”“那你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吗?”她摇了摇头,我说:“老师喜欢听话的乖孩子。”“老师,我听话,我是乖孩子。”看到她真挚的表情,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惭愧。孩子多么天真,自己随意的话语,却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阴影。

“老师真凶!”这是孩子的内心话。我将把这句话牢牢地记住心里,它会时刻提醒我,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

孩子的理解

又到了“八个一”活动的时间了,我让孩子们跳绳,活动刚开始,就拉着绳子跑着,突然一下子摔到了,虽然情况就发生在我的眼前,但是我来不及拉到她,她已经摔到了,我迅速跑过去扶起她,看见她的下巴上有零星的红点,严重的是嘴巴里出血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上牙齿咬到下嘴唇上,并咬破了,有两个很深的小牙印,我心疼极了,连忙请王老师帮忙,带文琪去教室漱口,擦药。

中午吃饭时,我一直问文琪嘴巴是否还疼,需要把饭菜切细点喂她吗?可是她却告诉我“老师,我不疼,吃饭也不疼”,还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我的心里是一阵阵的感动,她竟然看出我的担心,像个大人似的安慰起我了。到下午午睡时,文琪的状态一直很好,我时刻留意着她。就这样到了下午离园的时候,我心想,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如果不能理解我,就算是有一些指责的言语我也一定要听进去,更何况文琪一直是她奶奶来接呢,老人更是心疼不已了。我忐忑不安的等着文琪的奶奶,教室里还有四、五个孩子时,她的奶奶来了,我连忙迎上前,把今天上午的事情给老人说了一遍,就在我的话还没有完全讲完时,老人家就说“这是难免的,老师,你太辛苦了”然后一再告诉我别放心上,领着孩子跟我说了声:“老师,再见!”后就离开了。

今天这件事情使我再一次被感动,被文琪的善解人意,还有家长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使我更加自责起来,如果我在活动前再多说几句“请宝宝不要奔跑的”之类的提醒的话语就好了,或者今天如果不玩拉力球,改玩别的项目可能也可以避免“流血事件”,今后我还要更加用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用百分之百的心看好孩子们。

教育笔记《从孩子的绘画中了解其情感表达》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绘画说课稿秋天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