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怕事或因大人恐吓

11-19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孩子胆小怕事或因大人恐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经常在生活中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家长们会对孩子进行恐吓,例如说“你再吵闹,别人会把你卖掉的”,或者是“再哭就把你送给别人”,虽然只会止住哭泣、乖乖听话,但是孩子们并不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因为恐惧才停止行为的,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给他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家长们还是尽量避免恐吓孩子!

1.孩子并没有认识到错误

如果父母是通过恐吓的手段让孩子不哭不闹的,那么虽然达到的行为的目的,却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这是因为孩子并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因为害怕才停止某一无理取闹的行为。孩子的屈从只是因为恐惧,他们会认为大人的话是真实的,认为世间真的存在鬼魂、恶魔,于是在以后成长的路上都会有害怕的心理,可能会害怕走夜路,或者是独处。所以说恐吓并没有好处,只是短暂的让孩子不哭泣而已,但是长远的弊端却会一直伴随孩子,家长们还是要避免恐吓孩子。

2.恐吓会让孩子变得懦弱

如果父母经常使用恐吓的手段来对付孩子,那么他们的心理会出现障碍,他们会因为害怕而渐渐形成胆小怕事,懦弱的性格,并不能够勇敢的承认错误,而是会缺乏独立性,自卑,沉默,所以父母不要恐吓孩子,认真耐心的和孩子说说他们错在哪里,有哪些问题,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让孩子主动改正。

3.父母要使用合理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上,父母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需要掌握合理的教育方法,例如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能够耐心的教育,告诉他们为何是错的,让孩子换位思考下,认识自己的错处,同时父母要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教会孩子合理的解决方法,这样孩子以后便会减少犯错的几率。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大人怎么教育孩子


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有很多的家长都是以高压的形式进行的,都是摆出了一付家长的架式,压着孩子去学习。但是这样的做法大家也都很明白,不仅效果不好,甚至出现反效果。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孩子的几大法宝。

1、爸妈是孩子1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导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爸妈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她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1年学习的,生命的第2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假如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爸妈应先改变自己

教导孩子就是教导自己的1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爸妈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导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拓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假如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她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她们行为的标准,即神马样的事情可以去做,神马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大家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1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晓得您是严肃的,而且您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您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1致性:爸妈在管束孩子时保持1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1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她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爸妈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她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办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爸妈需要主动地将大部分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大家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家不可以让孩子去做大家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1套,让孩子去做另1套。只有大家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导出品德高尚的下1代。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晓得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假如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1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1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1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1定范围内给孩子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她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神马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1些自由度。给孩子1定的自由,表明大家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大家,爱大家。

8: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像的概念还没有办法理解。

9:正面告诉孩子应当做神马,而不是不该做神马

传统型教导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晓得好的行为是神马,自己应当做神马。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您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大家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0: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1起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爸妈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大家要腾出1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爸妈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11: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下1点休息时间

大家应当主动地找寻1点时间,暂把孩子放在1边。这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大家要放弃大家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至关重要。另外,大家需重心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远离繁琐的家务和工作。要有1点幽默感,不要为自己的1点点错误懊悔不已。调整1下自己的心情,放松1下紧张的神经,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工作。

12: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爸爸不但是1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爸妈作为1个集体,讨论教导的原则,与孩子1起游戏,1起谈话,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周边的人帮助您,使您自己的生活轻松。

13: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成功的爸妈们深刻的感觉到伴随孩子成长带来的快乐。由于孩子使大家的生活变得伟大,使大家变得更有理解力,使大家生活有了期待。因此,大家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发现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善待孩子的“胆小”


善待孩子的“胆小”

编导语:孩子上小学了,从老师得来的反馈和平时我们所听到的人们孩子的评价

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胆小"。

孩子上小学了,从老师得来的反馈和平时我们所听到的人们孩子的评价

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胆小"。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很为此伤心。孩子似乎无法和陌生的小朋友沟通,每

每有陌生人在场,孩子总是显得特别胆小,自己一个独自去玩了。

于是,我给孩子做了项特殊的要求,每天给我在学校里认识一个新的朋友。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孩子在班上只认识了几个人。

有时,看到孩子见到陌生人的那份不自然,特别是有人在孩子面前嫌弃他的

胆小时,我本来也想训训自己的孩子怎么如此胆小,但我忍住了。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也是生性内敛的人,我没有教会孩子如何

和人沟通。小的时候,孩子见到陌生人,我并没有示意孩子要和人热情地打招呼

。平时,我也很少带孩子去走亲访友。常此以往,孩子似乎不懂得和人交往,变

得渐渐胆小,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之后。我尝试着引导孩子去小朋友沟通,带孩子去公园玩

。以往见到陌生人我都很少搭讪。但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我主动过去和小朋

友搭讪,先和小朋友聊开了,然后,再慢慢让自己的孩子试着和小朋友聊天。刚

开始,我只是让孩子简单地搭话,让孩子有个适应的时期。

我帮孩子引荐认识后,让孩子渐渐独立和陌生人沟通、聊天。经过一段时间

的训练,我发现孩子其实不象我和他人眼中的那样胆小。很多时候,只是我们没

有引导孩子去和人交往而已。

如今,我无需再去抱怨自己孩子的胆小了。但是,和其他小朋友相比。我的

孩子在人际交往似乎确实比较被动、积极性不够,而这点我也是如此。也许是遗

传的因素,也许是自己观念的改变。我不再苛责孩子改变,因为我明白了其实这

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胆大。

胆量无法复制,性格无法复制,认识了这一简单的道理后,我渐渐接纳了我

的那个曾经胆小的孩子。

改变胆小的孩子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小、做事没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次,幼儿园邀请父母去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他也不上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总是牵着我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倒了就不耐烦,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种种,令我沮丧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

在研究了儿子的性格特质,广泛征询了各方高人的意见之后,我为儿子设计了一个既另类又简单的计划—教他“玩”。

当然这玩不是瞎玩,选的全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第一个就是颇需点勇气的小滑板车。

一开始,儿子总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放,我稍一松手他就哇哇大叫。我坚持着鼓励他:兵兵,你滑得不错,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一次又一次地,儿子在我的期待中,手慢慢松开了,开始在我的保护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两小步,一大步、两大步,儿子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他开始兴奋起来,对我叫着:“妈妈,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会了。”当然,也有摔倒的时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诱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儿子已经能自如地操纵小滑板车,在同龄的孩子中还算超前了一步。

这时,我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二个项目:教儿子跳绳。

我先自己变着花样跳给儿子看。儿子觉得有趣,迫不及待地抢过绳子来玩。可真把绳子拿在手里自己跳时,感觉就不那么对劲了—不是手不动,就是脚不动,很难手脚并举。于是我让他不动绳子,先做动作,找找感觉。孩子是没多少耐心的,当他发觉一项活动不是那么简单后就很容易放弃。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找来几个大一点的小朋友,一人牵一头绳子,换一种方法让儿子跳。儿子在绳子中间钻来钻去,乐得哈哈大笑,脚会动了,手就容易了,两周后,儿子跳绳的技术已有小成。

接连攻克了两个“堡垒”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儿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运动的兴趣加大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因为儿子技艺傍身,总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慢慢地他懂得了怎么跟别人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活跃。

成果还需要巩固,我又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三个项目:教孩子骑两轮自行车。

这个项目训练的难度比小滑板车要大些,一开始儿子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龙头,扭来扭去,连人带车摔了好几次。不过有了前两次的训练经验,他的情绪不那么急躁了。我一边扶着他骑,一边给他指导几个关键点:掌握龙头、身体平衡、放松。找到感觉后,儿子扭扭歪歪地上路了,竟然骑出了5米远。这一来,他的信心大增,10天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能骑着小两轮车骄傲地跟在我身后去买菜了。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另类计划大获成功。现在儿子还学会了游泳,并开始学溜冰了。虽然还在起步,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因为他已经把挑战当作了一种乐趣,这样的孩子我还担心他胆小没有毅力吗?他已经切身体验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好。我想,这对他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训练,比教他认几个字背几句诗强多了。不信吗,你自己试试看吧。

贴心提示: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

2、切忌操之过急,孩子玩会一样东西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学会耐心等待。

3、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放得开,不能保护过度,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么会勇往直前呢?

孩子淘气,事出有因


孩子淘气,事出有因经验感受:孩子淘气的原因,一是因为好奇心与探索欲;二是因为困倦和疲惫;三是希望得到关注或者有情绪要渲泄。

这次带**回婆家,婆家不少亲戚都觉得我实在太宠孩子。

看吧,回到爷爷奶奶家,**为了看鸡和鸭,竟然一路追赶到了隔壁人家家里去了。而那些鸡和鸭受到惊拢,自然是鸡飞鸭跳,人家家里院子里乱糟糟的。可是呢,这种情况下,我这个当妈的竟然也没有“讲”孩子,而是只管一直提醒**:“小心,那只母鸡生气了可能会来啄你!”

公婆家外面有一户人家正在盖房子。门前堆了一大堆沙子,还有铁锹和锄头随意扔在沙堆边。我和**都高兴起来,这是多么现成的又有趣的“玩具”呀!**开始用铁锹铲沙子,我发现他人虽然瘦矮,但力气并不显小,竟然把铁锹抡起来,还铲起了一些沙。玩罢铁锹,他又玩锄头,后来干脆就把这些全部扔下,用手抓沙子玩……这家的女主人连连摇头:“这么脏的沙子,你也让他玩?这怎么能玩呢?”

前两天,我去看朋友的女儿小A。小A才一周岁多,会走路,会蹦几个单字了。微微一笑的样子实在动人。朋友见我上门,给我倒了一杯水。水还有一点烫。小A看见了,走过来,伸手去碰那个杯子。朋友立即想阻止:“这个不能玩!”但我说:“小A想看杯子。但是杯子里的水还烫!烫!”

小A用手捏在杯沿上,将杯子移过来一些,碰了碰杯面,说:“烫!”然后,把杯子推开。

隔了几秒钟,她又捏着杯沿(那一圈不烫)将杯子移到跟前一些,说:“烫!”看看我,再把杯子推开。

接着,她再这样来来回一次,还将一个手指头轻轻地探到杯子的水里,之后说:“烫!”再将杯子推开。

如此三次之后,她离开了这杯水,转而对我戴的玉佩产生了兴趣。拿起来摸了,咬了,晃了。抬起头,对她的父母露出微笑。很漂亮。

我觉得小A是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烫”的意思,而且她还有“提醒”我的味道:阿姨,水是烫的,还不能喝,拿开吧!我试了又试,水还是烫哦!

上面这些孩子的行为,我们认真观察,会看到两个非常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孩子。而如果不看细节,只看表现,那么这两个孩子都会让人觉得“添乱、烦人”,动了不该动的东西的孩子

还是说**。有一次坐在车上,车里坐得比较挤,我是抱着他的。他坐了一会后就开始左动右动显得很烦躁。因为这次显然和他几次坐车的经历不同,他没办法在车里比较自由地活动。我拿出包包里的一片口香糖,他一见就说要,剥开后,自己不吃,塞到我的嘴巴,我便开始嚼了起来,不料**又忽然大哭:“我的!我的!还给我!”见口香糖已经被我咬嚼得不成片了,他愤怒地举起手来,往我脸上狠狠一挠,还不够,嘴里说:“我打你!”另一手就要打我的头。同车的小姑看到了,不由得惊叹:“天哪,敢打妈妈!”

我抱住**:“口香糖被妈妈吃了,**很生气。你一定是困了,让妈妈抱着你睡觉……”三四分钟后,**睡着了。

很困很累的时候,**还有更失理性的举动:他爬到餐椅上,径直拿起勺子盛汤,然后用筷子狂搅,搅罢又将汤从小碗里倒到大碗,又将大碗里的汤倒到汤匙里,汤匙盛不下,汤汁流得满桌……试图劝阻他,他却显得万分执拗,力气上拗不过大人,他便放声狂哭……这时候如果打他一顿,他会哭得更凶,反抗得更厉害。但是如果明白了他其实是很困很烦,抱住他说:你看起来很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去……他会顺势安静下来。

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因为是孩子,所以他们还不懂得在自己疲惫和烦躁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是用行动来表示。而如果大人不了解孩子的作息规律,那只能对孩子的上述举动给予“淘气”的评价。

我打算整理衣服,所以把**放进小床铺里,让他玩玩具。玩了一会儿后,**发现了摆在小床旁边的床头柜上的一摞书。他伸手去够。没够到,书反而丢到了地板上。哗啦一声响。这一响,反而让**发现了“新大陆”,他继续推书,结果书一本接一本地被他推落,稀里哗啦响成一片。我听见了探头一看,大叫起来:“不可以!不可以!”但是他似乎根本没听见,仍然继续。直到所有的书都堆到了地板上。

我大怒,过去把他从小床上拎起来“扔”到地板上:“给我把书一本一本拣起来!”

**伤心地一边大哭,一边拣。

看着他拣书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他只是想让我注意他。他想要有人陪他玩,我让他自己玩,他觉得不够。我过去帮助他一起拣,然后问他:“你想不想让妈妈陪你一起玩?”他的回答是:“妈妈,我要玩电钻!呜……的一声响,钻了一个洞!”

我将衣服先堆在那儿,陪他玩起来。一会儿后,他不玩电钻了,改玩“画画”,而且入了神,自说自话,根本不理我了。我再去整理衣服。然后时不时在他眼前出现一些,和他笑一笑。

小家伙可能也非常不喜欢被人当成空气。为了引发关注,不惜冒着被体罚和责骂的风险。

所以,我想,当孩子显得很淘气,行为不理性的时候,想一想,是因为对某个事,某件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吗?是因为特别困特别累了吗?是在希望得到关注吗,是不是有某个情绪要表达?要相信,孩子们的淘气,是天性,但不是无缘无故的。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淘气”行为,将让孩子成长得更为快乐和健康。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


(1)生活范围小。有的孩子从出生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常与外界接触,使孩子认生。 (2)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当孩子不听话时,成年人就恐吓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3)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孩子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

胆小的孩子,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创造性也差。因此,应培养教育小儿不该做的事不做,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尝试,不要伤害孩子的探索精神。解决孩子胆小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孩子的眼界,使之多接触生人,多认识世界。

(2)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和稍大一些的小朋友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3)鼓励小儿的探索与尝试精神。不要一个劲儿地发布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4)在生活中不要恐吓孩子。

德国鼓励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鼓励孩子与大人争辩。德国人以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在不经意间启发你。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拼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通过协商,明白事情的道理,以最终得到他们的同意。另外,家长要认真考虑孩子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用理性取得共识”。

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使他们从小就感受到爱;德国人还注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不希望给孩子施加压力。他们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决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和能力更重要。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有不良行为时,他们会很认真地和孩子探讨其原因,积极从孩子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而不会用极端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德国人还注重孩子能动性和自觉性的培养,比如孩子不会做的作业,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去寻找答案,而决不会轻易将答案告诉他们。

德国的教育家把家庭的教育氛围看成是未成年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尤其强调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足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

喜欢《孩子胆小怕事或因大人恐吓》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