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宝宝看动画片?

动画片熊出没可以学到什么 对熊出没动画片的看法 11-25

导读:当孩子痴迷于动画片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引导他们?

4岁的小波特喜欢看动画片,特别喜欢超人冲天一飞的模样,而且总有种要试试的冲动,2008年4月1日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学起动画片超人的样子,从自家三楼的窗台上跳了下去。事情发生后,邻居马上把小波特送到了医院,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尽管小波特幸运地没有受伤。但这件事情足以提醒广大家长思考:当孩子痴迷于动画片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引导他们?

痴迷于动画片的孩子

镜头1:小强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后,先玩玩具,玩一会儿后,大约5时左右,就会准时端坐在电视机旁,开始看动画片。

哪个台演什么,再换什么台,他心里非常有数,一连串的动画片一直要延续到8时左右。这期间,妈妈大声喊他吃饭,他也无动于衷,饭可以不吃,动画片不看完是不行的。无奈,妈妈只好一边让他看,一边给他喂饭。

镜头2:峰峰最近用零花钱买了许多圆卡,卡上印有各种勇士,据说是一个动画片中的各种人物。孩子们一看见模样,就知道是谁。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轮换打卡,谁把卡打过来,谁就赢了,然后就攒卡,看谁攒得多谁就荣耀。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峰峰不顾回家了,也不讲卫生了,家长的话也不听了,每天玩得天昏地暗。

点评:

每个孩子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演变成动画迷,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痴迷于动画世界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动画痴迷症”对于孩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沉迷于动画片,不能自拔,每天到了时间必须要看,雷打不动,奈何不得,以至于忘了吃饭,忘了做功课;

二是经常沉浸在动画片的情节之中,有些“动画语言”在孩子当中广为流传的,什么“美少女”、“奥特曼”等等,有些“动画行为”也成了孩子争相游戏的主题,你扮演“蝙蝠侠”,我扮演“恶魔”,精力分散了不少,恶作剧不断。(M.289A.coM 生日祝福语网)

不言而喻,“动画痴迷症”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这绝非耸人听闻,研究表明,长时间痴迷于动画片的孩子易患孤独症,尤其在听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容易出问题。另外,动画片中一些有关打斗、有关情爱的内容,也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教会孩子理智地看动画片,片面制止不行,毕竟有些动画片确实能够让孩子很形象地学到知识,而且,动画片的功能就在于它的快捷方便,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正确的引导首先在于把关,不可否认,有些动画片是很无聊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纯粹为了放松和娱乐,还是不看为好,因为孩子往往在笑过之后,就开始模仿了,所以,应有所节制。

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看动画片,因为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家长边看边与孩子聊,既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同时,孩子也会很自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了解与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孩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可以购买与动画片有关的图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看完动画片后,一般会意犹未尽,这时,看看书温习一下,就很容易对知识记得牢固。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引导宝宝学坐爬


导读:爬能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及大脑的平衡能力,开发智力潜能,并对大脑控制眼、手、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爬坐交替可以满足宝宝不愿安静坐的习惯,又锻炼了胸腹腰背及四肢的肌肉,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说“七爬八坐”,即七个月会爬,八个月会坐,这是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爬和坐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爸妈要了解这种规律,以更好地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学坐的几个阶段

·当宝宝5个月大的时候,可以用两手支撑在地上撑起上半身,身体稍向前倾,背部弯曲,但不能较长时间坐,不稳定,手一松就会倒地。

·当宝宝7个月时,背部已可伸直,并保持平衡。逐渐可以大胆放开手,不支撑着也可以“稳坐泰山”。

·当宝宝9个月时,坐稳后可以用两手拿东西。若前方有玩具,就会坐起去取,但是转动身体时仍会倒下。

·当宝宝10个月时,妈妈在背后叫他的名字,宝宝即使坐着也会转身不倒地。有的宝宝还会将两腿盘起。

爸妈如何引导宝宝学坐

·爸妈可以在宝宝4个月时,用手支撑宝宝的背部、腰部,让他能短时间地坐一会儿。

·宝宝5-6个月时,能控制脑、头和背肌,坐下不必靠支撑物。但是他的背肌尚未结实,为了让他坐好,可以用枕头垫背,坐在地面上,代替坐在柔软的床垫上,这样会坐得更稳。

·7个月的宝宝已能坐稳,但是他们不喜欢安静地坐,此时爸妈可以在宝宝的面前放一些玩具,引诱他们去抓玩具,逐渐练习使宝宝坐得更稳。

·宝宝有天生的本领,跌倒后会爬起来,去努力坐下,再跌倒会再爬起。爸妈要为他加油鼓劲,并为宝宝提供卫生和安全的场地,如在他坐的地方用护栏围起,避免宝宝碰伤。

宝宝爬坐交替好处多

大多数宝宝是在爬行和站立的中间完成坐姿的。爬为坐奠定了基础,爬和坐是相互促进的。爬能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及大脑的平衡能力,开发智力潜能,并对大脑控制眼、手、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爬坐交替可以满足宝宝不愿安静坐的习惯,又锻炼了胸腹腰背及四肢的肌肉,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爬坐交替是一项激烈的活动,消耗能量多,有助于食得多、睡眠好,从而促进身体良好的发育。

爸妈如何引导宝宝学爬

·让宝宝趴在地上或床上,妈妈在前面牵着宝宝的右手,爸爸在后面推宝宝的左脚。当牵宝宝的左手时,就推宝宝的右脚。

·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裹住胸腹部,爸爸将毛毯提起,妈妈帮助推宝宝的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再推宝宝的右手、左脚,轮番进行。

·给宝宝一个不太软的垫子,让他趴在上面,妈妈轻轻地托一把宝宝的肚子,再推一推宝宝的脚。在宝宝的前面放一个玩具,诱导他向前爬。

提示:

·家中的橱门、厨房及卫生间的门要随手关闭,这些地方对学爬的宝宝具有诱惑力,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

·使用安全插座,或电插座加上防护盖。

·收起桌上的桌布、摆设、玻璃制品、化妆品、烟灰缸等。

·在楼梯口、窗前装上栅栏。

耐心引导任性宝宝


有些小孩当有客人到来或去做客的时候,显得特别任性,不顾周围大人的劝阻,随心所欲,稍不满足,就大吵大闹,非要大人满足他的要求不可。这种任性的孩子,从撒娇开始,到吵闹为高潮。做家长的,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任性的毛病。

第一,把孩子的任性克服在萌发之前。当父母的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脾性,正如俗语所说那样:“知子莫若父”。发现孩子有任性的苗头时,应该迅速提出某些良好的行为方向或模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以鼓励为主,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转化。

第二,让孩子交小朋友以减少任性。孩子上幼儿园结交小朋友是一方面,回家之后还应该与邻居小朋友交朋友,不能一回家就把小孩关在门内。这样可培养孩子的群体观念,减少撒娇和任性。

第三,尊重孩子有利于防止任性。任性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对父母的依赖,不能独立自主;而受到尊重的孩子能较早萌发独立性。因此,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有事与孩子商量。孩子说得对的,就要听他的;说错了的,要耐心说服他,纠正他,让他们心服口服,增强孩子自尊,防止任性。

第四,培养孩子的羞愧意识能有效地减少任性。带孩子到客人家里做客,客人还未到齐,孩子看到刚上桌的饭茶,就想伸手去抓来吃。这时,家长不必马上制止他,而可用讲故事的方式,使他有一点“不应该这样馋”的羞愧心理,从正面教育他应当怎样做,这就会转移孩子的任性,制止孩子哭闹。假如用打骂或强制手段,势必把事情弄僵,孩子大吵大闹会令人不可收拾。

第五,采取暂时让步或置之不理的办法消除孩子任性。当孩子要去玩妈妈却要他洗脚时,他不愿意听妈妈的话,硬要出去玩。对于这样任性的孩子,妈妈可以采取暂时让步的方法,以调和的口气说:“玩一会吧,不要太久,水不烫了再洗脚吧!”接着给他讲爱清洁讲卫生的小白免的故事,使孩子领会“小白免真乖”的道理而受到启发。如果孩子不听话而哭闹太凶,这时则可以暂时置之不理,孩子看到无人娇惯他,也就会自动停止哭闹,因此消除他的任性,成为听话的好孩子。

调皮宝宝怎样教?


导读:顺应人性,首先是对受教育者感情上的顺应或欣赏其价值的存在,让他的长处带动做人的自信和自尊,再去弥补和改善其短处和不足,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有效的。

程程是班上最调皮的孩子之一,经常有孩子告他的状,有的说他扯别人的衣服,有的说他揪女孩的辫子,有的说他在不停地做鬼脸,逗引其他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老师出来的时候,程程立刻收敛了笑容,他意识到马上就面临一次严厉的批评。果然,老师把他叫到了跟前。怀着忐忑地心情,他走了过去。可是令程程没想到的是,老师不仅没有训他,还摸了摸他的头,并叮嘱他明天画画时别忘了穿上兜兜。原来老师刚才还真想好好教训他一顿,可猛然间看到他衣服上残留的水粉,老师想起了程程在上午的美术课上专注的样子,心里多了一份疼爱。老师让程程把画拿出来,并让全班孩子欣赏,程程嘴角上挂起了自豪的微笑。老师趁机说道:“你的画这么漂亮,要是再遵守纪律,下午就可以当班长了。”程程认真地点了点头。

午休时,调皮的程程入睡特别快,起床的时候,他帮老师一起摆枕头,而且动作非常麻利,态度也格外认真,似乎像变了一个孩子。

常常听到调皮孩子的家长无可奈何地说道:“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不管用。”其实暴力、武力、批评、对比都是教育孩子的大敌,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敌对情绪,抹杀孩子的自尊与自信。每个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都充满了希望,虽然孩子是自己的,但孩子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独立存在的,尽管幼年时期在经济上,甚至在自理能力上依赖于成人,但精神上却不能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一部分,喜怒哀乐尽情对之发泄。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我们像与家庭以外的人相处一样,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智,需要遵循人性、顺应人性。

顺应人性,首先是对受教育者感情上的顺应或欣赏其价值的存在,让他的长处带动做人的自信和自尊,再去弥补和改善其短处和不足,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有效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