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源自父母头脑中的问题,父母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无从谈起。
不会思考和功利心态,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伤。
所以,我们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讨,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启蒙。
以下这八种做父母的智慧,你领悟了几种?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智慧三:懂得该怎样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智慧五:怀有“成长意识”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的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的糟。
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
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
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怀疑的必要
我们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对孩子的理解,缘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方式,这并不总靠得住。懂得自我怀疑,防止固执己见,抱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时时谨慎,用更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会开辟全新的亲子关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帮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常说:“小孩子都一样,哪有这么复杂?”这是一种“外行”的表现。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长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会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但前提是先要发现孩子的所长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的个体,做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发挥他天性中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遵照孩子的天性进行帮助,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会像螳臂当车一样自不量力。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保留他们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间。
家庭教育的意义十分关键和深远,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同龄人和学校的影响。孩子真正的成熟还需要离开家庭后,在独立生活中探索。
对于孩子,有很多事我们永远无法知晓,有很多事我们永远无法左右。我们只需要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哺乳比想像中要困难得多。面对困难是临阵逃脱还是冷静应对,相信为了宝宝能吸收到充足的营养,称职的父母是不会畏惧这些拦路虎的。
如何解决哺乳的4个常见问题
(1)拒绝吸奶
宝宝到了吃奶的时间却没有吃奶的意愿,许多新爸爸看见这种情况,总免不了焦虑担心,但却又一筹莫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拒绝吸奶呢?
其实,拒绝吸奶是哺乳中的常见问题,主要原因是呼吸困难。如果宝宝的鼻子不顺畅,不能在哺乳的同时进行呼吸,身体就会因不适而拒绝吸奶。此外,还要注意哺乳的姿势是否正确,乳房是否挡住宝宝的鼻孔,能不能保证他正常呼吸。
除了呼吸困难之外,疲惫也是宝宝拒绝吸奶的另一个原因。当宝宝活动完后,身体有时会感到疲惫,这个时候最好先让他休息一下,之后再喂奶。还有的宝宝睡醒后会拒绝吸奶,这是由于宝宝还没有完全从睡眠状态中转换过来,心情比较烦躁。这种情况下,不要急于哺乳,可先把他紧抱在怀中,轻语逗哄,使之情绪恢复后再授乳。
(2)咬乳头
细心的新爸爸会发现,有时宝宝在吸奶过程中,只进行强有力的吸吮运动,但却没有吞咽。其实,这时的宝宝已获得充足的食物,吸吮乳头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如果妈妈乳头不是很酸痛,最好不要拒绝宝宝吮吸。但有些宝宝不只是吮吸,还会出现咬乳头的行为。这个时候,爸爸最好和宝宝轻声交流,告诉他这样会把妈妈弄痛的。宝宝在爸爸的潜移默化下,很快能改正这种行为。
(3)吸乳睡觉
宝宝吸乳时睡着了是很常见的现象,同时也属于正常情况。有些新爸爸总会担心宝宝这样不能进食到足量的乳汁,常会弄醒入睡的宝宝继续吸乳。其实大可不必,吸乳时睡着了并不是个坏现象,至少证明宝宝得到了满足。即使这样会使宝宝的哺乳量不足,也可等他醒后补充不足的量,对其身体发育并没有危害。如果爸爸强行阻止宝宝睡觉,反而会使其情绪变坏,甚至对吸乳产生反感心理。
(4)吸乳惊跳
吸乳时宝宝有时会无故地哭闹,这是宝宝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后表现的抗拒情节。因此,哺乳时最好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爸爸不要大声说话吓住宝宝。你可在一旁轻声地和他说话,也可抚摸宝宝或和他进行目光交流,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她说我现在是不想管他们了,我付房租,生活费就让他们自己付,懒得管了,结婚生小孩了,还都在家呆着,什么都不做,花钱还大手大脚。我听了也就安慰她一下。也不做评论,可是另一个就不那么客气了,说:你儿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还不是你惯的,是你自己没有教育好,什么事情都为他做好了,所以他才会是这个样子啊!那个大姐听了后非常的生气,不知道是因为恼羞成怒了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反正带着情绪说了几句,也没有人跟她搭腔了。
其实我觉得另一个其实说的真的没错,如果不是自己从小就惯着孩子也就不会有孩子好吃懒做的今天了。其实很多的父母都是这样,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他们听话或者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家里的事情都可以包办了,总觉得这样是爱孩子,让孩子处处都在呵护当中,不让他们受到一点的伤害和辛苦,可不知孩子却只是学会了享受,而不懂得分享父母的艰辛。
很多事情是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她能感受的,不光只是享受幸福的生活,也要让孩子适当的受到一些挫折和艰辛,如果只是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能是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而且好吃懒做,父母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如果等自己老了后,没有了劳动力的时候,如果给孩子正常的生活呢?等习惯已经养成了就不好改了,在此奉劝各位父母一下,适当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理解生活的各种不容易,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让孩子懂得珍惜,让孩子懂得感恩,而不是一味的怪父母没有给他安逸的生活。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不成为这个大姐的儿子这样的人,一定要从小就教育好,教育真的很重要,并不是物质就可以换回来的。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爸爸忙于工作,往往由妈妈承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一个孩子,只要妈妈伴随成长历程,那么,妈妈的一切,包括性格、做人原则、思想……
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不得不说,教育孩子,妈妈的作用排在第一位。
家庭生活有这样的普遍现象,当老公在外打拼,为家庭提供经济基础时,老婆往往因为会因为天然的母爱而更看重家庭教育,会比丈夫花多三倍以上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然而迄今为止,中国没有一所名副其实的妈妈培训学校,很多女人只能在怀孕开始后,才慢慢“自我练习”如何做妈妈。
曾经就有一位妈妈向家教智慧平台吐露心声:“我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教育孩子。”其实这恰恰是错误的说法,如果这位妈妈愿意接受良好的教育观念,并且能够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那么,她就算文化水平不高,照样能教出好孩子。想想民国时期,多少文豪诸如鲁迅、沈从文、茅盾等人的母亲何尝不是农村出身的无才妇女,但她们却用自己的言行品德影响了孩子一生。
很多时候,孩子不怕妈妈没文化,就怕妈妈太专断。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他们往往忌讳这四种妈妈类型:
【金钱妈妈】——认为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对孩子不管不顾。结果孩子也贪恋金钱,情感淡漠。
【强势妈妈】——强迫命令,简单粗暴,喜欢打骂孩子。结果孩子越加反叛,或者越加自卑。
【甩手妈妈】——只生不教,认为孩子的教育由学校承担,对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感到束手无策,干脆放任不管。结果孩子有什么事情就自己扛,往往不加分辨,容易误入歧途。
【学业妈妈】——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生活品格却不管不顾,活生生把孩子教成书呆子。
这恰恰说明,一个孩子的自我形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妈妈的作用无可替代,千万不要情绪化的教育,不经意间把孩子越教越坏。当一个好妈妈,言传身教更加重要,所以说妈妈也是要不断成长的,努力提升自己,更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出好孩子!
1
妈妈再繁忙,也应该关爱孩子,愿意与孩子沟通。陪伴就是最好的爱,有妈妈的亲近,孩子就不会感到孤独。不妨在和孩子说话时多表露你的笑脸,不要总是摆着一副严肃的面孔,让孩子不安。
2
妈妈要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管是外在面貌还是言行,妈妈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良好习惯往往是模仿妈妈的。如果妈妈强调饮食卫生,强调言行嘉善,强调外观整洁,那么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往好的方面发展。如果妈妈自己每天都蓬头垢脸,言行粗鄙,忙着操持家务却不拾掇自己,那么,你又如何要求孩子也能做到干净整洁,讲究礼仪呢?此外,孩子进了小学后,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做比较,他们小小的内心,其实更希望妈妈能让自己骄傲。这并不是孩子爱攀比的表现,而是他们成长阶段的情感诉求。
3
妈妈要尊重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自尊心。一般来说,孩子更为亲近妈妈,有些妈妈却因为孩子小而忽视他的存在,漠视他的情感和要求,或者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甚至是出气筒。这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挫败心理。
4
妈妈应该学会恰当的批评技巧和表扬技巧。我们都知道过犹不及,孩子做对事就一通表扬,做错事就一通批评,往往没有理想的教育效果。恰当的做法就是,当你表扬时还愿意再说一句“我们还有再进步的空间,要继续保持努力呢!”当你批评时还愿意再说一句“妈妈相信你能改变,因为妈妈爱你。”孩子才能在妈妈的正面评价中摸索到自我的成长方向。
5
妈妈也要保持学习的劲头。妈妈的态度往往能影响孩子,当你面对新事物时不是拒绝,而是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那么这种做法也会带动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愿意学习新知识。
6
妈妈应该适时把孩子的教育权交给爸爸,不要让忙碌的爸爸忘记对孩子表达爱意。很多时候爸爸是粗心人,他们可能忙碌事业,可能沉迷游戏,可能天生就抗拒孩子……他们对孩子的关爱经常不表露,所以才有”沉默的父爱”一说。然而,孩子不到成年,是不会懂得这种父爱的。有的孩子甚至直言“爸爸是个在家生活的陌生人”,真是令家人哭笑不得。说到底,教育孩子的责任应该是爸爸和妈妈共同承担的,妈妈应该适时制造机会,让孩子亲近爸爸,也让爸爸发挥不同于妈妈的家长优势,教会孩子勇敢与坚强。
7
妈妈应该关注孩子学业以外的一切,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时候,决定孩子人生高度的关键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人格心灵的健康健全,妈妈们应该要着重培养孩子做个有礼貌有原则的人,做个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