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换保姆孩子患“心病”

12-06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频换保姆孩子患“心病””,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在现在的家庭中,很多人都请了保姆来看护孩子,看孩子的重任落到了保姆身上。由于和保姆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家长多,孩子在心理上会对保姆形成依赖,产生一种隐形的母子关系,保姆就成了孩子的“心理妈妈”。

专家表示,对孩子来说,“心理妈妈”的影响要大过父母,因而不能忽视对保姆的少儿心理培训,也不要频繁换保姆,否则会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心理影响。

频换保姆孩子患“心病”

芊芊妈最近颇为心烦,原来芊芊的班主任近日打电话说,芊芊在班里总是欺负一个女同学,对方的家长找到学校,强烈要求给女儿换班。一家人为芊芊的攻击性感到不可思议。

心理咨询师喜玛说,通过了解得知芊芊曾经换过4个保姆。第一个保姆带她的时间最长,将近两年,其他3个保姆只有几个月不等。“如果频繁更换保姆,相当于让孩子一次次失去‘心理妈妈’,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危害,形成心理隐患。”喜玛说,芊芊的攻击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总是失去,所以心里总是有一种不安全感,表现出来就是攻击别人,因为攻击别人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喜玛表示,在她接待的问题孩子中,有很多都是保姆带大的。她说:“很多父亲母亲也是高学历、有修养的人,可由于工作忙,大部分时间都把小孩交给保姆照顾,而对保姆的开导和培训又不够,这就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隐患。”

“心理妈妈”更需要心理培训

作为“心理妈妈”,保姆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大过父母。而具备了心理护理意识的保姆,则可以有效缓解孩子成长中的多动症、封闭、自卑等心理隐患,把他们扶上正常的轨道。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去听亲子讲座,但很少见家长会带着保姆去听的。”喜玛说,“其实保姆更需要这些知识。”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两种心理倾向。一种是多动症,表现欲强,精神不集中;另一种是过于封闭内向,人际关系不好,经常受到欺负。要校正这些问题需要了解一些心理知识,需要比较长时间的陪伴和沟通。家长可能有知识,但要忙工作,不能陪孩子,此时能够帮助孩子的只有“心理妈妈”了。

“有条件的家庭,不妨请文化素质高一些的保姆,给他们做些心理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学会怎样做‘心理妈妈’”。喜玛说,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父母就要亲自教给保姆一些心理应对技巧。家长要给保姆比较大的宽容度,遇到问题,家长不能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你是怎么带的”这样的话,否则保姆便不敢指出孩子的问题了。

更换保姆先调节孩子情绪

作为“心理妈妈”,保姆的突然离开会让孩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并由此产生分离性焦虑。因而一旦选定了保姆,就不要轻易更换。即使不得不换,也要安排好过渡。

其实,换一个保姆未必是坏事。这可以给孩子一个与新的成年人建立关系的机会,可以锻炼他的适应能力。不过,父母要尽可能地向新来的保姆介绍孩子的情况,让她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保姆照顾孩子的方式越是符合孩子的期待,孩子就能越快地适应。

虽说适应新保姆要花一些时间,但这也要有个限度。如果新保姆已经来了两三个月,孩子还是没有对她产生好感,比如,他不像原来那样,会高兴地扑到保姆的怀里,或者不愿意和新保姆待在一起。家长就需要仔细观察一下了,是不是新保姆的脾气有些急躁?或者她对孩子照顾得不够周到?还是孩子有点儿过于敏感?

如果孩子和保姆之间确实“不过电”。父母就要想办法再换一个人了。特别是,如果孩子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比如睡不好,吃不好,经常发脾气……这表明孩子已经产生了深层的不适。父母就不应该再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了。可以对孩子说:“你和这个阿姨在一起不舒服,对吗?妈妈再找一个阿姨来照看你吧。”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雇佣保姆带孩子应注意什么?


父母们都希望请到一名好保姆,那么怎样才能请到一名好保姆呢?好保姆的条件是什么呢?这里提几条供参考的建议:

(1)保姆要有责任心。养育孩子的工作是一件复杂的、细致的、琐碎的工作,是不能疏忽大意的,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生长发育的好坏,对其一生影响很大;况且孩子对疾病的抵抗力又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差,因此保护和增强孩子健康极为重要。这就需要保姆从孩子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到认真、细心、负责,特别是小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危险,常常会出现意外事故,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其健康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所以保姆要有责任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保姆要有养育孩子的常识。最好雇佣曾经带过孩子的保姆,因为这类保姆已有些经验,当然如果能雇到具有养育孩子常识的保姆则更好。

(3)保姆的品行要端正。保姆要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有偷窃行为和虐待孩子的保姆不是没有的。当然在雇佣时,这一点是不会表现出来的,这就需要你日后对她的观察了。

(4)保姆身体要健康。保姆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若患有传染病,就会将病传染给孩子。所以,在雇佣保姆之前,要让受雇者去医院进行体格检查,确认健康才可担任保姆工作。在带孩子期间,如果保姆患了传染病,也要立即停止工作,以防将疾病传染给孩子。

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


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和孩子难以交流的母亲发出的无奈心声。“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已成为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最大苦恼。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母亲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最近由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开展的“你对孩子了解多少”千名母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很多母亲对孩子比较了解,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和孩子交流的技巧方面,很多母亲还需要提升。

其实,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挑选最适合的方式。

“我很想和孩子交流,但孩子就是不想跟我谈,我也很难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时候谈不上几句孩子就嫌烦了,甚至谈着谈着就吵起来了。”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感受,家长们也为此衍生了很多苦恼。

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想一下,改变一下交流的方式,问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

1、书面交流: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书面交流方式相对于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有着独特的优势。于家长,可以尽量斟酌语句,努力使自己的表达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于孩子,在嗅着温馨墨香、感受来自家长亲笔关爱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和父母进行心灵的对话。而且,这还有利于孩子反复阅读,仔细揣摩。

家庭可以设一本谈心本。有经验的班主任常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谈心。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方式也是可取的,它简单易行,只要准备一本本子和孩子交换写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就可以了。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和孩子共用它来写日记。

父母平时可以给孩子留言或写信。有些不好口头表达的东西,你可以通过写留言或书信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你可以准备一块白板,随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孩子也可以通过它来向你传递信息。或者写一张纸条直接给孩子,也可以将写好的纸条放在孩子的书包里,夹在他的书中等等。写给孩子的书信,可以直接给孩子,也可以通过邮局寄给孩子,但两种方式的效果是不同的。

2、网络交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基于网络的交流方式和传统的书面交流方式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多媒化:采用这种方式除了可以使用文字表达外,音乐、图片、动画等各种有利手段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虚拟化:这是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由于虚拟,你可以以孩子同龄人的身份去和孩子沟通,也可以以长辈的身份对孩子进行教导。由于距离产生的美,孩子更易听进这种“第三者”的话语,交流会变得更加容易。多角色:由于虚拟,你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角色,或年龄的,或性别的,或身份的等等。

BBS交流。如果你的孩子有上BBS的习惯,你可以到他常去的论坛注册一个用户名,然后和他进行沟通交流。这是我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我每天把孩子的作文发到BBS上,然后用一个虚拟的用户名和他交流一些看法,几个月的实践证实,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电子邮件。和写信相比,电子邮件有着更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等都可以帮助你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你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出现,也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出现,这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来确定。

QQ交谈。如果你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是个十足的网虫、聊民,我建议你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方式应是最佳选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用孩子嗜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也许更为容易,效果更好。

3、电话交流:避免面对面的尴尬

电话交流有面对面交流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面对面的尴尬。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你给他发一条温情的短信,他的内心就会撒满阳光,在和孩子交谈遇挫的时候,一条短信可能会打破言语的坚冰。

4、委托他人:借助第三方力量

当你在和孩子交谈无效的情况下,你可以邀请别人(比如亲戚、老师、同学等)和孩子交谈,间接地表达你的观点。这样做有时候会比自己直接说一些问题更有效果。

交流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和孩子交流沟通,而不是大发雷霆,在冷静下来后,你会想到并采取合适的交流方式的。

家长如何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心病?


找各种理由逃学、一临近考试就生病、在学校里见了人就躲闪……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此类现象,常常被家长忽视。殊不知,这些很可能是一些心理疾病的征兆。日前,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儿童的心理问题被忽视,这些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孩子为何会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家长如何才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心病呢?

症状一:考试焦虑症

应对之策: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考试化,考试平常化

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将来临,来医院咨询的考生父母也越来越多。“我家孩子平时学习都挺好,但是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平时小考也就算了,万一高考也这样可咋办?”“我们家孩子现在茶饭不思,晚上也睡不好觉,考试是重要,万一试没考好把身体弄垮了就得不偿失了。”……

专家指出,在考试前,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焦虑情绪。其实,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孩子在考试时发挥到最佳状态。但是,也有些孩子身上的焦虑情绪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过度的紧张、担忧、恐惧;在生理上则出现吃不下饭、呕吐、腹泻、头晕、头疼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具体说来,他们可能会上课心不在焉,吃不好,睡不香,精神一直萎靡不振。在临考前一两个月里,孩子出现这些症状的几率最大。

考前焦虑是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期望值过高,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二是对于结果的接受程度差,因为过分关注成绩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从心理调节上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平常考试化,考试平常化。平时的模拟考试要认真对待,让自己多体验进入考场的感觉,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学上常用的“脱敏”疗法。其次,要树立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能考好,即使没有超常发挥,也能保持一贯的水准。再次,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哪怕一天不看书,舒舒服服地睡上十几个小时也没有问题。最后,多运动让自己出出汗,有张有弛,身体才能保持最佳状态。

症状二:溺爱使孩子“恐学”

应对之策:经常与孩子谈心,多从正面引导

张先生的儿子在小学四年级前一直表现得非常优秀,成绩名列前茅,跟同学也相处得非常好,三好学生年年有他的份。到四年级时,因为工作调动,张先生举家迁往另一个城市。换了所学校之后,张先生觉得儿子就像变了个人,老师总反映他上课不听讲,和同学很少交流,这可愁坏了张先生一家。

“其实,孩子不愿意上学,多少是种可以理解的行为,就像许多大人也不愿意上班一样。”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解释说,这属于一种适应障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所熟悉的学校转入一所陌生的学校,由于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就很有可能出现“恐学”的表现。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孩子在学校里不能跟同学融为一体,或是经常被老师批评,或者受其他同学欺负,都有可能导致“恐学”的产生。

杨甫德说,那些不能适应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小被家长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觉得自己的家就是一座大山,突然要上学要离开这座大山了,内心觉得失落,无法适应这种分离状态。

所以,家长一定要找到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当发现孩子有不肯上学的现象时,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注意开导,不要采用恐吓的办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恐惧;多从正面引导,讲清上学和将来工作的关系,让孩子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行。

症状三:孤独导致选择性缄默

应对之策:让孩子多和陌生的同龄孩子玩

有些孩子在家里好好的,到了学校及人多场合就不说话了。家长对此很奇怪:这是不是说明孩子过于内向了?

孩子这种选择场合开口的情况,也被称为选择性缄默。“选择性缄默绝对不是孤独症,家长们不必担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季建林指出,该病的发病年龄可能在四五岁或七八岁。孩子在发病前智力正常,已有相当的语言能力,对少数熟悉的人可正常讲话,但与外人交往时仅用手势、点头或摇头表示自己的意见,偶尔也用文字表达。

“说到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就是现在的孩子过得太孤独了。”季建林表示,一旦孩子突然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很难适应这种和同龄人交往的场合。从某些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交恐惧。

对此,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说话。如果孩子还小,要让他们多和陌生的同龄孩子玩。对大点的孩子,可让他们通过电话、网络聊天等方式与人交流,直到他们能直接沟通。

妊娠时遇打击孩子患自闭


人们常用“祸不单行”来描述接连发生的灾难。遇到重大不幸的妊娠妇女也许想不到后面可能会有更大的灾难。11月底在美国圣迭戈召开的神经科学会年会上,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报告称,有自闭症孩子的妇女,在妊娠的24周至28周期间经历重大精神性打击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主要研究者、神经科医师Beversdorf说,人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自闭症的遗传学因素,但目前所有研究都证实自闭症还与外部因素有关,如母亲在婴儿出生前的压力。

自闭症一般在儿童3岁前发病。患儿与他人的交往和交流有障碍,语言发育延迟,有刻板的重复性行为,这些行为一般会持续终生。

该研究纳入188名有自闭症子女的妇女、212名子女正常的妇女和92名有唐氏综合征(21

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形)子女的妇女。研究者向她们调查妊娠期间遇到有压力的事件时,她们的精神压力水平。研究者使用标准化精神测量工具--社会再调节量表,以4周为阶段,评价压力性事件对妇女的影响。重大压力性事件的定义为:在妇女的一生中,改变了她们的生活的事件,如失去配偶或失业。

研究发现,子女正常的妇女和有唐氏综合征子女的妇女中,在妊娠期间的任何4周阶段感受压力性事件的人数相当恒定。有自闭症子女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感受的压力水平几乎为其他母亲的两倍。

研究中,精神压力事件的发生时间正好与胎儿的小脑发育阶段相吻合,小脑是自闭症患儿脑组织中结构上与正常儿童有差异的关键部分。

Beversdorf和同事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早期的动物实验结果,那些研究提示,动物怀胎时,某一特定阶段的压力可能导致与自闭症相关的脑结构改变。

换种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换种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最近我发现**有个新的现象出现,现在为了追求速度读国学书的时候特快,读的啥内容根本听不清楚,只是一挂鞭的突突的出来,可是读的内容根本就不知是啥。朱老师也与我反应在早读课上也是如此。这样的读书已失去读书的意义了。

昨早**七点就起床了,我琢磨让他上午把国学的书读完“**,我们下午要和营昊洋去打CS了,晚上回来很累的,不知还有没有精力干事了。”**一听下午要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马上精神来了“太好了,妈妈,那我上午就完成作业。”呵呵还是玩的力量大啊“是啊,下午要玩,为了能好好玩,我也感觉吧事情都做完了,下午玩的时候就能很轻松的玩耍了。”**连连点头。

我寻思先让他读《千字文》“**,早上记忆力最好了,你看那是先读《千字文》呢,还是先打牌?”**赶紧说“先读千字文吧,早上记忆力好,读《千字文》能记得快。”说完**赶紧拿出《千字文》开始读,乖乖噼里啪啦的像放鞭炮的似的,我灵机一动赶紧拿出手机把他读的内容录下来。等他读完2遍,我做出停的手势“**,妈妈打扰一下,先听一遍录音吧。”**“我都人的字了,不用听录音了。”又是着急的要读完“听一下不耽误读的,这是你自己读的录音,我们来听一下吧。”说完我把刚才录得放给他听,他一边听一边不用自主的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等听完我问他“**,咋样,自己读的好听吧。”**“我读的太快了,听不清楚。”好小子还算有自知之明,还能听出自己的不足。

我笑笑对**说“不错,能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那下面知道该怎么读了吧?”**点点头说“我知道了,应该读的慢一点,读的清楚一点。”我“我儿子真明白事理,知道自己读的不清楚了,马上就能改正,好好读吧,妈妈好好享受我儿子的读书。”说完,**一字一句很清晰铿锵有力的读起来,我也赶紧很配合的做出一副很享受他的读书的样子。

反思一下:这次发现**读书快的不足,没有学习以前那样直接指出他的不足,而是换一种说教方式,把他的读音录下来,让自己听,结果自己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没用我一番说教自己赶紧改正过来。看来平时不是孩子不听我们的教导,而是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对。

分享:曾经以为培养孩子就是付出,现在发现培养孩子也是一种收获;曾经以为是我们抚养孩子长大,现在明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成长;曾经以为教育就是能量的输出,现在领悟到教育其实是能量的交还。真正的的教育,永远是相互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教育,发现,感悟,是人生的必修课!让学习成为习惯,让成长永不止步!

孩子就是来成就我们的,一起努力,加油!

家庭冲突多,孩子易患心理感冒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显示,沪上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呈现越来越低龄化趋势,发病率也有所提高。值得关注的是,高学历父亲的过度严格和爱挑起事端的母亲尤其容易导致孩子“心灵感冒”。

青少年患抑郁症,出现低龄化趋势

记者昨天在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少儿门诊发现,暑期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就诊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而在抑郁症专病门诊诊室前,八九岁带着眼镜的小女孩,十几岁低头不语的小男生默默地跟着父母坐着排队。少儿门诊杜亚松博士说,每周都有几十名孩子因为出现持久、显著的情绪低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最后被父母送来就诊。

杜博士说:“抑郁症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最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孩子进入青春期,本来就变得不愿意和大人交流,所以即使得了抑郁症也不容易被家长发现,隐匿性强容易导致延误治疗,等发现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儿童期重型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4%,青春期上升到4%—8%。终身患病率与成人接近,达15%-20%。青少年抑郁症可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学校表现、人际关系,使青少年自杀风险增加,使成人期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2倍-4倍。

家庭冲突越是多,孩子抑郁越高发

12岁的小雯(化名)近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一年前相比,她瘦了十多斤,原本就不太外向的性格现在变得更加“闷”,平时几乎看不到小雯露出笑容,小小年纪似乎就看破世事。父母对医生讲述着小雯的许多“莫名”行为,而当医生对他们的夫妻关系、教育子女的观念进行深入了解时,发现身为某公司老总的博士爸爸平时很少管小雯,但却对小雯的功课有着极高的要求,妈妈全权负责女儿的学习、生活,但总觉得老公不够顾家,常常以“不管女儿”为由挑起事端,与丈夫争执。以前父母争执,小雯常常会躲到房间里哭,可是现在她不太哭了,看父母的眼神却变得冷漠了。

心理医生表示,小雯是比较典型的抑郁症。自2008年来,杜亚松博士等对门诊中30例12岁-18岁的抑郁症小患者和他们的家庭进行跟踪研究,同时与相同年龄组的10个正常对照组家庭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父母解决冲突的方式和父母关系成为影响孩子情绪的重要因素。喜欢挑起冲突的母亲,高学历又喜欢严格控制孩子的父亲,这样的家庭最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抑郁情绪。母亲发起冲突的次数越多,青少年抑郁症严重程度越高。

夫妻冲突不可怕,关键要积极解决

专家分析,夫妻俩遇到矛盾,作为父母是冷静地讨论、冷战,还是愤怒地互相斥责,甚至是家庭暴力?如果家长常常以回避、愤怒、对骂等消极和破坏性方式来解决冲突的话,孩子在恐惧的同时,会认为“是我不好,爸爸妈妈才吵架”,而且长大以后也不知道遇到矛盾时应该怎样化解,从而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导致更重的抑郁情绪。

和男孩子常常表现出冲动攻击行为不同的是,女孩子更容易采用内化方式,从而表现出更多情绪问题,所以青少年抑郁症女孩比男孩多。课题负责人之一余一?表示,除了对孩子心理上造成压力外,研究还发现,当父母争吵时,孩子的生理也会出现变化,他们会心率加快、皮肤导电性增加、皮肤温度降低,肌肉紧张度增加。

有些父母在争吵后喜欢把孩子拉入战场,以此来解决冲突,其实这样容易形成家庭矛盾的不良三角关系,并进入恶性循环。余医生说,夫妻之间有冲突很正常,如果在发生冲突时能表现得积极,尝试解决冲突,使冲突得以妥善解决,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反而能教会孩子怎样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

孩子识字过早易患心理疾病


天津市的赵女士经常为她不到3岁的儿子感到骄傲:2岁后其儿子就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识字,陆续认识好几百个字,赵女士在亲戚朋友面前感到特有面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赵女士却感觉儿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认字”了,而且一教他认字,他就不停地挤眼,双手乱动,坐立不安。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刘戌年说,这是由于家长教育引导不当,过早强迫孩子识字,导致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

刘戌年说,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许多家长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识字越早越聪明,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期望值过高。许多孩子被父母从幼儿园接回后并不是直接回家,而是被送往各种学习班学绘画、学钢琴,小小年纪就背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很容易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情绪障碍(如恐惧、焦急、易怒等)、遗尿、多动和抽动(如挤眼等)。

天津市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2至4岁儿童各种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其中34%的儿童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孤独、畏缩、害羞;38%的儿童具有攻击行为,表现为虐待欺侮别人,在家不听话、任性、打架或威胁他人;29%的儿童存在忧郁行为,在幼儿园或在家过度恐惧、焦虑、不活跃、有自卑感。5至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3%,其中24%的儿童为多动、精神涣散、学习效果差。

刘戌年指出,要避免孩子出现类似的心理行为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在玩耍中,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人相处,模仿伙伴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家长应该在孩子的玩耍和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打骂,这样得到的结果只能与家长的主观愿望相反。

喜欢《频换保姆孩子患“心病”》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