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建立社会认许行为

03-03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帮助孩子建立社会认许行为”,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家长们时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眼睛不看人,跟他说话没回应,要么就是鹦鹉式对话;一个人拿着汽车直盯着转动的车轮;双手重复不停的摇晃着;孩子都明白去商场购物,但还是从商场拿着东西就往外跑,甚至还会出现收银员要求他付款时,他从口袋里掏个空,然后伸手给收银员来假装付款;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大发脾气、紧张、焦虑不安,极难安抚……这些难以让人接受的行为。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社会或团体认许的各种行为?我们的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方面训练儿童与人交往的基本行为,建立目光接触,用言语回应人,学习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培养观察并模仿他人方式活动……人的行为与其后果有关,很多社会行为,:如对自己名字作反应,向他人打招呼等都可以被强化而形成,人可以凭观察外界事物或别人的行为作出模仿而学习,如:小明见老师称赞小兰跳绳做得好,小明为了受老师的表扬,就模仿小兰跳绳的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儿童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学习,提醒儿童留意身旁表现好的小朋友,也是重要的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游戏,从中学习社交技巧,透过有趣的活动,儿童对外界有更深的认识,游戏也是协助儿童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如:通过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医生、警察)或参与各种假想游戏,如“坐公交车”“购物”等,让儿童对社会环境有更多的认识。带着儿童参与群体活动,提供更多与人交往及模仿他人活动方式的机会,引导儿童轮候、听从指示,帮助儿童学习遵守规则,与人合作及互相分享,另外,儿童明白规则要求,但不能遵守规则,那我们带孩子外出活动,如:去商场购物、公园游玩,孩子可以实地认识并运用社会设施,遵守社会规则,让他们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再一方面培养适当的表达情绪,察觉和区分情绪——接受情绪——用适当的方法表达情绪,这是儿童情绪的学习过程,孩子很多时候察觉不到情绪的变化,不会区分自己究竟是紧张还是高兴,为什么会焦虑不安,因此,要教导儿童察觉和认识情绪,如:下雨不能去爬山,孩子因此而哭闹,跟他说:妈妈答应了你去爬山,现在下雨了,不能去,你很不高兴,所以大哭。我们必须代孩子表达他的感受,让他慢慢察觉自己的情绪表现。当孩子出现情绪变化时,成人必须引导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有情绪反应,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成人须留心是否在不经意间否定儿童的情绪,如:孩子刚与妈妈分开,感到不安,成人却对他说:没什么可怕的,不要哭。像这样,如果大人都不能接受孩子的情绪,儿童变更难对自己的感觉作出肯定,儿童要用适当的方法表达情绪,如:不能伤害自己、别人或物品,假如儿童因特别高兴而兴奋得咬自己的手,大人要制止他

,并告诉他:我明白你此时非常高兴,但你不能咬自己的手,你可以高兴时,拍拍手,跳一跳。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也有利与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以上所述,社交训练是复杂而漫长的,需要孩子、社会、家庭、学校全力配合,才能使我们孩子的各方面训练得到良性发展。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到陌生环境,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5月末,举办小学模拟面试,我是巡考。没过几分钟,有个小女孩,大哭着被带进办公室。老师们围着她,又哄又抱,“没事儿没事儿,你最勇敢”,“你看,这么多小朋友和你一样,都不用爸爸妈妈陪哦”,“再哭鼻子就不好看了哦”,孩子却越哭越厉害。

我走过去,蹲下来问她:“你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吗?”孩子点点头,开始有回应。“这些老师你也是第一次见吗?”孩子使劲点点头。我马上意识到,对于她而言这 是一个不安全的环境,所以她感觉不舒服。我在想,对于一个觉得不够安全的孩子,我该怎么做?我没有说不哭,而是让她哭,因为我懂她。

您的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是不是表现得比较胆小,会不会不愿意主动说话,有没有情绪失控过?这些现象背后,有可能就是安全感的缺失。那身为父母,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呢?

1.容许孩子的沉默和哭泣。请不要说“不哭不哭,没事儿”,请不要催促“快去啊,怕什么”,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羞愧。请您蹲下来,抱着他,陪着他,等待他情绪舒缓。

2.避免母子分离。尤其三岁以下的孩子,他们不明白妈妈和自己分开一个月会回来,妈妈依然爱自己的道理,他会认为是被妈妈抛弃了。和宝宝正面告别。当你需要离开孩子时,一定要和孩子说再见,并且说明妈妈去哪里,需要多长时间回来。长期下来,他们会明白,妈妈每天都会回来,妈妈是爱自己的。

3.不要以“不爱”来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处理宝宝顽皮行为时会习惯说:“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会担心父母真的不要、不爱自己而感到焦虑,进而引发安全感的降低。

总之,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对于安全感的特别需求,别在无意中给孩子造成伤害。

(文 /王亚楠老师,有着细腻的爱心、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老师。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科班出身,从事幼少儿教育一线工作五年,对幼少儿教材理解透彻全面,熟知 幼少儿的心理特点和各年龄段幼少儿的发展水平。荣获2013第三届新浪课外教育五星金牌教师,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好评和喜爱。)

家园共育:帮助孩子建立一种联系


离孩子最近的人和事,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女儿曾问我:“爸爸,你小时候玩什么呢?”

我很认真地回答说:“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就是在河里摸鱼。”

我给女儿讲了很多很多摸鱼的故事,我告诉她小鱼可聪明了。最有意思的是小鱼秧,它们一群一群的,游荡在清澈见底的河里,它们的身体透明得若有若无,头上两个小黑星是它们的眼睛。虽然是一大群,然而,它们的行动却是惊人的一致,说掉头,一大群小鱼秧就在刹那间一起掉头游向另外的方向了。但是,我看着它们,却永远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得到的一起掉头的命令。有一种小鱼我们叫它“沙里趴”,我们的河又清又浅,那种小鱼就喜欢趴在沙里,它身上的几道斑马纹是它的伪装。我们看到它在沙里趴着了,就悄悄用小手从左右合拢想去围歼它,可是人的手刚要靠近时,它把尾巴一摇,人眼前的水立即就浑浊了一片,当人的手合拢在一起的时候,手中是空的,“沙里趴”已经借着浑水逃跑了。

女儿听得着迷,她觉得爸爸很幸福。女儿还给我写了一首诗,说:

天真活泼的爸爸/在摸鱼的小河中渐渐长大/一天天长大/然后去做我的爸爸

读了她这首诗,我很受感动,孩子好像能感觉到我心底的浓浓的乡情。

我给女儿讲了很多我小时候的故事,讲存在于我心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默默耕地的黄牛和乖巧的小羊;河湾里的野草野花;从播种到收割的庄稼;小河里的流水和游鱼。这些故事对女儿精神上、心灵上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给女儿讲我小时候玩的跳房子、打官、拉拉秧等很多有意思的游戏。

女儿问:“打官,怎么打啊?”

我就详细地讲给女儿听,还做了示范,把我们高兴得不得了。

我告诉女儿,“打官”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

1.参加游戏的人数为四人。

2.在玩游戏的人数米之前摆放三块青砖,中间一块当作“大官”,左右分别是“二官”和“三官”。四人依次用一块半头砖去投掷前面的三块砖,谁投到什么官就当什么官,没有投到的,就要受到惩罚。

3.惩罚方法是,“二官”和“三官”分别揪着受罚者的左右耳朵往前走,“大官”跟在后面,“大官”说停才可以停,不说则继续行走。“大官”说停的时候,“二官”和“三官”要赶紧撤离,不然,被受罚者抓住,就要在下一轮的比赛中最后一个投掷。

女儿听后,就按我所描述的场景画了下来,画得非常神似。

女儿问我:“那‘拉拉秧’的游戏怎么玩呀?”

我也很详细地讲给了女儿听。

1.玩“拉拉秧”至少需要三人,多者不限。

2.选出两人坐在地上,一只脚对着一只脚,脚需要竖起来。

3.其余的小朋友依次从脚上跳过去。边跳边唱口诀:“一步拉拉秧。”都跳过一遍以后,坐在地上的一人就把自己的脚叠立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脚上。接下来,跳的小朋友需要跳越两只脚的高度。边跳边唱口诀:“二步喝面汤。”都跳过以后,就叠立第三只脚,小朋友边跳边唱口诀:“三步调韭菜。”跳越第四只脚时唱口诀:“四步长起来。”

脚丫叠到三只的时候,就已经很难跳过了,四只脚的高度就更难跳了。最先被淘汰的两个人,下一轮要坐在地上垒脚,让其他的小朋友跳。

对我所讲的故事女儿听得很认真,很动情。并且把我所讲的很多事情写在了她的诗歌里。

这让我想到,一个孩子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体,他应该与很多事物有联系,与他的父母有联系,与父母家乡那条小河和庄稼地有联系,与我们的前辈先人有联系,进而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和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有联系,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帮助他建立这种联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和无数的事物联系着,和整个的天地联系着,只是联系的路径和方式有所不同。

当我脑里有了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再看自己的女儿,突然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我看其他孩子时也不一样了。每个孩子都是无限丰富的,他们都来自那遥远的同一个源头,蕴藏着最初的难解的奥秘。我不把自己的女儿当很幼稚的小孩子,我觉得她真的是上帝派来的一个天使,如果我们大人放弃掉自己的“聪明”,就能真正和孩子成为朋友,可以和孩子一样去探索人生和宇宙的奥秘了。

一个男人成了父亲,他才真正有了“知心的朋友”,那个知心的朋友就是自己的孩子。

一个男人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知心的朋友”,他就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女儿虽然很小很小,但我感觉到好像完全明白她的每一个细小的表情变化,每一次哭泣或微笑,都是什么意思。好像我怎么思想,女儿也完全明白。正如女儿长大后所说:“我们俩是共用了一副灵魂!”

小时候我抱着女儿散步,女儿亲切地给我说:“爸爸,等我长大了,等你长小了的时候,我就抱着你。”

女儿的话让我觉得有趣又感动,也让人深思不已。是啊,女儿会一天天长大,父亲呢?会一天天长小吗?岂止长小,总有一天,爸爸会“长”没了。

有一个时刻,一个父亲和女儿相聚在这个世界上;又会有一个时刻,父亲和女儿在这个世界上做永久的分离。想到这些,我就非常非常地疼爱女儿,就感觉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寸时光都比金子宝贵。

既然一个孩子和他之外的人和事有如此密切的关联,这个孩子会怎样成长,能否幸福,就不仅仅是这个孩子自己的事情了。离孩子最近的人和事,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和孩子最密切的莫过于父母,父母的一切言行和好恶,将对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啊!

于是我有时就很恐惧:女儿天天受着我的影响,而我知识是那样浅薄,性格又有那样多的瑕疵和缺点,都会对女儿造成不好的影响吧?所以,我就想要尽力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我感觉到,不论自己怎样努力,在自己的孩子面前,甚至在任何一个孩子的面前,我都做得不够好,我都是十分惭愧的。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便更慎重,更多地引导女儿读书思考。

育儿心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时间体系


育儿心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时间体系

最近频繁和妈妈们聊到兴兴的作息时间,在此,我把这几年与兴兴一起建立时间体系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说到底,其实就是对时间能做到充分利用,这究其根,是专注力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的专注度够高,那么,他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从这个角度谈起,首先要聊聊秩序期。

孩子在2岁左右会出现秩序期,秩序期是孩子形成秩序感的时期,他对于秩序的完美,有着一种近乎顽固的追求,比如,东西就应该放在哪里、哪件事就应该先发生、谁应该做这件事,等等。专家分析,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如果孩子能顺利通过秩序期,他就能很好的构建自己的秩序感,会认同诸如排队、输赢这种事情,因为原本世界就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来运转的。如果,孩子在构建秩序感的时期,被粗暴的打断,他就会秩序出现混乱,认为事情是可以随意改变秩序,比如不排队,比赛一定要赢等等。家长们如何判断秩序期的到来呢?孩子在这期间会有非常奇怪甚至是任性的举动,比如兴兴在秩序期的时候,他每次要尿尿之前,一定要跑到自己的房间去,坐在小板凳上摇摇腿,然后再去尿尿。家里人一开始会着急,担心他尿裤子上,正好这之前我与梅梅聊到这个话题(非常非常感谢亲爱的,给我这么多理论的分析和说明,兴兴的健康成长与你的贡献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告诉家人不要去干扰他,尊重他的行为。事实上,这段时间迅速就通过了。兴儿的秩序感建立的很好,这一点对于他以后能迅速建立时间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秩序感的孩子,能有条理的安排时间。

接着就是孩子的专注力敏感期,这会出现在孩子的3岁左右。这期间孩子会有一种状态,就是我们惯常说的不愿意理人,其实,这是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形成自己的专注力。当然,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不过总体说起来,孩子在这期间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所谓的不爱招呼人的情况。

有一种情况是很常见,但是对孩子专注力影响很大的。比如孩子正在看书或者做什么事情,老人看到孩子那种可爱的样子,会忍不住过去抱抱,又或者对孩子说:“叫一个……”,这是大忌啊。我在兴兴的专注力敏感期,告诉家里人,不许去打扰他做事情。不过这个阶段确实与我们说的礼貌会有冲突,比如有人来家里,礼貌上是要孩子称呼对方,可是,这就是打扰了孩子。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她孩子在车上等她,我下去的时候,孩子正在看书,她下意识的让孩子叫我,可以想见,孩子没理我。正好孩子3岁,我给她说:“没关系,不要打扰她,这是对她的礼貌”。那次是朋友过来和我交流育儿心得。

专注力敏感期尽量做到保护孩子,给她一个安静的空间。在专注力敏感期,可以辅以一些条件,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游戏空间,例如阳台、自己的房间,孩子如果有一个固定的空间游戏、看书、玩玩具这些,那么,在进入那个场地的时候,他就能习惯的进入一种状态,安静下来做这件事情(这里的安静,是指他能尽快进入做这件事情的状态)。

我当时给兴兴买了工作地毯,他要玩玩具的时候,先把工作地毯拿出来,放在客厅,这么一是地方可以变化,二是我可以更好的和他互动。我可以在客厅一边做我的事情,一边陪着他。3岁左右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身边有人陪伴着,他会感觉到安定和安全,从而更加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

现在,开始来说如何制定时间计划,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先从学前说起。兴兴4岁开始,就要玩游戏,这是每个孩子都无一避免的。曾经我想过不要他做这些事情,但是侄女的一句话提醒我:“你这么做,会让他没法与同学之间交流的。”既然不能回避,就只能和他一起讨论如何玩游戏,时间怎么规定。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上学期间,周一到周五都是不能玩游戏的,只能周末,平时周末我们都在家,也比较好管理。所以,更多的是假期孩子在家,如何办。毕竟老人是不太容易约束到孩子的。于是,我和兴兴商量他每天的游戏时间,他自己提出要求和做不到如何办。

幼儿园阶段,我和兴兴约定的是每次玩游戏15分钟,一天可以玩4次。如果是多玩了一次,那么第二天的游戏时间取消2次;如果是多玩了2次,那么,就取消2天的游戏时间。这里有一点要提醒注意的是,孩子在最开始和你约定所谓惩罚方式的时候,他是没法想象这个惩罚自己是否能真的做到。所以,孩子一旦出现了违反约定被惩罚了以后,要给他修改惩罚的机会。甚至包括游戏的时间安排这些,都是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前提是一定要孩子自己来提;或者是你和他一起商议决定。

这里还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真的稍微16分钟或者是多一点点,那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机会争取自己的权利,这里强调孩子的参与性,是要从小就培养他管理自己时间的能力,信任他,让他管理自己的时间。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兴兴小的时候,出现过一个事情,如果我给他买了新玩具,晚上没玩尽兴,就去睡觉的话。第二天一早,他会很早就起来玩,甚至6点过。这对他的睡眠是不好的。因此,我和他有一个约定,早上9:30之前不能做看书和听英语以外的任何事情。从那时候到现在,他一直都这么遵守着。这让我很欣慰。说实话,我有两次周末醒来,发现孩子在楼上,我会存着一种不好的心情上楼,想象着抓一个现行,他正在玩游戏。事实上,每次,他都在安安静静的看书。对此,我非常惭愧。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信任孩子,你选择信任,孩子就能做到。

再来说小学阶段。小学学习是一个全新的状态,对孩子和对我们来说,都是如此的。对孩子来说,一开始就要养成一些固有的习惯,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23天形成一个习惯,你要能坚持做到,这习惯就能形成。

兴兴一般是回家洗手以后,就直接进入自己的房间写作业,接着弹琴,这些事情完成以后,吃晚饭。饭后做他今天的主题学习,时间半小时。周一英语、周二数学、周三语文、周四自由时间,周五晚上固定上英语课。接着就是15-20分钟的英语阅读。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在8:20之前完成,那么到8:20之间的这段时间就给交给他自己自由安排。因为每天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有些时候会有一些剩余的时间。(兴兴8:30睡觉,从今年起,调整到9:30,增加的时间是为了拿出半小时让他锻炼)。

这里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主题学习,比如数学。不是一定要做题,可以看数学趣味书籍,玩扑克,甚至是和我一起讨论今天的数学学习情况,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都算。很多妈妈在和我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总是很困惑,以为孩子们就是做题看书。真不是这么的,是通过这段主题学习时间,提高孩子对这个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一些有意思好玩的东西来配合他的主题学习。英语主题学习时间,是可以看英文视频的。

这里有一个原则,剩余的自由时间,不能玩游戏和看电视,周一到周五都是这么规定的。

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是多余的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处理,他会因为想要早点做完作业,早点玩导致作业质量不好。兴兴确实一开始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为此,我和他有了新的约定(任何约定都要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要适用的才是有效的),如果他做错一道题目,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他做错了2道题目,那么,就要扣除他5分钟的休息时间;如果是做错了3道题目,那就要扣除10分钟,诸如此类的。扣除的时间不是拿来学习,是直接提前睡觉。如果被扣除的时间超过20分钟了,也会考虑取消第二天的自由时间,他要用这个自由时间来学习。

这里,大家会看到下午放学回家以后,他没有出去玩耍的时间。是的,这是一个症结所在。这与兴兴的个性有关,他更愿意选择在家。所以我周末的时候,会尽量带他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疯玩;带郊外去运动。其实,我也常常担心着他会因为平时晚上不出门,导致与小朋友们的交往不好,事实上,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和我的观察,这是我多虑了,他有着自己的交友方式和玩耍习惯。我要尊重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当然,如果我们在一旁观察,孩子因为呆在家,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比如非常内向或者有些胆却,那就需要我们给予帮助,甚至是鼓励他出去。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做父母的一定要用心,根据自己孩子的表现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处理方式。兴兴的情况仅仅适合他自己。

假期里,我会和兴兴制定一个学习时间表,在这之前,我会和他一起讨论,将他所需要做的事情分为3类,第一类是他必须做的,比如暑假作业;第二类是我和他达成一致要做的,比如弹琴;第三类是他想要做我不愿意的,呵呵,那肯定是玩游戏。这里申明一下,我不是不愿意他玩游戏,如果对眼睛没伤害,我是愿意的。因为玩游戏是促进智力发育的。

按照这种分类,我们拟定好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之间,每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兴兴自己会对照这个时间表勾画每天的完成情况,每项后面有一个评分1-5,分值越高,做得越好。他自己给自己评分。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回家以后,看他的完成情况。根据他自己的评分和他交流,分析一下哪些做的比较好,是怎么做到的;哪些做的比较差,应该如何改进。有一天他的钢琴打分3分,他说自己想要弹完了就去玩,所以没能安静下来。我告诉他,无论如何,他都要弹够那么多时间,快慢有何分别?他想想,也发现了,喔,原来并不因为他弹的快,时间就跑得快。哈哈!他知道了其实没区别的时候,就会好好弹琴了。

有妈妈想要看我的作息时间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父母要根据我上面提及的三种类来和孩子一起分析,安排自己的时间。因为假期时间够长,所以每天的主题学习时间一般都是1个小时。

这个作息时间表,一般一周以后,我会和兴兴一起商量,是否调整。要给他调整的机会,比如,他原来确定的是一次游戏时间20分钟,可以允许他延长到25分钟。是的,孩子一般要求调整的,肯定都是他玩耍的时间。所以,只要不是太过分,我都会同意。对我而言,一个能执行的作息时间表,才是好的作息时间表。如果他的一些不过分的要求你都不愿意满足,他又如何遵守这么多的规定呢?给孩子责任的同时,一定要给他权利。

一般我每天回家,都会首先问他:今天开心吗?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和我分享的。我不会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你弹琴了吗?有时候,我想要听他弹琴,我会说:“兴兴,妈妈好喜欢那条曲子,你可以弹给我听吗?”大凡这种时候,他就马上去弹了,还微笑着给我解释曲子的抑扬顿挫。

妈妈们,引导孩子建立时间体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需要的是你的坚持,温柔的坚持;和你的智慧,这源于你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

合理的利用时间,这是孩子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到了高年级的时候,这就显得越发重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需要的是你和孩子一起交流,讨论,并且一起执行。孩子在这过程中,有了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有一种比物质更有效的表扬是:妈妈真是开心,因为你如此努力。

十大妙招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


导读:欢欢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欢欢妈手头上正忙,没空跟小欢欢慢慢解释,便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妈小时候,她妈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欢欢听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在小宝宝成长过程中,与他对话是一门微妙的艺术。这个艺术可以塑造不同方面的感觉,而宝宝的安全感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需要父母用心去呵护,有时一句无心之语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再不听话打你了!”

情景再现: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便扬起手来吓唬西西:“再不听话打你了!”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

专家分析: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令父母很生气,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再不听话我要打人了。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孩子做出种种挑衅的行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会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如果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情景再现:欢欢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欢欢妈手头上正忙,没空跟小欢欢慢慢解释,便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妈小时候,她妈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欢欢听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专家分析: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10招帮宝宝重塑安全感

其实,爸妈也不必对自己日常的言行太过焦虑,是的,也许您一时心急,说出了伤害宝宝的话,但是这些偶尔的过失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去弥补的,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保护孩子感受的意识。人人都需要充足的安全感,小孩子更是,安全感对孩子日后成长及发育都有着重大影响,必须从小开始用心培养。

既然安全感对于孩子心理发展如此重要,那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注意和培养呢?有着丰富幼教经验的薛兰香园长根据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在此给家长提出10大妙招,相信对建立宝宝的安全感会有很大帮助。

第1招维持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3招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

这里指的并非是生长在富豪之家,而是指家长有能力维持孩子生活上必需的支出,让孩子衣食无虞。现在时常有父母因为抚育孩子的难题而陷入困境,北京的一位父亲甚至因为上户口不顺利而亲手摔死了自己的儿子,还称“将来受苦不如早日解脱”。所以一定要保证稳定的家庭经济条件。

第4招故事拉近亲子间距离

故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好的桥梁,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从爸爸妈妈口中说出来的故事。家长可以固定在家中某一块区域布置一个听故事的环境,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发上,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时间用来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将孩子搂在怀里,通过这种语言上的沟通及肢体上的接触,从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当孩子逐渐长大后,他学会使用的词汇也愈来愈丰富,此时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阅读童书绘本,通过书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但能够训练孩子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孩子的想像力。

第5招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6招从游戏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第7招容许孩子哭泣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过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薛兰香园长认为此举是不可取的,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第8招别把应酬带进家庭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来说,家中的访客不宜过多或过于频繁。除了孩子可能会模仿大人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打麻将、大声喧哗之外,同时也会因访客的到来而扰乱孩子平时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除了公园或是书店之外,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嘈杂的场所,因为外在环境有太多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单纯而规律的生活环境及作息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更为有利。

第9招不要将教养责任推托出去

良好的家庭依附关系对孩子有着一辈子的影响力,养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保姆或幼儿园等毕竟只能提供协助,根本无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恰巧有些家长的观念就不是特别科学,他们让为既然已经付钱给幼儿园或学校,那么老师就应该负起所有的教养责任。殊不知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孩子回到家中一样会受到不良影响,同时也无从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第10招分阶段排除不安因素

造成孩子不安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亲人的离开、吵杂喧闹的环境等,而怕黑恐怕是最常见的原因,此时家长可以渐进式的方法来排除令孩子不安的因素,例如先在房中预留一盏小灯,一边说故事,一边陪伴孩子入睡,或是放点轻松的音乐给孩子以安慰,以徐徐渐进的方式来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起健全、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其实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简单,只要爸爸妈妈付出全心全意的爱,再加上一个单纯且规律的生活环境,那么在无形的熏陶之下,父母自然就可以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及安全感的健康宝宝。

喜欢《帮助孩子建立社会认许行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父母和孩子良好关系的建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