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

03-06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的理解,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面:

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

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Yjs21.COM

1.谈话引入。

(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

(2)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的情境,并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观察主题图。

(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

(1)观察图上信息,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2)用语言描述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3.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板书: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体现等量关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据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幅情境图。

(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收集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提示:可以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

师:哪两个人的身高有关系?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生1:画图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2.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②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思考:与上一问题相比,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哪些是上一个问题中没有的等量关系?它是怎样得到的?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小结:刚才我们在他们的身高关系中竟然找到了这么多的等量关系,还发现了同一个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设计意图:由于这三句话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先把第二幅情境图全部出示给学生,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审题、分析,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然后确定等量关系,积累学生关于发现、表达等量关系的学习经验;最后展示并交流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等”的关系,明确等量关系的意义。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填空。

(1)果园里有桃树a棵,平均每棵桃树收桃子360千克,果园共收桃子()千克。

(2)打字员小王每分打字90个,一份稿件她打了m分还剩c个字没打。这份稿件一共有()个字。

(3)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4.5元和6元,买x千克苹果和y千克香蕉共需要()元。

(4)五个连续的整数,其中最小的数是n,这五个连续的整数的和是()。

2.完成教材65页1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和描述平衡时跷跷板两边的情况,再用式子表示等量关系。

3.完成教材65页2题。

结合具体情境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画图表示,也可以用式子表示。

⊙全课总结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5页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1只鹅的质量=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反思】

等量关系存在于数学学习的任何阶段,学生在大量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使用到等量关系。同时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材为等量关系安排了独立的课时进行学习,为后面方程的认识和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它隶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等量关系是方程的核心,等量关系实质就是代数思维、方程思想。史宁中教授认为:方程的本质是“在讲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在数量上相等”。但因其抽象性,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通过数学思考,灵活地运用“等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尝试以直观体验为主线,由直观感受等量关系到操作体验等量关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课堂上孩子们展现的思维过程中,使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有经历、有体验的数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数学思考,很好地学会了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感受等量关系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量关系”,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但不具体、不规范。为此,我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合理处理教材,准确定位。如课一开始,我用跷跷板这一生活中常见的量让学生感知它既有“此起彼伏”的时候,也有左右平衡的时候,它的平衡就表示了两端是“相等”的。进而由鸡、鸭、鹅在跷跷板上的平衡现象,使学生明白了不仅仅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之间是等量关系,不同的东西之间只要重量(某一个特征)相等,他们也能构成等量关系。借助直观跷跷板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用来表示“左边和右边数量相同的一种平衡状态”的观念,通过“不等”和“相等”两种状态的比较,强化相等状态的认识,并从直观上理解等量关系就是两边的量一样多,并建立等量关系的天平模型的直观表象。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讲数学故事形式引入,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探究交流理解等量关系

通过根据跷跷板找等量关系、根据天平找等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图找等量关系、根据信息(关键句)找等量关系。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天平模型,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实质是左边放的和右边放的数量相等。引导学生将文字描述的数量关系,借助天平模型转化成等量关系,让学生从原先的直观天平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根据数量关系图在脑中想象一个平衡的天平),再到抽象操作(把想象的天平转化成等式),经历完整的抽象过程。“小羊、小鹿、小马”三只小动物比身高的情境。在学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体会相等关系,学会找等量关系。并了解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翻译。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体验同一种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来表示的共同属性。再引导学生切身经历对比、优化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表示相同的数量关系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用“等量关系式”表达生活原型的模型意识,又提升了学生构建“等量关系式”这一模型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夯实了基础。随着对“等量关系”问题的直观感知,隐藏在直观感知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会逐渐显现出来,教师就学要从更多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等量关系。在这里,我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他们还找到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帮助学生认识到同规格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在形式表达,它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从而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不难发现,学生对“等量关系”这一问题的建模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和引导者,去“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积累、感悟、直到学会应用。

以上,只是针对本课中自己感到成功的片段进行的反思。虽有欣喜和成功,但同时还有一些遗憾:在学生发言时,为了赶时间,也没能让学生充分地叙述自己的想法,而是急于将孩子们引导到预设的解题思路中来,相信如果当时放心让孩子们相互叙述、补充,会是很精彩的,因为好多学生的解题思路相当清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要力求做个“傻老师”,将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放心将课堂交给他们,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等量关系》导学案习题教案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等量关系》导学案习题教案反思》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等量关系》导学案习题教案反思》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方程、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等量关系》导学案习题教案

等量关系

教学目标:

1、可以通过姚明与妹妹的身高学会解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和解决含有两未知的数学问。

教法:发现法、尝试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姚明的身高,算一算这姊妹两个的身高。板书课题:等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活动一:姊妹两跟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这句话中隐含了什么?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这句话中隐藏了什么?

3、这题的等量关系是:

活动二:画线段图列方程

1、你会根据他们的对话画出线段图吗?

2、根据线段图列方程并解答。

3、你可以根据其他的条件找出别的等量关系吗?试试看

(二)、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展示部分)

1.、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补充完善,评价病可以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

长做总结发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1、我能行。

(1).果园里有桃树a棵,平均每棵桃树收桃子360千克,果园共收桃子()千克。

(2).打字员小王每分钟打字90个,一份稿件她打了m分钟还剩c个字没打。这份稿件一共有()个字。

(3).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4.5元和6元,买x千克苹果和y千克香蕉共需要()元。

(4).五个连续的整数,其中最小的数是n,这五个连续的整数的和是()。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甲乙两人共写了200个大字,其中甲写的是乙的4倍,求甲乙两人各写了多少个大字?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方程、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跷跷板情境导入,呈现了一个跷跷板由不想等到相等的过程,学生经历观察和描述跷跷板两边的平衡现象,从而得到“1只鹅的质量等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等量关系。然后设计了寻找妹妹身高与姚明、笑笑的身高的等量关系,以姚明的身高为标准,提供了一组具有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身高数据。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发现、表达等量关系的学习经验,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用写等量关系的形式、画图等多种方式来表示等量关系,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接下来设计了一个砸金蛋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吸引到寻找等量关系的练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通过反复体验感知找出等量关系,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最后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加深学生对等量关系的认识,知道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在教学中,我发现我比较急于求成,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急于给与修正,其实应该留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己或者让同伴来帮忙。本节课浅显易懂,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对于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课堂气氛的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等量关系》优秀教学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等量关系》优秀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等量关系》优秀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接受外部所授予的知识,而是主动建构。

【反思】

1.本课中的天平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理解,进而建立等量关系的概念。

2.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接受外部所授予的知识,而是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方程、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跷跷板情境导入,呈现了一个跷跷板由不想等到相等的过程,学生经历观察和描述跷跷板两边的平衡现象,从而得到“1只鹅的质量等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等量关系。然后设计了寻找妹妹身高与姚明、笑笑的身高的等量关系,以姚明的身高为标准,提供了一组具有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身高数据。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发现、表达等量关系的学习经验,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用写等量关系的形式、画图等多种方式来表示等量关系,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接下来设计了一个砸金蛋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吸引到寻找等量关系的练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通过反复体验感知找出等量关系,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最后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加深学生对等量关系的认识,知道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在教学中,我发现我比较急于求成,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急于给与修正,其实应该留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己或者让同伴来帮忙。本节课浅显易懂,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对于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课堂气氛的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绳》教学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绳》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绳》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跳绳》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二)第63页——64页的内容。

《跳绳》教学反思

西乡县城北小学任静

本课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抓住其心理特征,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树立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巧妙地布置数跳绳的次数及谁多谁少,自然地引入本课内容。这样学生兴趣高,下面的教学自然就容易多了。

怎样使学生想算理、找方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新的教学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的特性,让他们根据自己收集的实际数据,在“玩”中来比多比少,然后教师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数据,请他们帮忙算,以显示其聪明才智,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玩”来达到教学目的,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在的“玩”中互相探讨,相互启发,得出算理,掌握多种计算技巧。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潜能被唤醒,内在的个性得到展示,发展了推理能力、想像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室里有一种热烈的交流氛围,而这一切都与“比”有关。在“比”的过程中,面对生2的“笨方法”,教师不武

断否决,而是让其他同学在比较的基础上让他明白简便方法。正是这样,学生讨论的气氛高涨,个个都抢着说,急着找方法。整个过程教师不作过多干预,也不让学生坐在凳子上沉思默

想,而是他们自己“玩”、自己“比”,试想在这种“玩”中谁能说他们没有“思考”呢?同时还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把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从侧面还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知识是通过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玩”的基础上建立的,改变了以往的“教室安静、学生坐好、教师讲好”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学生是主体,他们自由地“比”“争”。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自编应用题或应用题补条件填问题的教学埋下很好的伏笔。因此,在“玩”中学数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发展其思维,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认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方式。

【反思】

《跳绳》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二)第63页——64页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本课教完后,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第一是课前有设计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竖式的练习,让学生回顾两位数减法的计算和竖式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醒学生在列竖式计算的注意点。也是为这节课后面的学习做好辅垫。使学生能从旧知顺利迁移到新知。所以在本节课的新知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用竖式计算时,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正确的用竖式计算。

第二是教师在展示完课本情境中的跳绳产生的数据后,让学生找完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有强调学生能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这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是教材第一次向学生明确提出了估算的要求,在本节课中,学生的估计意识较差,让他们估计时很多学生直接就把得数算出来了,或者只会说出等于十几或二十几,让他说是怎么想的,根本就说不来。这时教师没有放任不管,而是将估算方法和策略教给了他们,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估计,提高了学生估算意识。

但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是在复习时,时间用了比较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二是在让学生讨论算法时,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讨论效果不理想,流于形式;三是学生汇报竖式的计算过程时,教师为了赶时间讲解得不是很透彻,没有突出本课的重点。四是我们的估算就是为了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本节课在计算完62-48的准确得数后没有回到估算验证计算的结果,这样学生对估算的作用不了解,认为估算是可有可无的了。五是对本课的难点100-48这种连续退位的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介绍的也不是很透彻,可能还有很多学生做不来。六是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够精练,评价激励性的语言太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整个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我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的东西,避免出现类似错误。要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反思】

跳绳是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在跳绳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拿着绳子站着不动,有的学生将绳子放在地上跳来跳去,有的学生练习前摇双脚跳非常的吃力,有的学生原地跳的非常好,为此我就号召同学们从自己的基础练起,按基础的不同分组,设置不同的要求,6人为一组,共6组,设立小组长,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的练习,兴趣昂然。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他们活动得愉快、轻松、自信积极。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突破本节教学重点双手交叉编花跳。我在基础部分的设计中以激情引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展示他们所掌握的各种不同的跳法,从而引出本节教学重点“单编跳”。当学生看到他们的同伴双手交叉编花跳得那麽好,早早已跃跃欲试。再听到教师激励性的话,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尝试起来,但绝大多数学生失败了。此时正是提示方法的有利时机。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及互动、合作学习的意识。我邀请会跳单编的学生说出跳单编的技术要领。学生们听完后又纷纷尝试起来。经过多次的尝试个别学生学会了单编跳的动作要领,但大多数学生仍旧焦急的练习。这时的学生渴望有人能帮助他练习,看到他进步。于是我解决完在练习中学生们纷纷提出的各种问题后,针对学生不会双手交叉跳,不会连续跳等问题,为学生们创设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氛围。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收获很大,而我的收获更大。在这节课中我的优点是:

1、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的分组练习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活动的乐趣。

2、教态自然亲切,注意了教法的运用,注意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注意了在练习中自己找寻方法与教师提示相结合。

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

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为紧迫。如:教学方法、游戏方法、训练形式等。

2、在学生的训练中,如何梯进式练习,如何有针对性指导及指导方法的多样性。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绳》优质课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绳》优质课教学设计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绳》优质课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课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跳绳”一图,列出合适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解释算式表示的含义,关注到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只能说出一两个算式时,我加以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思考问题,想出更多的算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跳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

2.锻炼学生的观察比较、口头表达、交流参与和应变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计算方法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算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喜欢。)那么我们这节课就到室外去举行一次跳绳比赛好吗?(学生欢呼雀跃。)

师:到室外去之前,你们先估计一下自己一次能跳多少下?比谁跳得多,比谁跳得少?

生1:我平时一次能跳70多下,没人超过我。生2:我肯定比小红多。小红:那不一定,我肯定比你跳得多。(学生七嘴八舌……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比别人跳得多。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跃跃欲试,想显示一下自己比别人强。)

师:好,既然大家都不服气,那么请每位同学数清自己一次跳的下数,再好好比一比,到底比谁多,比谁少,多多少,少多少,好吗?

(二)探索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都显示了自己跳绳的本领,都很棒,下面请同学们报数说出“多多少”或“少多少”。

生1:我跳了45下,小明跳了40下,我比他多5下。生2:我跳了50下,小华跳了54下,我比她少4下。……

教师边听边有选择地板书几名学生的跳绳数。

小东32

小红40

小亮28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生:小红比小亮多……?(吱吱唔唔,摸着头说不出来,很多学生都在说多……互相议论后有学生站起来。)

生1:小红比小亮多12下。

师:你算得真快,能说说算法吗?

生1:我用小棒。(教师鼓掌,学生跟着鼓掌。)

生2:我也算出来了,是12下。

师:你能说说算法吗?

生2:我是在28的基础上数的,数一下打一点共12点,即12下。

师:这也是一种方法。

生3:这种方法太呆板,假如遇到几百几千的数,既费时又易出错。

师:你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生3:(不好意思地笑一笑)还没有。

生4:我也是数出来的,但不是一个一个地数。我是用计数器算的。也有人是这样的:40-20=20(下),20-8=12(下)。

师:这种数法不错,运用了“凑十法”。(教师边表扬边板书。)生5:跟前面一样列竖式计算。

师:好,列列看。板书:

40

-28

怎样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同学自动分成组进行热烈的争论。)

生6:0减去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位就变成12,十位变成3,10-8=2,30-20=10,10+2=12。

板书:

40

-28

12

师:说得不错,这种竖式通过“借十法”来算既方便又快,请同学们再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小红比小东多跳多少下”。(学生自由练习开始找这个、找那个比多比少,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三)巩固练习

卖商品

1.师: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小白兔想请大家帮个忙,小兔妈妈出远门了,小白兔照看商店,几位客人来买东西(电脑演示收的钱数及商品价格,轮换出示任一种商品),应找多少钱?

2.学生计算抢答。(把所学的知识向实际生活延伸,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自己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不服气的,下课再比一比。(重点强调退位减的三步骤: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个位加10再减。)

(五)板书

跳绳

40-28=1232-28=440-32=8100-48=52

403240100

-28-28-32-48

124852

【反思】

整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自己是做得好的: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跳绳情境出发,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本课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跳绳”一图,列出合适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解释算式表示的含义,关注到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只能说出一两个算式时,我加以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思考问题,想出更多的算式。

3、在课中,我插入了“比手势游戏”,创造了融洽、平等的氛围,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到最后,学生都学会了拍手、比手势游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不足之处:

在课堂提问方面要注意指向明确,提问简洁准确。在讲授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性。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除法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