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灵心理”与健康人格

04-02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泛灵心理”与健康人格”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泛灵心理,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因此,我们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泛灵心理,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因此,我们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

“泛灵心理”与健康人格

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年轻父母该采取怎么样的对策呢?

用拟人化的方法回答孩子

孩子是好奇的。从2岁末期开始,宝宝就会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心理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间接地回答。例如:孩子问:“鱼为什么会有鱼鳞?”家长可以这样回答:“就像你在游泳时要穿游泳衣一样,鱼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鱼鳞就是鱼的游泳衣。”

培养爱心与同情心

此外父母还可以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比如,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爱护其他小朋友,都可以利用其泛灵心理,使之对相应的人或物产生移情心理,进而形成同情心,使其爱护他人和物就像爱护自己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现实中如孩子被木凳绊倒,家长往往指使孩子或帮孩子去“打”或“骂”那将其绊倒的木凳。由于受泛灵心理的影响,一般的孩子都会在“惩罚”木凳而获得“报仇”后,逐渐恢复内心的平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这等于为孩子推卸责任,这不利于他们的责任感形成。因为事实上,孩子跌倒不是“木凳碍事”而是他自己不小心,应受到责怪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木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幼儿美术活动与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我们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六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审美感了,可以让他看看芭蕾舞剧,小朋友表演节目,解放军走步的样子,重点引导他体会其中优美的走路姿态,然后再选择他喜欢的榜样,提示他向他们学习。

问:孩子已经六岁了,我们发现他走路时候会走成八字形的样子,我们也给他指出,要求他改正走路姿态,但他还是会有这种习惯,我想请教老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纠正孩子这个不好的习惯?

幼儿美术活动与心理健康

答:关于这个问题,排除幼儿的生理原因,大多数是因为遗传,可以看一看家长自己是不是也这样走路。涉及到孩子遗传和生理的问题,要有专门的行为矫治训练,可能效果会更好,但是孩子不太容易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我们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六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审美感了,可以让他看看芭蕾舞剧,小朋友表演节目,解放军走步的样子,重点引导他体会其中优美的走路姿态,然后再选择他喜欢的榜样,提示他向他们学习。还可以把他走路的姿态在不经意间拍照或者是拍录像,让他自己体会到这样走路不太美,这时候再鼓励他自己寻找到走路美的方法,他会更乐意接受,主动地去改。总之,要变为孩子主动想做、愿意做的行为,这是一个不大的毛病,也不是很不好改的毛病,但确实长大以后走路姿态不美会影响他的自信心,而且改起来会更不容易,因此从小要引导他改变,但关键在于他自己愿意改才行。

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小,举些例子:有时候在家里画画好好的,突然用力把油画棒给断两截了,孩子顿时像接受不了事实一样的大哭,非要我用胶布给缠好,轻声和他讲过很多次,断了也可以画的,不一定要恢复原状才能用,依然哭得很伤心。有时候正在沙发上玩的车掉地上了,也好象掉了块肉的趁机乱发脾气的哭。当自己的要求被拒绝的时候,或者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了去,马上表现出委屈想哭,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搭个积木或者砌个什么小房子(做手工)试几次都达不到他的意愿就会很烦躁的想哭,怎样才能改变我家孩子动不动就哭的性格,谢谢!

答:有些孩子的气质类型就是很爱哭的那种,他哭的背后可能是您说的这些原因,还有可能是他自己说不清楚,我们也没体会到的原因。因此在他哭的时候,我们大人一定要冷静,一个是找到他不高兴的真正原因,并且要帮助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像油画棒断了,他完全可以学着自己用胶布粘上。但还要想一想他是否因为其他原因而不高兴,比如画没有画好,自己不满意,或怕家长不满意,家长还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于严厉,孩子怕做不好,就找其他的借口。还有一个方法,当孩子不高兴要哭的时候,跟他说可以把自己不高兴的心情画出来,也许这样会好受一些,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够让他把自己的不快释放宣泄出来,之后再让他讲出来就更好了,大人也可以更加细致真切的了解到他哭的真实原因。一般孩子在宣泄之后心情就能够转变,因为在宣泄的过程中他们也总会把一些积极的因素画到画里面,我们在听孩子讲述的时候多鼓励他体会那些积极的因素,就会覆盖掉他不快的心情,这就是通过绘画进行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问:现在我们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时候,怎么把握让幼儿自由创造和临摹的尺度?比方说,有个年轻老师在园级交流活动中组织了一次美术活动《可爱的小猫》,通过激趣--感受--讲解--教师示范--幼儿临摹开展活动,环节很清晰,总体来说活动中幼儿也比较感兴趣,做为一次常规的美术活动,大家还是认为幼儿的思维受到限制,可是,老师若不逐步示范,幼儿就不能把握技巧,若是分步示范,灌输的成分又太多,应该怎么把握好呢?

答:我是很不赞成老师示范,让孩子模仿这种学习方式,这样给孩子的创作空间太小了,而且不能够让他学会学习,因为孩子是“画他知道的,而不是画他看到的”,他本身是有创造符号的能力的。因此我们要多选择一些猫咪的图片让孩子来观察,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观察和回忆猫的形象和可爱的形态上,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物象分析,比如猫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尾巴、四肢是什么形状?长在什么部位?让小朋友学一学小猫走路、游戏的样子,把起笔的第一步猫头画在什么位置上,在纸上示意一下,为孩子的表现搭建一些桥梁,此时再让孩子进行创作,他们一定会画出栩栩如生的小猫。

家庭冷暴力与宝宝心理健康


“家庭冷暴力”是最近在社会上偷偷蔓延的“流行病”,很多家庭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家庭冷暴力。尤其是在学历较高、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夫妻中,家庭冷暴力现象的存在愈来愈多。

家庭冷暴力包括: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不关心,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事务。

无论是谁发起家庭冷暴力,也无论是哪个人的责任,或夫妻之间谁对谁错,冷暴力对每位家庭成员都会是一种伤害。尤其身为父母,要对宝贝抱有一份责任,宝贝的健康成长是每对父母的心愿。但冷暴力伤害的不仅是夫妻双方,对宝贝的心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从Awa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长时间的冷暴力已经使宝贝的性格发生了改变。

专家建议

1。高度警惕家庭冷暴力对宝贝心理的伤害

很多父母为了不伤害宝贝而勉强维持婚姻。的确,离异家庭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比率要远高于正常家庭,但身为父母,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持续的冷战也会影响宝贝的心理健康,有的宝贝会因为经常成为冷战的牺牲品,而变得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对家里的氛围异常警觉。长期下去,宝贝会变得过于敏感、不自信或刻意曲迎他人;也有的宝贝学会了父母的冷暴力方式,变得很冷漠,没有一般宝贝的喜怒哀乐,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

当家庭冷暴力出现时,首要的对策当然是去解决它、缓和它,一味地勉强维持并不一定对宝贝是最好的。

2。夫妻要学会呵护和经营婚姻

在婚姻里,夫妻都把真实的自己没有遗漏和伪装地展现给了对方,真实永远都不会是那么美丽。婚姻就好像是一块玉,需要夫妻共同去呵护;要学会观察和体会对方的需要,要去关心体贴对方。

3。夫妻积极并及时地为自己的婚姻保鲜

夫妻是最亲近的人,互相也最为了解,很多时候对于感情的微小变化我们是可以及时发现的,只是我们多数不以为然,或者忙于工作和琐事而没有对这一变化进行处理。常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在意识到夫妻感情有所变化时,要积极加以应对,及时处理,为婚姻保鲜。

4。用积极的沟通方式增强夫妻双方的交流

家庭冷暴力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双方的交流减少,一天说不上几句话,甚至几天不说句话。夫妻双方对家庭和谐都负有责任,要互相温暖,学习积极的沟通方式,在有矛盾或不一致意见时,要学习就问题做主动、坦诚的沟通,将矛盾有效化解。

积极的沟通方式不仅有益于夫妻间的感情交流,也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宝贝的心理健康,而且,宝贝最初的社会交往就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积极的沟通方式会帮助宝贝更好地适应社会。

5。改变自己对婚姻破坏性的行为

有一些行为是必定会对婚姻有伤害的,如明知是对方禁区仍然去尝试、在吵架时过激的不理性的言辞甚至人身攻击、像Awa一样总是诋毁老公……在婚姻中夫妻都要辨明什么样的行为会破坏双方感情,让我们与这样的破坏性行为彻底告别吧。

6。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如果夫妻双方都有意愿去改变冷暴力的现状,而且也付诸了很多的努力,但依然不能有效缓和感情,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与家庭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共同挽回婚姻。

7。必要时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以决定是否继续

很多妈咪会因为可惜多年的情感投入,可惜自己花费在丈夫身上的青春,而一再地努力挽回,一再地委曲求全。但当你竭尽了努力也无法再温暖老公的心,当自己身心疲惫、痛苦不堪时,也许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理性地决策是否仍要继续。

化冷为热小锦囊

1。双方互不说话时,在家里显着的位置留一些小贴纸,写上关心温情的话,让老公知道,你还在意他还在惦念着他。

2。在饭菜上,有意添加一些老公喜欢的口味和菜品。

3。帮老公想在事前,譬如老公要出差,将他可能忘记或必带的一些物品事先收拾好。

4。不经意时,重复以前和老公经常会有的小动作、小活动,唤起他的记忆。

5。以宝贝的生活和教育切入,尝试与老公讨论问题,让老公开口讲话。

6。找一些老公感兴趣的话题,倾听他的观点,尝试与他探讨,但避免过激的争论。

7。与宝贝有关的家庭集体活动,邀请老公参加。

8。邀请老公在纪念日或有特别意义的地方,重温旧景、旧情。

9。要及时调整生活节奏,或设法过好和谐的夫妻生活来逐步消除,重新建立起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

10。若夫妻之间沟通有困难,还可求助于亲戚、朋友、同事或心理专家。

“健康人格”是这样养成的


核心原则:鼓励尝试不约束

讲述人:晓月,893频道少儿节目《晚安宝贝》主持人,丈夫是省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

赖麒鸿,福州实验小学2年级学生,记者认识他,是从他向《博学堂》的一篇作文投稿开始。作文讲述了小作者在班干部评选中模仿奥巴马竞选进行拉票,但是在老师武断的态度下被剥夺了胜利果实的经历,并对自己的思想过程进行了分析。

当时就让记者眼前一亮,觉得这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像当下大多数的中国孩子。后来得知,小赖同学已经游历了香港、三峡、婺源、西安,他自己坐公车上学、放假帮全家买早餐,拥有自己的博客……

小赖同学,就是晓月的儿子。晓月说,她其实没有什么章法,但她和丈夫的教育方法的确独具一格。

与很多父母不同,晓月和丈夫不仅让儿子看电视,还让他玩电脑、上网。不过有言在先:每天半小时,如果违规了,第二天就没有权利玩了。规矩执行得很好,小赖除了上网打游戏,还通过网络去查证对书本中某些知识点的疑惑,学玩两不误。

“小学之前,我们就鼓励他自己认路、过马路,我们悄悄跟在后面,所以他自己上学一点都不害怕。幼儿园鼓励他自己去买东西,结果一年级的时候他自己申请帮家人买早餐。”晓月说,儿子养成了一种对外界事物勇敢尝试的勇气和宝贵的好奇心,小赖当年对上小学一点不紧张害怕,反而十分期待,因为幼儿园的学习太简单了,已经满足不了小赖的求知欲。

总之,感觉小赖很像同龄的美国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民主的精神,是那种非常健康,长大后不用你操心的阳光宝贝。

如何趁早塑造孩子健康人格?


孩子成长要全面发展,不可重此薄彼。培养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等。据有关幼儿工作者的观察,孩子在3岁以前是否接受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3岁前形成的“不良模式”以后是很难改变的。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泛灵心理”与健康人格》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