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认识比课件十篇

04-17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你不妨看看2024认识比课件十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认识比课件 篇1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3单元的知识。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故事和欣赏图片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讲授新新课时,让学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与吨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25千克,几个这样的同学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哈哈笑。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让学生感到很好的可视效果。

认识比课件 篇2

1.通过观察及自身的尝试活动认识钟面;初步了解时针、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并能熟练认读这些时间。

3.结合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建立时间观念,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练地认识时间;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整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钟)

学生(实物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联系师生情感。)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认知需要,揭示课题

(一)小小调查,引入课题:早上你是怎么起床的?(课件统计)

1.学生回答:某某叫的、自己醒的、用闹钟闹的、我看时间(表)、其它

2.教师归纳几种情况,进行统计。

3.从我们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怎样起床的人最多?怎样起床的人最少?

(二)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能自己按时起床的小朋友可真能干!他们是用什么知道时间的?(用闹钟、看表知道时间。)大家愿不愿意和他们一样,也通过认钟、表来知道时间,能够自己按时起床,都成为生活中的小能人!(愿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细观察、勤操作,多种感观参与认识

(一)认识钟面

1.寻找生活中的钟表

(1)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钟表的?

生:家里、商店里、学校里以及人们的身上

(2)同学们,看看你周围老师,找一找、问一问,他们身上有没有表示时间的钟表?你有什么发现?(生汇报)

(3)有些什么形状的?

生答: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

(老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2.认识钟面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要求:在玩的时候,可以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板书:钟面)再拨动钟后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把看到的、知道的、想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生同桌合作学习)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A:刚才小朋友玩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B: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学生自己展示)注重引导认识到指针长短、大小等不同的特征。(及时给以肯定、用实物对照)

(3)小结:生活中的钟表各式各样,它们都是用来表示时间!有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发现有的钟面上有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较长的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板书:时针、分针)而有的钟面上只有2根针。我们认时间主要认时针和分针。

(4)指针小测查:指针说名称。

(二)整时的教学

1.合作学习,初步认知

那些小朋友已经认识时间了?请举手!真不错!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小钟,转一个时间,告诉大家,是多少?

生:3点、5点、4点40、2点半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1)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时间,太能干了。不过,老师有一点要告诉大家,我们平时说的几点钟,那是口头语言(平常的话-w ww.xxjx -sj.cn),在书上,我们叫什么呢?有小朋友知道吗?几时。

如:平时说的5点,书上是叫5时。这种时间叫整时。(板书:整时)

(2)自主学习,互帮互助

老师想请认识时间的小朋友当小老师,教一教不会认的同学,让大家都会认识整时。行不行?

行!(小组合作学习)

2.引导学习,强化认知

你是怎样认整时的?分针和时针是怎么指的?

生:我是看分针指向数字几,时针指向数字几

3.小结要点,巩固认知

规律: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12、几、几时)

4.纠错练习

(1)(出示实物钟,2:40)提问:这是3时吗?为什么?

(2)(出示实物钟,8:15)提问:这是8时吗?你会拨8时吗?请同学们自己拨一拨。

5.操作练习、深化认知

(1)学生拨钟表,展示汇报。

(课件出示图片)请拨出7时、12时。

*6时、12时的指针特殊性。

(2)大家做得很好!现在,你能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吗?

A:给大家说你那时在做什么?

B:你周围的人在干什么?

6.整时的书写

A:我们要把自己喜欢的时间记下来,怎么办呢?

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就可以写成几时,还可以像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记下来:先写一个几,然后写2个小圆点,最后写2个0。(板书:*:00)

B:我们用这种方法表示7时:用手指在桌上画画、集体说。(先写再写最后写)

三、课间活动

反应游戏

四、创设情境,实践体验,深化感知

(一)判断时间

(课件出示情境)没有钟表,怎样来判断时间。

(二)我是小主人

小朋友们学会认时间,还能安排时间,真行!你看,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如果他们想在石船玩一天,想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游一游石船公园、逛街买买东西,当然还要吃午饭和回家了,你作为我们石船的小主人,能不能安排一下他们的活动,他们几时去干什么,几时去那里玩呢?(学生汇报)

五、根据板书小结全课

六、拓展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的前辈是多么聪明哪!这些钟表是那么的漂亮!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小朋友也是将来的创造家,请你们商量一下,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钟表来!(时间充欲给以展示,反之则处理为课后作业。)

认识比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感受认识吨的过程。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

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3.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吗?谁知道?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请你们根据自己的体重估计一下老师有多重。

老师的体重大约是50千克。你们算一算10个和我体重一样的人重多少千克?100个呢?5000千克,这么大的数啊!

4.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千克做单位

数字太大就不方便了,通常用较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一吨有多重吗?

通常人们用字母“t”来表示吨。板书1t=1000Kg

1吨等于1000千克还可以这样表示。

一桶水大约10千克,多少桶水大约1吨重?想象一下这些水放到教室里有多大一片啊?差不多要放满两个这样大的讲台。

1吨真得很重啊!

二、结合实践充分感知

。仔细观察这些同学的体重,你们能发现什么?(大多数同学的体重在

那你能估算出30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重吗?大约1000千克,也就是一吨。

你们和我们学校的学生年龄一样,体重也差不多。现在我就请30位同学站起来,大家一起感受1吨有多重。

30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一吨,一吨可真够重啊!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看一看?(咱们一起读出片子上的话)

(1)一头犀牛的体重大约是1吨。

(2)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是50吨。

(3)一辆中型货车的载重量是10吨。

(4)一条大鲸的体重能超过150吨。

(5)限重牌。

这幅图片你们谁看懂了?

限重如果有这些限重的标志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定,否则会使自己受到伤害。

三、解决问题

1.你们知道吨的知识真不少。现在咱们一起做个游戏,看谁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你们是优秀的邮递员,把信都送对了。现在请你们再帮四个小动物一个忙。

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想一起过桥玩。它们能一起过桥吗?它们可以怎样过桥?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

方法:(1)一个一个的过

(2)两个一起过的

是不是任意两个小动物都能一起过呢?为什么?(最重的两个小动物体重合起来也没有超过

(3)三个一起过。

还有哪三个动物可以一起过?是不是任意三个小动物都能一起过呢?为什么?(最重的三个动物体重合起来超过不能让熊、马、牛一起过)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知道了1吨=1000千克。并且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今后我们要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认识比课件 篇4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八个方向。

难点:能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设计说明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制作方向板,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中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时,由有趣的儿歌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描述学校周围的建筑物方位之后,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制作方向板的活动时,给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四个方向的知识推导出八个方向,由学生熟悉的景物帮助学生记忆八个方向,再由八个方向的情境图抽象出方向板,一步一步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方向板贴片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生:东、南、西、北。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让学生回忆我们曾经唱过的一首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3.在地图上是怎样确定位置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辨认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为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课件播放第17页的主题图)。哇!笑笑的学校好美呀!而且学校的周围还有好多场所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里你获得了哪些?

(1)先独立思考。

(2)再与同桌说一说。

(3)全班。

汇报预设:学校周围有图书馆、体育馆、动物园、医院、邮局、少年宫、商店、电影院。

学校的北面有体育馆,学校的东面有邮局,学校的西面有医院,学校的南面有商店。

2.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描述这些方向。

有的学生说: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北角,少年官在学校的西南角等。

有的学生说:图书馆在学校的左上角,少年宫在学校的左下角等。

3.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统一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词来描述另外的四个方向。

4.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设计意图:把实物图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形象地看到以学校为中心,在它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景物,使学生初次接触八个方向。

三、制作方向

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位词。请同学们一起来制作一个方向板吧!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一次,再左右对折一次,打开后对角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在折痕上标出8个箭头,然后标出方向。老师边示范边说操作的方法。

2.学生独立操作,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指导学生先在方向板上标出“北”。

3.请同学们把制作的方向板先与同桌交流,再举起来给大家看看,谁制作的.方向板最合理,谁的方向板需要改进。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4.请同学们把教室里四周的物体写在你的方向板里,看看我们教室里八个方向分别有哪些物体。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数学并不能永远停留在生活情境中,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提升、建模,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数学的方法,所以在体验的环节中,设计了制作方向板的活动。

5.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作品介绍教室。

6.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1)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介绍。

7.你想掌握辨认八个方向的方法吗?熟记口诀:南北相对,东西相望,东、北之间是东北方向,东、南之间是东南方向,西、北之间是西北方向,西、南之间是西南方向。

四、实践综合应用

1.我们知道自己座位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有哪些同学,那你知道北京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又分别有哪些城市吗?

(课件播放中国地图)中国幅员辽阔,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我国首都北京,先说说北京的四个方向分别有哪些城市,再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老家,并作个记号,再说说它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与北京有什么关系。

2.课间带同学们到操场上看一看,说一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设计意图: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在这儿设计了几个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对“生活数学”有了进一步理解。

五、课堂小结

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和例子呢?

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注重学生在双基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认识比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学会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师质疑:你们认为安排这样的队形公平吗?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3、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

1、师:你们认为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3、生齐读三遍。理解意思。

1、找身边的圆。

2、师:(出示教具圆规)这是什么?它表面上有圆吗?(生边看边答。)

3、在你的纸上画一圆。

4、师抽生在黑板上画圆。

(1)没成功:他为什么没画成功?(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没固定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3是可能不太好旋转;4是黑板比较滑,不太好固定)

5、师示范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来,用一只手固定住圆规的针尖很关键。看老师画。

师:圆规固定不动的这个脚,也就是这个点,对画圆至关重要!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点出你所画圆的圆心,标上字母O。一个端点在圆心【板书: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板书:圆的曲线上、圆边上、圆的边缘上、圆的弯线上】

师:再画一条。还能再画吗?再画一条。还能画吗?到底能画多少条?

师:所画出来的表示圆规两脚间距离的这几条线段,一个端点都在哪?另一个端点呢?

师:【板书:半径(r)】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你的圆上标上r。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叫半径。)

师:既然半径有无数条,那么在围成圆的这条曲线上,像这样的端点能找出多少个?

师:(在三个点的旁边紧密地多点几个点)这行吗?

师:正是这无数个点紧紧地手拉手,靠在一起,连接成一条完美的曲线,围成了圆。

师:这是一个平展的圆,上面只有圆心和半径,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把它对折,用食指触摸折叠的地方,打开。多了什么?

师:我们把对折产生的这条线段、这条痕迹统称为折痕。

师:朝不同的方向再对折一次,用手触摸折痕,打开,请同学们照这样再做几次。生:折圆

师:原本平展的圆上,多了很多很多的折痕,在这些折痕里藏着许多许多关于圆的奥秘,同学们想发现吧?请同学们在4人小组里围绕折痕,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组长记下“我们的发现”。汇报发现的时候,由组长上来发言,组员可以补充。但每一组只能用一句话汇报一个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发现,别的组发表过的观点,其他组便不再重复,开始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课堂小结: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的思路。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板书:圆的认识】一开始,我们学习了画圆,你觉得画圆要注意什么? (定点、定长)圆是由无数个特定的点手拉手围成的优美曲线。半径和直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圆。半径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直径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直径呢?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在回过头去,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投篮比赛要站成圆形了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2、[媒体]填一填:

画的圆半径为4厘米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4厘米的?

师: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师:我已经发现,很多同学都笑了,这说明他心里有底了。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给你两枚钉子和一条一定长度的绳子,你有办法画出圆来吗?

师: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认识比课件 篇6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2.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出示课件)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

生:(惊叹)

(增加知识积累。这些孩子年龄较小,家庭状况也并不太好,课外书很少,我预料到不太可能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让学生通过课件自由选择获得和关注的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

师:怎么样?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对吗?谁记得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多少?

生:12秒91。

师: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同学们,还有什么事情也让你觉得连1秒钟的时间都非常重要呢?

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认识比课件 篇7

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本节课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目标预设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本堂课注重寻找尽可能多地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数学模型,以顺应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的提升规律;注重沟通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形成以后学习的认识障碍

设计思路

首先,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1-2=?,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需要和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自主创造出负数的表示方法,接着通过课本例1、例2的教学,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最后通过与生活链接,内化学生对负数两层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示冲突 激发需要

1.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得出如下算式:)

加法:2+1=3 1+2=3

减法:2-1=1 1-2=?

2.1-2等于多少?有谁知道?这已经不能用我们所学的数来表示了,它应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新数来表示(可能有些同学知道用负数表示)

师:这会儿,有些同学可能有想法了,我们已经认识了无数个数,为什么还要学习一种新数呢?其实,不仅1-2等于多少有这样的要求,还因为生活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扎根于现实生活,还扎根于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根据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引入简洁、高效,更为学生理解负数是因运算而出现的新数,有了负数,才能实现加减运算的.封闭,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联系生活 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情境:两辆公交车分别有4人上车和4人下车

老师把图中3号车上车4人、5号车下车4人表示成这样(如下图)你觉得是不是已经把图意表达清楚了?为什么?

上下车的情况

3号车

4人

5号车

4人

生:没有,看不出到底是上车4人还是下车4人。

师:也就是说虽然都是4人,但两个4人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反的。它们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相反意义)。那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区别开吗?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交流大家的想法。

3.介绍人类探究的历程并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师:相反意义的量怎么表示,历史上的数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很多周折,他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画斜杠来表示,加不同的学号表示。(讲解出示历史上的各种写法,+、-的表示法也出示在其中)

师: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刚才想得差不多。真是方法各有各的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哎那么多写法中,你觉得哪种写法的数学味最浓呢?

师:对,就是这个道理,20世纪初,这种表达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但读法上有了变化,分别读作正3和负3,符号分别叫正号和负号。

4.试一试:下面的两个量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用“+”或“-”的方法表示它们。(小黑板出示)

(1)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2)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3)水面上升0.3米,水面下降0.2米。

(4)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5.概括: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今天我们接触了一种新数,称之为负数,前面的符号就叫做负号。而原先那些数就叫做正数,前面的符号自然就叫正号。

6.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和一些负数吗?能举得完吗?

(设计意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一个就用负数表示,就负数概念而言,其经验性表现为负数可以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就会难以在生活经验层面上使用负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应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再进行对负数的理性认识,所以,教者先从相反意义的量入手教学)

三、沟通联系 丰富认识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进一步认识负数。(提示课题:认识负数)

1.教学例1。

(1)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4)这两个4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2)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师:温度计是通过水银柱的高低变化来表示气温变化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大家并不陌生吧,在下面的直线上,你觉得在0左右两边的两个点,哪个点表示+4?哪个点表示-4呢?说说你的想法。同桌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来完成。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显示香港18℃、北京-8℃、哈尔滨-12℃的温度计)同学们能试着在带有箭头的直线上大致找出三个点,分别来表示-8、-12、18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下面的数轴。

师:看着这条直线和直线上的数,你能围绕今天学习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负数都在“0”的左边,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轴上找点,不仅有数值大小的比较,还有位置的选择、倍数关系的估计等,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借助前面正负四的初练,加之每一个数的大小还有着温度计的形象提示,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这一环节既为已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概括,更为下一课以及在初中学习数轴上正负数的大小、排列、运算作了很好的渗透)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看温度计说说那里早晨、中午、晚上的温度.

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如果只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积累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经验,并不能给以后负数的理性学习带来多大价值。初步认识负数,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更应上升到数学的高度。所以,通过课本两个例题的教学,既尊重了教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在数学的理性世界中”学负数)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电梯中的负数: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2.神七与负数:我国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 )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 (2)100℃ (3)-100℃

3.叔叔下楼:李叔叔在5楼,他从5楼往上2层记作+2层,那么从5楼往下1层,记作( )层。李叔叔在2楼往上2层,可以记作( )层;同样是4层,为什么一会儿被记作-1层,一会儿被记作+2层。

4.球的重量:4只球的称重并和标准重量比较后记录为:1号球-0.35克、2号球0克、3号球+0.7克、4号球-0.2克。2号球真的就重0克吗?几号球最重?为什么?

5.你现在能表示出“1-2”的结果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将课本上的例题内容与作业练习进行有效整合、灵活处理。设计了生活味、思考性极强的习题,不仅具有层次性,更具有深刻性。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0的新意义,负数概念的两层含义及正、负数相反意义的相对性理解)

五、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课后多留心观察,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交流,好吗?

认识比课件 篇8

教材简解: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教材利用一幅学生熟悉的场景图切入,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然后分两个层次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注重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方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设计思路:

1、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课标中提到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上下左右拍手的活动,引入学生已经学过的方位词,利用旧知导入新知,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同时也为后面继续学习新知作了铺垫。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以后,我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如游戏、活动…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一试”让学生在已经标注了“北”的指南针周围把其他七个方向填完整,从而引导学生整理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并在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这些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的游戏,我说哪里大家就在哪个方向拍,好吗?上、下、左、右。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师:你们现在面朝的是哪一面?随机复习周围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

(随机板书:东、南、西、北)复习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向。(电脑依次出示:杰达广场、天裕商厦、银厦、向阳路)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你还知道我们学校周围有哪些建筑吗?先让学生自由说。(课件显示农行、人民医院、大花园)

(2)问题:你们知道农行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先让学生自由说。

师:农行的方向在我们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象这样,我们就用这两个方向的组合来描述他的位置。你知道应该怎么说吗?人们习惯上把东说在前。(板书:东北)

问题:你们知道人民医院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先让学生自由说。

师:人民医院的方向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我们也用这两个方向的组合来描述他的位置。你知道怎么说吗?人们习惯上把西说在前。(板书:西南)

(3)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新的方向——东北和西南。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得出: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东南面。(板书:东南)刘邦广场在我们学校的西北面。(板书:西北)

(4)开展小组活动:你还能以其他的建筑物为参照物,提出一些问题吗?学生自由提。

师: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5)你能在教室里找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向吗?可以走一走,说一说。你能用这些方向来描述小组间的位置吗?

(6)小结:生活中除了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呢。老师随意指这八个方向让学生说出名称。比比谁说的又快又准。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兔、小鹿、小狗、小猴要搬新家了!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麻烦——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电脑演示,学生参与)

2、“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要带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去参观青山乡水果园,你愿意当我们

的.导游吗?请你根据示意图,以水库为参照物为大家介绍一下:要求说完整。(电脑出示水果种植的分布情况示意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跳棋游戏:先辩清棋盘上的方向,然后两人合作:一人说行走路线,另一人走棋子。

4、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首都北京和自己居住的城市的位置。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难点是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整个教学自我感觉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是主动构建方位知识,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而且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思考和运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节课中的学习素材主要是教室、学校以及学校周围的事物,都是来自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充分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通过观察一所学校周围建筑的平面图,回忆学生已经认识的方向,再组织讨论成语“四面八方”的意义,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老师只是提供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部分学生先知的知识,由学生自主地提问,教师只在一些陈述性的知识上作适当点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

3在应用中巩固新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游戏、帮小动物找家、参观果园、制作方向板等活动中应用方向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的结尾总结延伸环节,我设计了“畅游祖国”的这一内容,学生兴趣盎然,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积极发言,说得不亦乐呼,下课铃声响起还恋恋不舍。《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

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认识比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请看大屏幕,读一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出示课件)

1、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2个4。

3、先观察再说一说。

⑴这是几个几?(5个3)

⑵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⑶要求5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3、拍手游戏。

⑴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该拍几下。

⑵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白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白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还可以说成“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2)师再拿出2个白萝卜,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4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4个2。)集体数一数。

(3)完成书中第50页例1:观察思考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关系,圈一圈、填一填。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没错,当我们把2个胡萝卜看成一份时,白萝卜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倍。

出示3个红萝卜,再讨论白萝卜是红萝卜的几倍。

(4)师追问:你又发现了什么?(3个3)每个3分别表示什么?

(5)探究:这两个问题都是把谁看成一份的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时,都要把“是”后面的量看成一份,不信,你看。(出示课件:粉花、黄花)教师及时追问:谁是一份的量?

(6)即时练习:圈一圈,判一判(课件出示)

(7)巩固加深(课件出示:圆片)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

(1)想一想,摆一摆。课件出示

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

学生动手摆一摆。

(2)同桌商量一起摆,只要摆出蓝圆片和红圆片的倍数关系即可。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要让大家清晰的听出3倍的关系,注意停顿。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 )是( )的几倍。

2、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 )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 )倍。

( )是5的2倍。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2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认识比课件 篇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用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不同的花,比一比各种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并汇报。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课件演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中的填空。并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2、提问: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后,小组交流算法。

分小组汇报算法,并说说算法的依据。

3、小结算法:82=4,并着重提醒学生,“倍”不能做单位。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说说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动,先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在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先连一连,再填空,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统计学生用“倍”做单位的情况,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倍”不能做单位。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1、这节课我们了一个新朋友“倍”,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吧。

2、“倍”为什么不能做单位?

相信《2024认识比课件十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认识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