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角里,多年以来,我们的习惯是摆花、养鱼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美化环境,供幼儿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特点。至于幼儿是否去看了,是否去思考了,提出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知识与经验,我们没有深入研究过。学习了“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后,我们对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角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于是,孩子们就有了下面的发现。
花的叶子原来有这么多种
一天上午,中班的老师与孩子们讨论怎样重新摆放自然角的植物。有的幼儿说,把开花的和不开花的分开摆放;有的幼儿提议把高的和矮的分开摆放;有的幼儿认为,应按叶子大小分开;也有的幼儿建议,可以按叶子的形状区分……经过协商,大家一致同意先按叶子的形状分类。
分类开始了。有的孩子搬圆形叶子的花,有的孩子搬长形叶子的花,还有的孩子搬叶子边上有缺口的花……经过讨沦,最终孩子们把花分成了圆形、长形、花边形和其他四大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同样是圆形叶子,还有大小之分,厚薄之分;同样是长形叶子,还有宽窄之分,颜色之分……经过仔细比较,孩子们还发现每种花的叶子都不一样,不禁惊叹道:“花的叶子原来有怎么多种啊!”
种子发芽的时间原来差别这么大
春天到了,中班的老师与孩子们在自然角种下了豆子、黄瓜、西红柿、丝瓜。大家精心地给它浇水、晒太阳。几天后,豆子顶开了上,伸出了头,黄瓜、西红柿也紧跟着长出了嫩芽,只有丝瓜迟迟不露面儿。孩子们焦急地等待着。又是几天过去了,丝瓜还是没有动静。大家怀疑它不会发芽了,性急的小朋友甚至想要扒开土看一看。又过了几天,丝瓜芽儿顶着黑黑的壳慢慢露出了土面。孩子们发现活,兴奋地奔走相告:丝瓜发芽了!丝瓜没有死!老师和孩子们看了看记录表,数了数天数,原来,丝瓜要比豆子晚12天才发芽。种子发芽的时间原来差别这么大呀!
植物的茎原来各不相同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孩子们的关注下,小苗慢慢长大。孩子们在期盼中不时地去观察。
一天,一名小朋友发现,黄瓜的茎细细的、长长的,还有些弯曲。过了几天,黄瓜叶子边上也长出了一根根小须子。小须子慢慢伸向旁边的围栏,并卷缠着它。黄瓜的茎在小须子的保护下,不停地向上爬,越爬越高。而豆子、西红柿的茎仍直挺挺地站立在那里。又过了几天,丝瓜也不甘落后地伸出了长长的茎向上爬去。此时,孩子们发现,原来黄瓜、丝瓜的茎会爬,而豆子、西红柿的茎不会爬。再看看其他盆里的植物,有的茎粗,有的茎细,有的是棕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植物的茎原来各不相同啊!
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角与幼儿园墙面、区域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幼儿园整体环境的“点晴之笔”。此外,自然角的管理活动也逐渐成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利用和发挥自然角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实施家园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自然角。
生成自然角创意
自然角的创意最先是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由家长提出来的,于是,教师因势利导,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力求在自然角的设立、维护、开发等过程中形成家园合力,使自然角焕发生机。
教师先对自然角种植的内容提出了设想,如自然角内可以种植青菜、芹菜、白萝卜、土豆等,家长和幼儿可以一起对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装饰。教师的设想很快引起了家长的共鸣。有的家长表示可以将土豆设计成“樱桃小丸子”和“花轮同学”的造型;有的家长提议和幼儿一起将饮料瓶剪成“兔子耳朵”,里面种上仙客来,吊在自然角的花架上;有的家长建议可以将蕨类植物和肉茎类植物放在一个外形好看的盆里,里面再放点小饰品,制成一个个小型的盆景。
教师和家长共同生成的自然角创意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齐心建立自然角
经过前期家长会的讨论,自然角的建立工作很快就启动了。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纷纷带来了自己喜爱的植物,土豆、青菜、萝卜、生姜、葱、蒜等。幼儿还饶有兴趣地就地取材,用娃娃家的小锅子、小勺子为自己心爱的植物翻土、浇水。
此外,教师在班级论坛里发起讨论:除了用泥土种植植物外,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呢?家长积极参与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终得出在没有泥土的情况下,雨花石、白沙、黄沙、碎石、弹珠、彩色亚克力石、稻壳、棉花、餐巾纸、水等都可以用于植物栽培。于是,家长和幼儿带来了各类种植材料,自然角的材料更加丰富了,幼儿学习植物种植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
幼儿发现要定期给植物浇水,植物才能长得更好,然而随着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教师提供的一套形状不一的铁制水壶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于是,在家长的协助下,幼儿带来了小水桶、可调节出水量的喷水壶、自制的饮料瓶洒水器等。此外,为了方便幼儿管理自然角,家长还为幼儿准备了抹布、小扫帚和小簸箕,以及园艺小铁铲和小抓篱。就这样,在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自然角的植物和材料迅速充实起来。
幼儿还时常主动给自然角带来一些植物:有的带来了仙客来、小向日葵和太阳花等花卉,有的带来了可以长“头发”的草头娃娃、会发芽的小麦等。在幼儿和家长的齐心努力下,自然角逐步建立起来,为幼儿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共同管理自然角
教师事先帮助每位幼儿装订了一本空白的记录本,让他们带回家进行装饰,家长不仅能够与幼儿一同装饰记录本,体验与幼儿一同创造的乐趣,还可以了解幼儿学习植物观察记录的进展。教师将幼儿装饰好的记录本分成五组,放入挂在墙上的小口袋里,这样不仅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组名以及记录本封面的特征找出记录本,还为家长翻阅和了解幼儿的观察记录、参与自然角的管理创造了条件。
自然角刚建立不久的一天,阳阳妈妈在翻阅阳阳的观察记录本时发现他画的花是扁扁的。她问阳阳:“为什么你画的花是扁扁的,不是圆圆的呢?刀阳阳说:“它们枯萎了。”阳阳妈妈说:“不对呀,这盆太阳花才送来两天,正是开得最好的时侯,怎么会枯萎呢?”
于是,阳阳和妈妈一起到自然角去看,发现太阳花果然是蔫蔫的,阳阳妈妈查看了叶子和泥土,一下子明白了太阳花枯萎的原因。她先问阳阳:“你这两天给太阳花浇水了吗?”阳阳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忘记了。”只见阳阳妈妈耐心地对阳阳说:“小朋友要喝水,植物宝宝也要喝水。这么热的天,你两天都没有给植物宝宝喝水,植物宝宝当然要枯萎啦!”说完,就带着阳阳一起给太阳花浇水。
在阳阳和妈妈的细心呵护下,几天后,阳阳的太阳花又恢复了活力。
中班幼儿主要采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他们记录的内容很简单,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观察结果的理解。例如有的幼儿画好土豆后会在上面画上小点点,表示土豆表面的坑坑洼洼:用一半绿、一半白画出大白菜叶子的样子,真实地记录他们观察到的植物的样子。如果成人问他们画的是什么,他们一定会头头是道地告诉大家观察时的情况,幼儿画面上的各种有趣的符号也会让成人惊叹于他们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建议家长经常关心幼儿的植物观察记录,围绕自然角的管理情况与幼儿进行交流,通过问一问、听一听、夸一夸,关注幼儿的种植、观察和记录活动,从而更好地参与自然角的日常管理工作。
共谋自然角新发展
每当幼儿带来一种新植物,教师都会请他们介绍植物的名称和特性,这些都与家长的参与息息相关。从自然角建立开始,家长就常常在家中教授幼儿各种有关植物的知识,帮助幼儿认识了很多新植物,为自然角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面对自然角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家长也总能想出各种解决办法,为自然角的发展出谋划策。
幼儿发现有些植物出现了发臭、腐烂的现象,于是,教师借此机会发动幼案。通过查阅网络、报纸和书籍,家长与幼儿发现了很多答案:他们发现原来有的植物不适合浇太多的水,如生姜适合种在干燥的沙子里,不需要浇太多水;萝卜、青菜一直泡在水里容易烂。虽然幼儿知道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但是自然角有这么多植物,怎样才能准确记住这些不同呢?
有的家长建议将自然角的植物分类打出表格,在不需要浇许多水的植物的表格里画上“×”。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了标志贴纸,在幼儿离园时,家长可以协助幼儿贴上相应的标志,如贴上一个“水滴”表示隔一天浇一次水,两个“水滴”表示天天浇水,“×”表示一周浇一次水等。形象有趣的标志方便了幼儿理解和区分植物浇水的规律,也方便了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管理和维护自然角,为自然角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芹菜根、萝卜芽、青菜过了生长的旺盛期,自然角急需“推陈出新”。于是,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构建“迷你小花园”的建议。在教师的倡导下,家长积极出谋划策,有的提供了各类大小不一的塑料整理箱,有的送来了花纹石头、玻璃弹珠,有的搬来了园艺装饰品、小工具,还有的带来了电钻帮助我们进行加工制作。自然角中建起了一个个“迷你小花园”,幼儿可以在自己中意的“小花园”里自由摆弄。
有的家长建议,自然角除了有植物之外,是否可以安置动物和其他观赏类物品。教师将这一想法与幼儿和家长进行沟通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不久,家长就送来了各种新奇的装饰品,如用透明塑料瓶收集的各式海螺,可以放在花盆里的假山、石头,以及可以随意插在泥土里的假花等,幼儿对这些物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自然角的喜爱日益增加。
夏天,幼儿园开展了玩水活动,家长对自然角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们与教师讨论后带来了一些适合水养的动物,如乌龟、小金鱼、泥鳅等,没有臭味又方便管理。自然角在家长的精心设计下变得更加生动,幼儿也更加愿意在自然角进行各种探索活动,他们的学习经验也更加丰富了。
在自然角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家长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师不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不断更新幼儿教育的内容,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幼儿学会了使用小工具、观察记录等,更加热爱自然,并且懂得如何关心和爱护动植物。
在自然角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推出“有趣的爬藤植物”“小型暖棚种植”等新的发展项目,并继续加大家园合作力度,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的形式,集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朴实生动,取材方便,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是幼儿获得快乐的重要来源,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本文结合《纲要》与《指南》精神,及我园民间游戏课题的实施情况,浅谈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以及课题研究的成果、感悟。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开发 利用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是一种朴实生动,取材方便,活动形式多样的游戏。它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很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及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它不但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而且易懂、易会。它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的形式,也恰恰是孩子获得快乐的重要来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园在进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对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让民间游戏大大丰富了我园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探索与实践
(一)挖掘整理、改编创新
1.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游戏进行调查分析,并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幼儿玩耍的民间游戏。
(1)全园教师各显神通,通过网上查找、书籍查阅、回忆询问等,自主收集民间游戏。
(2)深入家庭、社区调查,向家长及相关社会团体征集民间游戏。为了收集到更多的民间游戏,首先,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其次,全面发放调查问卷,动员全园的家长回忆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民间游戏,师生、家长一起收集素材。把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所需材料一一详细记录下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逐渐把多种民间游戏,如“猎人、老虎、枪”、“炒黄豆”、“丢手绢”、“指星星”、“木头人”等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
(3)根据游戏的不同类型、组织形式等,结合科学性、教育性、适宜性、趣味性等原则,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如根据年龄特点分为:适合小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指鼻子”、“金锁和银锁”等);适合中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顶锅盖”、“洗白菜”、“种莲子”等);适合大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跳皮筋”、“抓七子”、“五子棋”等)。
2.观察分析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喜爱程度,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
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游戏资料,不仅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重要的是在保持其特有的游戏风格的基础上,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使民间游戏更具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行性。
比如很多民间游戏都配有相应的儿歌、童谣,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儿歌内容已陈旧,所以我们对它进行改编,赋予其新的内容,使之与时代精神、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相适应。又如有些游戏在进行过程中危险性较大,我们对其玩法、规则进行改编,使其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和灵活,充分满足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的需要,像常见的“老狼老狼几点钟”,孩子们在往回跑时非常容易摔倒或与其他小朋友碰撞,我们将这个游戏与“我是萝卜”结合起来,允许幼儿在逃避追逐的过程中立即蹲下说:“我是萝卜”(或其他老狼不爱吃的东西),这样老狼就不可以抓这个小动物了。
(二)合理创设游戏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为更好地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我们把幼儿园的环境从整体上进行了全新的布置,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设计,形成了特色鲜明、品味高雅、开放互动的全新育人环境氛围。走入我园,具有民间文化氛围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只要稍微留意就能阅读出其中蕴含的教育信息。主要包括两点:
1.园内大环境
首先,我园户外场地宽阔,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丰富的物质环境,在平整的操场上画上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格子”、“铺上鹅卵石的小路”等,以方便幼儿在离园时自由自主地玩上几次“跳圈”、“跳海”、“走平衡木”等。
其次,我们把宽敞的走廊场地布置成“民间游戏廊”,提供丰富的民间游戏材料,如大型迷宫、竹影棋韵、快乐翻绳、滚铁环等。幼儿可以在课间、离园时自由选择玩耍。
另外,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楼梯墙面上,我们布置了幼儿游戏时的照片,展示了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经典游戏,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班内小环境
我园从园内大环境到班级小环境都彰显出民间特色。班班设有民间游戏区角,我们将具有经典性的富有浓郁民间特色的,符合幼儿认知与情感需要的民间游戏在班级不同区域中展现,发挥不同的教育功效。班级根据幼儿的特点开辟了“印染”、“剪纸”、“棋乐”等特色活动区域,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为幼儿走近民间游戏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剪窗花布置节日的教室,扎染手帕送给妈妈作节日礼物……幼儿在真切、丰富的民间游戏中愉快地参与活动,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
(三)巧妙融入日常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因此,我们针对幼儿园的实际,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途径,让幼儿尽情地玩耍、嬉戏,让他们充分体验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
1.将民间游戏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中。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尽可能减少消极等待现象。”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进行有效选择,优化一日活动质量,保证各环节过渡自然,以减少活动中幼儿等待的时间。
在组织游戏时,我们按各环节实际要求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注意活动内容动静交替,环节过渡自然,幼儿等待时间短等。如:晨间活动及离园前活动,幼儿在室内玩起了“鸡吃虫”、“指鼻子”、“金锁银锁”等民间游戏;餐前饭后幼儿玩“掐小狗”“东南西北”等活动量较小、较安静的游戏;活动间隔时的零散时间, 选择“翻绳”、 “弹蚕豆”、“石头,剪子、布”等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便于收拢的游戏。
2.把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民间游戏,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游戏,尤其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脚尖脚跟脚尖踢”、“揪尾巴”等。一部分民间游戏又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挑花线”、“抓七子”、“弹蚕豆”等。因此,我们在预设活动计划时,按照教育目标适当选用适合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的民间游戏。例如,中班上学期促进动作发展目标之一--跑:“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此目标分别制定在月、周计划中,最后落实于日计划中完成。在预设活动时,我们按班级实际情况分别选择“老狼老狼几点钟”“瞎子摸人”“我是萝卜”等民间游戏。它们能很好地实现 “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目标,且游戏形式生动有趣,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目标要求。
3.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支持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把一些适合几个人进行的小型民间游戏搜集起来,根据游戏的特点分成益智游戏、美工游戏、语言游戏等,然后在各区角投放相应的民间游戏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如在益智区投放 “找东南西北”“刮刮片”“玩火柴棒”等,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探索区投放“拉纽扣”“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自己发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怎么才能使纽扣在双手一开一合的拉扯中像着了魔一样飞转起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美工区增加“剪纸”、“编织”等材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激励了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体育活动区,投放“高跷” “毽子”“风车” “皮筋”等,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了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收获与快乐
(一)发展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开展民间游戏,扩大了幼儿园的游戏范围,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内容,他们在玩手、动脚与全身活动类型的民间游戏中动作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性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机会。他们从民间游戏中不仅学会了遵守规则、平等待人、团结合作,还能克服自身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足,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
首先,进一步提升了我园教师“以幼儿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念。在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中,我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个性,坚持“观察在前、目标在后”、“目标在前、活动在后”的原则。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儿童观、发展观,顺应了“教师要为幼儿发展服务”的观点。在民间游戏活动中,我园教师会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与内容,努力挖掘、实现民间游戏的不同价值及价值最大化,使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其次,提升了全园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在课题的实施中,我园教师认识提高了,视野拓宽了,科研意识、能力提高了,实现了从“模仿型”、“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的转变。每一位教师都在实践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民间游戏,落实课题计划,其计划能力强了,反思能力强了,组织能力也强了,获得了开展课题研究、问题研究的有益经验。教师们学习了如何进行调查,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评估等。
(三)建构初步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我们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对民间游戏进行系统归类整理,为建构初步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充实了文本资料。
1.对筛选的民间游戏进行详细规范记录,便于学习。
对筛选出来的众多民间游戏,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记录,如名字的不同叫法、游戏准备、游戏目的、游戏适合年龄、游戏玩法与规则、游戏的改编等等,整理成册打印出来,并建立电子文档。这样方便教师交流学习,迅速掌握更多的民间游戏。
2.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改编游戏、调整规则。
各班在实际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有的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调整规则等,教师及时反馈,提供建议并记录下来。如果是各班级开展中的共性问题,可以直接调整该游戏,如果是个别的,调整方案可作为该游戏的备选方案。
3.对民间游戏进行归类。
民间游戏四季篇分类:根据游戏中反映的内容的季节特点或活动量大小,进行民间游戏的季节分类,制定民间游戏的四季篇。
民间游戏发展体能分类:根据民间游戏发展幼儿动作、能力的不同侧重点来分。如有的是锻炼平衡能力的、有的是锻练跑跳技能的,有的是锻炼手臂力量、有的是锻炼全身协调能力、有的是锻炼身体控制能力的。
民间游戏年龄段分类:根据民间游戏本身的难度大小,进行相对性划分,归类小、中、大班适宜的游戏。
(四)在家园配合中开发教育资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把家长请进班级,让家长作为一分子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中,对幼儿课程目标的落实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我们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请家长和幼儿共同玩精彩的民间游戏,家长都给予了热心的支持,这不仅密切了家园联系,融洽了亲子感情,对民间游戏的深入推广也很有意义。
(五)节省资源,弥补经费的不足
幼儿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也简便,可以发动教师自制玩具。如我园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数百件玩具,为全园节约了一大笔经费。
三、思考与感悟
(一)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游戏正逐渐走出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园将民间游戏作为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如何将我们的课题成效推广开来,如何与更多的开展此课题的姐妹园进行联合研究,还需进一步的工作。
(二)虽然我们也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但如何更好的、更深入的利用这些资源,如何结合我园所处的环境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需不断的进一步研究。
(三)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民间游戏,让它们像璞玉般散发出奇异的光彩,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科学区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多样性的材料和多元的环境提供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基础,而教师的指导则是幼儿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一、注重过程,教师指导强调适时性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要注重幼儿自主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但当幼儿探究停滞时,教师可适时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幼儿深入探究。例如区域活动“玩磁铁”中,教师结合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运用磁性原理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材料。幼儿通过磁铁吸引底座带铁的图片来回移动,获得了一些对磁铁属性的感性认识。活动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用磁铁进行各种探索,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后,我们开始考虑为幼儿补充提供一些非磁性的东西,如小木片、铝片、布片、纸片等,供其继续操作。与前一任务相比,这一任务难度提高了,因而在具体操作时有的幼儿失去了耐心和信心。“我会和你一起想办法的。”教师加以适时地鼓励并及时设置了新任务:通过磁铁操作实验,将材料进行分类。心理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有效支持,帮助幼儿重拾信心与兴趣,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积极引导,幼儿学习注重互动性
在科学探索中,材料、教师、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科学区角随机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教育智慧,如在大班“小纸片力量大”的游戏区角指导时,教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小纸片并说:“这小小的纸片有很大的力量,你们相信吗?”看着孩子们一脸的茫然.教师采取了分阶段直接指导的方法,进入区域引导幼儿通过折叠纸条发现弹力的存在、纸的折叠方法与弹力的关系、折叠次数与弹力的关系、不同的纸质与弹力的关系等。通过实验、记录、观察、比较,使幼儿感知了纸的弹力大小与纸的质地、折叠方法、折叠次数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情况下,科学区域活动更适合采取关注但不介入的指导方式,例如在科学区域活动“灯泡发光”中,甜甜小朋友虽爱动手动脑,但因为电线太细,操作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并没有立即介入指导,而是静观其变。结果幼儿彼此间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帮助甜甜最终解决了问题。这样的交流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起到了一种支持的作用,还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设置问题,寻找问题归因凸显启发性
在科学区活动中我们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如果提出的问题孩子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也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代替孩子的思维,而应启发孩子的思路.在孩子感到困难的时候再帮他们一把。如在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洒水车”中,教师首先设置疑问“水从饮料瓶注入后,会从哪个喷头流出来”,然后让幼儿自己操作,他们有的倒水,有的接水,看水会从哪儿流出来。通过观察、自由讨论、自由探索,幼儿说出了自己的发现。该探索活动利用了水在管子中流动的原理,让幼儿在假设猜测、不断探索中,了解了水的流动性。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不仅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也逐渐形成了积极思维、乐于探究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多向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立性
在活动区中,我们设法引导每个孩子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独立完成活动,引导幼儿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等过程,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尝试条件。如区域游戏“一个变许多”中,教师将平面镜贴在了鞋盒上,做成了两个立体平面镜,然后将物体放在两个立体平面镜之间,让幼儿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时教师如果直接讲解,一方面幼儿难于理解,另一方面也会失去探索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想结果。于是我们采用了让幼儿直接探索的方式,通过变换两面镜子的不同角度,让幼儿发现物体在两面镜子中成像数量的不一样。在不断的实验、操作中,最后幼儿终于发现了让物体成像更多的方法。再如在科学游戏“沉与浮”中,通过实验幼儿了解了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有的可以沉下去,有的却只能浮在水面。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多向思维,设置了“如何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以及“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问题。幼儿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饶有兴趣地探索着,通过对物体施加外力或用密度小的物体附在沉下去的物体上面等方法,一一解决了以上问题。
1.萝卜白菜花:将萝卜的止半截从拦腰处挖成一个小碗,里面泡上白菜心,挂到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
让幼儿每天往里面浇些水,并观察它的变化。萝卜、白菜会同时发芽、长大,开花,出现奇妙的景象。
2.水仙花:将水仙头泡在清水中,用小石子固定,放在阳光下。让幼儿轮流照顾,并做观察日记画。约一个月左右开花。
3.冰花:在寒冷的日子里,准备一些小容器、小模子等,让幼儿用水冻花。可在水中放些颜色或彩纸。
放到室外,过一会(或一个夜晚),会形成五颜六色的冰花。
4.宠物角:让幼儿将家中饲养的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来饲养(金鱼、乌龟、小兔、小猫等),让幼儿轮流照顾小动物,每天要观察、抚爱小动物。
活动(二)春天的自然角
1.种子发芽:在盘子里放一层棉花,用水将其浸透,然后撒上一些不同的种子。
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比较不同的种子发芽的嫩芽有什么不同?
用一根细铁丝穿上三粒蚕豆插到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些水,使最下面一粒蚕豆完全浸在水中,中间一粒恰巧在水面上,最上面一粒则离开水面。
过几天后,让幼儿观察、比较三粒蚕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启发他们想一想,为什么三粒蚕豆发生不同的变化?
2.瓶插:带领幼儿采集柳树、桃树、杏树的枝条,插在瓶子里,泡些水。每天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
3.饲养小动物:让幼儿将蚕、小蝌蚪、小鱼、乌龟、小鸡、小鸭等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放在自然角饲养。鼓励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变化。
活动(三) 夏天的自然角
1.养花:将夏季常见的盆花摆放到自然角,供幼儿欣赏。
2.饲养动物:带幼儿捕捉并饲养蜗牛、蝉、蚯蚓等小动物。
也可制作蝴蝶、蜻蜓标本,将其摆放到自然角,供幼儿观察。同时要教育幼儿保护益虫。
3.天气日记:在室外建立一个小小气象观测站,让幼儿轮流观察天气的变化,并做天气日记。
学习型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学习型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活动行为和思维创造。那么,小班幼儿学习型区域活动中可以投放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如何得来,材料的投放又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带着问题开始了探究。
小班幼儿学习型区域活动中投放哪些材料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活动需求,我们班设立了如巧手坊、探索屋、益智区、娱乐宫、生活馆、图书室和巧嘴轩这些区域。
1.结合话题开展,投放相关材料
每次进入新话题时,我们都会根据新话题的开展设计区域材料。比如话题“快乐的儿童节”,我们营造节日的欢乐气氛,用纸板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气球,投放在“生活馆”中,让孩子们用彩绳绕在气球的开口处,然后进行简单的打结。孩子通过这份材料学习缠绕绳子,以及十字交叉后穿过去打结的能力。如果单纯练习这个生活技能,孩子的兴趣可能不会太浓,但是结合过节放气球,孩子们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
2.结合季节特点,丰富活动材料
在话题开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季节性的区域材料。如“春天来了”,我们找来枯树枝插在花盆里,让孩子们在巧手坊中制作“柳条”装扮班级。在益智区中,我们设计了“放风筝”“燕子飞来了”等排序材料,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中了解季节特点。
3.结合集体活动,延伸学习材料
在集体活动中,常常会用一些教学具,我们将这些教学具投放到孩子的区域活动中延伸使用。如语言活动“小猫钓鱼”,我不但制作了孩子表演用的头饰,还制作了可以摆摆讲讲的立体桌面玩具,投放在“巧嘴轩”中。孩子们可以自己表演故事,还可以自己边操作“猫妈妈”“小猫”“蝴蝶”“蜻蜒”等边讲故事。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区的材料.也吸引孩子更深入地探究学习内容。再如数学活动“我长大了”,是让孩子根据“人的生长”将图片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我把材料投放到“益智区”中,既方便孩子们的反复操作,也方便我们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4.结合幼儿能力,提供练习材料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很重要。针对孩子的能力,我们在巧手坊提供了剪刀和一些操作材料,如废旧纸张供幼儿剪面条、做小,让幼儿多玩玩,提高剪纸水平。在这里,我们还提供了很多不同难易程度的涂色材料,供孩子们自己进行涂色练习。在“生活馆”挂上几件拉链衫、纽扣衫等,就像一个服装店,可以让幼儿进行穿脱衣服、拉拉链及扣纽扣练习,孩子们可喜欢玩啦。
5.结合幼儿兴趣,拓展活动材料
在三八妇女节时,我们用各种彩色纸条剪出小花,鼓励孩子们装饰上花秆儿和叶子,送给妈妈。孩子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们便把这份材料放进了“巧手坊”里,供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制作。有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拼图,课间活动时,总是有些孩子围在她身边。看到孩子们对拼图这样感兴趣,我们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购买了几块拼图,投放到探索屋。每次活动,总是有几个孩子去拼图,比比谁拼得快。
小班幼儿学习型区域活动材料如何而来
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探索的工具,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我们搜集材料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直接购买,创意设计
这些直接购买来的材料既省事又受到孩子的喜爱。如结合话题“春天”,我们在生活馆里提供了可以自由摘插的草坪来进行“种草”游戏。孩子们对这份材料非常好奇,喜欢把小草一棵棵拔下来,再一棵棵插上,有的还试着插出花样。在“种草”游戏的基础上,我们又散放上一些彩色小纸条当做“虫子”,鼓励孩子们用小镊子“捉虫”,以锻炼孩子们的精细动作。再如“娱乐宫”中的积木玩具和钓鱼玩具,色彩鲜艳、款式多样;“巧手坊”的小画板,可以自主擦画;还有“图书室”的图书、“探索屋”中的拼图……
2.根据话题,成人自制
话题“春天”,我们设计了好玩的“小鸡出壳”和“小鸭出壳”的自制玩具。孩子们根据蛋壳裂开的造型进行配对,把小鸡小鸭的图片装进蛋壳,再让小鸡小鸭出壳,反复游戏,乐此不疲。话题“可爱的我”,我们请家长为孩子画自画像,然后进行剪裁和塑封,做成拼图“可爱的我”。结合自制图书比赛,我们把家长自制的一些好的图书投放到“图书室”,丰富了图书阅读的内容。
3.根据需要,提供半成品
因为孩子小,我们会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活动。如制作小花的叶子、画上线条的彩纸以及贴好双面胶的绿条等。这样孩子们就能够自己剪好线条,粘贴好绿条,贴好叶子,小花就做好了。
4.废物利用,共同收集
巧手坊中的“鹅卵石、鸡蛋壳”是家长为我们提供的,树枝是班级老师去找的;生活馆中的衣服是家长拿来的;活动材料“喂蚕豆”,我们利用饮料杯制作了开口的娃娃,然后用收集来的勺子和蚕豆进行“喂蚕豆”游戏;巧手坊剪纸用的纸,是我们所收集的广告宣传纸;探索屋中的“谁会滚”选用了收集来的各种形状的瓶子;益智区中的“盖瓶盖”也是各种大小不同的饮料瓶……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幼儿更有亲切感,有利于孩子们大胆地操作、探索、发现。
小班幼儿学习型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该注意些什么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
1.投放的材料要有层次性
关注幼儿的不同能力和发展水平,在每一个区角中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这样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活动中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在轻松的环境中能动地学习,获得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因为孩子有个别差异,材料在设计时,我们就有层次性提示。如剪面条,一个层次是画好直线的,一个层次就是白纸。柳条的叶子可以直接用半成品,也可以用树叶模子进行画剪自制。
2.投放的新材料要一目了然
我们在盛装材料的小篮子上贴上“蝴蝶”标记,表示这是一份新的材料,提示孩子们注意。有些新材料,我们会悄悄投放,让孩子们在活动时自己去发现,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如“种草”材料,我们就是直接投入,当一个孩子惊喜地发现后,再和大家一起探索玩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学材料投放进区时,我们都会直接告诉孩子。
3.活动材料要有便于取放的标记
在每个区域,我们都设置了相应的区域标记,如巧手坊就是一个小手做成剪刀的标记,让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巧手坊”。小班孩子辨识能力弱,收拾整理水平差,我们在盛放材料的器物上以及区域柜上都贴上一一对应的区域及材料标记,以便于幼儿自主取放。
4.材料的数量要保证幼儿操作
小班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一般看到其他孩子玩什么,他也要跟着玩什么.因此在区域材料的数量上一定要满足该区的人数,或者同款不同内容,或者一模一样,以避免孩子争抢。
5.设置备用材料“百宝箱”
除了各个区域提供的材料外,我们还设置了一个百宝箱,在百宝箱中分门别类提供一些材料,如瓶子、绳子、布、瓶子等等,这样可便于孩子们在活动中以物代物,解决一些小问题。有一次区域活动,巧手坊的孩子都在制作美丽的小花。萌萌做好一朵后,到百宝箱中找了一个一次性杯子,把花插在里面。其他孩子看见后,也学着她的样子,把花插进去。活动结束后,五颜六色的小花装在杯子里,真漂亮!展示出来后,其他孩子都为他们鼓掌。
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每天的活动区时间里,你在做些什么?是像消防队员一样帮助幼儿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还是忙于自己手头的其他文本工作,抑或是找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看护着幼儿“自由地玩儿”?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在这样的游戏时间里,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能够用“轻松却专业”的方式来支持幼儿在活动区的主动性学习?本期我们将就这个话题向大家介绍来自HighScope的有效教学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理解幼儿在活动区时间里的学习方式能够影响到教师同幼儿的互动方式。比如,如果一位老师认为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听老师讲,或按照老师的方式进行操作,那么他可能在活动区时间里更倾向于用“上课”的模式来主导幼儿的游戏。
与之相反,如果一位教师认为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自己游戏,那么他可能更倾向于把探索的空间留给幼儿,自己较少去干涉。
如果教师认同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和方式,那么他会相信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与同伴和成人互动、操作材料以及接触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而教师的职责是在每天的活动中与幼儿互动,支持幼儿的发展。在前几期中,我们重点介绍过如何创造一个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室环境,本期我们将分享活动区的师幼互动策略。
环视教室的区角,寻找关注点
有些幼儿在活动区时间一开始就会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主动邀请老师或求助。比如,亚当说:“罗斯老师,你快过来,我们一起搭电视塔吧!”或者是“老师,你能帮我找到红色的蜡笔吗?我想用它当消防站的标志。”
而有些幼儿则可能不会做出这样的请求,所以老师需要每隔几分钟就环视一下教室,看看每个孩子在做什么。老师在活动区时间内需要做观察记录,内容包括幼儿的社交情况、游戏类型或者游戏涉及了哪些核心学习经验等。只有这样,当你环视教室的时候才会这样对自己说:“我要以支持的方式与幼儿互动,而不是主导幼儿的游戏。我要选择和哪些幼儿互动以及如何与他们互动。环视幼儿们的游戏情况能够帮助我了解幼儿现在做什么,我可能要支持哪些游戏,以及现在谁可能最欢迎我加入游戏支持他们。”
关注点1:幼儿的活动状态
当环视教室和观察幼儿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吉米刚才说要做宇宙飞船,他在做吗?”
“他在专注地做活动吗?”
“他中断了这项活动计划吗?如果是,为什么?是看别人如何做或是加入到娃娃家的游戏中了吗?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需要什么材料吗?”
“他完成了自己的活动计划吗?”
通过问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了解哪些幼儿需要我们的支持。比如,你可能会注意到吉米不继续做宇宙飞船是因为他用光了所有发光的纸板。当你提出疑问和建议时,也许他会去寻找其他的替代材料继续完成自己的活动。
关注点2:幼儿的社交互动情况
在环视教室时,你还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哪些幼儿在看其他幼儿游戏?”
“哪些幼儿在独立游戏?”
“哪些幼儿明显在其他幼儿旁边游戏,却没有任何互动?”
“哪些幼儿在同另一个同伴游戏?或在做小组游戏?”
这些问题会让你更加清楚地了解幼儿的互动情况,比如丽莎一直“游荡在”其他在娃娃家玩儿发廊扮演游戏的儿童周围,也许她可以在你的支持下加入这个扮演游戏。
关注点3:特定的游戏类型
要确定特定游戏类型,你可以尝试问自己以下问题:
“谁在探索、操作或者实验某件材料?”
“谁在建造或制作某物?”
“谁在与其他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谁在玩儿某种益智玩具?”
这些问题也许可以让你注意到萨姆,他在沙水区往容器里装沙子。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在他身边玩儿,这个老师会更多了解萨姆在想什么以及做什么。
关注点4:核心学习经验KDIs
HighScope的58项核心学习经验是学龄前幼儿主动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当你环视教室时,你可以关注:
“这个活动是核心学习经验活动吗?”
“幼儿是如何将(语言、数字概念、分类等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游戏中的?”
“在布兰达玩儿医生扮演游戏时,哪些核心学习经验会出现?”
“当需要更多蓝色积塑来做机器人手臂而找不到时,强尼会不会感觉很沮丧?”
“当没有人倾听她说什么的时候,凯西会不会特别生气?”
当你关注到这些问题时,你就会把蓝色的积塑找出来给强尼,或者给予凯西眼神的鼓励,表示你听到了她在讲的内容。
选择幼儿进行观察,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即时互动计划
通过环视教室,教师可以选择需要观察的幼儿。而细致的观察能够帮助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支持幼儿的互动计划。
1.选择幼儿进行观察
在活动区时间,当你每隔几分钟环视教室的时候,一些幼儿和游戏情况可能会吸引你的注意力:
对活动表现出犹豫不决的幼儿;
停止了正在进行的游戏的幼儿;
请求帮助的幼儿;
正在进行一个新奇或者耗时长的活动的幼儿;
很享受自己在做的游戏的幼儿;
自言自语的幼儿;
看其他幼儿游戏的幼儿;
重复同样活动的幼儿;
犹豫着靠近或试图加入其他人活动的幼儿;
探索新材料的幼儿;
尝试做一些复杂事情或事物的幼儿;
能让其他人都加入游戏的幼儿;
正在进行核心学习经验的幼儿;
安静或沉默的幼儿;
生气或沮丧的幼儿。
2.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旦选定了要支持的幼儿,你要靠近这个幼儿,同幼儿处在一个水平线上,也就是说,如果彼得此刻趴在地上玩汽车,你也要趴在地上;在沙水桌边上时,你可能要双膝跪在地上。当你和幼儿在一个视觉水平线上时,你就能看到幼儿看到了什么,而你也可以变成幼儿的游戏伙伴。适当保持沉默能够让你更好地倾听幼儿,更加关注幼儿的动作或语言。这样也让幼儿意识到你对他做的事情感兴趣,支持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打断幼儿,特别是在未被问及的情况下问幼儿问题、给评价或提建议。
3.形成即时互动计划
当观察幼儿时,你可以关注到幼儿的游戏类型、互动情况或者特定的核心学习经验。你的互动计划可以以此为基础:
(1)你观察的幼儿
(2)活动区时间发生了什么特殊事情
(3)在有限的活动空间、材料和师资情况下,你能提供什么?
一个互动计划要包含一个期望的结果,比如支持幼儿的游戏或者想法;弄清楚幼儿在做什么、想什么以及达成期望的步骤。下面是几位老师的支持计划,供大家参考。
布兰特要玩儿乐高积木,但他看起来有一些犹豫,因为乐高积木不在他认为应该在的地方。我想起来昨天萨沙把乐高积木放到冰箱里做冰块儿了。我要建议布兰特去冰箱那里找找,如果他找到了,他就能够开始自己的游戏活动了。
克里斯汀一直在娃娃家附近转悠,其他小朋友正在玩儿美容沙龙的游戏,她很想加入这个游戏。她一边拿着一个钱包和一些塑料发卷,一边看着另一个“美女”坐在椅子上做头发。也许我也可以拿一个钱包和一些塑料发卷,然后和她说:“嗨,我也想把我的头发弄弄。”根据她的回应,也许我们可以一起进入美容沙龙,这样她就可以加入游戏了。
吉米一直都很专注地在做宇宙飞船,但是现在他正在用积木砸一个果汁罐儿,看起来他好像想将罐子的金属底部从纸板上弄下来。如果我对他说:“吉米,你在用力地砸这个罐子。”也许他就会告诉我他在尝试做什么,我就会知道他这个行为是否同做宇宙飞船有关以及如何相关联的。
萨姆一直很开心地在沙水区玩儿。他开始用手当铲子把沙子装进奶瓶里,然后又用杯子当沙铲往里面装,接着他又把奶瓶里的沙子倒出来,用奶瓶当沙铲。他开始尝试用一根管子做铲子,他发现管子两端都能倒出沙子填满奶瓶。如果我也拿一个容器和一根管子,也用同样的方式操作,他可能会告诉我他在玩什么。
布兰达看起来一直在锯木头。当她锯下来第一块儿后,她把这块木头放到整块儿木头的前端,似乎是想要用这块儿小木头量一下从哪里开始锯下一块儿。当她锯完木头的时候,我要过去看一看然后要对她说:“布兰达,你很认真地在锯木头啊。”通过这样的方式,看看她是否会用自己的语言向我解释她刚刚在做什么。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我们环视教室区角后,观察一个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可以形成一个互动计划,加入幼儿的游戏了。
在同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适合的互动策略——给幼儿安抚和回应、同幼儿游戏互动、与幼儿交流,或者支持幼儿的问题解决。在下一期中,我们将重点分享这些策略,敬请期待!
我园地处宜兴市湖滏镇,素有“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天世界”之美誉,近几年更是规划了以山、水、洞、竹、茶、农、情为特色的“阳羡生态旅游区”。这使我园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教育资源。也让我们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
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从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创设富有乡土生活气息的区域活动环境
幼儿的游戏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阳羡生态旅游区特有的乡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游戏内容。热衷于角色游戏的孩子们,随时都会发起“卖山货”“泡山茶”等游戏情节,山区取之不尽的土特产,成为孩子们最经典的游戏玩具。吊瓜子、竹笋、笋干、百合、板栗、白果、阳羡茶……“山里人家”的娃娃家游戏也很自然地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有风格。在参观了幼儿园周边的土特产商店之后,我们和幼儿一起动手策划布置“大地春土特产”“阳羡茶馆”“山里人家”等游戏活动区域。“山里人家”的竹椅、竹台、竹碗、竹勺,由竹器加工厂的家长们亲手制作;“阳羡茶馆”的茶艺表演,由爷爷奶奶们轮流客串主持,同时还附带展示各自珍藏的紫砂茶器;“大地春土特产店”的所有商品,全来自于孩子们的日常“收藏”……我园正处于阳羡生态旅游区的中心,周边皆是张公洞、陶祖圣境等自然旅游景点,但我们觉得,这些天然钟乳石溶洞的旅游资源并不贴近幼儿的生活,而竹海公园、茶博园、竹博园等自然环境,恰好是孩子们感受大自然景美的最好教材,与之相关的自然风物也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环境的时候,更多地展现了孩子们对乡土旅游的设想。譬如,把自己家周边的环境作为旅游点,邀请朋友到自己家游玩,据此设计了“竹海公园新景区”,供孩子们玩“旅游”的游戏。再譬如,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讨论创设了“竹器一条街”,由孩子们自己收集各种竹制品用于游戏。
孩子们喜欢玩什么,我们就为孩子们创设怎样的游戏环境。基于这样朴素的想法,我们在区域环境中尽可能地呈现家乡风貌,呈现民俗文化,呈现乡土风物,使区域活动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孩子们需要做什么?从关注幼儿的关键经验出发。提供富有挑战而又有特色韵味的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积累关键经验,我们提供的材料都必须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因此,我们在提供区域材料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比如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比较弱,我们选取了一些形象生动、颜色多样的种子、树叶等物供孩子们玩相关游戏。如:分类游戏——将不同的种子混合,然后让孩子们给他们分类,黄豆归黄豆,绿豆归绿豆,花生归花生;排序游戏——根据种子名称进行排序游戏,比如按“黄豆一赤豆一绿豆”这一顺序进行以下的排序操作;比较大小游戏——将相同的种子或不同的种子进行大小比较,根据大小进行排序;声音游戏——把种子装进标有数字的旺仔筒上,盖上相应的盖子,摇一摇,听辨不同的声音;探索游戏——在一个瓶盖子里放不同的种子,然后做好记录,探索相同的盖子里为什么有时可以放5颗花生米,有时却可以放6颗花生米,或者为什么有时可以放得下10颗绿豆,有时却只能放得下3颗银杏。还有依样接画游戏:根据教师提供的样式,如红枣一黄豆一绿豆,完成操作。也可以自己想象出不同的样式“红豆一花生一白果……"进行操作。“糖果表演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系列自制的竹器打击乐,孩子们可以自选进行打击乐表演;“糖果创意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收集来的种子、叶子等,供幼儿进行粘贴组合的创意活动,不同颜色的种子可粘贴组合成熊猫、热带鱼、美丽的春天等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土豆、红薯、蚕豆、花生、豌豆等可以进行飞机、刺猬、毛毛虫、金鱼等创意造型活动。
再比如,中班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已不仅仅停留在借助一些形象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操作摆弄上,他们在活动中有强烈的语言表达和积极探索的愿望,特别是对充满幻想和神秘色彩的童话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在“创意美工区”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竹子、竹片、竹圈和竹棒,孩子们把大小不同的竹圈拼成蝴蝶、毛毛虫;把长短不同的竹片拼成小花、小树;把一根根长短不同的竹片连接起来变成小路、花园、房子、小鸟……一幅幅美丽的竹子拼图在孩子们手下展现,他们边拼边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有“装饰竹筒”的活动,小朋友在竹筒上自由绘画,或用彩色纸装饰竹筒娃娃、竹筒汽车,甚至用竹竿跳起竹竿舞。
竹做的户外体育器械如高跷、竹马、竹梯、竹锤子、竹圈、竹棒等,更是孩子们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爱,有的在草地上滚竹圈,有的用竹圈做乌龟壳表演乌龟爬,有的把竹圈当跳圈,也有的用竹圈玩开汽车,还有的踩着高跷玩“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用竹梯作“小桥”,用竹棒作“小沟”……
大班的幼儿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交往合作的需求日益明显,而且以物代物的活动水平很高,他们能根据活动的要求对材料多方面的特点加以综合取舍,用它来代替不同的物品,完成一个更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过程。因此,我们为大班幼儿提供了可塑性比较强的稻草以供他们自由选择。如在“创意巧手屋”中,教师提供了稻草、草绳、草帽、草辫、草莆让幼儿自由选择。有的用草绳由里往外旋转制作蜗牛,一起玩“看谁的蜗牛爬得高”;有的用草莆制作“我喜爱的小动物”如小猪、小鸡、小熊、小兔子等;有的用稻草制作稻草画:有的用草帽进行装饰活动……孩子们制作的草裙和草龙更是一绝,每个孩子都喜欢在“金色小舞台”上表演草裙舞、草龙舞,可神气了!
多姿多彩的乡土自然资源不仅为我们的区域环境增添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气息,更为孩子们的区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我们的区域活动也因此而变得更富有生活气息,充满创意,充满活力。
自然角作为大自然的缩影,是孩子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智慧角。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挖掘了大班自然角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内容要有助于幼儿认识自然物的多样性
自然角应成为自然的一个缩影,因此,保证自然角里自然物的多样性,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探索,我们认为在大班自然角中可包含两大类的自然物:一类是有生命的,如动、植物及其标本;另一类是无生命的,如水、石和矿物标本类。许多幼儿园的自然角,很少或者完全不提供无生命的自然物。其实,无生命的自然物,有助于丰富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教师不能忽视。我们可以提供以下三种无生命的自然物:(1)沙。沙可作为装饰或探索材料,也可作为沙培植物的培养基。(2)石。主要是生活中常见的鹅卵石、大理石、雨花石和礁石。(3)矿石类。我们提供的是金属类矿石,如铁矿石、铜矿石、石英矿石,并在每一种矿石的旁边,摆放来源于该种矿石的产品,如铁、铜、玻璃等,用以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自然物与人造物的关系。
动植物是自然角中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自然角所提供的植物品种不应都是土培植物,而是要土培、水培、沙培的植物品种均有。当然,为了突出植物土培方式的广泛性,可以适当提高土培植物品种的比例,但不应超过60%。在选择植物和动物的品种时,我们特别关注那些本地不常见的植物品种,特别是幼儿知道,但又难以亲眼所见的植物及其果实,如椰子树的照片和椰子的实物、水稻植株的标本和稻粒的实物。
小型标本也是拓展幼儿认识动植物的有效方式。我们除了提供一些幼儿难以见到的小型动物和植物的标本外,主要提供的是由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制作的植物类标本。我们组织幼儿去采集幼儿园里的野生植株:采集幼儿园种植园中幼儿自己种植的作物植株;动员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利用周末去采集野外的植株,师生共同动手,将这些植株做成标本。孩子们特别看重用自己种植的植物制作的标本,他们说:看到标本,就能回忆自己的种植过程和成果了。
二、活动要有助于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师应该将自然角视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平台,开发和设计活动,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在自然角中进行三方面的科学探究:生物生长的探究、科学实验的探究以及季节时令的探究。
在生物生长的探究中,幼儿可以通过记录某种植物的发芽、成长和结果的全过程,发现这种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如四季豆的生长记录、蝌蚪的生长记录等。
在科学实验的探究中,则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和毛细现象等简单的、易操作的实验。如绿豆发芽的实验及绿豆发芽过程的记录;植物的虹吸实验,并以15分钟为间隔记录植物吸红墨水的全过程。
在季节时令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在一年内按四季的顺序提供各种时令蔬菜和水果,并要求幼儿用画画的方式进行记录。一年后形成了一张“四季时令蔬菜和水果图”。这个活动对幼儿的意义远远胜过一次或数次教学活动。
三、职责要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所谓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履行一定的职能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职责感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我们采用值日生、小组、个人的方式,让全体幼儿承担自然角日常养护、增添和收集的岗位职责,并让他们认识和了解自己岗位职责的范围、任务内容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值日生的职责是负责自然角的日常养护,如每天早上提前来园浇水、整理,并完成养护的记录。对于自然角的日常增添和收集的职责,我们采用的是全员负责制,通过“约定协议”的方式,与幼儿约定各自负责的内容,做到及时增添或收集自然角中的相关事物,并完成增添或收集的记录。有关动植物的生长记录,则是所有幼儿的职责。通过持续近一年的努力,我们发现,孩子们做事的责任心提高了许多。
相信《浅谈如何利用自然角提升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水平》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浅谈幼儿园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