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在中班角色游戏区的应用

12-16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游戏成为幼儿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游戏有益于提高对外界新鲜事物的认知兴趣。广大家长应该尊重幼师,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实现“家园”互动。作为幼教,你会怎么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图标在中班角色游戏区的应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中班角色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游戏时的朋友和伙伴。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提倡的,让教师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呢?通过多年实践,我发现在角色游戏中使用图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既能避免教师空洞的说教,又能随时随地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导,可谓一举多得。

一、创设不同类型的图标

角色游戏区里的理发店、爱心医院、宝宝餐厅等相继开业了,幼儿看到区角的一刹那非常开心,他们兴奋地扮演着里面的角色,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诠释着对角色的理解。此时,我们该创设怎样的角色图标呢?

1.创设有关生活经验的图标

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幼儿所掌握和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游戏内容也越多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有其特点,不止是认识事物间的关系,还要求幼儿认识人的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致不能持续了,因此,开展角色游戏首先要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经验。教师应利用图标把生活中的经验呈现出来。如理发店:理发店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熟悉的,这里把头发造型、洗头等用图标展示出来,幼儿都会像模像样地经营自己的理发店了。

2.创设有关规则指示的图标

《纲要》指出,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建构后继学习及终身发展的基础,并提到: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规则是行为与活动的准则。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标帮助幼儿认识理解规则并按照规则的指示游戏。所谓规则图标就是把一个个规则绘画成一幅幅有趣的简单的标记,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不良行为,促使他们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

3.创设扩充知识的图标

一个角色游戏区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潜在的规则,更需要知识的扩充,以此来开阔幼儿的眼界,更深入地了解跟自己有关的生活、社会。比如通过简单的图画,向幼儿展示各类中式和西式点心,为幼儿扮演“开餐厅”做好准备。

二、多种渠道收集和积累图标

当老师看到这么多的图标,不禁会问:这要花费我们多少时间?其实不然,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制作图标就不是一件难事。

1.教具转化而来的图标

看看我们的身边,不难发现教室的柜子里存放着许多老师们精心制作的精美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教具。它们就可能是角色游戏区需要的图标。如《香香的蔬菜》使用过的很多蔬菜的图片是“乐乐超市”里“蔬菜区”最丰富的扩充;参观了菜市场后幼儿自己记录制作的蔬菜价目表变成了“蔬菜区”的叫卖海报,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蔬菜的种类,还掌握了蔬菜的市场价格,心里无比自豪。最后连平行班的活动《五彩泡菜制作》的过程图片也变成了“宝宝餐厅”里“菜肴制作”的一分子。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平时使用过的教具,这类图标可以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2.家长收集而来的图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角色游戏中的图标收集可以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尤其是有关知识和经验的图标。在确定主题以后,我们总是把计划告诉家长,请他们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一些图片资料的收集。

3.师幼合作制作的图标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通过自己的讨论而制定的图标更具有说服力,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如在“爱心医院”的游戏中,由于幼儿不熟悉看病的程序,经常在各个部门乱蹿,所以我们讨论、制作了一连串的标记来介绍看病的程序,这样幼儿对看病的环节有了一个了解,通过活动就能掌握其规则。

三、使用图标后的收获

1.走进角色游戏,轻松有序

幼儿自主游戏轻松。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序的规则、各个角色的特点以图标的形式一一展现,一目了然,再也没有盲目选择,没有你推我挤,孩子们的游戏丰富而多彩。

教师指导轻松。有了图标的指示,没有了老师一味的说教,没有了规矩的唠叨,有的是轻松地介入、指导,采取的是自然而隐蔽的方式,以便展现真正的游戏状态和水平。

2.走出角色游戏,多元互动

教学互动。从孩子们自己的动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归类、科学中的记录、美术中的作画等,真正做到了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师生互动。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而角色游戏中图标的创设应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健康成长。

家园互动。收集资料的过程也就是亲子交流的过程,家长和孩子一起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增进了亲子感情,一举两得。原本难得一见的家长,或是不太配合的家长,通过这种家园互动,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我们的工作,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成了我们教学的有利支持者和协助者。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在区域活动中探索建立规则——以中班角色区“小餐厅”为例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规则)的建立不仅是未来社会文明的需要、目前集体教养的需要,同时它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中班幼儿已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执行规则还很不理想,往往需要成人的不断提醒与督促。如何让幼儿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自觉遵守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规则不应该是成人强加给幼儿的,而应是幼儿自觉自愿的行为。为此,我们尝试通过区域自主游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并逐步建立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良好社会行为的发展。

比如,“小餐厅”角色游戏区的建立过程,就是我和幼儿共同探索和建立游戏规则的过程。

“小餐厅开业啦”

今天是小餐厅“开业”的第一天,活动刚刚开始,小餐厅里就挤满了人,除了服务员、厨师外,两个餐桌旁和等餐区都坐满了顾客。服务员有些忙乱,赶紧招待客人,客人点菜后,服务员便自己跑到了厨房拿起铲子炒起了菜,厨师则在操作台上自顾自地摆弄厨具,而顾客也好奇地跑到厨房观看,有的甚至还抢过炒菜铲亲自做菜……

活动区总结时,我问孩子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宣宣说:“人太多太挤了!”章章则说:“服务员不应该自己炒菜!”经过讨论,大家总结出餐厅里应该限制一定的人数,而且每个角色应该有一个明确分工。于是我引导幼儿调动生活经验一起讨论并规定了每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

服务员:招待客人,请客人点菜、上菜,收拾餐桌。

厨师:要根据客人点的餐配菜、做菜,不应自顾自地随便做菜。

顾客:在餐桌处就餐,或在等餐区等位,不能进入厨房。

讨论后我们将分工内容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区域墙饰上以支持幼儿接下来的游戏。

第二天的游戏开始了,服务员、厨师分工明确,客人点餐后服务员会把点菜单递给厨师,厨师按照单子上的菜配菜,然后递给服务员,由服务员端给顾客,活动非常有序。

可是过了几天,服务员又发现了新问题:每天服务员和厨师还没有穿戴准备好,顾客就已经冲进餐厅坐在座位上了。为此大家一起商量制作了提示牌,当牌子在“营业中”一面时顾客才能进入,当牌子在“打扫中” 一面时顾客不能进入。再次游戏时,当顾客看到“打扫中”的牌子时,就很自觉地在门口排队,等牌子翻到“营业中”时才进入。

“我总是吃不上”

一天,我听到有顾客抱怨:“老师,我总是吃不上!”原来由于兴趣所致,就餐区的顾客总是会不停地点餐,点了满满一桌子菜,直至游戏时间结束才离开餐桌,因此,等餐区的顾客总也“吃不上”。

活动区总结时,俊俊说:“我觉得顾客点的菜太多了,我们都忙不过来了。”霖霖则说:“我总是吃不上饭。”于是大家一起讨论顾客应该点多少菜才合适,保证既够吃又不浪费。最后统一了意见,增加了新规则:1.每桌点4盘菜,不能点太多,避免浪费;2.等餐区有顾客时,吃完便离开不再继续点餐。

限制了点餐数量后,餐厅里的顾客能够流动起来了,等餐区的顾客也能有机会“就餐”了。游戏结束后,霖霖兴奋地说:“今天,我也点餐来着!”

“这不是我点的菜”

一天,一名就餐的顾客突然对服务员说:“服务员!这不是我点的菜!”原来,两桌顾客点完菜后,菜单都交给了厨师配菜,服务员取菜时菜单搞混了,上错了菜。针对怎样避免上错菜的问题,我和孩子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心心说:“服务员上菜时问一问是不是这桌的菜。”宣宣说:“桌子上写上编号,我和爸爸妈妈去的餐厅,桌子上都有数字编号。”她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也给了我启发,于是我们将两个餐桌分别编上了1号、2号,菜单也分别标注上1号桌、2号桌,两名服务员也戴上了号码牌。我们又共同建立了一项规则:1号服务员使用1号菜单给1号桌顾客点菜,2号服务员使用2号菜单给2号桌顾客点菜。规则建立后服务员戴上标牌站在自己所负责的桌旁照顾客人,厨师做完菜后会按照菜单上的编号招呼“2号桌的菜”,2号桌服务员便来端菜、上菜,再没有出现上错菜的现象了。

“我是星级服务员”

“服务员,菜怎么还没来呀!”小餐厅里传来了顾客的抱怨声,只见可可忽然站起来说:“这菜上得太慢了!我不吃了!”说着便穿鞋走出了小餐厅,而服务员并没有理会顾客,在餐厅里来回溜达。当我向服务员询问原因时,服务员一脸无辜地说:“厨师没给我们菜。”于是我来到厨房,看见厨师正对着两份点好的菜单一份一份地做,每做好一份就放在一旁。我问:“做好的菜为什么还没上呀?”厨师说:“我还没有都做完呐。”难怪拖延了那么长时间。

活动结束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了上菜慢的原因,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小武提出:“厨师可以做好一个菜就上一个菜。”说的真好,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掌声。我接着问:“今天有一个顾客等不及离开了餐厅,当菜还没上时服务员可以怎样招待顾客呢?”孩子们说: “给顾客倒茶水!”“拿点花生、瓜子。”新的服务规则就这样建立了。我们将规则以图画和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墙饰上。另外我们还设立了“服务满意评价表”,由顾客对服务员的服务给与评价,从一星到五星,星数越多,服务评价就越高。这一下服务员的工作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只见上菜前,服务员悦悦主动给顾客端茶、倒水,还会询问:“您想吃点什么小吃?”游戏结束后,悦悦骄傲地拿着自己的评价单说:“今天我是五星服务员。”

“争当文明小顾客”

今天的顾客在餐厅进餐时,很兴奋,到处走,有的孩子总是大叫:“服务员!服务员!”餐厅里一片喧闹声。有的孩子还把菜倒在地上,最后满地都是食物。

活动区总结时,餐厅服务员姗姗不满地说:“今天瑞瑞把菜撒了一地,我们收拾不过来了!”瑞瑞辩解道:“我吃完了,盘子里就不能有菜了。”悦悦说:“今天,顾客老是大声叫我们服务员,太吵了!”又又说:“他们总是跑来跑去,我们都吃不下饭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餐厅里应该建立文明顾客守则。我们共同建立了以下规则:1.顾客用完餐后将食物留在盘子里或倒入垃圾桶,保持地面清洁,不撒饭;2.在餐厅用餐时要保持轻声,不大声喧哗;3.在原位就餐,不随意走动。孩子们将顾客文明守则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并镶上镜框郑重地挂在墙上。

另外,我们还设计了文明顾客优惠券,凡是在餐厅文明就餐的顾客就能得到服务员回馈的“文明顾客优惠券”。凭此券在下一次用餐时能够赠送一个菜。

规则建立后顾客们真的很少再出现随地倒菜的现象,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天,游戏结束后,霖霖高兴地向我汇报:“老师,我今天又得到了一个优惠券。”

在“小餐厅”角色游戏过程中,我并没有从成人的角度为孩子们设计和制定规则,而是针对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一步步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渐建立起相应的规则。孩子们从活动过程中体验到规则的建立会使我们的游戏顺利进行,更加富有乐趣,从而真正从内心自主自愿地遵守规则。

中班角色游戏:应聘游戏


提起应聘,我想你首先想到的是成年人去某公司求职,你想象过孩子们应聘的场景吗?

招聘者:你叫什么?

应聘者:我叫***。

招聘者:你几岁?

应聘者:我8岁。

招聘者: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个工作?

应聘者:我的存折里没钱了,不能给宝宝买奶粉了。

招聘者:那你会些什么呢?

应聘者:我会做好多好吃的,炸鸡翅啊,做点心啊……

招聘者:那就试用你一天吧。

这是我们班孩子在玩角色游戏前的一个应聘游戏场景,这好比是正式游戏前的一道“开胃菜”。应聘游戏的由来是这样的:结合“三.八”妇女节,我们在开展社会活动前,让孩子回家对妈妈、奶奶的工作进行了解,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奶奶工作的辛苦,继而产生爱与尊敬的情感。当谈起妈妈、奶奶的工作时,活动室里炸开了锅:“我妈妈是护士,晚上还要上班,因为晚上还有生病的人。”“我妈妈是捕鱼的,风好大的时候,船摇来摇去,她还敢出去看渔网呢”……小俊举手了,怯怯地说:“我妈没有工作。”大家一下子静了下来,我用眼神鼓励他继续说下去。“礼拜天,妈妈带我去应聘工作,结果人家不要妈妈,妈妈回家很伤心。”为了不让小俊心情低落,我说了些鼓励的话就继续我和孩子们的谈话。

事后,小俊提起的“应聘”让我陷入了深思:“如果孩子们在选择游戏角色时也进行应聘,会怎样呢?”好处有三:第一,有利于孩子之间的交往、大胆表达;第二,能挖掘自己的亮点,树立自信;第三,初步感受成人工作的艰辛,萌发爱的情感。于是,我发动孩子回家向家长了解应聘是什么?在收集了应聘视频后,我觉得时机成熟。在第三天的角色游戏时间,我让小俊当了回主角,让他介绍了妈妈去应聘时,对方都问了些什么问题?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接着,小朋友们根据自己收集的“情报”进行交流、讨论。继而,欣赏视频,了解应聘的一个过程。最后,我们开展了分组模拟应聘,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应聘的竞争性。于是,便呈现了类似上述的一幕幕场景。活动中,孩子们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都大胆地介绍着自己的强项,当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失败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情绪,这边不行,去那边应聘,场面不亚于人才市场的应聘场景。

这道“开胃菜”让孩子们更加珍惜应聘得来的“工作”,让孩子们更深体会到爸爸、妈妈工作的不易,让孩子们都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谁说应聘是大人的事,如果处理得当,也会成为孩子们炙手可热的游戏。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明中所具有的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及特殊的情感交流方式。民间游戏因其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幼儿的喜爱,并且能强身健体,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意识品质,增加沟通合作能力。探索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课堂活动的类型,还能够很好地综合训练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探索

一、传统民间游戏概述

1.传统民间游戏的特点

(1)童谣贯穿游戏中。传统民间游戏寓教于乐,对儿童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喜欢趣味性和娱乐性极强的游戏。游戏配上诙谐流畅、旋律优美的童谣能明显增加游戏的生动性。童谣贯穿的传统民间游戏旋律优美、妙趣横生,深受儿童的喜爱。(2)简单、易上手。民间游戏需要工具非常简单。生活中常见的弹球、纸牌、橡皮筋、手绢等物品就能让游戏妙趣横生,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民间游戏规则简单,几条简单的基本规则几分钟就可以掌握,不需要长时间的基础练习就可以上手,并且玩得很好。(3)对场地要求不高。民间游戏形式多样,随意性强,对场地要求低,教室、操场、卧室等或大或小的场地都可以开展游戏。

2.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1)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民间游戏在提高儿童智力、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民间游戏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各种感官,玩好游戏不仅需要肢体协调的运动,还需要大脑灵敏的反应。一方面,在团队协作的民间游戏中,孩子们需要设定战术互相沟通交流,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语言,而且锻炼了孩子们的智力。另一方面,旋律优美的童谣贯穿于游戏中,幼儿的乐感得到了培养。民间游戏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感知社会,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成长。(2)强身健体。民间游戏需要幼儿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和肢体,参与游戏经常需要奔跑、跳跃、追逐。在游戏中,幼儿生理得到了健康发展。(3)健全幼儿人格。民间游戏不单单是游戏,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模仿。孩子们在游戏中要经历社会上的成与败。当成功时,不骄不躁,快乐而自信;当失败时,不弃不馁,愈挫愈勇。民间游戏对健全孩子们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二、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活动环境的创设

虽然传统民间游戏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但是不同的民间游戏需要不同的场合。开展民间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游戏选取合适的活动环境。为了确保游戏能够顺畅进行,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游戏选取合适的游戏场地。游戏活动范围较大,需要比较宽阔的地方作为活动场地,可以选择在操场或重新布置的教室进行。对场所没有太高要求的游戏,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环境不仅包括场地的选择,还包括活动器材的准备、参与人员的选择。有些活动需要家长的协助,教师要提前通知家长以寻求配合。教师要结合游戏的内容和教育的目标对游戏的活动环境做合理的规划。游戏的顺畅展开和进行,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改造和创新传统民间游戏

一些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对于这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幼师可以进行一些改造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不适宜孩子的内容删除,增添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改造传统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紧紧盯着游戏中的糟粕,还可以在精华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改进。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利用原有游戏的框架做出更为有益于孩子的游戏。同时在游戏进行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鼓励孩子们做一些对常规思维的突破。这不仅能使游戏更贴切孩子的视角,增加游戏的乐趣,还能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另外,现在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孩子形成乐于分享、协作的人格。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游戏逐渐取代了传统民间游戏,传统的民间游戏地位大大下降,濒临灭绝。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该课题的研究中,并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

在小班表演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有效应用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它的教育价值已由过去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主要目的而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活动的方式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案例一: 小班表演游戏“拔萝卜”进入第四课时,孩子们大多能掌握角色的出场顺序及对话,完整地表演故事。瞧,一组幼儿正在表演区有序地表演着,突然,欢欢大声地喊起来:“小姑娘,小姑娘哪去了,该你了!”游戏中断了,小演员们四处找“小姑娘”。戴着小姑娘头饰的慧慧匆匆忙忙从美工区走过来,手里还拿着捏了一半的泥工,欢欢一把抓住她的手说:“你去哪了?轮到你了,快点呀!”慧慧不好意思地笑笑,看了一眼“拔萝卜”的队伍,上前拽住“老奶奶”的衣服:“唉哟,拔不动……” 案例分析: 很显然,慧慧对“拔萝卜”的游戏兴趣不高,令她游离于游戏之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对慧慧来说,游戏缺乏挑战性和新鲜感。 2.慧慧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干扰而转移注意力,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的。 3.幼儿表演游戏的经验不够,不能自己创编游戏情境,使此游戏看起来更像生硬刻板的“表演”而非自由自主的“游戏”。 指导策略: 我把孩子们召集起来,一起讨论:老爷爷和老奶奶拔萝卜的时候,小姑娘、小花猫、小老鼠有可能在干什么呢?这时候孩子们议论开了:“小姑娘在给娃娃喂奶!”“小姑娘可以在家里画画呀!”“小猫在睡大觉吧!”“小老鼠在吃东西?”……“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我及时给予了肯定,这七嘴八舌的讨论使每个角色瞬间变得有事可做了。同时,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各忙各的”,但是当听到“喂,×××快来呀,快来帮我们拔萝卜”的喊声时,应该马上做出回应。 在后来的表演游戏中,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不需要交流时,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的情节中各玩各的,需要对话时,孩子们马上回应并投入集体游戏,以前那种因等待而无所事事、来回穿梭的现象不见了。 反思小结: 对于表演游戏,教师不应扮演“裁判”的角色来评定幼儿表现的“好坏”,也不应扮演答案的提供者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幼儿产生有关“问题”的意识,引发思考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知道教师的“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幼儿的经验往往是通过自己讨论、互相观摩、评议小结而达成的,因此不要忽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让孩子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玩”起来吧! 案例二: “小兔找太阳”同样是小班的表演游戏。孩子们根据需要增添了角色.由故事中仅有的两个角色间一问一答的单一情景扩展为有小猫、大狮子等角色参与的趣味游戏。但是,由于对话简单,孩子们很快发现:游戏时间太短了!时间都浪费在交换服装和角色上了! 案例分析: 1.虽说角色添加使“兔宝宝”有机会跟更多的角色对话,但故事情节过于简单,这是表演时间短的主要原因。 2.受已有经验的限制,孩子们尽管感觉“这么快就表演完了”“又得换角色了”“没意思”,但是他们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去改变游戏现状。 指导策略: 正在孩子们唉声叹气的时候,我灵机一动,顺手拿起了“娃娃家”游戏用的红色小盆放到表演区,聪明的田田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意思,说道:“妈妈,这是太阳吗?”其他孩子立刻有了新的想法,恒恒说:“不如我们再去找找还有什么是红色的!”“对呀,我们还可以用红纸做太阳呀!”昊智说。于是,孩子们忙碌起来,恒恒去建构区选择红色雪花片拼插球,吴智在给纸盘涂红颜色,田田则找到了红色的大棉包……眼看着孩子们从环境中找来许多游戏道具,我也很欣慰:“一个太阳、两个红灯笼、三个红气球,接下来——”我故意拖了长音,想看看孩子们的反应。果然,受到语言的暗示,“四个红纸盘,五个大红球……”他们发现了数量的叠加,制作道具更起劲了。 再看孩子们的表演,“小兔找太阳”显然已超越了表演故事的游戏情节,他们一边数数,一边表演故事,玩得不亦乐乎…… 反思小结: 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活动,而不是仅仅把材料当做“道具”。因此,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应当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在幼儿眼中,教师事先准备的精美道具并不比他们自己制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而制作道具的过程本身就是可以带给幼儿快乐、蕴含丰富学习机会的一种活动,教师不能为追求“表演结果”或节省时间而省略这个颇具教育价值的环节。 另外,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过度“指导”,将游戏全部纳入教师的要求与计划之内,由教师一手包办代替;二是过度“放手”,教师以尊重幼儿的选择与自愿为借口而对游戏放任不管。我认为,在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当指导,像刚才案例二中提到的,哪怕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推动游戏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幼儿的表演游戏应尊重幼儿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自己来选择、参与设计、自己来表演。但尊重幼儿的意愿并非抹杀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幼儿的表演游戏,适时地点拨和指导,将可以充分发挥表演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导读: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因为年龄特征的关系,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而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

那么,什么是角色游戏呢?

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因为年龄特征的关系,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如在”娃娃家”,小班幼儿只能利用现有的玩具材料来摆弄:看到奶瓶就会给娃娃喂奶,看见条梗就会给娃娃喂饭。但中班幼儿就不同,进入角色的孩子们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从而进行游戏:如做妈妈的会很周到地整理好家里的事,再去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当娃娃病了还会打急救电话呢!做爸爸的还真在家像模像样的修电视机、煤气灶等。他们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熟悉过的周围生活的人和事,他(她)们积累的经验印象越深刻,游戏反映也越自然逼真,角色行为也越形象具体。

其次,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目的性增强,主题趋于稳定。孩子们能依靠已有的思维,在进行主题活动前,就讨论、协商好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如谁当妈妈?谁当爸爸?还会安排好妈妈、爸爸的任务,然后才开始游戏。但小班孩子就不能。他们只会想到什么玩什么,玩到哪里算哪里:如当“爸爸”的看到别人在做“驾驶员”时会毅然前去加入等。

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所以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汽车站”游戏:有几位“乘客”上了车,先后买了票子,然后当中的一人当起“小偷”,他偷一位“女乘客”的包,于是大家一起来抓“他”,并把他制服,还让“驾驶员”“把他送到“派出所”,其间的几个角色还真扮演的逼真,看得出游戏时他们的投入程度,和对“汽车站”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但小班的孩子在进行同样的游戏是肯定达不到这个程度的。

最后,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后的谈话积极主动。正因为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积极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所以,等到游戏结束后,他们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各自担任角色的情况会积极地进行评议和争议。如当“汽车站”的游戏一结束,几个孩子就议论开了:“我这个小偷本领很大吧,你们几个人才把我给抓住”“下次我们再玩时弄个假手拷,这样更好玩”等等。

角色游戏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但我们也不否定:在幼儿游戏时还会经常地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游戏不能顺利地进行,因为角色游戏的需要和幼儿有限的能力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适宜地指导。

那么,如何来指导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学习分工合作,互相协商。

不难发现,在中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最多的还是通过角色扮演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于是,自然地产生了角色分配的矛盾: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为了扮演某个角色而争得不可开交。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地指导和引导,使他们明白各个角色所担当的重任及分工合作才能进行游戏的道理。因此,教师可在游戏前通过谈话、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来分工,让孩子们懂得互相协商、互相合作的重要。记得在《小兔乖乖》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把动物头饰放到了“表演区”。当时,我就想到孩子们在游戏时可能都会争当“兔妈妈”,因为在教学活动时,他们都要来表演“兔妈妈”,没人愿意当“大灰狼”。于是,我就在孩子们进行游戏前和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

教师:你们喜欢《小兔乖乖》中的谁?

幼儿:兔妈妈。

教师:还有吗?

幼儿:长耳朵

短尾巴,

红眼睛。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大灰狼?

幼儿:因为它要吃小兔,太坏了,

因为它长得太难看了,还要吃小兔。

教师:是呀,大灰狼专门干坏事,的确太坏了,怪不得我们小朋友都不喜欢它。但是,如果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没人当大会狼,我们能表演吗?

幼儿:不能。

教师“那怎么办?

幼儿:……(都摇头,)

教师:其实,我们只是表演,就像电视、电影里的演员们一样,不是表演坏人就变坏人了,只要演的成功都是好演员。同样,谁要是把大灰狼的凶狠样子表演出来了,还真算是好演员呢!

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孩子们在进行故事表演时,角色分配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孩子们不在为没人当“大灰狼”而争论不已。相反,他们的游戏顺利进行了。

二:善于观察,个别引导。

幼儿在游戏时,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而要随时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善于观察每位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便通过游戏来改变其弱点、不良行为习惯等。我班的天瑜就是个很内向的男孩。每次游戏,都是别人拖着充当一些次要的角色。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医院”里当病人,“高医生”在给他看病。于是,我进去,蹲下和他说:“我看你这位病人一直请“高医生”看病,肯定学到了“高医生”的一些本领,现在就当一回医生给我看看病吧”!在我半拖半拉之下,他终于当了一回“医生”。游戏结束后,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以后,我还多次创造机会让他担任重要角色慢慢地,他活跃了,每次游戏都能主动地参与,连他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真的变了。还有几次,在游戏时,总有孩子来“告状”:说辉辉总是去捣乱。原来,辉辉是个爱动的孩子,很调皮,在游戏时喜欢蹿来蹿去,因此,许多孩子见他来了,就不欢迎,甚至讨厌。于是,我就请他当起了“值勤警卫”,让他戴个军帽,并趁机告诉他:警卫要保证各个活动区的安全,发现有人闹事什么的,要制止。结果,他认真地干了起来,还真受到大家的欢迎。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时的观察和及时引导是何等的重要!

三;适宜指导,发展情节。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生活经验的有限,在游戏时对角色的理解还很肤浅,有时还会出现问题。如钓鱼的小猫见自己钓不到鱼便直接拿住鱼钩去钓;娃娃家来了几位男客人竟搓起麻将等。这时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在了解的基础上适时指导,以提高幼儿扮演的水平,从而丰富游戏的内容,促进游戏的健康发展和深入。记得有次游戏,“医院”里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有位“病人”竟装做“精神病人”,在大吵大闹,还去抢“医生”的听筒。结果,其他区域的孩子都过来看。这时,我赶紧走进“医院”,对“医生”说:“他是我的孩子,又发神经了,我们给他打针“镇定剂”让他安静吧!”“医生”赶紧行动起来了。游戏又可以继续进行了。

教师能深入游戏,通过建议、参与,启迪了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动脑筋解决了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克服了游戏的障碍,也促进了游戏主题的深化,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为主体的自愿游戏,教师要随时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掌握好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相信,我们都愿做个会指导游戏的老师,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幼儿一起快乐游戏!

中班角色游戏:快乐街


一、游戏目标:

1.尝试在游戏中渗透有关庆“六一”的情节内容。

2.乐意与同伴有礼貌地交往,体验交往与分享“庆‘六一’”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准备:

1.划分好各角色区,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2.丰富幼儿有关庆“六一”的生活经验。

3.幼儿已按意愿选择好游戏角色。

三、游戏过程:

(一)谈话,引出游戏主题。

1.师:前几天天我们一起过了一个什么节日?是怎样过的?我们快乐街上也要为宝宝和小朋友们过“六一”节。

(二)提出游戏要求。

1.师:娃娃家怎么为宝宝过“六一”节呢?客人可以买什么礼物送给宝宝?送的时候对宝宝说些什么话?超市、幼儿园等部门又可以怎样来为小朋友过节日?谁来介绍一下。

2.师:过“六一”节大家都会很开心,除了说祝福的话和送礼物,还要有礼貌,等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来说说你们的开心事,好吗?

(三)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并以顾客的身份去买礼物送礼、坐客等,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四)游戏评价。

1.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把开心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开心的原因)。

2.师:有没有遇到困难呢?是怎样解决的?(幼儿交流,视情况加以讨论)

2.教师小结:今天我也很开心,我们快乐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礼貌,还为宝宝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过了“六一”节,现在老师也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五)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中班区角游戏逛超市


中班区角游戏逛超市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了解大型超市,知道在大型超市里该如何购物,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逛超市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上的小朋友大部分是边远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大超市,更加没有去逛过超市,对于大型超市的认识还不清楚。

活动目标

1、了解大型超市。

2、知道在大型超市里该如何购物。

3、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在超市购物的全过程。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小朋友了解超市的布局,购物的流程。

教学的难点就是让小朋友说出想要买的东西,并能独立完成在超市购物的过程。

活动准备

主要是要设计一个区角,布置一个像超市一样的地方,并分好区域(如水果区、海鲜区、糕点区、零食区等)并收集一些各区代表性的东西,最后在出口设置一个收银台。

活动过程

1、先以聊天的形式进入,问一问小朋友哪些去逛过大超市的,说说在大超市里都看到了什么。

2、小朋友们看老师也开了一个超市,你们看看,然后告诉老师在老师的超市里面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3、让小朋友来老师的超市购物,想好要买什么,买的东西应该在哪个区才能买到,如果遇到要买的东西不知道在哪里买该如何向超市工作人员询问,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出口的时候一起付款。

4、让小朋友分组自由的在超市购物,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

5、最后让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购物成果。

教学反思

对于这个逛超市的区角活动主要创设相应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有效回应与推动,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显现出很强的兴趣,但是幼儿的随意性比较强,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

老师在孩子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

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示自己。

延伸活动范围,让幼儿多利用废旧物品参与到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来。

于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例谈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创新意识


【案例一】汽车变轮船

角色游戏“小汽车”已经开展了很久了。今天亮亮当起了小司机,他机械地拿着一个“方向盘”,“嘟嘟”地从美工区开到了表演区,一路上叫喊着:“谁要坐汽车啊?”没人上车,他继续机械地开着。忽然,一旁的妞妞站起身来.差一点把亮亮碰倒。亮亮下意识地扔掉了手中的“方向盘”,两个手臂不停地摆动着以保持身体平衡。亮亮正想责怪妞妞,妞妞却捂着嘴巴笑了起来:“哈哈,你怎么像划船一样啊?”亮亮一下子有了灵感,用手臂当船桨,划起船来,并兴奋地叫喊着:“谁来坐船啊?谁来坐船啊?我现在是开船的司机。”其他幼儿一听有了新玩具,纷纷跑到亮亮跟前要坐船。亮亮说:“不要挤,排好队,一个个上船。”但幼儿挤成了一团,争着要上船。

【分析】由于角色游戏“小汽车”已经开展了很久,因此幼儿越玩越没兴趣,出现“机械地玩”的现象。妞妞无意的一句话给亮亮带来了灵感,并促成了新的角色游戏“开船”。可见,幼儿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发地产生新的游戏。但幼儿自发产生的游戏是零乱的,缺乏游戏规则和具体玩法的指导以及所需的游戏材料。为了保护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应为幼儿提供可被幼儿当作船的材料,其次要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和完善游戏玩法,比如,制定票价、凭票上船,还可以引入新的角色“售票员”等。

【案例二】戴上草帽变菜农

在角色游戏“菜场”中,大宝吆喝着:“卖菜啦,卖菜啦。”玲玲走过去笑着说:“你这也是卖菜呀,根本就不像个菜农。”大宝顿时气馁了,不再吆喝着叫卖。一旁的多多跑到美工区拿了顶草帽给大宝,说:“菜农要戴草帽的。”大宝戴上了草帽又吆喝起来,不一会儿就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买菜。大家七嘴八舌地问:“青菜多少钱啊?”“山药多少钱呀?”大宝被问得愣了愣,说:“全部都一元钱。”

【分析】没有菜农道具辅助的大宝所扮演的菜农角色没有获得幼儿的认可,在多多的帮助下大宝戴上了草帽,顺利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并获得了小朋友们的认可。这是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对菜农这一角色形象的丰富和改善,是幼儿创造性精神的一种表现。教师应允许和支持幼儿的这一行为,切不可制止或批评幼儿跨区域去取草帽的行为。因为正是幼儿跨区域取来了草帽,才促使了角色游戏“菜场“的顺利开展。另外,由于幼儿对菜价的感知程度不深,因而出现了“菜价全都一元钱”的现象。教师可以买菜者的角色介入其中,说:“白菜1元一斤太贵了,别人才卖3毛钱一斤,不过你的山药挺便宜的.我全买了……”以引导幼儿给每个菜进行定价,从而促使游戏往更深层次发展。

从上述案例及分析来看,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投放材料,比如设置“百宝箱”,里面存放大量的废旧材料和半成品,以便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借助材料对游戏进行创新。另外,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幼儿的角色游戏,将幼儿低层次的、散乱无序的游戏引入到更深层次和条理有序的游戏之中来。

在角色游戏中如何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角色游戏中如何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年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

那么,在角色游戏中如何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呢?“为幼儿创设激励求异创造表现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时时激励着我。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也不丰富,要激励他们求异创新,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一、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力,学习营造创新的氛围。

兴趣——再造想象力培养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引导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人们是愉快主动地去探索它,而小班幼儿的兴趣更是如此。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激活幼儿想象的思维,使幼儿主动愉快地去游戏。

1、教师的参与以及生动性、浅显而有趣的语言提示,激发幼儿想象兴趣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以身示范,进入角色。生动的语言提示,对于幼儿大胆创新起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生动、浅显的语言描述或提示,幼儿的再造想象就不能充分展开,更难去营造创新的氛围。例如:孩子在做《冷饮店》的游戏中,“营业员”将冰棒放在桌子上,而不放到制冷箱内,这时候教师可以顾客的身份去买冰棒。 教师:“你好,我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你这冰棒怎么都化了?”幼儿:“让我想一想”。“哦,我知道了,应该把冰棒放在制冷箱内,这样就不会化了”。由于教师的参与和提示,大大扩展了幼儿的想象;并且有助于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深化游戏的主题。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思维。

还有一次,娃娃家有几个小朋友要做爷爷,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问题:“爸爸的爸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解决的办法有好多种,一个孩子说:“那我也做老人,我不住在娃娃家,我和其他老人住在一起去。”我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不出。于是我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并且玩出了许多情节呢!这样,由老人到爷爷,从娃娃家到养老院……孩子无形中已经创造出新的情节,新的内容了!教师的这种指导的艺术性,既尊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发性与主动性,又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加强了游戏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提高了游戏的水平。

2、寻找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内容,激发其想象兴趣

角色游戏的情节是受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体验越深入细致,反映在游戏中的情节就比较丰富深刻。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平时所接触的基本上都是以日常生活、社会劳动为主题,如“娃娃家”、“幼儿园”、“商店”等。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为他们提供了“娃娃家”、“理发店”、“小卖部”、“小食店”等活动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布置创设,自由创新游戏情节。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班的幼儿比较喜欢玩“娃娃家“,平时就是喜欢扮演爸爸,妈妈和娃娃,其他有关社会交往方面的比较局限。在摆设上也不怎么讲究。于是我对这几位小朋友说:“我是一位老公公,没有地方可去了,真可怜啊!我的孩子在哪儿呢?”于是扮演妈妈的女孩子就说:“我来当您的孩子吧!”就这样这个“娃娃家”里又增添了一位“外公”的成员了!“孩子,我想到商店里买一些东西,但商店在哪儿呢?”“外公”问,“不知道”,幼儿答。“怎么办呢?”“那我们请一些人回来开一些商店,还有开一间理发店,因为我们要带‘外公’去剪头发啊!”就这样,孩子们通过自选材料,自组区域,自创情节,使游戏过程更丰富了。因为“娃娃家”、“理发店”这内容都是与 幼儿的生活较贴近,为他们所理解和感兴趣,激发其想象能力。

二、利用好儿童的好奇心,并促之发展。

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好奇心,好问好动,对什么事都跃跃欲试。而此时幼儿的好奇心,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才能,有待于培养和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接受知识的多少,而应是注重尊重幼儿的好奇心,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罗伯特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他眼里,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有好奇心,可是这种好奇心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如果不利用好孩童时候的好奇心的话,成年之后就不一定会具有创造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好奇心是幼儿从事学习,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成才的起点。

在角色游戏中要善于利用好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因为幼儿对外界事物好奇,往往显示出独立的见解和思维,很少模仿别人,能够用新方法对待旧事物。对于由幼儿的好奇心印引发的独创行为,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并为此去寻找答案,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例如:有一次,杰杰在角色游戏中发现了一个东西,形状有点像电脑,可惜就少了一些键盘。他被吸引了,蹲在这玩具前面“研究”了老半天,然后不解地问:“老师,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向杰杰反问道:“你觉得它像什么?”“像电脑,可是没有键盘的!”“那没有键盘的电脑还能用吗?”我问道。他摇了摇头,“那该怎么办呢?”我继续问他。“我帮它修好不就行啦!”接着,杰杰去找来了一块木板,在上面放上一些小玩具,兴高采烈地对我说:“我的电脑修好了,还能打字、画画呢!”就这样,孩子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就会形成创新意识,在他们幼稚清新的心灵中形成自己的性格,成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刚过不惑之年的康尔于2001年捧走了世界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应该学会创新。创新意味着你不但要熟悉已有的事物,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许多自己的新想法。”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5岁孩子的大脑量已达成年人脑重量的95%,是开发和利用幼儿好奇心,培养创造力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良机,充分利用幼儿对自然、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小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热爱社会的兴趣,以及将来成才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让材料和环境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发展其探索兴趣及创造力。

探索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所以在 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地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给予指导,发展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创造能力。而角色游戏是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探索兴趣的最好手段。

1、角色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在活动区里随着幼儿的情绪高涨,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们要进行一些自我需求的探索往往是幼儿的一种乐趣,允许他们按自己想法“玩”出花样,寻求游戏环节的求异性。在“娃娃家”他们想给娃娃过生日,可是没有蜡烛,于是,便拿起了长条积木代替蜡烛使用,一根木棒既用作交通指挥棒,又当老爷爷的拐杖。餐厅经理发现人员少,顾客等得着急,他灵机一动招来两名服务员。这样以物代物,边观察,边思考变化发展游戏的内容,增强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幼儿创造力的基础,而创造力的第一要素是探索。

2、独立思考,求异精神有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角色游戏,能使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商店售货员”看见顾客买了许多东西,没有袋子装,便用纸折了一些纸袋给顾客用。“妈妈和娃娃”去逛街,走累了想休息,可是没有地方,一个小朋友就用积木铺了个床,一边说:“你们走累了,就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吧!”活动中允许幼儿异想天开,教师要奖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角色游戏中的探索过程,幼儿能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

总而言之,角色游戏是一种以孩子们为主体,由孩子扮演角色,模仿成人劳动的意愿性游戏。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给他们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发其探索兴趣,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游戏才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相信《图标在中班角色游戏区的应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班角色游戏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