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

08-14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心得: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育儿心得: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

时光飞逝,我的女儿已经六岁了,是幼儿园大三班的小朋友,想起养育她的点点滴滴,有辛苦、有劳累,但更多的是快乐与幸福。孩子的养育是一门学问,我一直在学习和摸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也不再是我们眼中曾经的那个小宝宝了,她有时也会抓住大人的缺点提出意见,或是在心里质疑大人的处事方法。面对这个“小大人”,我秉承的育儿理念是身心健康的成长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一、要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新迪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非常久的时间,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可是我发现,光是催促孩子快点吃饭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就用夸奖的方法鼓励她吃饭,她每吃进去一口我就表扬一下。可是到现在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比如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作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新迪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么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时候试着鼓励她,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画、剪纸,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你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地画好。现在她已经习惯拿着笔没事就画,画圆呀、三角形等等,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下来。

二、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她自己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这样不仅能使她找回自信,还能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

三、让孩子帮忙做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新迪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但孩子会把这些事当作爸爸妈妈交代给她的重要任务,认认真真地完成好。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就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四、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教会她热爱生活。

若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孩子的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所以在兴趣爱好方面,我的态度是合理引导,尊重孩子。新迪小时候经常感冒,我看到其他小朋友跑跑跳跳就很羡慕,于是我决心引导她喜欢做运动。经过锻炼以后,她的身体一天天健壮,几乎很少感冒发烧,偶有感冒喝多点开水就好了。有健康的体魄做基础,新迪的兴趣爱好就变得很广泛了,她尤其喜欢画画,也画得不错,经常能得到老师的夸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五、以身作则加上言传身教,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

我认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一直以来,我们家就努力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我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教给他知识还重要。新迪才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教她:玩具从哪里拿的,玩过了就要放回哪里去。平时我自己也是这么做,不管什么物品都要物归原位。所以,新迪从小就养成了爱整洁的好习惯,并且她还很爱惜自己的玩具。我们经常当着新迪的面互相表达家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现在新迪已经很会体贴、关心家人了,每次爸爸妈妈要去上班的时候,不管在干什么,都会跑过来跟爸爸妈妈说再见,叮嘱爸爸妈妈路上小心!有好东西就想着要和家人分享。

六、做孩子的知心好朋友,让她心理健康。

我和新迪相处时,更多的是当她的知心好朋友。我常常和孩子聊天,听她说话、唱歌或看她绘画、写字,当她最忠实的观众。每天放学回到家,我都会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新迪就会很开心地讲述她在幼儿园所发生的一切,有她的好伙伴、有她的老师、也有她学到的东西。这能让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想,有助于配合老师对进行孩子教育。另一方面,和孩子间的谈话也锻炼了新迪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疼爱绝不是溺爱,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一定拒绝,并且告诉她拒绝的理由。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的做法是多鼓励、少训斥,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孩子能做到并且可以做得很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避免批评教育


育儿心得:避免批评教育

女儿今年7岁了,这几年也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并列出了以下几点: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在小的时候会经历很多“危机时刻”,帮助她们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伤心这些情绪,对父母来说很是关键,先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要善用表扬和鼓励

每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就适当的表扬一下,但是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会无所谓了,当孩子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一定要给予鼓励,不能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给予适当的鼓励,孩子一定可以很好的完成。

三、避免批评教育

当孩子在做错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给予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这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的心理,我们应该心平气和,耐心的教育,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告诉她虽然这件事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改正还是一个好孩子,那样不仅可以让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点心得。

育儿心得:不要过多干预孩子


育儿心得:不要过多干预孩子

祺祺转眼就快五周岁了,站在家里墙壁身高贴纸前,已经有110cm了。孩子一天天在长高,心智也在一天天发育成长,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其乐融融的亲情,也有斗智斗勇的较量。孩子一些行为表现让我很着急,担心她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磨蹭、不会跟小朋友交往。但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过多干预会出现拔苗助长情况。结合这几年的育儿经验和学习到的育儿知识,教育孩子有下面几个原则。

一、细心观察耐心等待

刚上中班时,给祺祺买了一本文字描红书,哄着教她试着描,刚开始她很有兴趣,很认真的描,而且坚持了几天。我每天花十几分钟很认真地教她按笔画顺序规范的写,刚开始写得都还像模像样。过了几天,问题出现了。她写字老是从右到左,而且十分坚持这种错误的写法,我在旁边看着干着急。着急归着急,但没有制止,怕挫伤她的积极性。几天后,新鲜感过了,书也就扔一边,心血来潮时泼墨书写一番,但是错误依旧。几个月后,她无意间在白纸上写字,笔顺还是不对。我趁她情绪不错,跟她讲她的写法不对,给她示范正确的笔顺,宝贝接受了,我鼓励她按正确的笔顺写了十几个,写出来还像模像样。回顾这文字描红的过程,我揣摩孩子的认知规律。刚开始她对文字描红很感兴趣的时候,应该仔细研究了文字的形状,用自己的大脑和很少的经验加工形成自己对文字的深刻理解,我在旁边教她正确的写法,但很难改变她已经形成的理解,所以她坚持自己的写法。过了几个月,刚开始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加工形成的文字写法已经淡化,我教她的正确写法才开始接受。“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我赞成这个说法,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许多不如意的时候,我会想到这句话。等待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需要研究孩子认知规律,研究孩子成长中的具体问题,学习教育方法技巧,找到合适时机给予指导。

二、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也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三、每天都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给一个拥抱

我跟祺祺爸爸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宝贝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们说“我也爱你们”。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应该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四、善用表扬和鼓励

祺祺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么行呢?我跟老公很多时候鼓励她要自已动手。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图画剪纸,可她拿着彩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叫妈妈帮她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宝贝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自信了很多,会很快的画好。现在她已经会拿着笔没事就画些花儿,动物,形状。。。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五、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宝贝还是很棒的,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六、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不同的身份。

平时在家会让祺祺做一些家务,比如在餐前摆好餐具、空闲时扫地等。但我会在孩子做完事后会对孩子有礼貌的说谢谢。在我看来对孩子礼貌,是对人基本的尊重。养儿防老的观念古来有之,这个直接导致两代人不平等的地位,不平等的地位也就不存在真实的对话,代沟也就随之诞生。所以,平时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彼此的不同的身份,显然有助于两代的沟通,也便于促进孩子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之中成长。

七:坚持已见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平时,当有音乐声时,祺祺会情不自禁摆动手脚和摇晃身体。小班时,就开始让她接触舞蹈,初始阶段,她也有过抵触情绪,理由是很痛,边说边哭,很是伤心的样子。不过在我坚持之下,她克服初始阶段的不适应,变得迷恋上了。现在宝贝虽然跳地并不是很好,但却很喜欢舞蹈。我们要更多的注意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现阶段孩子爱玩,缺乏责任心,这就需要我们不以他人意志而转移,坚定地培养孩子的兴趣。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初浅的育儿心得。当然,教育孩子需要一个家庭齐心合力,一致教育,更要配合老师,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在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面对老师的批评


两周前,天天小同学班上最好的一个小伙伴退学了。

天天同学和这位小朋友,我们暂且叫他H,年龄相差不大,个头也差不多,而且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在学校里是非常玩儿得到一起的好朋友,两个人每周都有固定的playdate,每周五放学后H会到我们家来玩儿,周日天天小朋友就到H家里玩儿。

H来自当地的白人家庭,外婆还曾任另一所小学的校长,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妈妈是个全职妈妈,家里还有个小他两岁的妹妹。

今年天天小朋友班级的负责老师是一位做事一丝不苟的女老师,要求孩子们做事要有条有理,比如,喝水的瓶子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每人都有自己的抽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校服要干干净净,扣子都要系好;字要写得工工整整,读书要读得声情并茂;做事不能拖拉;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要认真完成......

其实,作为家长,我觉得老师这样要求非常好,孩子们从小就是要有个规矩才成,拿天天小朋友来说,以前写字总是龙飞凤舞,爸爸妈妈说过多少遍效果都不是很大,自从到了这个班,那字一下子就变得整整齐齐,也不飞了也不跑了,读书也读得抑扬顿挫了,自己的东西也知道弄得井井有条了。

三周前的一个周日,送天天小朋友到H家里玩,H的妈妈跟我说,H在班里好像有麻烦了,原来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H不是很愿意去学校,每天早上都找理由不去上学,然后最近的各项测试也很不好,老师说H达不到这个年级孩子应该有的level,可是,H去年的表现可是很突出的,也因此今年被分到了三四年级的混合班,H和天天小朋友是仅有的被分到跟四年级混班的两个男孩子,是什么原因让H一下子变成这样了呢?

H的妈妈道出了隐情,原来,H在这个班里经常会被老师训,因为H做事有些拖拉,比如老师规定写的东西总是不能按时写完,于是老师就会批评他,估计是有点儿严厉,而且还取消他的休息时间让他完成该完成的课业,而偏偏H是个非常敏感内心很脆弱的孩子,老师对他的态度一严厉,他就觉得非常委屈非常难以接受,因为在家里就没人对他这样过,直接的反应就是抵触,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以至于发展到连学习的热情都没了。

因为全职上班,我平时难得有时间接触其他家长,对于学校对于班级的了解多半儿都是从天天小朋友口中得知,虽然对今年这个老师的严谨态度已经略有所闻,可是并没有听小朋友反映老师对孩子呵斥的事儿,于是回家问天天小朋友,小朋友说,这个老师有的时候说话声调是比较严厉,如果你做错了事情,她会对你大声喊。不过小朋友强调说,如果你什么都按照老师规定的去做,老师态度还是挺好的。

哦,原来如此。

那妈妈紧接着问,老师有没有对你喊过呢?小朋友说,她也对我喊过。妈妈又问,那你怎么想?小朋友说,是我做的不对嘛,下次改了她就不喊了。

从幼儿园到现在上小学,接触到的所有老师大都属于和蔼可亲型的,而且老外们本来就喜欢夸人,动不动就会跟孩子说"welldone,fantastic",说实话,对于孩子会不会在这种过度表扬之下变得不能承受失败的打击我已经担忧很久了,于是,在家里,我们会有意地给他些挫折,时不时地敲打他一下,让他知道被严厉批评的滋味,看来,我们的用心还是相当值得相当有成效的,至少,孩子知道如何积极去面对老师的斥责。

H的妈妈最终选择带H离开这个班级离开这样的老师,上周五H到家里来玩儿,他妈妈高兴地跟我说,已经送H去新学校上学了,H很喜欢新的学校新的老师。

希望H可以在新的学校找回以前的状态。

不过,其实,遇到了问题,该做的是积极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将来孩子走入社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总不能见到不喜欢不合意的人就躲了吧,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些,懂得如何面对挫折,这才是长久之计。

一句话,情商高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育儿心得和体会


育儿心得和体会

我家的宝贝名叫乐乐。从一出生就和别人有点不太一样,因为微卷的发型,人家总喜欢说她长的像韩国人,所以,一直贯受着家人的注目和旁人的赞美,直到今天,在她的心理永远有一份骄傲的自豪感。女儿刚出生我就一直带着,直到六、七个月,我开始去上班,我早晨7点出门,晚上5点半到家,白天都由奶奶负责她日常的生活,管接送幼儿园,一下班,我就回家给宝贝做好洗漱工作,然后陪她玩耍或者学习,最后带她入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宝贝慢慢的长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培养一个好学生,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她是一个性格倔强而且较敏感的女孩,喜欢和自己同龄或者比自己大的孩子玩,但是从不主动,需要别人的邀请,会因为别人的指责而顿生厌烦情绪,是一个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不希望被别人大声斥责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我鼓励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其他孩子玩耍,与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谊。使她生活在集体中不感到孤独,一旦孩子遇到困难,她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她也体会到友情是何等珍贵。培养她做一个善良的人,处理伙伴的关系,要律己严、待人宽,以德报怨,小朋友之间关系要融洽。

二、孩子无理取闹时,不可以心软改变立场,孩子要什么东西,又哭又闹的时候,不管这件东西是不是她需要的,这时候不能给她,给她的话是鼓励她目前的行为,接着她会把哭闹当成一种来索求东西的一种办法。

三、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一些举动,反映不要过于激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宝宝现在吃饭的时候总是要喝水,好像是条件反射似的,之前吃饭过程中喝水,妈妈反应比较大些,不让他喝,结果你越制止她,她越是要这样子,到后来妈妈装作没看见,她会在喝完后,跟说我:妈妈,我喝水了,其实她的一些举动就是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

四、平时我在家搞卫生的时候,她总会说:“妈妈又要工作,又要上班,辛苦了。我来帮妈妈干活吧。”当孩子说完的时候,我会积极支持她,不要觉的她的帮忙会更费事。虽然没有大人搞的干净,或者会把原来的东西弄的一塌糊涂。但是次数多了,小孩子自然而然,在整理方面的意识会加强,会懂得怎样摆放东西才是最整齐的。当孩子做完事情的时候,要给予夸赞,说干的很棒,下次还找她帮忙,她会觉的自己是一个很能干的好孩子。

五、在学习的认识上,她会自己认为学更多的东西,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但是孩子都是惰性的,没有大人的陪伴,永远不会自己想着去看各类书籍,所以每晚做妈妈的要陪孩子一起阅读。对孩子来说:其实阅读很有吸引力,就是怕每人陪着她看。当碰到教育问题上,有让人很恼火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要深呼吸,保持冷静,孩子看到父母能够更好的控制情绪,家长就能把这种冷静技巧传给孩子,让她从小就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育孩子这门功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即要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又要丰富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这并非是件易事,其实孩子有能力完成他们自己的事,只不过需要时间,相信给她们鼓励和勇气,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结果会让我们出乎意料。

育儿锦囊:幼儿穿衣为什么不宜过多?


幼儿穿多少衣服,根据季节和个体差异而定,总的原则是不宜穿得过多。有些家长由于心疼孩子怕孩子冷,给孩子穿很多衣服,这是不好的。因为幼儿好动,易激动,出汗多、易哭闹,所以不宜多穿衣服。如果穿多了,往往会加倍出汗而使毛孔开放,遇有寒风侵袭,易引起伤风感冒。经验告诉我们,衣服穿得少,孩子活动量增加,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凡是经常患有伤风感冒或气管炎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因衣服穿得太多。衣服穿得多,小儿显得笨拙,活动不方便,往往影响小儿运动,影响体格发育。

究竟给小孩多少衣服合适?一般来说,比较大的健康孩子与成人穿得差不多就行了。婴幼儿及体质差的孩子可比成人穿得适当多1~2件。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家长们要精心护理孩子,尤其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为什么给小儿穿着过多反而易得感冒?

小儿穿着衣服要适宜,不能穿得过多,古语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寒”,意即如此,当然也不能穿得过少而使小儿受冻。目前有些家长按主观愿望来给孩子安排衣着,他们唯恐孩子受凉,对孩子保暖有余。实际上,小儿喜欢活动,衣服穿得一多,一活动就是一身大汗,出汗时所散发的体温为不出汗时的好多倍,所以反而容易着凉感冒。

人的机体对天气冷暖变化有一定适应能力。小儿适应能力差。需要逐步锻炼以适应自然环境。如从小衣着过多,使小儿只适应暖和环境,耐寒力必然越来越差,对外界天气冷暖变化,缺乏应变能力,因此偶然吹到冷风,就容易感冒。一般来说,穿衣少的比穿衣多的孩子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强些,抵抗力也强些。

育儿知识:如何避免幼儿磕碰现象


育儿知识:如何避免幼儿磕碰现象

不过度紧张,孩子身上小的淤青、擦伤、磕伤等,并不会对孩子带来伤害。如果孩子本身自己并无心理上的影响,家长只需要对孩子的伤口进行医护处理即可,甚至没有追究原因的必要。这对孩子来讲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孩子自己会总结为什么受伤,并避免再次受伤。

积极沟通,大事化小,如果孩子的磕伤有些严重,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是家长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与孩子和幼儿园老师及时沟通,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如果是幼儿园的责任,且园方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圆满解决;如果是自家孩子的责任,则配合园方将后续事情处理好,同时教育孩子学会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

不当面质疑老师,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磕碰,最紧张的就是老师,她们恨不得自己受伤也不愿孩子受伤。因为当家长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时,老师就有了一份责任。如果家长对于事情的解决有异议可以单独找老师或者其他孩子家长商议,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质疑老师,否则会降低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望,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抵触情绪。

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孩子的未来终究需要自己应对,与其为孩子撑起一把雨伞,不如教会孩子如何自己抵挡风雨。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处理此事让孩子懂得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老师也会因为家长的包容而充满感谢之心,更加感恩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育儿心得:秋夜、丫头和蛐蛐


育儿心得:秋夜、丫头和蛐蛐

吃过晚饭孩子提议:“妈妈,我们出去散步吧。”“好啊”我答道。于是我跟妹妹陪孩子一起出去遛弯,孩子发下宏愿:今晚我一定要捉一只大蛐蛐!作为妈妈我深受鼓舞,一向胆小的丫头能有如此魄力,我焉能不擂鼓助威乎!

我跟妹妹换上运动鞋,丫头挎上小姨的胳膊,我走在前面带路。刚到马路边上,丫头跟小姨就开始挑战了,说看谁今晚能捉到蛐蛐,我只有独个儿去散步了。走在路上,天幕低垂,秋风习习,灯光氤氲,蛐蛐低鸣,休闲的人儿或凑堆踢踢毽子,或悠闲走过,都让人感觉舒爽。我撒开步子,耸耸肩膀,这段时间的疲累也仿佛消弭在夜色之中,惟秋风明月留在心间。

转了一圈,远远地听见,女儿的小姨捉到蛐蛐的兴奋声,心想,丫头可是又被畏住了?要不早就大声叫了。最近读酷虫学校,自小怕虫的丫头已是和昆虫亲近不少,看来这心防要想放下,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儿了。小姨一会儿功夫,捉了好几只蛐蛐,洋洋自得,丫头却鸦雀无声的低头寻找。于是我也加入到帮孩子捉蛐蛐的活动当中。

路上蛐蛐甚多,这不,前面就来了一只,我们两个并头作战,形成围堵阵势方便丫头下手,只见丫头蹲下身去,把小手遮在蛐蛐头顶之上,放下去,又拿起来,久久拍不下去,当娘的急得,不停地提醒:出手要快!下手要准!然丫头充耳不闻,竟弯起两根手指头去捏那蛐蛐,神了!那蛐蛐竟然不躲不藏,就这么乖乖地被丫头捏了起来。蛐蛐也竟有犯晕的时候!估计是被丫头的磨蹭劲整的不耐烦了吧!丫头一脸得意之色,当娘的也无话可说。就这么个捏法,一会儿竟也捏了三四只蛐蛐。只见丫头那俩小辫愈发翘了起来,得瑟十足。

回去的路上,路逢一蟋蟀大王,个头那是足够大,肚子那也叫足够的鼓,丫头正在兴头上,经过几番角逐,竟一把捉住了它。刚要夸上几句,丫头撇起嘴来:它咬我!只见眼中已闪泪光,当娘的笑意再也掩不住,只惹得丫头忿忿地瞪我一眼,止住哭意。嗨,想当年,俺小时候……

回家后丫头把这几只战利品放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放上一块甘甜的大枣,只一会功夫,蛐蛐们就开始大口咀嚼起来,不一会功夫,竟然在里面怡然自得地唱起歌来。

“妈妈,妈妈,我知道蛐蛐为什么能唱歌了,它在抖翅膀呢!”女儿兴奋地说道。

看来今晚,丫头业绩真个不错!

育儿心得:关于管制和放纵


育儿心得:关于管制和放纵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管制和放纵的平衡很难把握:如何做到既不压制孩子的天性,又能让孩子保持界限是一个颇费踌躇的话题。

在管教和放纵之间徘徊逡巡,危害在于:关注教育的家长往往受时鲜育儿理念的引导:给孩子自由,不要压制孩子。这往往造成家长忽略自身感受而盲从于孩子的意愿。表面上给了孩子自由,然而内心的感受却从未消退。常常会发出莫名的火气,使情绪异化,受害者要么是孩子,要么是家人。

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作出了对神经症患者的绝妙解释:响铃后恒常电击,会让狗精神萎靡,神经抑制;响铃后恒常喂骨头,会让狗兴高采烈,神经兴奋。如果响铃后不定是电击还喂骨头,会让狗神经错乱,导致神经异常。

据调查: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往往不是管制还是放纵;而是在管制与放纵区间不停徘徊,往来逡巡,拿捏不定,不知何去何从的家长。因为对于一贯是管制或放纵的家长而言,他们的教育目标清晰,教育手段稳定,孩子接触到的教育反馈是常态。而徘徊于放纵与管制之间的家长往往随心态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使孩子摇摆不定,无所适从。即便是家长每次多以放纵的方式对待,孩子也会敏感地觉察到隐藏在宽容之后家长的担忧。而危害往往在于,父母表面上允许孩子的某个行为,却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允许背后压制了大量的不甘、愤怒、隐忍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得不到消化,迟早爆发出来。

扯了半天理论,以下面两个例子简单谈谈面对类似情形的做法。

乐乐喜欢看电视,但凡回到家里,立即打开电视机,一看就入迷。家长为此颇为头疼。限制,担心造成压制,损害亲子关系;放纵,又担心孩子的视力,怕长期人机交流妨碍社会交往。在此之间,破费踌躇。

明明妈妈关注孩子成长,受教育理念引导,主张给孩子自由,管的较少,放手较多。孩子吃饭时往往很随意,上桌,下桌,上手把盘子移来移去。聚餐时亲戚朋友颇有微词,明明妈妈往往微笑应对,面对非议,泰然处之。时间久了,面对他人秘而不宣的目光,明明妈妈也深感困惑,难道我给孩子自由,也错了么?

对待类似情形,家长宜于对二者作出分析:即这个行为使自己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个行为使孩子哪些需要得到满足。结合以上例子分析,家长担心的原因在于:孩子长时间看电视,家长担心孩子的视力、人机互动忽略社会交往、养成惰性等原因;而孩子看电视则是因为:动画片吸引孩子,幼儿园交流的需要,无事可做,没人陪孩子玩耍。

想清楚了二者的需要,就可以在其间作出权衡。采取的一些小措施可以是:

1、沟通法。告诉孩子自己的担心,参见PET的问题归属原则和你信息和我信息方法。如:孩子,妈妈看到你看电视时间已经超过1个小时了,妈妈有些担心你的眼睛。

2、协议法。参见大耳朵图图中的具体做法。如给孩子电视票,每天给一张,每张可以看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不等。时间到了,即结束。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视票作为强化物来调节孩子其他时间的行为习惯(这个不推荐)

3、环境设置法。可以通过中控来控制电视,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没有电视的信息刺激,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到其他方面。

4、教育采择法。水可覆舟亦可载舟。电视在孩子模仿学习,社会交往,知识领悟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堵之,不如导之。可以有选择的挑选电视节目和孩子一起观看,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5、丰富环境,陪孩子玩耍。电视本身对孩子的吸引力是有限的,除非家长疏于管教和懒于陪伴。

简言之就是:首先明确这个行为冲突中双方的合理需要是什么;其次明确双方的底线是什么;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权衡与磨合并作出建设性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事项:

1、给孩子自由并非没有管制。一切以双方的具体感受为依据,理解、宽容、尊重、接纳都要以当前的感受为基础。如果当前的感受与之冲突,就需要表现出来,而不能因为要宽容和接纳孩子去隐藏和委屈自己的感受。接纳孩子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一个有不能接纳孩子的行为的自己的接纳。

2、教育中权衡的艺术就像一辆磨合的汽车。家长是制动系统和方向盘,孩子是动力系统。磨合的基础是车型和车况,允许车子跑多快取决于方向盘和制动系统。那么,允许孩子有多大空间和自主性要和自身家庭环境和家长本身相匹配。如果家庭环境和配套设施没跟上,让孩子跑的太快放的太开未必是好事。

3、读懂孩子。还以汽车为例,有些障碍是该保养的缘故,有些障碍是机械零件的故障,还有些障碍可能是驾驶习惯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一些汽车知识,否则就会被4S店痛宰一番。对于孩子,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儿童发展的知识,这样对孩子发展的每个关键阶段都会有一些规律上的认识。这样,教育起来心里就会有些底气,不在盲目焦虑和盲从。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心得: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的格式和写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