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开发宝宝的智能。下面我们来看看可以让宝宝每天都有机会思考数据的方法吧。
★关于“我”——孩子们为知道他们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而感到自豪。很早的时候,孩子们就能确定他们的年龄。他们想知道他们的高度——多少尺多少英寸。
把一个孩子放在称上,就有机会让孩子比较英镑与盎司,重与轻。孩子们可以学会他们穿多大号码的衣服,并且能判断那件合身和那件不合身(这是在“空间关系”上的早期训练)。
★做饭——大人每次在准备做饭时,他们要倒水、称面粉、分开放置、估计时间和看菜谱。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参与这样的活动?在他能倒蛋糕面或看菜谱前,他可以拿个木勺子在塑料碗里搅拌。让孩子看你是如何按着菜谱一步一步做的,你是如何调控烤箱上的温度的。记住要警告孩子食物太烫不能摸不能吃。
★管理钱财——孩子能摸钱、数钱、存钱、把钱分类和在人督导下花钱。领他们逛商场告诉他们买东西必须付多少钱,他们可以节省多少打折钱,这方法固然不错,但教孩子们关于钱的价值比这更好。随着孩子长大,当他们做家务活时给他零用钱,让他们开始学会工作挣钱。
★家庭生活——房子维修给孩子提供极好的机会来练习数学技能。让孩子看你量门框,或看你在墙中间挂一幅画。你要完成某件事的时候,孩子可以帮你做点事,象拿钉子、螺丝和工具。日常生活中象设定闹钟的时间或准备好餐桌都是孩子数数和与数字打交道的机会。
★游戏——有很多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比如小年龄宝宝玩的电话游戏,大宝宝玩的塔积木等等,这些游戏中都渗透着精彩的数学内容。如果你能帮助孩子与邻居的孩子一起活动和运动,他们更有机会思考数学问题了。
★扮家家酒——当孩子在假装做什么时,他们常常创造与现实生活一样的处境,他们可以检查公交车时刻表,或长途开车要上多少原料。假装游戏大多包括数字和数数。别忘了数学概念也涉及在小问题和积木里,孩子在玩搭积木的同时会学到数数、几何、数学。
★旅行——即使一个短暂的外出旅行也能给孩子提供与数学相关的经验。通过车身路过的景色请孩子确定车速是多少。让他估计一下车子从一处房子到另一处房子要多少分钟、让孩子大声读出车牌号又或者是将这些车牌数字飞快的相加。
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应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眼神暗示
吃过晚饭,爸爸给东东讲故事,讲着讲着,东东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东东“醒”了过来,双手安静了。
解析: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所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表情暗示
家里来了客人,瓜瓜有了小伙伴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瓜瓜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
解析: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该等等。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言语暗示
浩浩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不理想。一次,妈妈告诉浩浩,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真乖,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得整整齐齐。浩浩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被。
解析: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而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的“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动作暗示
周末,晚上9点多了,小飞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一言不发,却站起来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自己也停下手中的工作,上床休息。无声的语言提醒了孩子,小飞马上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解析: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示,他就会学着做出反应。
以下几点,可以每天给孩子们一些思考数字的机会:
★都是关于我:孩子们为知道他们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而感到自豪。很早的时候,孩子们就能确定他们的年龄。他们想知道他们的高度——多少公分。把一个孩子放在称上,就有机会让孩子比较重与轻。孩子们可以学着认识他们穿多大号码的衣服,并且能判断那件合身和那件不合身(这是在“空间关系”上的早期训练)。
★做饭:大人每次在准备做饭时,要他们倒水、称面粉、分开放置、估计时间和看菜谱。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参与这样的活动?在他能倒蛋糕面或看菜谱前,他可以拿个木勺子在塑料碗里搅拌。让孩子看你是如何按着菜谱一步一步做的,你是如何调控烤箱的温度的。记住要警告孩子食物太烫不能摸不能吃。
★管理钱财:孩子能摸钱、数钱、存钱、把钱分类和在人督导下花钱。领他们逛商场告诉他们买东西必须付多少钱,他们可以节省多少打折钱,这方法固原不错,但教孩子们关于钱的价值比这更好。随着孩子长大,当他们做家务活时给他零用钱,让他们开始学会工作挣钱。
★家庭生活:房子维修给孩子提供极好的机会来练习数学技能。让孩子看你量门框,或看你在墙中间挂一幅画。你要完成某件事的时候,孩子可以帮你做点事,象拿钉子、螺丝和工具。日常生活中象设定闹钟的时间,或准备好餐桌都是孩子数数和与数字打交道的机会。
★游戏:孩子可以对着钟跑步或者测量他打一个球或扔一个球的距离。帮助孩子与邻居的孩子一起活动和运动比单独做锻炼好,孩子们在一起有更多的数字练习。
★装扮:当孩子在假装做什么时,他们常常创造与现实生活一样的处境,他们可以检查公交车时刻表,或长途开车要上多少原料。假装游戏大多包括数字和数数。别忘了数学概念也涉及在小问题和积木里,孩子在玩搭积木的同时会学到数数、几何、数学。
★旅行:即使一个短途的开车旅行也能给孩子提供与数学相关的经验。通过车身路过的景色请孩子确定车速是多少,让他估计一下车子从一处房子到另一处房子要多少分钟。记住孩子在车后座玩游戏,他会看到几种不同颜色的车,像黄色校车和车牌上的数字,蓝色的长货车和车牌号码。
4个月的小信躺在床上哭,妈妈抱起小信,将冲好的牛奶放入孩子口中,小信立刻停止哭闹,大口的吸吮起来……
我们把小信的这种行为称之为逻辑思维的肢体外在表现形式;
5岁的小信在外面和小伙伴玩。一段时间后跑回家,满头是汗,推开门对妈妈说:“妈妈,我饿了,有什么吃的吗?”……
我们把这种行称之为逻辑思维的语言外在表现形式;
7岁的小信下午放学回家,立刻打开冰箱取出果汁倒了一杯,一边喝一边对妈妈说:“妈妈,我饿了,先喝杯果汁,还有吃的吗?”……
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之为逻辑思维的综合(肢体+语言)表现形式,这是人类社会应用更为广泛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
载体培育认为
关键问题:逻辑思维两种基本外在表现方式
逻辑思维的两种基本外在表现方式:逻辑思维的语言外在表现方式和逻辑思维的肢体外在表现方式。
这两种逻辑思维基本外在表现方式在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同时,又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生动性,也就是一个结果行为一定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原因行为,而这个原因行为又是另一个原因行为的结果行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往而不止,循而不休的。
我们将通过以下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8岁凯文在一次数学考试时抄袭。
考试时抄袭是“结果行为”
凯文不愿意得很低的分是“原因行为”又是“结果行为”;
得很低的分使凯文的“自尊心”和“自强心”无法忍受或者害怕父母伤心/责骂是原因行为。
人类逻辑思维的肢体外在表现方式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肢体外在表现方式最初可能表现为各种为了生存需要而呈现的本能的条件反射,例如:“抓握”、“吸吮”、“哭”等等,而随着一天天的长大,信息的积累量因勤奋的采集而不断增加后,孩子们开始尝试着用更为具体的、细致的肢体行为来进行表达了。
星期六的中午,妈妈见小米端着一杯热水走向阳台,“你要做什么?”“给花浇水。”“不能浇热水,要浇凉水。”“喝凉水会拉肚子的。”“花不会拉肚子,不许浇热水。如果花死了,妈妈就不给你买了。”听到妈妈这么说,小米听话地把热水端了回去。
花活了,孩子的探究火苗却熄灭了。其实,如果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探究习惯,既可以让花活下来,也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
探究是小孩子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
孩子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模仿他人、成人强化训练、自主探究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让孩子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自主探究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模仿和训练都是成人的单向灌输,孩子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他学习的内在动机没有激发出来,自愿学习的习惯没有培养出来,但是因为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见效快,所以成人对它们容易形成依赖。
自主探究以好奇心为驱动,孩子在探究中会自觉地产生很多问题,并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因而孩子爱动脑、爱动手,这对他以后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很重要。但是因为孩子在动手尝试中会出错,学习结果见效慢,家长认为问题很容易,没必要探索,就直接给孩子提供答案,忽略为孩子提供探究的环境和材料,长久下去,孩子就会养成思维惰性,凡事依赖大人给出现成答案,主动探究的习惯也就越来越弱了。
探究习惯需要家长的精心养护
接纳探究中的尝试错误
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表面和肤浅,常常抓不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所以他们在尝试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小米在探索行为中出现的错误就很常见和典型,她以为植物与人的生理和生命现象是一样的,但是妈妈没有接纳小米的尝试错误,她不但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并警告错误行为将导致的严重后果,结果孩子吓得不敢探究了,其实正确答案并没有经过她的观察、操作和思考,只是书本知识经过妈妈的口授直接搬进她的记忆里,孩子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发展。
想想看,你是不是经常责怪孩子把环境弄乱了、把衣服弄脏了、把玩具弄坏了、把物品弄破了?这些都是拒绝孩子尝试错误的教育行为。
为孩子提供探究的环境
探究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而孩子的“研究经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通常成本很低,关键是家长没有意识到怎样为孩子提供探究的环境。
小米的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个小实验:一盆花浇凉水,一盆花浇热水。每天用相机把两盆花的长势拍下来,或让小米画下来,经过比较,小米就会发现两盆花的不同结果。这个科学现象很简单,却是孩子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总结,她从中获得的探索素养比生活常识本身更有价值。
再比如,一个孩子把花盆里刚种的几颗蒜头连根拔了起来,他想看一看蒜头长大没有,希望它们长得快一点。这时候,妈妈不要用“拔苗助长”的故事警告孩子,而是为他提供相应的实验环境,让他比较是“拔苗助长”还是“拔苗助死”,相信孩子从中获得的收益要比干巴巴地听故事好得多。
为孩子提供探究的材料
孩子的探究对象无所不在,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孩子都喜欢把玩,包括花草树木、虫虫鸟鸟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既然有现成的高科技玩具,就应该让孩子玩,这样孩子的起点更高。高科技的电动玩具确实比较安全,富有童趣,但是它除了比较昂贵外,孩子的操作和参与空间比较少,所以很多高科技玩具不能长时间吸引孩子,很快就被孩子玩腻了而被家长束之高阁。
可见,家长不要为孩子提供太多的现成玩具,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需要动手动脑的玩具或材料,例如七巧板、积木、拆装和拼插玩具、橡皮泥等,还有水、沙、泥、土、石子、树枝、树叶等自然物,以及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这些玩具和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孩子需要探索研究才能玩出花样来,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由探索精神。
做孩子探究活动的配角
探究活动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孩子具有不断追问的思维连贯性和克服困难、动手尝试的意志,有的孩子常常坚持不下去而中途放弃。孩子这时候不但需要家长的鼓励,还需要家长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把探究活动进行到底。
例如,孩子想用积木搭一座高楼,搭到一定高度以后,没有足够的合适木块充当“栋梁”了,拆了重新搭建,孩子又不乐意,于是有的孩子就放弃了,留下一座没有完工的“烂尾楼”。这时候家长就可以过来鼓励孩子:“工程没有完工就不干了,多浪费呀,我们想想办法吧。”接着家长启发孩子在家里找一找有没有木块的替代品,怎样保持高楼的平衡,还可以做什么“装饰”或者“装修”,支持孩子完成一个小建筑师的作品。
妈妈要避免女性思维偏好
大多数孩子由妈妈教养的时间比较多。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男性擅长理性思维,女性擅长形象思维。孩子的探索行为主要发生在动植物、风、光、水、沙土等自然现象领域,而妈妈们大多对社会现象感兴趣,不太喜欢探究自然现象。当孩子对一些自然科学现象感兴趣并求助妈妈的时候,有的妈妈却对此不以为然,有的妈妈甚至看见小虫子就会吓得失声尖叫,这样当然不能给孩子提供及时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以至孩子坐失发展的机会,所以,妈妈要克服自己的不足,与孩子一起欣赏与研究瓶瓶罐罐和飞禽走兽,和他一起爱科学、“玩”科学、学科学,发展孩子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探究行为要文明
探究虽然是孩子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但是它也不能特立独行地不顾他人的利益或破坏公共环境。
有一个小男孩,思维特别活跃,但他经常把自己的探索发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把口香糖粘在女孩子的头发上,老师批评他,他说:“我是想研究口香糖粘不粘头发。”却不承认这给同伴带来不便。他的不文明探究行为平时得到了妈妈的无原则保护,一次他把沙包扔到别的小朋友身上,人家哭了,妈妈解释说:“他在研究抛物线,不是故意砸你,别哭了。”还有一次,广场上摆放了一些新颖的展板,他很好奇,拿起手中的笔在上面画,妈妈在旁边视而不见。
其实,不仅是孩子的探究行为,即使是成人的科学研究行为,也都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以不侵犯他人和公共环境的利益为前提,这才符合科学探索是为人类谋福祉的崇高愿望,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文明探索的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估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特色幼儿园能否有特色?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首先取决于园长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是否有个性。因此,在创建科技幼儿园的办园实践中,我时刻提醒自己,用自己对政治上不懈的追求以及自身性格、品质、气质、修养等各方面对全园教工施加影响,引导全园教工争创一流园舍,一流教育、一流质量、一流服务。
一、园长的精神状态是全园教工的楷模
园长应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创新者,永不满足,落后了要进取,先进了仍要进取,无止境的进取才是现代园长最主要的精神特征,有了进取精神,才能在达到目标后再创新,再树新的目标。
作为园长,我经常考虑的是使工作的本身变得更具有内在意义和更高的挑战性,对新的事物、新的目标不懈的追求。在今年的暑假寄宿部改建中,家长根据景点三维立体思维提出了构思巧、立意新的喷水池建设的建议,但没有现成的样板,要不要上马?我多次请教专家、行家与设计者修改方案。终于,一个新颖的似大瀑布的喷水池在校园中建成了。实践证明,当时的决策是对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基建工作,又一次让我体验到了创新的喜悦和自豪。
作为管理者,我更是注重管理重点的改变,努力让全体教工寻找自身工作的意义,鼓励全体教工放手去做、去创新。如:提供一切机会让负责教研的保教主任大胆抓教研,搞科研,参与制定教学目标;让第一线的教师参与科研实践,自编教材;让科研组的教师自订评价指标、编制测试游戏、统计数据;让青年教师自己设计编排参加市,区比赛的游戏;创设机会让教师破格评聘小高级职称;搭建舞台,争取青年教师参加“市十佳中青年”评选和区“骏马奖”的评选;协助负责后勤的保教主任策划“后勤规范操作”比武,让后勤各岗位人员大显身手……,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亮相,激发起全园教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开拓、创新、求实、奉献,已逐步形成每个“科技人”工作的准则。
二、园长的思维方法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科技幼儿园是一所新办园,它的办园目标是什么?如何办出特色?这应是园长考虑的首要问题,工作实践告诉我:作为园长一定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注意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平面扩散思维和线性集中思维的统一,精确思维和模糊思维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定各种以理性思维为主,在考虑任何工作中既有平面扩散思维照顾到方方面面,又抓住线性集中思维即主要问题层层深入,不放过一闪而过的有创造性的思维。
为了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全园教工的积极性,幼儿园内部必须择优上岗,倡导竞争。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此工作的运转,我吸取了各中、小学校的优点,在它们已有的经验上进行理性的、全面的综合思考,倡导园方设岗位个人填意愿,竞争择优上岗。于是,全日部和寄宿部之间、各班主任之间、各特色教师之间、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之间,比学赶帮,在竞争中每位教工找到了充分发挥优势的岗位,促进了教工队伍良好风气的形成。
创办幼儿园工作千头万绪,各路工作都要走上正规,但是作为特色幼儿园的园长,我深深的懂得:拥有特色的教师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前提,努力建设一支全面加特色的教工队伍是我园工作的关键。因此,我把幼儿园作为提高教工素质的重要基地,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了每位教工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在推动幼儿园结构工资方案的执行中,园长时刻都运用着精确思维和模糊思维的统一。
奖惩是最敏感的问题,为此,园内制定了“结构工资方案”和“教工考核奖励实施细则”,成立了考评小组,自评和考评小组、领导评定相结合,实行二公开一模糊的方法(公开内容、公开标准、考核结果不公开),拉开教工的奖金收入,真正体现责任大小有区别、工作量多少有区别、绩效优劣有区别、教龄长短有区别、职称高低有区别。
三、园长观念更新,是形成特色园的保证
信息观念、实效观念是衡量一个园长的观念新不新的最好标准,在工作中,我十分注意各种信息的吸收,请专家指导,外出参观访问,寻找理论专业书籍,利用一切机会向外界开放,宣传办园思想,向外省市、市、区的同行开放教育活动实践等等……。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我时常会有新的灵感,新的工作动力,它不断帮助我调整办园思路,形成办园特色。
如何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和科学启蒙教育的关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所效益、创出特色?从办园的一开始,我就以科研开路,进行“幼儿科学教育课题研究”,制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我们既考虑时代发展的需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在理论的指导下集众家之长,并结合本园实际,一次次的反复实践--修改--整理--再实践--再修改--再整理,我把它看作是一次次的学习--提高--再学习-再提高。今年,课题的研究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各年龄班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自己寻找教育内容,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探索实践。在各级领导的指点帮助下,我园的课题列为区重点课题,市科委重大软课题,这里凝聚了我园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我们在以后几年内要整理出一套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课程方案,包括对教师、幼儿的指导等等。科研促教研,科研促管理,在抓科研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切感到一所新办园,一所特色园要有质量、有提高,园长就一定要不断更新观念,一定要紧紧抓住科研,“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管理”已成为我办好特色幼儿园的主旋律。
观念的更新还在于园长需要时刻抓住各种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参观了市、区及香港地区的教学环境以后,我努力为幼儿创设符合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特色的教育环境,它包括幼儿园的大门、大厅、走廊、活动室、户外场地、运动器具、一切房间、空间的安排布置,教工的态度、行为、一切活动安排、成人与孩子、孩子与孩子的交往……等等,一切都为了刺激幼儿积极的、有价值的反应,都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行为、知识、技能、习惯、个性等等。大厅内“大型地球仪”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究的愿望,孩子们在活动中,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又不断的丰富了情感,学习了技能和方法。
园长是幼儿园教工的表率,在幼教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只有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对新事物有敏感性,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有明确的办园目标,有胆量,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这样才能调动全园教工聪明才智,才能成为全园教工不断进取的表率,才能对全园教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此为勉励,有信心带领全园教工更上一层楼,再创新成绩。
李广老师带你一起探究5—6岁暑假新生班数学思维知识点——第1讲 《数的建形及应用》
闯关一:整体认数
整体认数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是孩子学习计算的基础。孩子的计算问题是让所有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有的孩子到了一年级甚至二年级,做计算题的时候还是掰手指。究其原因,是孩子的整体认数能力不过关,在孩子的脑海里没有数群的概念。如简单的3+2,孩子脑海里压根没有整体3和整体2的概念,也就根本无法完成整体3和整体2的直接相加。所以说,整体认数是孩子做计算题的基础,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在课堂上,老师会利用我们的专利算具——计数器来帮孩子为数字建形,专门培养孩子整体认数的能力,为将来孩子的心象运算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爸爸妈妈在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整体认数能力,比如随便抓一把花生米让孩子估数。整体认数非常熟练了,以后孩子的计算水平和速度才能得到质的提高。
闯关二:记忆力 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着优势地位。幼儿记忆发展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有直接作用。记忆力好的小朋友,学习就相对会比别人要优秀。
记忆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方法的。记忆法的关键是想象要夸张、奇特、形象。因为大脑对夸张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对形象的东西也容易记住。记忆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常见的记忆法有联想记忆法、连锁记忆法、定桩法、口诀记忆法、首字母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和图表记忆法。在以后的课堂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和学习。
课堂上讲的是连锁记忆法,在这期间,还同时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枯燥的记忆变得非常生动有趣。讲义上的这道题目,主要考察孩子的瞬时记忆力。
闯关三:计算 我们先来说说计算能力的重要作用。首先,计算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计算占据了孩子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第二,计算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我们不能把计算看成是简单的计算问题,计算如果算的非常快的话,那孩子的思维也会变得非常的灵活。第三,我们通过培养计算能力为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如果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孩子就不怕计算。这样一来,可以增加计算的乐趣和自己的信心。
孩子计算能力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从最初的动手操作计算到形象计算,最后才是高水平的抽象运算(心算)。孩子的思维建立在动作之上,开始一定得依靠一种东西,例如掰手指或者借助其他教具。当他用手用的比较熟练之后,他自然就会想到不去动手,而是在心里去想动手的过程。这时,孩子的计算水平就达到了形象计算的阶段。当形象计算非常熟练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能达到抽象运算的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算。由此可见,孩子计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我们教孩子利用计数器来帮助我们计算,即动手操作计算。计数器比手指更方便更快捷更形象直观,是孩子开始学习计算最有力的帮手。以后每节课的前5到10分钟,我们都会专门用来学习使用计数器,循序渐进,最后的目标是把的所有孩子打造成计算高手。
闯关四:空间能力
空间能力是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幼儿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幼儿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在具体的实践拼摆等操作中,让幼儿建立最基本的空间能力,加深对空间观念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多动手拼图或者摆积木,在生活中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空间能力。
在这个环节,我们通过让孩子自己动手摆积木及自己的观察,让孩子学会数立方块的方法,来判断立体图形是由几块积木拼搭出来的,以此来锻炼孩子的空间能力。后期还会有四巧板、七巧板等高级课程来专门培养孩子的空间能力。
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人们通常认为聪明的孩子与生俱来就思维敏锐,其实不然。事实上,聪明的孩子因为能迅速回答出问题而不善于思考或懒于思考。相反,反应较慢的孩子却常常在深深地思索。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敏锐思维的能力呢?
创造家庭思考环境
从娃娃开始及时引导.有位母亲通过朗读简单的诗词引导她5岁的孩子思考问题。她先读一首诗:如果世界上堆满了馅饼,如果海水全部化为墨水,如果所有的树都结满面包和奶酪,那么,我们喝什么?然后,她问孩子:“一个句子以‘如果’开头,是不是意味着它不是真的?”由此引起孩子联想出一连串问题。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领孩子去博物馆,与孩子一同阅读,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参观博物馆时不要走马观花,简单地欣赏作品,不妨提出“恐龙如果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之类的问题。
全家参与
只要引导得法,在自己家的小天地中即可取得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效果。孩子的年龄不论大小,也应创造机会使他们说出值得一听的主意来,这并不需要安排正式课时。一家人围聚一桌共进晚餐,议论一天中发生的种种事情,这就是一个指导孩子最好的机会。
讲笑话
幽默风趣能在笑声中使孩子们懂得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远非仅有一种。一个奇妙的双关语之所以能引起哄堂大笑,就因为它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词意。
打破传统观念
人类进步的历史状是不断彻底改变传统观念的历史。爱迪生发明电灯前,人们满足于油灯照明;若不是计算机带来根本性变革,会计们只能够终日在纸张、笔墨、帐簿中忙碌。孩子们很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敏锐于对“从来如此”的事情提出质疑。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一辈子都保持大胆质疑、勤奋探索的习惯。
提出违背常规的问题
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激发想象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好处是可以降低汽车的油漆成本;坏处是在停车场难找车子。)
准确表述
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这里介绍一个家庭游戏:蒙住一个孩子的眼睛,让另一个孩子在两幅相似的画中挑选一幅进行描述。然后解开蒙布,让被蒙住眼睛的孩子指认出所描述的是哪幅画。那些描述往往很模糊,孩子搞不清究竟是哪幅画。这种游戏既可教会孩子更准确地表达,又可教会孩子更细致地观察事物。分页标题
尽可能地听取不同意见
小孩子大多数只顾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耐心去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和简单地重复说过的内容。由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容易忽略那些能开阔视野的见解。因而要引导孩子听取别人的意见。例如孩子说邻居家的小伙伴是“笨蛋”,就要让他去问问哥哥、姐姐对那个孩子的评价。这就可能使孩子看到自己未曾想到过的方面。同样,让孩子留意新闻、广播等等对同一事实的种种不同分析,对孩子学会集思广益大有好处。
坚持不懈
小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学会逻辑思维。这就像学骑自行车,头一两次刚学会一点,可转眼之间就全忘了。但一旦最终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思维需要苦练,但苦有所值,苦有所得。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数学探究活动形式的思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数学活动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