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孩子拖拉的原因,无外乎内外两因,内因是因为“缺乏动力和抗拒心理”,外因是缺乏“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的方法”。讲白了,即主观上孩子不想抓紧,客观上孩子抓紧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要“治愈”拖拉这个“顽症”,内外都得兼顾。事实上,内因是首先要解决的。本篇就先谈谈如何着手解决拖拉的内因——缺乏动力和抗拒心理,后面再谈教给孩子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的方法。
先从父母的角度看——
在处理过这么多的案例后,我们觉得不管孩子是基于何种原因的“拖拉”,父母首先要解决掉家中滋养“拖拉”的元凶。滋养“拖拉”有两大元凶——“催促”和“为拖拉买单”。
第一元凶:“催促”;但凡“家有拖拉童,必有催促娘”。看起来,这似乎是唯一办法,只要不断地催,不断地喊,以为喊得声音越大,催得越紧,动作孩子就越快。但事实并非如此,呵呵,你懂的,做娘的累死,当儿的烦死。从而产生强烈抗拒心理。事实上,“催促”给孩子贴了一个“标签”,说明“你管不好自己,你要我盯着”,孩子接受了这种暗示, “拖拉”的行为得以茁壮成长。
第二个元凶:“为拖拉买单”;作业一直拖到最后,父母也会盯着孩子完成;早晨磨蹭来不及,爸妈也会想方设法把孩子准点送到学校。 为“拖拉”行为买单的是父母,父母会想方设法帮孩子减少由于拖拉带来的后果。想想我们自己,工作上为什么不拖拉?拖不起啊!我们得按时交付工作,因为我们要拿薪水,让老板满意从而获得更多的升职机会。无论看起来有多严厉,父母经常扮演救生员的角色,所以孩子没有办法体会到“拖拉”这个行为带来的后果。
所以,以上这两个行为,是家长朋友首先要克服掉的。
再从孩子的角度看——
从自我行为管理上看,孩子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行为,但是他要知道每一种行为都有相应的后果。这就是情商课上,孩子学习过的“行为与后果”,对于行为而言,后果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不抓紧写作业,我就不得不明早去面对老师,对老师有所交代;如果你早晨磨磨蹭蹭,爸爸妈妈就没有办法送我上学,只好打电话让奶奶赶过来送我,我就必然要迟到。这个就是后果。体现孩子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他能够选择“聪明”的行为,以避免“糟糕”的后果。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后果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家长强加上去的。比如,作业写不完,会被老师“修理”,这个是自然后果。而作业写不完,妈妈回来后会让我不写完不睡觉,这个就是父母强加的后果。
下面我们来谈谈,具体可以怎么做。还是以写作业为例:
第一步:做提醒;
不催促并不意味着不做提醒。年龄小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弱,所以是需要父母的介入的。但是只是“提醒而已”。“7点钟之前把作业做完,你可以玩到8点半,因为9点要睡觉,这样你可以玩一个半小时;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慢慢做,不玩,但是9点你一定得上床,无论你的作业是不是完成,我们得保证睡眠,这样你才有精力应对第二天”。
第二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和选择
你的孩子有可能继续磨蹭,在此过程中,不必再做提醒。你的孩子聪明得很,只需要一遍他就已经完成听明白了,只不过,他想选择磨蹭而已。
第三步:不补救,按计划行事。
8点半到,就通知孩子洗漱,上床。在通常情况之下(排除孩子逆反程度较高,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孩子会说自己的作业还没有写完。这时,你需要坚定而温柔地告诉他“要去睡觉了”。如果孩子坚持还在书桌上,就把他的作业书本收起来。告诉他“我很同情你,你没写完作业,你很急,但现在是睡觉的时间了。”无论孩子如何哭闹,“都让他去洗漱睡觉”。
这时,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指责不要说教,就是坚定地同情。
第四步:孩子接受了自然后果后,不要说教,仅仅表达同情即可。
这个步骤很重要。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接受了教训,应该再跟孩子谈一谈,巩固一下。其实这样做,会适得其反,本来孩子接受了自然后果,他体验到了行为和结果的关系,已经受到了教育。但是你一番说教,会让孩子把责任归咎到你头上。回家后,你只需要说:“今天要按时间完成作业了”即可。如果孩子愿意跟你说在学校的事情,他就说,如果不愿意,你也不要问。你实在想知道,就去问老师好了。
深圳市公务员廖某与父亲因争吵产生肢体冲突,导致父亲身体多处受伤。一星期后,因为打骂父母而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廖某终于跪倒在父母面前,流泪向父母道歉。至此为止,轰轰烈烈的“打父母”事件也就告一段落。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是否子女打父母事件真的是一个个例?采访心理门诊,得出的数据让人惊讶:心理门诊,平均每周都能接诊1~2名因发生打骂父母情况而前来咨询的患者。
1、你为什么打你的父母?
他们不给我钱。
2、那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有啥不对啊?大夫你给评评理,他们这么对我,我在外面多没面子。
这段对话截取于医生与患者的咨询片段,是心理门诊每周都会“上演”1~2次的咨询片段。
孩子为什么会打骂你?对于每一个前来咨询的父母,这都是第一个要问他们的问题。而家长的回答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金钱、管束、娇惯、依赖,成为孩子对家长施暴的诱因。
有的家长来咨询的时候就表示,因为自己给孩子买不起奢侈品,所以孩子才对自己失望;有的家长则说,孩子一不开心,就习惯于对自己和孩子他妈大声喊,然后使劲摔门离开家,对他们来说,也有点习惯于孩子这样的状态了。
不过这些绝非事情的本质,真正导致孩子对家长动手的原因,是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和习惯。
基本上前来咨询孩子对自己动手打骂的家长,95%都没有对孩子表示谴责,第一反应是先说自己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第二反应就是为孩子辩解,“有时候家长和孩子一同来咨询,孩子当着我们医生的面说的话,让我们都很气愤,都接受不了,可是家长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忍、忍、再忍,这就是家长应对孩子漠视、无礼、打骂的反应,其实家长们的这种忍耐,才是导致孩子动手的主要原因。
注意:孩子动手可能是人格障碍
孩子对家长动手,肯定是不对,可是真正导致孩子对家长动手的原因是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的“打人”,原因不同。比如说,可能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他们虽然会对家长动手、骂人,可是他们心里还是会有自责,事后觉得自己做得不对,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可以定义为适应障碍。
就是由于日常的焦虑情绪,再加上家长对他们的娇惯,导致他们动手。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比较好纠正。可以通过规劝、谈心、一同做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改善。
而对于一些对家长动手,可事后一点悔改都没有的孩子,这种情况就应该另行分析,认为自己没有错,打父母还全占着理的,这种情况就是人格障碍。这是通过与人接触、改善环境、修正自己等方法无论如何都无法改进的,需要专业医生干涉,治疗起来会很困难。
家长可还手甚至报警
当孩子对你无礼动手时,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孔繁晔强调说,当孩子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时,就要马上纠正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必要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体罚,并且告诉自己,孩子之所以这样,是自己太溺爱的缘故,并且事后,一定要让孩子亲口对自己道歉,并且保证以后绝对不会这样做。
对于年龄较大,父母没有还手能力的家长,孔繁晔说,这类家长在肢体纠纷时处于弱势地位,很多家长事后都是抹抹眼泪就作罢了。但是这样就更加姑息了孩子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用肢体语言告诉孩子做错了,也可以马上报警。
不当的家庭教育往往会令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一个“懒”孩子,当你突然发现孩子很“懒”时,就说明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因此,平时教育子女的方式一定要得当,爸爸妈妈们不要教育出一个“懒”孩子来!
这些做法很可能会养出一个“懒”孩子!
1.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动手
现代家庭孩子较少,一家人都把孩子看得很重,溺爱一点也无可厚非。被溺爱的孩子往往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没有亲自尝试过。时间一长,孩子就什么也不会,什么事也不想动手,就变成了一个实足的“懒汉”。
不爱运动,不爱动手,每天睡了吃,吃了睡,孩子在变懒的同时容易患上儿童肥胖症,对健康也同样不利。建议家长[微博]平时要养成孩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孩子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把宝贝关在一个小空间
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但又不敢单独让孩子出去玩,于是只好把孩子关在家里。年幼的孩子爱跑爱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长时间把孩子关在家里,他们会失去原有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孩子的思维会变慢,活动能力也跟着减弱,时间一长,孩子就自然而然变懒了。建议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出去放放风筝,去田野采摘水果等等,这些简单的活动都能帮助宝贝动起来。
3.不允许宝贝过多活动
孩子爱跑爱跳是天性,但有些妈咪怕孩子受伤,或是孩子把衣服弄脏了等等,于是限止孩子的活动空间,只给他们看看书,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孩子每天都没有动起来,差不多都在坐着,时间一长也就变得不爱动,自然就变懒了。同时孩子活动少,也容易导致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对孩子的健康极为不利。
4.纵容孩子天天睡懒觉
孩子偶尔周末睡个懒觉很正常,但有些家长却纵容孩子天天睡得太阳晒屁股才起床,孩子自然会越来越懒。建议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好习惯,每天坚持早上七点左右起床,然后做适当的运动之后吃早餐,上学。如果离得近的情况之下,上下学可以踩自行车或是步行,这样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要每次都睡觉迟到,这会对孩子的学习习惯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也会让孩子变懒。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爱活动,甚至调皮,对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例如,过度地好动,就是“多动症”的隐患。
临床研究发现,发生多动行为的孩子,几乎都在出生后18个月以内,这个阶段被称为感知运动能力发展期,若这个阶段调控失误,就会造成感知与行动之间的联系产生障碍,于是情绪不稳定、冲动,难以抑制自己的行为,不停地动来动去,不能持久。
所以,对于那些闲不住的孩子,要适当调一下,而且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既要满足孩子好动的需要,又要有所限制,既要尊重孩子的自由,又要积极引导。
为此,提供一些建议:
对于闲不住的孩子,每天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尽兴活动,到室外去运动、玩耍,活动到筋疲力尽,让孩子的精力充分发泄。尽兴活动之后,安排孩子安静活动,必要时软、硬兼施稳定孩子。总之,每天必定要有一定的时间段让孩子安详下来。
给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没有规则,该给孩子立点规矩了(合理的),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只有在服从规则的过程中,孩子才能学会什么行为是恰当的,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盲动的欲望,也只有被强迫保持安详,他才能从活动中感觉到快乐。
现在的“熊孩子”越来越多,常常把父母搞的是非常无奈,一味的按照老办法对孩子又打又骂,爸妈内心真的是很舍不得,还担心会伤害到孩子,尤其是有可能会造成孩子越来越叛逆的效果,这可不是爸妈想要的结果,面对孩子的惹事生非,家长更多的是头疼和无奈。
1
实际上,对孩子关键还在于教育方法,这几种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一般都很好。
孩子性格不好危害大:
1、多伤身
总爱生气、脾气暴躁,身体会产生毒素,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健康。如果暴怒、激怒,甚至会发生血管破裂,导致昏厥甚至死亡。
2、气多伤友
人们都喜欢温雅、善良、宽仁的朋友,如果经常生气、小里小气、小肚鸡肠,会导致朋友远离,形单影只。
3、气多伤相
经常爱生气的人,相貌会越来越差,长此以往,会一脸苦相、一脸凶相。
4、气多伤业
经常爱生气的人,其学业、事业会受到影响,因为会把学业伴侣、事业伙伴赶走。
要明白气从何来。心里生气、烦恼、苦闷,是因为对生气这件事没有深入了解。我们普通人,往往因为事情的进展、他人的意见不合自己的意思,而产生不快的情绪。
事实上,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做法,这是正常的现象。就好比盲人摸象,每个人摸的都是象,都是对的,但是同时又是错的。看一件事、做一件事,要考虑周全,不可以己之见要求他人,否则就会产生矛盾,心里面产生苦恼。
很多事情都要从娃娃抓起,这种逆来顺受的毛病都是在溺爱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未来小孩子去读书的时候,就不是所有人都要迁就他了,这样会很容易使得孩子养成坏毛病,也不利于以后孩子的交朋友。因此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2
怎么教育,孩子性格好?
一、软硬兼施的家长
管理小孩跟管理企业一样需要软硬兼施才行,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或者顽皮的时候,爸妈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惩罚
当然要让孩子纠正这个不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性格,这样子孩子才更容易向好的方面发展,久而久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也会越来越好。
二、尊重孩子的家长
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事,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他认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时候爸妈需要的是给孩子多讲道理,而不是一味的用家长的身份去压制孩子,你不对孩子尊重,孩子也不对你尊重,事情都是相互的,你一味的压制孩子,他会越来越叛逆
所以,你要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而不是一味的以大人的身份去压制,要尊重孩子。
三、以身作则的家长
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从爸妈那里学习来的,你抱怨孩子做的不好的事情,首先要先反省自己是否做对了,孩子的很多东西是不是都是从你那里学来的呢,所以,爸妈要学会以身作则。
当不喜欢食物的口味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拒绝进食或极少进食某一类食物就称为挑食。挑食对儿童的影响人体健康成长需要六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存在于某一类或几类食物中,只有保持均衡的膳食,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与平衡。挑食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甚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孩子挑食的主要因素1.受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经常见到的现象是小孩随着父母不吃这个而爱吃那个父母有挑食毛病,子女就跟着学,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2.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不能按时定量进餐,吃零食太多
,就会影响食欲,俗话说"饿吃甜如蜜,饱时蜜不甜"。孩子的胃本来就不大,胃内食物排空需要3----4小时,到了吃饭时间有饥饿感觉,吃饭就香。如果不是定时吃饭,而是点心,锅巴,饼干,各种饮料,乱吃乱喝,胃内总有食物,胃就得不到休息,这样到吃饭时间孩子就没了食欲,再好的东西他也没胃口,自然就挑三拣四。3.孩子的口味与成人不同:孩子需要清淡,甜味的食物,而大人的食物大都味浓,调料翻杂。这些饮食问题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4.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某些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如锌和铁缺乏是常见的引起食欲不振的主要原因。另外患病期间服用各种药物其副作用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对策针对以上因素采取如下办法:1.避免大人的挑食习惯影响孩子。父母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不再挑食,从而带动小孩合理进食
。2.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3.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4.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2.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3.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4.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孩子爱哭怎么办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最佳时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艺术特长的敏感时期,还是增进幼儿品德的奠基时期。当孩子哭泣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交流,弄清楚哭泣原因,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3-6岁的宝宝一般具有认知能力,能够听懂爸爸妈妈讲的道理。那么,幼儿爱哭泣怎么办呢?
一、问清楚幼儿哭泣原因
家长可以与幼儿交流一下,问清楚她为啥要哭。应该可以讲清楚的,只有问清原因,分析对策,对症下药,才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讲清幼儿哭泣的弊端
家长可以讲清幼儿哭泣的弊端,爱哭的孩子会被人认为没本事,胆小,不讨人喜欢。当幼儿哭泣时,可以跟幼儿说:“哭泣会被人当作没有用,会哭的孩子很傻,会被人瞧不起。我的宝宝最聪明能干了,肯定不会哭。赶快擦干眼泪吧,还是妈妈的乖宝宝。”
三、说明哭泣不解决问题
家长告诉幼儿哭泣不能解决问题,哭泣很痛苦,不能赢得别人的同情。当宝宝哭泣时,可以问宝宝:“宝宝你为啥哭起来了呢?哭泣难受吗?哭泣后问题解决了吗?”通过提问,帮助宝宝分析问题,知道哭泣很难受,而且不能够解决问题,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不起任何作用。
四、观看动画片比较评价
家长可以陪同幼儿观看动画片,让幼儿比较评价,是勇敢的宝宝可爱还是爱哭泣的宝宝可爱,明确应该向谁学习。
五、同伴交往中学习技巧
家长应让幼儿与同龄的小伙伴玩耍,学习待人接物与处理问题纠纷的技巧。
六、鼓励幼儿要勇敢不哭
当幼儿哭泣时,家长要鼓励幼儿勇敢不哭泣。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幼儿:“宝宝最勇敢了!身体碰到物体了,没有感觉到疼痛,不怕痛,自己揉揉就好了。不哭泣的宝宝最勇敢,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通常幼儿哭泣都是有原因的,家长应弄清楚原因,讲清哭泣的弊端,说明正确的处理办法,幼儿就一定会纠正爱哭的坏习惯。
家园共育《孩子叛逆怎么办父母怎么教育?》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