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10个月 妈妈这么做他更聪明

01-07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BB10个月 妈妈这么做他更聪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编朋友的宝宝,已经10个月了,朋友买了很多可爱的故事书,准备开始进行亲子阅读,让宝宝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想象中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妈妈抱着宝宝,一页一页地翻着书,宝宝好奇地听妈妈轻声讲书上面的故事,还叽叽喳喳地想要学。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这场景好美,想想都觉得陶醉。

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宝宝拿着书胡乱翻,根本不会安安静静地听妈妈讲,只顾着看上面的画,有时候还会撕书,越撕越起劲。

这可了得,小小年纪就不学好,开始撕书了,不知道爱惜书本,撕了多浪费啊!

妈妈可能就会觉得,这个宝宝天生就不爱读书,就是个贪玩的娃。

宝宝撕书是聪明表现

其实,妈妈不知道,宝宝爱撕书,是很正常的,说明宝宝正在成长学习,变得更聪明了。

宝宝撕书,其实就是他在探索书本,发现了一件新鲜好玩的事情,撕的这个动作说明宝宝手指的灵活度发展得比较好了,在撕的时候,体验到手指用力的感觉,会让宝宝很有成就感。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宝宝爱撕书,聪明妈妈这样应对

对于10个月的宝宝来说,妈妈还不能把亲子阅读想成一件很一本正经的事情,这时候,如果宝宝只是爱看上面的图画,那就让他看,妈妈不一定非要讲。

如果宝宝就是喜欢撕书,妈妈也记得不要责怪小宝宝,这时候他还不懂撕是破坏行为,你可以拿一些鲜艳可爱的超市宣传单、过期的杂志等给宝宝撕,买书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不会撕烂的布书!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想要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积木也是很好的帮手!

不仅如此,积木的用处还很多。

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只是拿两块积木敲着玩,或是喜欢积木的颜色,研究积木不同的形状大小,慢慢的,宝宝会用积木叠高高,搭建不同的场景,比如城堡等等,玩法很多。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除了木质的积木,塑料积木也是宝宝很好的玩具。

同样都可以锻炼手部动作能力,塑料的积木,对于宝宝来说,还可以拼装,也会更简单容易一些。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10个多月的宝宝,正是到处爬的阶段,妈妈们也别忘了给宝宝准备一个地垫,可以放心地让宝宝在上面爬、玩耍,不用担心弄脏衣服,宝宝也爬得更舒适一些。

所以啊,宝宝撕书不是坏事,妈妈不要再错怪宝宝了!你家宝宝有撕过书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想孩子好好吃饭,家长需这么做


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在2~5岁儿童中很常见。现在幼儿园的膳食丰富,但也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喜欢,所以,避免儿童挑食偏食,不仅保证在幼儿园期间饿不着,而且对儿童一生的健康都是有益的。

一、合理安排儿童膳食不妨先从餐次餐量着手

幼儿园的膳食安排很有规律,所以对于2~5岁儿童,在家庭的膳食习惯也培养,包括注意餐次、进餐时间、餐量、食物种类等多方面。

1、餐次:2~5岁儿童每天应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正餐基础上,还至少需要两次加餐,一般安排在上午、下午各一次。如果晚餐时间较早,也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

2、进餐时间:三次正餐时间相对固定,两正餐之间应间隔4~5小时,加餐与正餐间隔1.5~2小时。

依据每天食物建议量,按照家庭习惯和儿童个体情况进行食物分配,安排正餐及加餐。进食量以正餐为主,加餐食物份量要少,以免影响正餐进食量。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可搭配少量松软面点食物。另外,食物最好选取应急食物,根据季节和饮食习惯更换和搭配食谱。

二、引导儿童规律就餐、专注进食

2~5岁儿童容易受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往往出现吃饭时玩玩具、看电视等。这种现象一定要引起家长注意了!这样会影响儿童对食物的关注度,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进入幼儿园后,也难免会因为不专注进食,吃不饱,吃不好。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尽可能给儿童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并且定时、定量进餐。

2、避免家长追着喂、边玩边吃、边吃边看电视等不良行为。

3、培养儿童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最好在30分钟内吃完。

4、儿童自己使用筷子、勺子进食,养成自主进餐的习惯,既增加儿童进食兴趣,又可培养儿童独立能力和自信心。

三、避免儿童挑食偏食家长可以这么做

2~5岁儿童挑食偏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自主性的萌发,对食物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喜欢,从而出现一时的偏食或挑食。那么,应该如何才能避免儿童挑食呢?

1、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挑食不偏食,与儿童一起进食。家长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儿童有很大的影响。

2、鼓励儿童选择多种食物,引导选择健康食物。

3、家长不在进餐时训斥儿童,鼓励、引导儿童自主进餐,不强迫进食,吃多少由儿童自己决定。

4、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尝试变换烹调方法或盛放容器,比如不爱吃的蔬菜可以剁碎,做成饺子或者包子,或者每次尝试少量,鼓励多次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但切不可强迫喂食。

5、增加儿童身体活动量,尤其是选择儿童喜欢的运动方式,增加能量消耗,增进食欲,提高进食量。

6、不要以食物作为对儿童的奖励或惩罚的措施,避免儿童对食物产生错误的喜好。

10个月宝宝的锻炼小游戏


导读:在这个年龄段,运动发育又进入了一个令人惊异的阶段。从抬头、坐、爬到了站立起来的时刻,此时是要有依靠的站立,这是为独自站立和行走打基础。所以要给宝宝创造机会锻炼,使他找到直立和行走的感觉,并增强上下肢的力量。很快,宝宝就会独自站立和行走了。

10个月,多数宝宝开始注意自己和周围人与物的关系,有了自己的“小主意”。比如他会做一些事情讨你的欢心,让你满意,以便得到你的称赞。如果你责备他,他还会伤心地哭了;如果他玩得正高兴,你去打搅他,他还会发脾气。累了、饿了或身体不舒服时,宝宝会更容易发脾气,所以你要尽量避免这种情景。但是当他身体好、睡得好吃得香的时候会很愉快。每次看到妈妈爸爸下班回家,他会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看见好吃的饭菜,会咂巴小嘴。听到熟悉的曲子响起来的时候,会拍手或晃动身子跟着哼哼。真是太可爱了!

游戏推荐

1.爬“山”:准备一些枕头、垫子、被子之类的东西,在大床靠墙的位置或干净的地板上堆起来,像一座小山似的。教宝宝爬上“山”,或从“山”上滑下来,你在旁边保护他,避免发生危险。此活动可以让宝宝在愉快地玩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增强大运动能力。

2.藏起来:准备一条大浴巾,几件宝宝喜欢的玩具。比如,你拿出玩具小球,当着宝宝的面,用浴巾将小球裹起来。问宝宝:“球呢?”鼓励宝宝打开浴巾拿到小球。换成别的玩具,反复玩几次。这个游戏不仅让宝宝感到新奇,而且可以锻炼他小手的灵活性。

3.小狗怎么叫:准备小狗、小猫、小鸭子等宝宝所熟悉的动物图片各一张。当你出示小狗图片的时候,对宝宝说:“这是小狗,小狗怎么叫?”教宝宝说:“汪汪。”换一张图片接着玩。这个游戏在教宝宝认识动物的同时,可以锻炼发音。

4.指鼻子眼睛:拿一个宝宝熟悉的娃娃,让他指指娃娃的鼻子、眼睛等。边指边问他:“娃娃的鼻子呢?”“娃娃的眼睛在哪儿?”也可以让宝宝指妈妈的五官。指对了亲一下他作为奖励:对啦,宝宝真棒!此游戏可让宝宝理解语言,同时可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专家点评:在这个年龄段,运动发育又进入了一个令人惊异的阶段。从抬头、坐、爬到了站立起来的时刻,此时是要有依靠的站立,这是为独自站立和行走打基础。所以要给宝宝创造机会锻炼,使他找到直立和行走的感觉,并增强上下肢的力量。很快,宝宝就会独自站立和行走了。

宝宝此时已懂一些事了,能看懂大人的表情。虽不能完全听懂语言,但能听懂大人的语气。所以此时父母对宝宝做某件事的态度,对他的行为表现有重要作用。肯定的态度和奖赏动作,可使这一行为表现坚持和固定下来,而否定的态度和“惩罚”的动作,或仅仅是冷漠,即可使某些行为消退。这就是强化和负强化的作用。在宝宝不能听懂语言时,这种教育起主要作用。父母们一定注意,用你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使宝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先别急,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当婴儿哭闹的时候,父母会关注孩子哭闹行为背后的原因,猜测他可能是饿了,冷了,或者不舒服了。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好像渐渐丧失了这个能力,变得只关注孩子的行为,却很少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里举两个例子,你就能明白,孩子明知道那么做不对,为什么会做一些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事。

有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旁边坐着一对母子,妈妈埋头忙碌,6岁的孩子在用蜡笔涂色。安静了没一会,6岁的孩子开始用脚踢桌子。“别踢了!”妈妈很生气地瞪了他一眼。孩子撅了撅嘴,停了下来。没一会,又开始踢桌子,妈妈呵斥了他,孩子安静了没两分钟,又开始踢桌子,这时同桌的人已经不胜其烦,换了座位,妈妈感到又窘迫又恼怒,狠狠打了孩子一巴掌。

妈妈对孩子调皮的行为感到气愤,并且急于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却从没想过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孩子也一样,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踢桌子的行为,让妈妈的注意力从书本转移到了他的身上,虽然是被妈妈批评、责骂,但他依然很满足,因为他的真实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就是寻求妈妈的关注,即使是负面的关注。

如果上面的故事说服不了你,下面这个故事你可能会更有感触。三岁的贝贝本来是个快乐可爱的孩子,他成长得很快,父母感到很欣慰。他一岁前学会走路,十八个月就不再用尿布了,两岁时能清楚地说出正确的语句,而且他很擅长表现自己的聪明可爱,得到大人的肯定和喜爱。可是忽然,他开始哼唧、哭叫,还经常尿裤子、拉裤子,这些年龄倒退的行为发生在弟弟出生两个月之后。贝贝的父母,感到很疑惑,就向儿童心理医生请教。

医生,告诉他们:“贝贝会出现这些行为,是因为他观察到,弟弟得到了全部的关注,自己失去了在家里的位置。他认为,只要自己变成一个婴儿一样不能自理,就能重新得到妈妈的关注。你会觉得孩子采取的方式有点莫名其妙,这是因为孩子并没有察觉和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完全依靠的是自己的直觉。”

贝贝的父母现在明白了,孩子出现这些错误行为的原因,是想寻求关注,所以父母及时做了调整,平时在照顾弟弟的同时,也给予贝贝足够的关注,比如妈妈如果抱弟弟,就一定会抱他,不会因为弟弟是婴儿,他是个大孩子而区别对待。另外,父母还邀请贝贝一起来照顾弟弟,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这样的调整,不久之后,贝贝又回到了那个聪明伶俐的状态。

从上面两个故事,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孩子真的很需要父母的关注。因为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能依赖的只有父母,他们除了父母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他们感到父母不够关注自己,就会极其没有安全感。

而父母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孩子,还有我们的伴侣、父母,以及自己的事业和财富,我们的安全感也来自多方面,精力也同样被分散到各处。所以我们越来越难做到:将100%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我们,原来孩子爱我们,远比我们爱孩子的还要多啊!

孩子错误行为的背后,有着特定的原因,所以在遇到孩子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时,我们先别急着纠正、责骂、或者惩罚,想想孩子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孩子经历的少,很多事情没还需要引导,只有找到每件事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不适当的行为。

必看:家长们这么做,就是在逼老师“放弃”您的孩子!


从孩子走进学校开始,老师对他的影响就非常巨大。

被老师重视的孩子,成绩更优秀,自信心更强,无论在智力还是性格的发展上都会更好一些。

而一旦被老师忽略,孩子不仅会成绩下降,出现自卑情绪,在人际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碍,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还可能会自暴自弃。

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某种程度来说,甚至受家长影响更大一些。

作为家长,和老师打交道时,下面这五个忌讳,一定不能犯。

1、没搞清楚事情之前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反应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日后自然会对孩子另眼相待。

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大闹学校和老师,只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给老师留下的这样的负面印象自然对孩子很不利。

2、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

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如果家长对一些规定很有意见,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规定,这会让学校和老师非常为难。也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学校,需要面对几百几千的学生。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制度,往往就是为了保护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

3、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

孩子的教育,第一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长,老师希望能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好能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此家长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如果实在无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师沟通。否则老师不确定你是否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也不确定你孩子出现问题后自己的处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会知道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否与家庭问题有关。孩子最终教育成什么样,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自然很难因材施教。

4、拿社会和整个教育的问题来评判老师

就像这个世界最想让病人健康的是大夫,那这个世界最想让孩子优秀的就是老师了。能把学生教得个个优秀,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梦想。

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一旦社会上出现一些教育事件,都会认为整个教育行业出了问题,对自己孩子的老师也大加指责。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确实有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否定所有的老师。这会让绝大部分怀揣教育理想,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伤了心。如果家长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老师自然也会报之以对孩子的宽容和鼓励,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5、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

在几年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老师最厌烦哪种家长?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的家长排在了首位。

现在很多家长会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教育不是服务,它是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滋养。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因为也只有这些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让老师用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份最优质的教育。

孩子叛逆其实是好事? 这么做,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


孩子叛逆其实是好事? 这么做,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

孩子从小到大会经历三个叛逆期,所谓“叛逆期”,其实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孩子2~3岁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其次,是他7~10岁的独立自主意识阶段;然后,就是12~18岁我们都知道的青春期。

第一个叛逆期:2~3岁

孩子的“叛逆”,其实从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Terrible2”。孩子在2~3岁的时候,会逐渐开始与父母“作对”,比如不愿意让爸爸妈妈抱自己的玩偶、吃自己的饼干等等。

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正在学习区分“自我”与“他人”,随着孩子物权意识的增强,他要通过确认物品的归属权,来认知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在这个阶段,不要跟孩子生闷气、觉得孩子自私,他压根都不知道”自私“是什么呢。

随着孩子长大,他会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今天出门穿什么、午饭想吃什么,等等。这是个培养孩子主见、训练孩子自我表达的好机会,不要因为孩子的想法与你不同,就去压制他。

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要求,耐心听孩子的主意,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完整表达出来。有的孩子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得很好,遇到无法表达的时候会哭闹,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引导孩子的情绪,通过问“为什么”,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哭闹解决一切。

第二个逆反期:7~10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孩子进入学校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因此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很多事情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有时会不讲道理,乱发脾气等等。

此时,父母一定要放弃家长“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多帮助和引导孩子。

比如,对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是否想要发展这方面的爱好等?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个逆反期:12~18岁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经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

青春期的孩子,角色和身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他们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支持。他们非常重视同伴关系,易受同伴影响,可能会做一些并非自己意愿但同伴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

这些行为虽然父母不认可,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等。这也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会面临一些危险,如网络成瘾、早孕、酗酒、犯罪……

想要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首先,我们要学会信任孩子有这个能力;其次,就是与孩子保持亲密而有间的亲子关系: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多与自己的亲戚朋友走动。

总而言之,叛逆期并不可怕,父母了解了这个成长规律,应对方式对了,这3个叛逆期,大部分孩子都能够顺利度过。

对于孩子的“叛逆期”,英国皇家育儿师凯瑟琳也有话要说:

凯瑟琳老师分享:

孩子一定会进入叛逆期,我们需要这个时期的存在,这证明孩子在长大。

首先,你需要为孩子的行为设定底线,决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需要加以限制,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每个父母不一样,每个家庭的边界也不一样。

另外,不要剥夺孩子所有的控制权,要允许孩子一些行为的发生。一旦孩子感觉到自己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不受自己控制,他们会用最强烈的方式反抗。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制定孩子行为的底线,把握住原则,但不必事事较真。

“叛逆期”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孩子对家长的叛逆,也就是说,“叛逆期”其实是以家长为中心下的定义,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正是他在探索独立的自我,学习如何独立生活的“黄金期”。

叛逆,不意味着不合理。我们养育孩子,是在养育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听话的宠物。我们需要孩子学会面对困难、承担责任、自信积极。如果在“叛逆期”,家长跟孩子站在对立面,压制孩子的想法与行为,他就变成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也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自大的家长。,当我们重新看待“叛逆期”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探索期”,孩子会在这个时期逐渐长大,逐渐明白:什么是属于我的、我能做什么、我能怎么做,所以,家长们,不要把“叛逆期”视为洪水猛兽,用更包容的心态去迎接它吧!

早期教育:宝宝10个月,可以进行的能力训练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宝宝10个月,可以进行的能力训练,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已经10个月了,宝妈们做好准备迎接宝宝的新阶段了吗?10个月是一个分水岭,宝宝无论是对身边事物的感知还是生活能力,和之前相比会有明显进步。

好多宝妈还不知道10个月的宝宝可以进行哪些能力的训练,或者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下面为你介绍一些适合10个月宝宝的能力训练方法。

一、交往能力

1、与家人交往

这一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认识家人,尤其喜欢与父母相处。随着和父母的相处,宝宝可以记住相处时间较长的亲人(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但是对妈妈的依赖也表现的更明显。

父母可以尝试和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手势,教宝宝一些简单的词汇,以及做一些面部表情,宝宝会在相处中分辨、学习。

2、与同龄宝宝相处

10个月的宝宝们在一起,已经会相互拿玩具,甚至会做一些他们之间的简单游戏,现在是他们和同伴交往的第一步。宝妈们可以适当带宝宝出门,让宝宝多多接触同龄宝宝。

二、生活能力

1、手指抓握

10个月宝宝手指抓握能力进一步提高,表现为:主动参与吃饭、主动抓取东西等。很多宝妈宝爸认为宝宝吃饭时候抓勺子或筷子的行文是在捣乱,其实是宝宝自己的练习。宝妈可以给宝宝专用勺子、筷子等,让宝宝用于练习,或者让宝宝自己抓着奶瓶喝水等。

2、腿部力量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学习站立。让宝宝依靠家具或者其他东西独立站立,这是为行走奠定基础,并且让宝宝从水平位转变为垂直位。

3、口语能力

这段时间会是宝妈的幸福时刻,宝宝会发出“妈妈”的声音。宝宝会从无意识的发音向有意识发音转换,宝妈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宝宝。

三、感知能力

1、记忆力

宝宝已经可以记住一些简单的词语以及常用物品的名称。宝妈可以尝试和宝宝玩“捉迷藏”,比如把宝宝正在玩的玩具藏到身后等,宝宝已经对物体有了较牢固的认识,会主动寻找。

2、注意力

宝宝会观察并模仿一些常见动作,并且会较长时间观察、玩耍感兴趣的事物。宝妈可以试着观察宝宝喜欢的东西,给他并且让他自己玩。

总结:宝宝满10个月了,各方面能力都在提升。这时段的宝妈既有宝宝学会喊“妈妈”的喜悦,也会因为宝宝的精力旺盛感到疲惫,体会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最后提示一点,宝宝与人交流能力提升的同时,见到生人的恐惧会表现的明显,宝妈要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和宝宝一起开心的度过这一阶段吧!

喝妈妈的母乳宝宝会更聪明


(1)母乳中蛋白质主要是乳清蛋白、酪蛋白等,其中以乳清蛋白含量最高,其生物利用率高,能保证婴儿期神经细胞快速发育所需的蛋白供给,而且母乳中含有利于脑细胞发育的物质如牛磺酸等。

(2)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溶菌酶、乳铁蛋白等,这些能增强婴儿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避免疾病对婴儿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影响,保证智力的正常发育。

(3)母乳中含有多量的不饱和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廿二碳酸等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牛乳,而这些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成分,对脑发育、神经髓鞘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视网膜细胞同大脑灰质一样富含这些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而这些高浓度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智力、视力发育。母乳中胆固醇含量是牛乳的3~4倍,并且易于吸收,而胆固醇是形成神经髓鞘所必需的,对发育中的脑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4)乳糖是母乳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能保证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其能促进肠内钙的吸收,且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从而可减少佝偻病的发生及其对智能的影响。

(5)母乳中铜、铬含量及初乳锌的含量均较牛乳丰富,母乳中铁的含量虽不高,但其吸收利用率可高达50%,故比其他乳品喂养的婴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少,从而避免缺铁对智力的影响。锌在人体内参与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和细胞分裂,是婴儿智能发育所必需的,母乳特别是初乳中锌的含量高,一般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6)通过喂乳,母亲可对婴儿进行启蒙教育,促进婴儿智力发育,而且哺乳时母子间的皮肤接触、目光交流、爱抚及哺乳前后语言和感情交流,都有利于婴儿感知觉的发育。

故生后母乳喂养(至少生后6个月内)有利于婴儿脑细胞发育,有利于婴儿智力发育。

0-6岁宝宝智力开发 (第10个月)


如何开发10个月婴儿的智力?

智力开发方面,要用体育用品,让他自己摸索。还有就是要放在他面前,而不要塞到手里。推荐网球等质量轻、弹性好、体积小(又不小到可以塞入口鼻)的球类。还有就是选择可擦洗彩笔,让宝宝随意发挥,而不必担心他以后改不掉这个习惯(一般孩子到5岁以后会自行改掉这个问题)等到大一些,主要还是讲故事,这是很有效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家长切忌发挥和偷懒,而应该一个字一个字不读错、不多读少读,尽量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时候读多遍,而不要读过一个了事。这样的话,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自己拿书认故事,可以促进孩子识字。

怎样为10个月宝宝选择玩具?

婴儿从用整个手掌握物品开始,直到九个月左右,才进展为用手指掌握物品。因此只要摇晃、挤压便会发出声响的玩具,可以使这个时期的孩子充分运用他的手指。让孩子用手指转一转、压一压,如果可以动的部分有很多,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时可以锻炼其手指的灵巧度,是训练他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掌握小物品的好方法。

如何跟10个月宝宝玩什么游戏?

活动实例:指认身体各部位名称、特徵,可以认识身体,和孩子一起在镜前扮鬼脸、眨眨眼睛、张张嘴巴、动一动鼻子、眉毛等,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五官的变化。1。和孩子看看自己和父母的手,比较看谁长?谁大?谁小?较胖?较瘦?2。比较自已的手指那一只长?那一只较短?那一只胖?3。左右手配对:大拇指配大拇指、小指配小指让孩子手放於白纸上,手心向下,打开手指头将其手的轮廓描绘出来,运用画好的手指来观察自己的手。孩子的学习是透过自己的经验,而非别人所能替代活动的,故在教导孩子认识自己身体时,可使用活泼的学习方法,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从尝试体验而学习身体部位、器官之功能与位置,了解自己继而培养自我概念,及建立正确人生观。

10个月的宝宝智力发育有何特点?

这个时期又是宝宝智能发育的关键期。在行为模式的发展方面将出现一些飞跃性的变化。也是对积极开发和培养小儿智能的重要时机。其主要的行为表现如下:大运动:小儿能自己拉住杆站起,身体完全直立:能扶住杆走三步以上,一边走,一边移手。精细动作:能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如豆豆之内的小东西适应能力:能主动拿掉杯子取出放在下面的东西。能明确她寻找盒内的木珠。语言:能叫爸爸/妈妈等社交行为:懂得常见人及物的名称。会用眼注视所说的人和物。

10个月的宝宝囟门闭合,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好象早了些。至10个月,头围45。5厘米尚属正常,请注意观察以后各阶段头围的发育状况。

在宝宝头颅顶部有一个菱形间隙,称为前囟,大小为2。5厘米X2。5厘米(两对边中点连线),摸上去有搏动感。前囟在12~18个月时会闭合。前囟闭合过迟,可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小头畸形患儿。前囟饱满隆起,表明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膜炎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凹陷,见于脱水、营养不良和极度消瘦的孩子。

宝宝10个月大了,左脑发育不是很好,怎样改善,能使今后的智力不受到影响?

自然成长,可能只是晚发育吧。要不然买些补品可能有助于大脑发育。再不然去问医生,多锻炼他的右手活动能力。

10个月孩子总摇头跟智力障碍有什么关系吗?

缺钙的宝宝会有此现象。睡觉时摇头的其它情况:夜间摇头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睡眠时头部有异常运动发作,少数伴有全身摇动。本病的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包括智力障碍,应激、兴奋作用等。诊断:根据儿童在睡眠中发生摇头、摆动身体等动作,诊断不难。但应与一下疾病鉴。

如何锻炼宝宝眼脑手的配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玩撕纸(撕得越小越好),这个可以摩擦孩子的指尖,指尖的摩擦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又恨的帮助;可以玩穿珠(玩时一定要有家长陪同,以免孩子吃下珠子),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眼、手、脑的配合,对开发孩子的智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如何对十个月宝宝进行智力开发?

唱歌会使宝宝对节奏敏感。在几乎还站立不稳时就会按音乐的节奏摇晃。在播放宝宝熟悉的曲调时,他们会鼓掌。听音乐一般能使大脑得到训到的颜色和画面练。宝宝的运动能表明其将来体育运动的天赋。颜色会促进小艺术家成长。有些宝宝很早就有良好的色彩感。念诗和多说话会唤起婴儿的语言兴趣。语言天赋既是天生的,又是教育养成的。与宝宝多说话会激起其的语言兴趣。

10个月的宝宝能稳坐较长时间,能自由地爬到想去的地方,能扶着东西站得很稳。拇指和食指能协调地拿起小的东西。会招手、摆手等动作。能模仿大人的声音说话,说一些简单的词。十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并会一些表示词义的动作。10个月的孩子喜欢和成人交往,并模仿成人的举动。当他不愉快时他会表现出很不满意的表情。

这么做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你中枪了吗?


在教育的时候,我们经常无意识地做了很多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事情尤其是以下这7件事!

01、我们不让孩子经历风险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安全第一”的原则让我们生活在失去孩子的恐惧中,所以我们尽全力去保护他们。

尽管这是作为家长的义务,但是这种行为存在负面影响。欧洲的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摔倒的经历,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恐惧症。

事实上,孩子们需要经历挫折以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正如如果没有经历过分手,一个人很难获得感情上的成熟一样。如果家长让孩子完全避开任何风险,那么孩子将会成为一个傲慢自大的人。

02、我们的帮助来得太快

由于家长的过分帮助和指导,如今这一代青少年缺乏一些必备的技能。当我们给予孩子过分的指导,就剥夺了他们自己经历重重困难找到解决方法的珍贵体验。也就是说,这种做法让孩子缺少了一种必要的锻炼和经历。

渐渐地,孩子习惯了在面对困难时等待他人的救助。但在成人世界中,事情并不总是这么美好。换言之,这种做法削弱了孩子的竞争力。

03、我们过分赞美孩子

我们往往鼓励孩子做个自信的人,这种风潮的流行已有些时日。在19世纪80年代,这种思潮出现在学校教育体系中。

当孩子加入一个小小的棒球队,你可以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赢家。人们似乎自然而然地认为,这种做法将极大地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但研究调查表明,这种做法事与愿违。

孩子们往往会观察到,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不再有人表扬他们。这时,他们就会质疑父母的话的客观性。渐渐地,他们学会了说谎、言过其实、粉饰太平——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面对过真正的现实。

04、我们将爱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孩子未必需要每分每秒都在被爱。孩子们也许能够从失望中恢复过来,但他们未必能够抵抗溺爱的负面影响。所以大胆地对他们说“不”,让他们为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努力。

作为家长,我们倾向于在奖励孩子的时候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当家里有多个小孩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感觉只表扬一个而忽略另一个是件不公平的事情。但这是不对的。

下次,千万要记得别告诉他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奖励是去商场疯狂购物。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孩子将会不习惯于无条件的爱。

05、我们不向孩子分享自己过去的错误

健康成长的孩子正展开双翼拥抱世界。作为成人,我们必须引领他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在所有方面无微不至。

因此,告诉他们你在他们那个年纪犯过的错误能够帮助他们在类似的情景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吸烟、喝酒、吸毒等“负面课程”)。

同样,孩子必须学会承担责任,尤其是他们做错的时候。告诉他们在你面对相同情景时的感受,告诉他们你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了什么。

06、我们错误地将聪明

有天赋和有影响力当做成熟

“聪明”、“有天赋”或“有影响力”是常用的对于成熟度的判断标准,因此,家长们往往认为聪明的孩子是足够成熟的。这不对。

许多专业运动员和好莱坞明星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天赋能力,但是他们仍然会卷入可怕的丑闻中。事实上,这三个特质远非人生的全部。

科学地说,并没有绝对的“独立年龄”。一个好的办法是观察孩子同龄人的做法。如果你发现孩子的独立能力差于同龄人,那么你就该延迟他自立的年龄。

07、我们没有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模范是我们的责任。为了帮助他们独立、诚实、有爱心,我们就必须做到这些。作为家里的领导者,我们可以先从“说到做到”开始。

同时,也要特别注意细节——孩子们绝对会注意到这些。如果你不抄近路,那么孩子们也会知道他们不可以这么做。向孩子展现做志愿者服务的快乐,孩子们也会向你学习。

总而言之,你尽全力做一个榜样,孩子们会注意到这些并且做一样的事情。

相信《BB10个月 妈妈这么做他更聪明》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