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教师素质研究得到的启示

04-27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从国外教师素质研究得到的启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国外教师素质研究得到的启示

教师角色应赋予新内涵,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角色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上面的。这些期望,从另一方面说来,是来自别人对我们期望的主要方面。”因此,教师角色特点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角色的素质要求和教师对自己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意识。

国外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教师在社会变革中所担负的使命及角色起了变化。欧美一些人士认为,未来教师角色,应具有人文特质,指导学生过智慧型生活,它不再是传统社会中的只传授知识的严师,也不全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灵师”,而应该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

林格伦认为现代教师实际上是担负着多种职责和功能的,扮演着许多心理角色。这种角色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是“教学与行政的角色”,其中教员角色最重要,还有模范、社会的代表、课堂管理员、办事员、青年团体工作者,公众的解释者等次要角色。第二是相对地扮演的新角色,即“心理定向的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学家、人的关系的艺术家、社会心理学家、催化剂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等角色。第三是“自我表现的角色”,包括社会服务工作者,学习者和学者、家长等形象。林格伦说:“近些年角色的着重点和教师扮演方式有了新内容”。

“教师扮演许多角色。这些角色相互联系并且相互重叠。有些角色相互补充,而有一些又彼此矛盾”。

教师角色理论的研究中,近二、三十年来,国外学者在对教师“心理定向角色”有了新的认识。按传统的看法,教师的智力、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然而,莫斯和怀尔德、巴尔和琼斯等研究表明,在教师具备一定的智力和学历后,其智商同教学效果相关极低,知识水平与学生学习成绩相关微弱。

而达到了必要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因素,西方研究者希勒及其同事的许多研究指出,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西方学者进一步证明,在具备了教学能力后,教师的人格因素是学生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的要素或“变量”。勒温等人的实验和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表明,教师作风民主、态度热忱、关心帮助学生、期待学生进步这些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国外这些教师角色的研究成果启示我们:教师角色应赋予新内涵。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教师只教书,可以不去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观点,而要扮演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多种角色。每个教师只有自觉地意识到社会需要自己扮演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角色,并注意培养那种育人所必备的优良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因素,才能成为一位受欢迎的人民教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现代教师不仅应该成为“严师”、“灵师”,更重要的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人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从斤斤计较的法国父母中得到的启示


育儿心得:从斤斤计较的法国父母中得到的启示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法国人在很多方面都特别爱斤斤计较,很讲究计划,不会大手大脚随意乱买。很多法国的家庭都是由女主人列出一周所需要的食品和日常用品,然后去超市集中采购,很少盲目购买物品。常常在超市看到孩子们拿出很长的单子在看着什么,然后问妈妈:拿几个人的?几天的?看单子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认字,也可以增加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小的孩子一边学认字一边参与家庭的集体活动,家庭气氛很浓。常常会这样问这些法国孩子为什么不多拿一点,他们却会回答:数量事先定好了,买多了吃不完会浪费,买少了,营养不够,对身体不好。而且我们每次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们一周可以花多少钱,也可以比较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数量,在不同的商场价格的不同。这样孩子每次买东西也可以让他们学会有计划和有选择性的购物。

这个法国父母小小的举动却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父辈母辈一直都教育我们从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是不可以丢弃的,要大力提倡。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纵观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帝王圣人名人一直奉行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美德。

现在的孩子每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勤俭节约了一辈子偏偏对孩子却宠爱有加,殊不知这样孩子反而容易养成孩子们不懂节约,奢侈浪费的坏习惯。显而易见,法国父母在生活上的所谓斤斤计较,实则是教育孩子们要学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前段时间看到某教育机构对几所学校的在校小学生做过一次名为如何理财的讲究访问,采访了很多小学生让他们写出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是如何花费的,出人意料的是很多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小朋友更懂得如何理财以及理财的意义。很多父母会让孩子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还有的小朋友会想到把钱借给亲戚买房来收取利息等等。正如文章中的法国父母,他们让孩子明白了学会在允许的条件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如何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来达到自己最理想的目标!总而言之,法国父母的这样所谓的斤斤计较我个人觉得非常值得我们中国的家长借鉴和参考,他们不仅能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更能培养孩子自己的理财观念,懂得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获取自己最大的收益。通过合理的比较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国外幼儿看护研究


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飞速发展,国外幼儿看护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本文介绍国外幼儿看护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以期能给国内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幼儿看护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70年代,研究者集中关注的是母亲看护和非母亲看护的比较。这种研究的起因是女权运动在西方开展,越来越多的母亲外出工作。“母亲外出工作会对婴儿造成多大伤害”是幼儿看护研究者所关心的话题。此时研究者尚没有考虑幼儿看护的类型、质量及家庭因素对幼儿看护的影响等。第二个阶段是在80年代,由于母亲外出工作已不再是有争论的话题,研究者们开始评估幼儿看护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等)对幼儿看护质量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开始关注幼儿看护质量。第三阶段是在90年代。这一阶段幼儿看护的研究工作更加深入了。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幼儿的整个身心发展状况,并综合考察对幼儿看护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下面着重介绍第三阶段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一、家庭因素对幼儿看护的影响

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人对幼儿的漫不经心或不适当的看护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得到许多研究及实际经验的证实。现在的幼儿看护研究者不仅关注父母亲的个性、经济收入、感情质量、受教育程度及对幼儿教育的态度等,还关注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家庭其他成员对幼儿看护的影响。在家庭因素中对幼儿影响最明显的是家庭关系,良好、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会使幼儿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更强的责任心。影响幼儿看护的另一个重要家庭因素是母亲,通常母亲与幼儿的接触最多,与幼儿的感情交流也最频繁、最直接,因而对幼儿的影响最大。研究者从母亲的个性、文化修养、身体状况、婚姻生活质量以及母亲对幼儿的态度、单身还是再婚、是否外出工作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幼儿看护的影响。研究表明,母亲的身体状况、婚姻生活质量以及是否为单身这三个因素对幼儿看护的影响最为明显。母亲情绪不稳定、低落、抑郁等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导致幼儿不易与人相处。另外有纵向研究表明,母亲的长期抑郁会导致幼儿的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单身母亲由于本身缺少生活及情感上的稳定感,对幼儿看护的态度也会有很大的波动。如果幼儿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情感环境中,他们的个性及情感发展都将受到很大的消极影响。最新研究发现,母亲外出工作并不影响对幼儿的看护,只要母亲能抽出时间来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二、幼儿看护机构对幼儿的影响

由幼儿看护机构照顾幼儿是非母亲看护的主要方式之一。看护机构对幼儿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衡量幼儿看护机构的看护质量可以有很多标准,但最基本的标准是能否满足幼儿的健康和安全要求。另外,是否有足够适龄的看护人员、看护人员与幼儿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是否有不断发展的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和需要的课程、是否有充足的室内外空间等因素也是衡量幼儿看护机构质量的标准。研究表明,幼儿看护机构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看护人员,二是看护机构的管理。看护人员和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幼儿社会行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处于良好的关系中的幼儿,能较好地与自己的同龄人相处,并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进入学校后,这些孩子会有更多的朋友,有更强的领导才能和吸引力。研究表明,这种良好关系的确立取决于看护人员是否经过特殊的职业训练,能否及时地对幼儿的需要及行为作出恰当的反应。看护机构除了要对看护人员、场所及课程等作出合理的安排外,还必须加强对整个机构的管理,这种管理包括将幼儿按年龄分组看护,看护的人数要适中,看护人员要相对稳定,看护人员的心理素质、精神状况要符合要求等等。由于看护机构对幼儿的社会化及行为道德规范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对幼儿看护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三、家庭聘请的看护者对幼儿的影响

研究发现,聘请家庭看护者来照顾幼儿,可以减少陌生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适应,在家看护的幼儿不分明确的年龄组别,也没有统一安排的课程,幼儿活动的余地很大,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另外,在家庭中由于幼儿不多,看护者与幼儿有更多交流的可能,幼儿可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在这种条件下,幼儿很少表露出不合作行为,并能从看护者的语言激励中获得动力。但由于家庭聘请的看护者一般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训练,大多数只能进行一般性的照料,幼儿缺少真正的教育。与进入幼儿看护机构的幼儿相比,家庭看护的幼儿探索行为较少,社会适应能力、领导才能及组织能力、使用精神等都比较差。这些研究表明,家庭聘请的看护者并不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

年轻父母从励志人物身上获得的启示


眼看暑假临近,孩子们还没怎么样,这家长们便开始忙活了。忙活什么呢?为孩子们做主去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兴趣班或许补习班。其实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方法是不是有些太过了呢?很多家长,根本连听取孩子意见的方式都没采用,而是直接专横的就作了孩子的主,无论喜欢不喜欢,就直接给孩子报了名。面对自己的专制作法,他们的理由还很是一个充分:孩子还小,他们懂什么呀?我现在的做法完全是为了他们好。他们小时候不多多学习点本领,这长大了该怎么办?哪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呀。这话听着似乎在理,但实际上对吗?孩子小时成绩就必须得全优,将来才可能出人头地?才能有大出息?这个倒真的未必。

马云这个以跨入世界级富豪行列的励志人物相信我们国人大都熟悉

,别说小时成绩如何,就连大了数学还得过1分呢?可现在马云没出人头地吗?再看另一位励志人物——任志强,往往在微博或者一些媒体专栏中语出惊人,以致于大家给他起了一个“任大炮”的外号。可就是这么一个语出惊人言词犀利的励志人物,小时候的语文成绩是一塌糊涂,语文老师只好多次找家长谈话,处理问题。

看到以上这两则有关励志人物读书的事情,年轻的父母们,你是否还会抱有原来的观点呢?

从细微处看美国素质教育


美国,不仅在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其教育发展也令世界刮目相看。美国对幼儿进行的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小中见大的素质教育。

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包括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他们不是把幼儿的体育运动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把它看成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运动的种类很多,有些运动注重培养孩子的耐力,比如游泳;有些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敢和主动,比如冰球;有些是要培养孩子的竞争和谦让,比如跆拳道;有些是要培养孩子的团体精神,比如足球……美国家长重视孩子的健康,认为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决定一切的基础。他们在孩子体育运动上的开支很大,并支持孩子从事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运动。一般来讲,美国小孩子都会喜欢几种不同的运动。很多家长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每天下班后,家长就成了孩子的司机,到家还要充当“陪练”。那些体育运动的目的,是每个教练必讲和必教的东西,孩子学着体育,也学到了体育精神,不仅体格强健,而且意志也变得坚强。美国家长对幼儿从小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教育,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还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心理素质。

启发式的创新教育

美国的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做各种创造性游戏,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做各种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拼装各式各样的玩具模型,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小孩子具有好动的天性,比如在墙壁上乱画,拿剪子或刀子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这在我们国家,大人大多会坚决制止。而在美国,父母们看到的是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事后他们会耐心地教给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有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女孩告诉她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小女孩说是薇拉小姐教的。结果这位妈妈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能会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孩子认识了英文字母之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伊迪丝的妈妈认为幼儿园这种做法损伤了小孩子幻想的翅膀,而法庭也最终因为伊迪丝妈妈有力的说法而判幼儿园败诉。

美国家长也时时处处为孩子优良品质的养成做典范。凡是有停车牌的路口,不论有没有车,美国人都会遵守路规停下来,看过左右街口以后才重新起步。在没有红绿灯或者停车牌的路口,四面车辆一定都会停行,按照先来后到和右手车先行的路规,依次过路口,极少有人不守规矩,乱闯抢先。孩子每天看到大人这样开车,自然也就守同样的规矩了。

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呢?无可非议,就是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可是,传统的培训方式已越来越暴露出弊端,其比较集中的问题则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针对性和实效性太差,于是,教师便出现了“听课时激动,走在路上感动,回到家不动”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培训方式,使培训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当前需要,保证培训的针对性,于是,我园开始了“园本培训”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园教师的培训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理解内涵,强化意识,营造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何为“园本培训”?就是指教师专业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幼儿园,不再把外出学习当作唯一的培训方式,而是倡导幼儿园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员,充分利用园本资源,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的培训,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保证新《纲要》的贯彻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它具有着“目标的直接指向性;组织的自我表现主体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园本培训”更能针对本园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当前需要而展开。

为了使园本培训工作能顺利进行,在理解了园本培训重要含义后,园领导班子首先统一思想,把园本培训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先导工程来抓,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学习,高度认识园本培训的重大意义。首先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新《纲要》的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统一认识,领悟《纲要》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职业道德。学习使教师们了解到要将工作与自身的学习、研究紧密结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使园内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学习、研究气氛。

二、优化机制,以人为本,规范园本培训管理体系。

园本培训是以人为本的,追求的是幼儿园的发展和广大幼儿、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因此,为了提高我园园本培训的质量,我们首先规范起着组织、协调作用的园本培训管理体系,促进园本培训活动正常化、制度化。

一)、建全管理网络,完善规章制度。

管理网络和制度的落实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在动机。由于我园规模大,教职工多,为使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分层管理,层层落实,使各线、组、岗目标明确,各司其职。因此,自进行园本培训以来,我园实行了园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制度,形成了“班级为核心,教职工为主体,家长参与”的管理模式,重大决策性事项及有关问题都由园务委员会、家委会分别讨论研究,然后在全体教职工会上决定通过,这样的分层管理,有效地发挥了各部门的职能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在教育线,我们设了副园长岗位,让副园长分管每个级段的各项教育工作,副园长的工作又由教科研组长与各个级段组长协助完成,同时,级段组长又分正、副两位,副级段组长配合正级段组长工作,再者,副园长的工作又由两位园长助理进行检查和指导。这样,从园长室到科研室,科研室到各级段教研大组,再由各级段教研大组延伸到每位教师,及时指导与反馈信息,走上了一条依靠集体智慧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培训新路子,形成了一个较为规范、有效、多通道的管理网络。

同时,根据本园实际,为使考核客观公正,我们每学年根据考核情况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及各项规章制度,如在制定考核制度时,我们把教师自评、他评与园评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落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这样,既能体现教师各方面的表现又能突出重点,进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合作化管理关系。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注重创造能激发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模式。

1、自我发展计划:学期初,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写一份“自我发展计划”,根据教师所思考的自己今后发展方向,园领导给予相应的支持。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在园长和教师之间有双向选择,有了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是激励和督促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有新的要求,新方向。

2、自荐式开课:把以往的“指派式”公开课变为“自荐式”,就是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诉教师们,如级段开课、研讨课等,让教师自愿报名。这样一来,即调动了自荐教师的开课积极性,又避免了因“指派式”导致很多教师产生“领导不重视我”的想法。

3、多元式听课:我园开展了多元化的听课方式,除了领导听课外,还有教师间的互相听课。有师徒间的课;有邀请性的听课,也有突击性的听课……通过多元式的听课方式,教师们看到了别班良好的班级常规,学到了老教师们的教学经验。

4、积极的园际交流:积极开展园际间的交流,向姐妹园互讨经验,向辅导园输送经验。这个过程中担当主角的均是我园的一线教师,这些机会都被教师视为挑战自己、展示自己、激励自己的平台,在与他园教师切磋经验的同时也促进我园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使这项工作变得更为有意义。

在促教师专业提高的管理中我们发现,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对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园领导努力营造尊重、和谐、民主、轻松的气氛,常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观察、交谈,发现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的需要与困惑,及时提供专业咨询和帮助。同时不断反思我们的管理工作,及时改进与调整。在工作评价中实行横向和纵向的统一,并注重发现和激励教师的优势,使之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让其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使教师群体间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了教师积极有效的专业成长。

三、参与互动,反思评价,开拓园本培训新途径。

一)、园本教研促园本培训的发展

在“学习型”园本培训组织的建设中,开展以新《纲要》为向导的园本教研是促进园本培训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我园的园本教研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促进了“学习型”园本培训组织的建设。

1、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学习。我们从实际出发,把老师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在评析争论中的热点问题都拿到桌面上,大家一起寻找理论来学习、讨论,努力营造互动、合作探讨的教研氛围。

2、主题重难点研讨

由于园中新教师较多,对新课程教材不熟悉,备课时常常抓不住重难点,因此,我们每次总提前一周组织教师对下周主题内容进行重难点的研讨,通过研讨,使教师们能把握好教材、抓准重难点,在备课时有了头绪,教学效果比以前明显提高。

3、话题研讨

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于是,我们向大家征集问题,从中选择有价值的,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问题作为研究的话题,在研讨时大家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教师们借鉴平行班的经验,拓宽了思路,形成新的教育策略

4、观摩评析

为了给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观摩,有同教材、同领域、生成课、区角观摩及徒弟汇报课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执教者在观摩者的帮助下,积极分析和反思,研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观摩者通过评析也会激发对相应问题的反思和探究,这样的多种交流,有利于拓宽交流者的思想,并把思考的问题引向深入,也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将新经验投入教学实践,提高了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教师们确实感到“工作就是成长、沟通就是学习”,教师群体也由“单纯授教型”转向了“创造研究型”。

教研课后安排老师点评,是几年来我们教研的又一亮点,这样不但提高了评课的质量,也使教师通过事先准备,认真思考,互相交流提高了评课的水平,评课时大家既能发现她的闪光点,又能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体现了互相学习、合作探讨的教研氛围。

5、进行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

每年在新教师上岗前,我们对她们进行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带班要求、备课及各项工作的培训,还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进行说课、评课、如何写反思笔记、案例等讲座。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教案设计、说课、上课、评课,教玩具制作,绘画弹唱等基本功比赛,组织各类游戏活动的观摩和评比等,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提升园本培训的质量

1、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教科研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难点,但却是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园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带头,主持的两个宁波市级课题《幼儿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现在我园宁波市级立项课题《家园社区三结合,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及两项余姚市级立项课题也正在结题过程中;同时,新的课题又分别在省、宁波、余姚三级立项。由于园领导重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全园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目前,我园教师在各级立项课题近50个,其中省级课题1个,宁波市级课题2个,余姚级课题6个,园级课题40个。园教科室严格按照该制度行事,加强过程管理,进行分类指导,定期安排活动,注重课题的推广工作。由于我们把教科研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因此教科研促进了我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了保教质量的提高。

2、推广研究成果,开展园本培训

A、《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结题后,我们把创新教育的基本模式和五种操作方法印成小册子,在全园学习推广,并进行了创新教学的活动展示,通过教学观摩使教师了解五种创新教学方法在各领域教学中的有机运用,随后在我园掀起了又一次的教学改革。

B、“反思性自我评价”是我园《幼儿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成果,在研究中我们知道,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于是,我们园本培训实行教师自评,每学年一张自评表,学年初、学年中、学年末各自评一次,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对应格中打“√”或“X”,对比教育行为的变化,发现自己的提高和不足。经过课题研究,我们研制出教师行为自我评估五项指标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反思教学评估指标、增强目标意识的反思教学评估指标、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反思教学评估指标、指导幼儿主体活动的反思教学评估指标、整体和谐教育的反思教学评估指标。

由于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国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看国外学前教育


这些年,在大城市上小学变得越来越难,本应该寓教于乐、轻松自在的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家长们也是带着小朋友投身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之中。有专家指出,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讲,要谨慎看待这种"学前教育义务化"。

■ “剥夺想象力”的幼儿园教育

而在美国,40多年前的一起案子则对幼儿园教育影响深远。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母亲给3岁的女儿买回了生日蛋糕,当妈妈取下蛋糕上的樱桃时,女儿指着原来镶嵌樱桃的凹陷处不断喊叫英文字母"o"。事后,这位母亲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类似的"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而自从幼儿园教她26个字母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能力。这位母亲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孩子精神伤残费。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听起来可能有些难以置信,但是在美国,最后这位母亲竟然胜诉了。

■ 结构型的知识教育和放养型教育

随着全球的经济市场的竞争,使一贯具有满足感的美国民众开始感受到了压力,于是对上幼儿园孩子的压力也开始增大。许多幼儿园5岁的儿童的生活也就因此开始改变了,原来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自由的童年,开始搀入了基本的数学和识字的内容与有结构性的教育。有的甚至还留家庭作业以及进行考试。30年前美国的幼儿园的孩子当中只有5%的会识字算术,十年间比例上升到30%,近期的统计显示90%的幼儿园的孩子会识字以及做简单的算术。儿童教育部门对5岁的孩子开始接受有结构性的教育,表示是最佳时机,因为根据孩子们的大脑组织的生长和发展,在这个年龄对接受有结构性的知识是最敏感的时期,所以对孩子今后的记忆和逻辑思维有正面的帮助。

但是儿童健康与心理部门则反对,他们认为这个时期培训孩子接受结构型的知识教育限制了孩子从社会当中独立思考和摄取知识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社交能力和做独立决定能力都会造成伤害,从家长的角度也反映不一,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够在学校中学习成绩优异,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早期教育,于是就为孩子专门选择有教育课程的幼儿园。但是也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年龄更成熟的时期再开始接受有结构性的教育,于是坚持让孩子到不推进任何教育的幼儿园去,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两种不同的培养机会,就在一个星期之内安排一两天到传统幼儿园,无忧无虑的玩耍,另外一两天再有教育课程的幼儿园去认真的学习。

国内那些试图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早点学小学课程,但是早开花不一定早结果。加拿大早教专家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如果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甚至智力发展。

■ 各国早期教育的观点

而韩国的教育学家则主张让孩子慢慢长大,等到孩子想学的时候才让他开始学习,先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时,在后面轻轻推他一把即可。此外,要多让孩子接触无所不包的大自然。

德国的家长和幼儿园的做法是通过简单的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德国幼儿园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不分班,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不同年龄段的人相处,学会不分大小平等对待,网上有人说,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德国所禁止的实际上是帝国时期的那种收费高昂的贵族学前班。德国幼儿园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不注重技能型的特长教育,而是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会一些生活的基本尝试和简单的社会规则。

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尤其会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玩具、小作品之类的东西,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经常会让他们把自己做的东西带回家送给父母,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快乐。除此之外,幼儿园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户外的参观活动,比如说参观巧克力博物馆,让他们知道自己平时吃的巧克力是怎么产生的,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学到了知识。德国幼儿园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脏”,加引号的,平时孩子们非常的规整,比如说玩具玩完之后一定要放回原处,衣服和帽子要挂在指定的位置,但是孩子们在动手的时候,比如说画画,就会把自己抹成一只小花猫,尤其是户外活动,但凡天气允许都会让孩子们在外面玩耍,又是沙子,又是土,一个个又都成了小泥猴,总之德国幼儿教育归纳起来就是顺其自然,秉承天性、合理引导寓教于乐。

中国的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投身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其实,家长累,孩子更累,小小年龄就有了厌学情绪。而澳大利亚的幼儿园主张--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玩好。

澳大利亚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学业压力非常的小,平时主要的任务就是玩,甚至小学低年级同样也被澳大利亚人视为是幼儿园的延续,因此平时回家也没有什么作业,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好很重要,在玩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也会获得一定的知识,但是任何的幼儿园都不会像小学、中学那样为了获取特定的知识而制定教学大纲。

喜欢《从国外教师素质研究得到的启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