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注意力障碍的很多行为表现与淘气行为十分相似。比如,两者都可能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影响和妨碍别人的学习以及破坏课堂纪律等行为,家长也常常误认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只是淘气而已,或者将淘气归为注意力问题。
很多家长来咨询时,常常抱怨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讲话,认为孩子有注意力障碍。是不是孩子只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一定是注意力障碍呢?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造成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贴标签。
造成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智力落后或超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类孩子或者由于智力低下,上课无法听懂讲课内容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由于过于聪明,上课内容对其来说过于简单,不能吸引其注意力;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不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自然会出现分神的现象;生理原因例如孩子感冒、身体不舒服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在排除上述四种可能的情况下,就可以判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由注意力障碍所致。这类儿童就是多动症儿童,他们注意力的不集中具有跨场合、跨时间的一致性。这些孩子无论上什么课,无论上什么内容,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
注意力障碍的很多行为表现与淘气行为十分相似。比如,两者都可能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影响和妨碍别人的学习以及破坏课堂纪律等行为,家长也常常误认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只是淘气而已,或者将淘气归为注意力问题。
其实,两者存在本质不同。淘气只是行为问题,由外在环境造成,与儿童性格有关;而注意力障碍则是内在神经失调,是非环境的,其行为表现存在跨时间、跨场合的一致性。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呢?首先,淘气行为可能是因为与家长、老师关系不良所导致的。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数学老师,于是每当上数学课时,便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而注意力障碍儿童无论与老师关系如何,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其次,淘气儿童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可能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只有在得到别人的关注时才有满足感。而注意力障碍儿童的行为则是毫无目的和不可控的。
最后,注意力障碍儿童的行为存在跨时间、跨场合的一致性,而淘气行为只是在特定场合才表现出来。比如,注意力障碍儿童的不听讲行为无论是在什么课上都会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淘气儿童可能只是在某一门课上才出现不听讲行为。注意力障碍儿童无论是在自己家、在学校,还是在陌生人家里,都有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淘气儿童则有可能只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比如在家时才出现。
因此,只要老师和家长把握好以上标准,就很容易辨别孩子到底是注意力障碍还是淘气问题了。
过去人们认为,注意力有问题的儿童应该是在所有的活动包括游戏中,其注意力也是不能集中和保持的。但是,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心理学家更多地强调,注意力障碍的关键不在于注意力过程的缺损,而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和自我管理的缺陷。注意力障碍的实质是自我控制能力缺陷。很多事实表明,多数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
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抗拒诱惑能力低于正常儿童。一项研究考察了69名被诊断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和43名正常儿童。研究人员让他们先玩一种玩具,然后告诉他们,当老师出去后,不能碰这些玩具。之后,老师出去3分钟。研究人员通过单向玻璃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结果表明,注意力障碍儿童平均触碰玩具的时间高出正常儿童的35%,频率也是正常儿童的两倍。正常组的儿童能够使用一些延迟满足的策略来控制自己,如对玩具说话,数一数有多少玩具等。而注意力障碍组的儿童没有这样的策略。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常常抱怨,我的孩子为什么一玩起游戏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一写作业就拖拖拉拉。其实,游戏与学习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前者能带来立即的快乐满足,而学习带来的满足是将来的。游戏只需要人们按照现有的快乐去做,而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快乐则是长期的,需要计划且不能即时满足。
总之,游戏不需要自我控制,学习则需要,而注意力障碍儿童缺少计划,自控能力落后,不能延迟满足。所以,在进行与学习相关的任务时,自然就表现出多动、注意力涣散等现象。
——从幼儿争论中生成的教学活动
在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的一次绘画“小蚂蚁”中,有一位幼儿轻轻地说:“蚂蚁是坏的。”马上有另一位幼儿大声地说:“老师,灿灿说蚂蚁是坏的。”“蚂蚁是好的。”又有一位小朋友发出声音,“好的”“坏的”……这一下教室里热闹非凡,把原先安静的秩序全都打乱了,只见有些幼儿例举了事例“我家前几天爬满了蚂蚁,妈妈让我一起消灭它。”“白蚁会把屋子都啃掉。”“蚂蚁会松土”“蚂蚁会吃小虫子呢。”于是大家纷纷对争论产生了兴趣,蚂蚁是好是坏的焦点落到了我的身上,大家的目光充满了期待,对于小班幼儿的这种争论,我觉得犹为可贵,特别是大部分幼儿都参与了争论之中,于是我说:“蚂蚁的种类很多,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这种小动物,查查资料、问问爸妈,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今天根据自己的判断画出你心目中的小蚂蚁。”活动继续进行,在结束时,我发现有些孩子的作品黑乎乎,有些作品颜色非常漂亮,有些作品有些杂乱。原来他们是用色彩和线条代表自己的观点呢。我也就此形成活动方案,引领幼儿上网查找有关蚂蚁知识的网页;下载有关蚂蚁的一些图片(包括生长图、生活习性、不同种类);制成相关的拼图投入区域中;与家长一道带领幼儿寻找、观察蚂蚁,在次基础上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蚂蚁”的集体教学活动。
分析
幼儿在活动中的争论是幼儿积极思维的表现,反映了幼儿的认知需要,也是教师介入的必要时机,同时教师非常重视聆听幼儿的对话,从对话中判断幼儿当前兴趣的价值性,并把
幼儿在对话中所反映的幼稚理论和认知冲突作为教师教育策略的依据,就此顺应幼儿生成了以后的活动方案。
以上案例中教师当场做出的判断是:(1)不必马上回答结果,因为“好的与坏的”的简单回答打发孩子很容易(因为教师的回答往往具有权威性),但幼儿并不会因此受益。而当时正在美术活动中,预设的和生成的并没有完全游离,因此先把自己的判断暂时留在作品中,可与以后的认知形成对比。(2)争论的问题具有深入的价值和可能。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分类和相对性的认识,并由此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收集信息,增长见识。
导读:婴儿都有种本能的冲动去吮吸物体,但这种现象会在他们六个月大之后就逐渐减少。但是许多婴儿还是会继续吮吸拇指。最后,吮吸拇指可能会变成了婴儿和低龄儿童的一种习惯,当他们饥饿、害怕、睡觉或者烦闷的时候用吮吸拇指来使自己得到满足。
婴儿和低龄儿童出现吮吸拇指的现象都是正常的。由于吮吸的本能所以一些宝宝会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甚至出生前就开始吮吸拇指。婴儿可能还会吮吸其他的手指、手掌或其他奶嘴等。
婴儿都有种本能的冲动去吮吸物体,但这种现象会在他们六个月大之后就逐渐减少。但是许多婴儿还是会继续吮吸拇指。最后,吮吸拇指可能会变成了婴儿和低龄儿童的一种习惯,当他们饥饿、害怕、睡觉或者烦闷的时候用吮吸拇指来使自己得到满足。大部分的儿童在3-6岁的时候都能够自己停止吮吸拇指。
吮吸拇指会引起什么问题?
长时间的吮吸拇指可能会使孩子出现牙科问题。吮吸拇指还可能引起孩子的牙齿长得不整齐甚至会向前倾等,严重的话还可能会使口腔内的上颚部分出现畸形。上下牙的错位咬合能够在孩子停止吮吸拇指后自己矫正,但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停止吮吸手指的话,以后很可能需要借助牙齿矫正治疗来治疗。
同时吮吸拇指还可能会引起言语问题,包括错发成咬舌的音和说话时候会咬到舌头等。
吮吸拇指的问题在什么时候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果四岁以下的儿童出现吮吸手指的现象的话通常还不用太担心。但如果4-5岁的儿童还经常吮吸手指的话就很容易引起言语问题。如果孩子5岁以后还吮吸手指的话就可能是他们的情绪表达出现障碍,例如表达焦虑。出现这种问题的孩子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通常经过一些简单的治疗之后孩子就能停止吮吸拇指。
如何治疗吮吸拇指?
许多专家都建议学龄前的儿童如果有吮吸拇指的现象的话家长都不用过于担心。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自己慢慢停止这种行为。但如果出现以下的情况的话就要让孩子接受治疗:
·吮吸手指的时候还拉扯自己的头发,特别是在1-2岁的时候;
·在4-5岁以后还经常吮吸拇指并且力度较大;
·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停止这种行为;
·由于吮吸拇指而出现牙科问题;通常要矫正孩子这种习惯的话可以在家通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设下规定等的方式:
·尽量减少孩子可能会吮吸的时间和机会;
·给孩子的拇指戴上绷带或者专业的设置等,并且向他们解释这并不是惩罚而是想让他们戒掉吮吸拇指的习惯;
·如果宝宝不吮吸拇指的话可以奖励或者表扬他们来帮助他们戒掉这种习惯。
爱是相互的
案例背景: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被爱包围着,生活条件具有独特性,使他们无意中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加上现在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宝,对其宠爱过度,唯恐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受委屈。孩子受到的关心和爱太多,而引导他们去付出关心和爱的机会、措施太少。这样使他们逐渐产生了特殊化心理,形成了过分的'自我'观念,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两个教师要照顾全班孩子,孩子们不再受到“众星捧月”,而要同别人分享一份爱。这就导致有的孩子会由于不适应,产生不合群、乱发脾气、嫉妒他人等现象,特别对于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情况更为严重,有的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如:自闭、攻击他人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明白爱是广博的,爱是相互的,接受爱和付出爱同样使人快乐。
案例描述:
片段一:
我们班有一位叫涵涵的小朋友,记得他刚来我班时,眼角总是挂着眼泪。每次妈妈送他到门口,转身要离开时,他总是要抱住妈妈的腿不让妈妈走。恋恋不舍的地说:“妈妈,第一个接我,一定要第一个接我。”在我的劝说下,涵涵满眼含泪地松开妈妈的手。我把他搂在怀里,拍拍他的背,掏出纸巾为她擦去眼角的泪水,他没有说话,用感激的眼神看我,我对他微笑。涵涵妈妈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涵涵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他害怕老师批评、指责他,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涵涵。在活动区游戏时,涵涵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他:“涵涵,你喜欢玩什么?”他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涵涵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涵涵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涵涵,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涵涵讲故事,涵涵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片段二:
午餐时,为了减轻涵涵进餐的紧张心情,孙老师给他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涵涵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他:“涵涵,你怎么啦?”“我吃不下”,“涵涵,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涵涵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他,反而给他以鼓励,以信心,帮助他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他进餐的良好习惯。
片段三:
第二天,涵涵和妈妈一早就来到幼儿园,涵涵手里还拿着几本书,涵涵妈妈高兴地对我说:“姚老师,太谢谢你们了,涵涵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妈妈,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涵涵妈妈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片段四:
后来,每当有孩子靠在我怀里哭时,总会有一只拿着纸巾的小手伸到我的面前,他就是涵涵。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对他的爱感染了他,但不管怎样,他现在已经学会去关心别人了,我相信受到他帮助的孩子有的也会学着去关心另外的人。
布置活动室时,我们要踩在两个桌子上把一些吊饰悬挂在天花板上,当我们小心翼翼的上去时,耳边总会响起这样的话:老师,你小心一点哦;老师,你当心哦;老师,你慢点。这些温馨的话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孩子们运动时对他们的叮咛,平时听似平淡且有点唠叨的话竟被他们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案例分析:
教师的爱是给予,给孩子生命的活力,给予他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给予他知识,给予他欢乐和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在享受别人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爱是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能把心灵的冰霜融化;爱是春雨能滋润人们的心田;爱是人类美好道德的核心,人之为人岂能无爱。3—6岁,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从小在孩子的心中播撒下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同伴、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使爱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润入他们的心田。为此我们采取了创设情境或用故事等多种教育方式,可孩子的“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等诸多现象也时有发生。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把爱的教育融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和鼓励孩子们用观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爱”,用细腻的心灵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在感动了自己也感动着别人的同时,接受了一次“爱的洗礼”;呼唤出孩子们人性深处的温馨、善良与纯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家庭、幼儿园和老师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配合,为孩子营造一个丰满而愉快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这样长大以后,他们也会把爱撒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到那时,世界上将没有战争,没有哭泣,而是处处有鸟语花香、欢声笑语。
下午,我拿出一叠用漂亮的挂历纸裁剪的一叠纸,对小朋友说:“今天,我们用新的纸,你可以随便折什么,但是不可以弄烂,不可以撕破.”玩纸是小朋友很感兴趣的事,对于托班的孩子真能折出什么物体还是真是有点困难的,一会越越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折了一个船.”其实都是他们凭自己的想象瞎摆弄的.每次我都一赞许的目标肯定了他们,但每次都叮嘱他们:“小心点,不要弄烂了”十分钟后,收上来的纸已是五花八门,破的、皱的、残缺的……正当我想对破得不像样的纸作出评价时,我的是身后传来一和自豪的声音:“老师,我的纸还是新的.”我扭头一看,真的一点折痕都没有,一张崭新的纸!看在和这张纸,我突然意识到犯了一个错误.
平时,总是强调教师提供材料,创造环境,让孩子自己动手,自由探索,自由操作.现在,我虽然提供了材料,而“不要弄烂了”的要求却限制了孩子使用材料的自由,限制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自由没,诶有动手操作,孩子怎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于是,我马上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对小朋友说:“虽然,顾不凡的纸皱巴巴的,但是老师还是喜欢纸张,因为这张纸已经折了很多东西了。”
相信《是爱还是走开》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