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室日记四、技工,苦工
又是一天中午,我又去了医务室,不过这次我还带了个同学。这个同学姓冷,所以我叫他冷同学。他原来是给科学组的老师干活的,不过现在科学老师那里没活干,所以到医务室来了。
我一进医务室的门就把冷同学介绍给了丁老师,说道:“这位是冷同学,他原来是科学组的学徒工,现在改行来医务室了。”丁老师点点头,让我们去治疗间等待病人。一进屋,冷同学兴奋不已,于是我让冷同学帮我打下手。可我们等啊等啊,一个人也没来,我和他都有点不耐烦了,心想:今天同学们怎么那么乖?还是他们以为医务室今天休假?同学们啊,谁赶快受受伤生生病,这样我们就有事干了。突然,我觉得自己好邪恶,对啊,别人没病干吗咒他们生病啊?这可不是一个好医生的想法。我可是要励志做一个好医生的。
冷同学沉不住气了,问丁老师有没有别的活干。丁老师想了想,给了我们一个单子,让我们挨个班要《成长手册》。我百思不得其解,为啥要收《成长手册》呢?老师说是要体检了。太好了,我又有活干了。
我和冷同学分好工,我负责和老师沟通,冷同学负责搬《成长手册》。我们雷厉风行,手疾眼快,跑上跑下,东奔西走,干得不亦乐乎……最后终于完成了老师的任务。
从那天开始,我开始了兼职“技工”与“苦工”的医务室生活。
医务室日记三、医务室,开始学习
第二天,吃完中饭,我风风火火地冲进了医务室。“老师!我来帮忙来了!”我喊道。丁老师以怪异的眼神看着我,说:“你?不是昨天那个肚子疼的吗?怎么到这儿帮忙来了?”我们学校有中午给各科老师帮忙的传统,尤其是六年级的,最喜欢中午没事儿跑出来干活。丁老师开始不同意,经过了激烈的“辩论”,丁老师终于答应了。其实我可以确定丁老师一开始就是同意的,只是考验一下我有没有坚定的信念。学习医学知识是要花功夫的!
“我给你安排什么任务呢?”
“您可以教我做一些简单的医药技术活,让我帮您分担一下。”
丁老师把我拉进了治疗间,指着一件件物品告诉我该怎么用:“这个是双氧水,磕破了皮就用这个,拿棉签从里往外擦;这个是“好的快”喷雾,没流血的和跌打损伤用这个,严重的用红花油……”
丁老师的语速特快,听得我一阵无语,但以我学奥数的头脑算是一遍就听会了。前面学习,后面实习。一个一年级的小男生进来了,他用那稚嫩的嗓音说:“老师,我的小拇指伤了。”说着把它那可爱的小拇指伸了上来。我又是一阵无语,不就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个直径0.25毫米的小口子吗,那餐巾纸包一下就行了呗,还来医务室。我接过棉签和双氧水,小心翼翼地把沾过双氧水的棉签按在他的手指上,慢慢地拿棉签从里往外转圈。丁老师看着我紧张的样子,呵呵地笑。我又无语了(无语世界纪录,一小时三次),第一次临床治疗嘛,紧张是必然的!
医务室日记十、输了,赢了
毕业考试正在临近,我去医务室的频率也在减少,由每天一次变成了隔一周去一周(没去的原因是因为中午班主任值班)。
恰好这一周是副班主任值班,这天,我们直接拿着没发完的了绿本继续奔波。终于,任务完成了,我们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医务室,却发现那两位女生正在那里与老师们相谈甚欢。我们的心“咯噔”一下沉了下去,心想,她们怎么会比我们“五人组”还快呢?
王同学转过身来,笑嘻嘻地对我们说:“一共五个年级的本子,丁老师发了一个年级,你们直接拿走了仨,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一个年级的喽。”
我们很是不爽,这时,董同学急中生智,说道:“这个比赛比的是我们的价值,而不是单看发东西的速度。我们五个人发三个年级,你们两个人发人数最少的一年级,半斤八两了。不过,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技术人员,比你们的价值高多了!”
听了董同学的话,开始的的时候我很飘飘然,不过又一想,既然你们四个的价值和她们一样,我是比她们好的部分,那我的责任不就最大了吗?原来你们想让我来承担团队的责任,这个狡猾的董同学,不过,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王同学无话可说了,看来,比赛我们赢了!
我们“五人组”从输到赢,无非就是因为我们还有一技之长。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只要有一项特殊的能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医务室日记一、我,班医
我是炎。下面开始讲一下我的医务室故事吧。这首先要从我当班医开始。
那,是某个学期的某个下午,是我们班参加的篮球赛的时候,我带着崴了的大腿,一颠一颠地跑着。其实早在三天前我的腿就崴了,为了“给班级争光”,我想尽办法治我的腿。又是喷云南白药,又是擦红花油,还专门买了护膝。腿,很快就治好了。不知道是善心大发还是兴趣涌起,我竟然心血来潮得当上了班医!
其实“班医”的名字也是我自己起的,就是“不挂牌卫生委员”。我当时的理念和许多庸医一样,就是:没病当着有病治,小病也当大病疗。不过他们是为了赚钱,我是为了赚人缘或……RP。我仗着爷爷是医生,根正苗红,用我的“小伎俩”治了几个人,不管好没好,反正情况没恶化。我当时是没学过医的(虽然现在也没怎么学)只是凭借常识和自带的的药品“招摇过市”。
我的班医“投资”表现良好,两个月以后,不仅本班的同学主动找我,外班的同学也慕名而来,甚至还有“医学小白”的体育老师也求助于我。一时间,风光无限。我终于在班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不免为自己的常识和药物感到自豪。
但是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观念。
医务室日记十五:失误,第一次
休假结束,重回岗位。
闻到失而复得的医务室味道,我倍感亲切。看到这些熟悉的瓶瓶罐罐,我的手开始痒痒了。
不一会儿,医务室已经涌进了许多同学,高高低低的,挤满了一屋。看来丁老师找一个助理还是很有必要的。我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时间过得飞快,只剩下最后半个小时了,候诊的人还是很多。
现在轮到处理一个三年级同学的伤口了。我问他伤口是怎么形成的,他说和同学闹矛盾,打架受的伤。我一看,伤口没有流血,根据丁老师的指导原则,可以使用“好得快”喷雾剂。可是喷完,我就后悔了——一条细细的血丝正在慢慢地显现出来。流没流血是有严格的区别的。冷静,冷静。我叫住一旁的张同学,让他赶快打水把“好得快”的药水冲掉。我又仔细查看了一下伤口,幸好药水并没有渗进去。我用双氧水重新处理了伤口,并在伤口四周画了一个圈,防止“好得快”进入伤口。处理完了,我总算舒了一口气。
大家可能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紧张。“好得快”属于外敷性药物,外敷性药物不得进入体内这可是医界铁律。我终于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需要在任何时候保持冷静,不能因为患者数量影响任何患者的医疗质量。而且,快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忙中出错是一定要避免的事情。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