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主题活动《中国一家亲》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谈论着自己知道的祖国的骄傲。
有不少孩子都提到了国宝动物大熊猫,小意说:“我知道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的国宝。
”婷婷说:“我和妈妈在杂技表演里看到过大熊猫。
”韬韬骄傲的说:“我还和大熊猫一起拍过照片呢!”接着,我根据孩子们的热点讨论,提议请大家一起来画一画祖国的国宝大熊猫。
实录:
绘画活动中,我创编了故事情景导入,讲述了发生在动物杂技团的故事:一天,动物王国里来了一个杂技团,有许多杂技演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有小狗钻火圈,有大象踢足球,还有小猴走钢丝......最后,还有一位身穿白衣服,带着黑手套,穿这黑靴子,耳朵上套着黑耳套,连眼圈也涂得乌黑乌黑的动物出场表演了更精彩的杂技,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表演了什么杂技?根据老师的提示,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出了是大熊猫在表演。
大家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说大熊猫可能表演了滚球,有的说大熊猫表演的是走独木桥,也有的说大熊猫会表演骑小车等等。
于是,大家带着自己的想法开始画起“大熊猫耍杂技”......
镜头一:韬韬手拿画笔并没有急着往纸上画,反而轻声地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始动笔。
最终,我看到了他画的大熊猫是在表演撑伞滚球的杂技。
我问他:“噢!大熊猫在表演撑伞滚球的杂技,真了不起!那你刚才画画之前自言自语地说什么呢?”“我本来想画大熊猫走钢丝,可是,已经有小猴走钢丝了,大熊猫不能演人家演过的杂技,所以我在想他演什么杂技。
”韬韬回答说。
(原来,韬韬在作画的时候,他首先把故事情节回忆了一遍,并对杂技节目进行了选择。
原本他想画简单一些的杂技表演“走钢丝”,但是由于故事当中已经说到了“走钢丝”的表演,他又想熊猫表演的是更精彩的节目,所以,他最后画的是熊猫表演“撑伞滚球”。
这说明韬韬是一个肯动脑筋、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自己的图画。
)
镜头二:宣宣坐在韬韬同一组,她在画图的时候先看看旁边萌萌的画,又看看对面韬韬的画,迟迟不肯动手。
我提醒她说:“宣宣,刚才故事里的小动物都表演了什么节目呢?你认为大熊猫表演什么节目才会更精彩好看呢?”宣宣没作声,手中握着笔托着小下巴想了又想。
接着,她又看了看韬韬的画,瞄了瞄萌萌的画,终于开始动笔画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大熊猫站在大皮球上滚球的杂技呈现于画纸上。
“哇!宣宣画的大熊猫是站在皮球上表演的!真精彩!”这时,我看到了她脸上自豪地笑容。
(宣宣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每每碰到要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画图的时候总是东看看西看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而且,她的作品往往是与同伴的一模一样。
今天,她画的熊猫虽然也是在表演球类杂技,但与他人的却有所不同,说明她也在动脑筋想像,力求与众不同。
)
镜头三:凡凡画好了大熊猫演杂技,已经开始设计背景图案了。
他一开始画了一些五角星,并涂上了亮亮的黄色,然后,我发现他拿起黑色的蜡笔在画纸上“唰唰”的挥舞起来。
“唉呀!我怎么看不清楚大熊猫在演什么杂技啦?”我很想制止他的行为,但又怕伤了他的自尊心,所以用了婉转而惊讶的口吻来问他。
只见凡凡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晚上呀,大熊猫在晚上表演杂技的,天很黑,还有很多的星星。
”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用黑色的蜡笔涂着。
(原来如此,看来凡凡并没对自己画画的方法感到诧异,反而在他的认知世界里,杂技演出就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他会将整个画面用黑笔涂抹进行装饰。
)
反思:
今天的创意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是有一百种语言的。
孩子们在故事情景的带动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了不同的大熊猫杂技表演——“撑伞滚球”、“踩高跷”、“跳绳”……不过,孩子们在绘画的时候,有的人磨磨蹭蹭,没有马上动笔画图;有的人总看别人的画,自己却迟迟不画;更有的孩子竟然用黑色的笔涂满整张画纸等等各种现象都有。
作为教师,我没有马上给与孩子们指令性的指导,而是尽可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积极调动着自己的角色身份,适时在引导者、欣赏者、观察者当中进行转换,引领孩子们展开想象。
今天区角活动,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平时不太喜欢画画的雨桐居然选择了画画,好奇心驱使我走到了他身边,只见他正用红色的蜡笔画着一个个封闭的圆,边画边说道:“这是小鱼吹出来的泡泡。”看见我马上请求道:“老师,你能帮我画一条小鱼吗?”我赶紧说道:“好啊。”我就在他画的一个个泡泡旁边画了一条小鱼儿。他看着画好的小鱼:“老师,我还要许多泡泡和水里的小草呢。”我鼓励道:“雨桐,你今天真棒!”他高兴地点点头又开始画了起来。我真为雨桐今天的表现高兴。转身去别的区域观察。等我再次回来看雨桐时,傻眼了,只见那张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黑线条涂满了整张纸,刚才的画面全给弄坏了,我有点生气地问道:“你怎么画成这样啊?”他轻轻地说道:“大风来了,下起了大雨,鱼儿都沉到海底看不见了。”我听了赶紧说:“原来是这样啊,老师错怪你了。”
雨桐的画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可以说是很乱,但作为小班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画面中也表现出了情感,发挥了想象力。因此,无论画成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幅好画,老师不应去责备,而应去观察了解。幸亏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才使得还幼小的心灵没被伤害。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一幅“不美”的画”,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今天游戏开始,孩子们各自来到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平时不太喜欢画画的晓宇居然选择了画画,好奇心驱使我走到了他身边,只见他正用红色的蜡笔画着一个个封闭的圆,边画边说道:“这是小鱼吹出来的泡泡。”看见老师马上请求道:“老师,你能帮我画一条小鱼吗?”我赶紧说道:“好啊。”我就在他画的一个个泡泡旁边画了一条小鱼儿。他看着画好的小鱼:“老师,我还要许多泡泡和水里的小草呢。”我鼓励道:“晓宇,你今天真棒!”他高兴地点点头又开始画了起来。我真为晓宇今天的表现高兴。转身去别的区域观察。等我再次回来看晓宇时,傻眼了,只见那张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黑线条涂满了整张纸,刚才的画面全给弄坏了,我有点生气地问道:“你怎么画成这样啊?”他轻轻地说道:“台风来了,下起了大雨,鱼儿都沉到海底看不见了。”我听了赶紧说:“原来是这样啊,老师错怪你了。”
晓宇的画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可以说是很乱,但作为小班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画面中也表现出了情感,发挥了想象力。因此,无论画成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幅好画,老师不应去责备,而应去观察了解。幸亏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才使得还幼小的心灵没被伤害。我想只有有了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正是值得推崇的新的教育观念的体现。
关于“一幅“不美”的画”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再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发觉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于是我们鼓励幼儿人人参与到环境布置的行列中,鼓励幼儿折啊、画啊。更少不了的是对孩子折折画画作品的筛选。好的选用,不好的弃之。再全班幼儿的同心协力之后,幼儿与老师共同营造的环境成就了。孩子课余饭后,时常会聚到一起欣赏交流。可久而久之,我发现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在墙边交流的往往是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孩子。起先还觉得是这些孩子能力好,善于交流。直到有一天,婷婷妈妈来找我说起婷婷的那张画,她说:“前天还高兴了一整天还把受表扬的事告诉了家里的每一个人。可昨天回来却哭鼻子了。问她也不肯说……。”她的一席话给了我巨大的正憾与感悟。
记得那一天,我们正开展主题活动“春天”再孩子畅谈春天人们的一些活动后,孩子们便把春天人们去远足,去公园的情景画下来。画好后,孩子们把自己在春天的活动说开了。这是平时一向胆小的婷婷拿起了自己的画,也自信的举起了小手。虽然那张画线条紊乱,可她却讲的津津有味“星期天我和爸爸去放风筝……”孩子能这样勇敢的回答真是不容易。于是,我马上表扬了她。他圆圆的小脸上泛起了深深的酒窝。之后,为了增强环境美感,我对孩子的作品进行了筛选。把一些漂亮生动的画放到墙上展示。中选的孩子欢喜雀跃。他们大声地想朋友介绍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此时的我却丝毫没有察觉到那些慢进孩子的心理。
婷婷妈妈的画引起了我的思考。我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言行,我也重新拿出了那张熟悉的画。孩子的人物画进步了不少。怎么回有那么多紊乱的线条呢?于是,我又一次走近了婷婷。当我指着紊乱的线条问她时,孩子起先不肯说,后来在我的鼓励下,终于艰难的说出了“风筝线”三个字。这是我才恍然大悟,多么形象的事实啊!却被我误解了。我向孩子道了谦,也把她的画放入了展区。小脸蛋上又一次绽放了笑容。此后,我决心把每一寸墙都留给孩子们,让他们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树立信心。
孩子积极踊跃的行为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而作品的落选这一事实又对孩子持以否定,给孩子的积极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尊重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了解孩子的机会。
教育随笔:老师陪你画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荣荣,他在绘画活动中表现特殊:每当老师讲解完作画要求,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开始画画时,只有荣荣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老师上前询问时他总说:“我不会画,老师帮我画。”前几次,我总以“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画的,荣荣也要自己画,好吗?”来回答他。结果就以不画告终。而当他看到别人漂亮的画时又好生羡慕。
就荣荣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荣荣虽然年龄比同龄幼儿小一些,但他在智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学习能力都不落后于其他幼儿。他不是不会画画,也不会画不好,关键在于他对绘画缺乏自信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我改变了策略:当荣荣再次要求老师帮他画画时,我就对他说:“来,老师陪你画。”于是,我一边握住他拿笔的手,一边则用语言鼓励他(他运笔时我的手不用力):“小手握住笔,眼睛看好,用点力变(画)!变(画)!变(画)!看漂亮的饼干(或其他物体)变出来了!”
初次看到自己也能像同伴一样画出东西来,荣荣感受到了成功喜悦的快感——他大声地哈哈笑了起来。我也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对画画的自信心萌芽。以后,荣荣就不再要求老师帮他画画了,我按照上面的方法陪他画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培养他独立作画的习惯(绘画时不用老师陪在身边)。如今荣荣对画画已有了较浓的兴趣,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充满自信的画画了。
荣荣的改变让我从中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当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有特殊的行为表现时,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及时分析情况,采取措施给予相应的教育,这将在无形之中使幼儿受到支持与鼓励,培养孩子对活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育随笔:最甜美的微笑
常常有一些孩子喜欢追随在老师的身后,问长问短,这些大多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乐于交往,也善于交往,也愿意主动与人接近。当然,也有那么一些孩子,总是喜欢在远处张望,这些大都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羞于与人亲近的孩子。
其实,通过每天出去活动时的排队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每天下去晨间锻炼或者是中午出去散步时,老师都会要求小朋友排好队再下去,而且这时候的排队是没有队形要求的,小朋友们可以任意排到队伍当中去。那些热情的、大胆的孩子常常很快的跑到老师的身后或者争着来拉住老师的手,也经常会出现几个孩子为排在第一个而争吵的情况。而那些不善于表达、内向的孩子即使她也想和老师在一起,她也不敢这么做,她们只会远远的,默默地看着其他小朋友争相跑到老师身后。尤其是像关雅茹这样内向沉默的小朋友,每次排队她都看着晨歌、籽艺这样的小朋友为谁排在第一个而争吵,她就默默地排到队伍的中间,沉默不语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和老师。我想,她应该能注意到,我每次睁大眼睛看着他,每天早上主动热情地与她打招呼,可她现在除了能默默地和我说再见意外,没有感受到她对其他人的大胆交往。
有一天下楼去游戏的时候,和往常一样,晨歌,籽艺这些小朋友又很快地跑到我的面前,"老师,我是排第一个的。"晨歌着急的说。"老师,我想排在你后面。"籽艺也大声地说。"今天,我请关雅茹排到老师后面,好不好。晨歌你到中间当队长,籽艺,你去队伍最后当队长,帮老师看着前面的小朋友吧!"关雅茹很快地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我主动拉着她的手出发了。到了楼下操场上,我们要做切西瓜的游戏。又到了拉成圆圈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了,许多小朋友又开始挤在老师身边,晨歌第一个挤在我身边,关雅茹每次都不是挤在我的身边,而是在距离我几个小朋友的位置,我笑着看看她,她也默默地看着我。可是挤在老师身边的话可以拉着老师的手做游戏,许多小朋友都是很愿意这样做的。在这次户外游戏中,关雅茹就这么一直默默地看着我,我每次也都是对她笑一笑,这时候,她也出现了一点害羞。
第二天早上下楼去晨间锻炼,我有主动把关雅茹叫到了我面前,依然排在第一个的位置。到了场地上,我先带领孩子们绕操场小跑了两圈,小朋友们就一个个自己锻炼去了。中午吃完饭,看着时间还早,我准备带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散个步。又到下楼排队的时候了,孩子们又开始从各个方向往老师这边走了,忽然,我看到了穿着红色衣服的关雅茹,她这次居然主动站到老师面前来了,我分明看到她嘴角有一丝笑容,依然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心中陡然有些兴奋,我的努力终于看到了一线成功。
现在我也会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小朋友们面前间接地或直接的表扬她,就一直这么耐心地等待着她的主动。
也许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突破,通过支持以恒的努力,我相信以后她会慢慢走进老师,再慢慢走近小朋友中间去。
学会耐心、细心地守望,时间会悄然给予我们最甜美的微笑。
过了近三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对老师和同伴都已经很熟悉了。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们带着笑容来到幼儿园参加各种活动,不过我们也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喜欢来幼儿园,但和同伴间的关系并不友好。为此,我们在十一月里加强了孩子间交往能力的培养教育。
首先,我们请孩子们每天带一件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利用本体性游戏活动和午餐后安静活动的时间,让他们交换玩具。在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因为别人不借玩具给他而哭,甚至动手打人。于是我们介入其中,告诉孩子们如果你对别人不好,别人就会不喜欢你,当然也就不愿意和你玩。另外我们也经常请孩子们想想,如果别人不愿意借玩具给你,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比如说些好听的有礼貌的话,或则自己带来好玩的东西多和别人分享等。一次在交换玩具的活动中,我们看到倪嘉慧因为没有带玩具不能和别人交换时,她就用自己的语言争取到了玩具,她对一边的高康说:“你喜欢我吗?我们是好朋友,你的玩具借给我玩玩吧。”只是一句话,高康就乖乖的把玩具借给了她。通过经常的练习,孩子们似懂非懂的开始学习和别人客气的交往,渐渐的不再出现抢玩具和打人的现象了。
其次,在户外运动中,我们也常常教育孩子,看到别人摔交时要记得帮助别人,不应该笑话他。同时也请他们回忆自己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因为每个孩子多少都遇到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所以他们很快就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常常能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扶摔倒的同伴,合作帮助同伴完成比较困难的动作,有时候孩子们看到我们爬到很高的地方挂东西,还会跑过来帮我们扶着椅子,小嘴里还不停的喊着:“老师,你小心点”。看到这些,作为老师的我们心里总是感到暖暖的,当然就忍不住多夸奖他们几句。
除了这些,在语言上我们也注意减少用不雅的词,也让孩子不去批评别人的不对,尽量不说“真难看”“不好”等否定的词,而是多用一些象声词,比如“哎呀呀”“啊呕”等表达自己觉得不好的感觉。在班级里我们也称呼孩子们为“宝贝们”“我的宝宝”,常常问他们“你们想不想我”“你是我的好朋友吗”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孩子们内心善良的一面更多表现出来,同伴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其实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为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锻炼和积累出来的,如果我们给他们的是美的东西和感觉,那他们表现出来的也是美的。所以我们要心存一份善,多看到阳光的一面,多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那我们身边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个小天使,时时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一日,凯凯妈妈早晨入园带回一张成长档案单页,单页交到我手里的同时就听到了妈妈的抱怨:“一时没看住,好好地一张纸就让凯凯给霍霍了,他就不是画画的那块料”。我看了一眼手里的那幅画,满篇的线条,一打眼还真像是妈妈说的“乱画”。然后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那你有没有问问凯凯,他画的是什么呢?”妈妈回答我:“这还用问吗?我当时揍他的心都有了。”
后来,我拿着这张被妈妈给予“差评”的画找到凯凯,“凯凯,你愿意跟我说说你的这幅画吗?”凯凯对着自己的画开始侃侃而谈“我画的奥特曼打怪兽,这个是奥特光圈,它特别厉害,怪兽都被打到山后面去了。”我指着画中很多的一条条的线问:“凯凯,这些是什么?”“佳佳老师,我告诉你,这个是奥特光线,这可是奥特曼的绝招呢”凯凯边说着还边向我加动作表演着,我能从他的小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凯凯,你喜欢画画吗?”我问,凯凯说:“我喜欢,但妈妈不喜欢我画。”
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画画的这个问题上,有不在少数的人存在着和凯凯妈妈一样的观点。更多的追求画面效果,而往往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
四月有幸去济南“花婆婆”绘本工作坊学习,其中由赵福云园长带来的关于绘本与美术专题的分享中,赵园长提出的两个观点我觉得除了是我们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的,同样也是很适用于传授给家长的观点。
一、让孩子喜欢画远比教孩子会画更重要
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期,一幅画的创作就是打开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天生就不喜欢画画的孩子并不多见,但却有很多是在成人对其作品一次次的打击下让孩子变得不再喜欢画画。试想,我们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的画时,习惯用画的像不像来评判孩子画的好不好呢?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保护,限制了孩子的天马行空,就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没有约束的思维自由创作,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管画画的手法是否熟练,每一幅画都是孩子内心情感世界的一个表达,我们成人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而在《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一书中也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更准确地说,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够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被理解了,就有了表达的乐趣。
因此,对于孩子的画,应该给予孩子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作为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去“听”,去了解,去感受!
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让我们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用心来“听”孩子的画吧!
相信《教育随笔:一幅不太美的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