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孩子的情绪您该如何帮助他

10-15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您家孩子的情绪您该如何帮助他”,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个善于管理情绪的人,更容易保持平静和愉快,即使遭遇低潮也会乐观地应对,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他们容易理解别人,能够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即使与人产生矛盾,也能有气度的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这种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功,这种能力,更需要从小培养!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有各种情绪是正常现象

四川省心理学会吴万芳表示,孩子有各种情绪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能要求孩子有情绪不表达。人首先应该承认自己的感觉,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进而接纳他人。当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些感觉都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不对的,也没有什么可耻的。

可能大部分家长的情绪引导都是这样的:难过了——“小事情没啥好哭的!”生气了——“不许嚷嚷!”委屈了——“没事,下次注意吸取教训就行。”害怕了——“勇敢一点嘛!”……其实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情绪疏导方法。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成长。孩子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但会体验快乐,也会有挫折、后悔、孤单的感觉。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具有的情绪调节能力,是他们以后生活中能否成功、快乐的最好预示。

教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感觉,这是管理自我情绪的第一步。知道现在是怎样的心情,才可能发现原因、思索如何处理。父母可以在自己或对方心情不好时,趁机引导孩子知道:“我生气了”、“嗯,现在我很紧张,心跳很快”、“妈妈好烦恼好担心”等等。有些游戏,如制作不同的情绪图卡、表情脸谱等都可以让孩子进一步学习,原来人的感觉有这么多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聊天,当遇到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说出来。有的时候孩子会大哭、会在地上打滚,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安静地在旁边呆着,等孩子自己平静下来。有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写信、写纸条、发短信等方式,把自己的事也和孩子讲一讲,说说自己高兴和不高兴的事,也告诉孩子自己什么感觉,怎么处理的。如此一来,孩子也就逐渐学会,如何用“讲道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示范

专家认为,小孩处理情绪的方法很多时候是家长处理情绪的方法的一个投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习情绪管理,得先认真地反省自己——“我有没有心烦意乱却不知道自己是在难过生气还是愤怒的时候?”“我能接受自己愤怒,忧郁,嫉妒等负面情绪吗?”“我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吗?还是,我习惯指责别人——都是你,让我生气/难过/ 害怕……”

“我发脾气的时候,是否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渠道?我能不能做到,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而让自己愉快豁达?”补上我们童年缺失的功课,和孩子一起学习情绪管理,一起进步。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

吴万芳表示,当孩子生气发脾气或闷闷不乐时,父母千万不要也因而动怒,强行要求孩子控制。在这里教给家长们几招好方法,引导孩子适度发泄!

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理解,被信任的,对孩子建立起安全感,更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疏导。

用语言表达怒气

研究证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较少,因为他们懂得以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于是容易被满足。当他们说出自己生气难过的原因时,不仅有助于情绪宣泄,也能获得他人的了解和安慰。当孩子愤怒时,家长可以告诉他,你可以大声说出“我生气了!”或者找张白纸把内心的愤怒统统画出来,教导他们用语言而非肢体表达怒气。

放松心情,换个想法

压力经常是孩子心情不好的来源之一。当压力让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家长应该让孩子放松一下,玩一玩,画画、唱歌或者运动都是帮助孩子放松的好方法。如果孩子陷入某种负面情绪里,通常是因为“想不开”,此时,父母可以带着他想些好事情,或引导他发现原来事情没有这么糟。让孩子学习用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更可用有创意的方式,自己想办法解决困境。

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更多自信

自信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快乐的情绪。父母应该经常多鼓励、赞美孩子,增强他们的独立性、进取心。当心情不好或遭遇失败、挫折的时候,孩子很容易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看法,觉得自己真差劲,这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也找出做得好的地方,帮孩子找回自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教您如何发现孩子情绪变化


孩子心理抑郁影响你们的亲子关系

我们父母往往认为孩子们生活得很轻松,

孩子们只是担心的,无非是哪天出去玩,

妈妈会不会买自己喜欢喝的果汁而已

我们似乎从未意识到成长也可能如此艰辛,

比如对于成年人而言,

如果错过一顿饭,不过是过后再吃罢了,

但是,对一个依赖别人给他食物的婴儿,

延误吃饭时间却会是对身心的双重折磨。

如果孩子发出了痛苦与压抑的讯号,

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能觉察并给他支持呢?

孩子有心理压抑的表现,你看出来了吗?

1 哭泣

孩子哭泣通常是由于饥饿或疲劳,

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情绪管理的一种自然模式。

“孩子试着将所有见到的一切装进心里,试着理解这个世界,这对他来讲有点不堪重负。”

“哭泣是一种自然疗愈机制”,当孩子受到太强的刺激,不知如何放松时,他们就垮了下来,然后大声啼哭,这就是为什么总会有很多哭成泪人的孩子。

2 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

当儿童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

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

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

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

如果说你的孩子长期失眠,

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们。

3 疾病反复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疼或头疼,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

曾经有一个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地去校医务室检查,说自己头疼。作为父母,即使你怀疑孩子在装病,你也不能去怀疑。

其实,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抱怨不舒服,排除了身体疾病后,一定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和心理,而不再是身体。

我们需要关心的是孩子,不仅仅是他的胃,还包括他的心情。

关注心情是爱,关注事情是控制。

反复的身体不适一定有其心理上的原因,

除了父母自己学习上课以外,

我们一定要安排和孩子单独相处而又无人打扰的时间,

和他一起度过这段时光,

让他感到我们是值得信赖的!

4 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不总是古怪的。

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或录像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

一个两岁的孩子不大可能由于得到一块碎饼干而感到不安,只是将其作为借口释放早晨郁积的沮丧心情。

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5 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新闻中灾难的报道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

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减轻恐惧和忧虑的方法就是教会孩子们正视它们。说“没什么好怕的”是毫无用处的,相反,应该让孩子集中精力应付他们控制范围内的事。

6 说谎和欺骗

归根结底,他们是想取悦于父母,担心会辜负他们的期望。如果承认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他们会感到羞愧。因此,他们就编造一些父母喜欢听的话,或让他们高兴,或喜欢讲故事时自己受到关注和赞赏。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说谎或欺骗你,请记住他们在按着父母的暗示行事。”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

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觉察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也不爱对孩子说真话?

7 拒绝吃饭

如果出现厌食或其它表示不满的肢体语言,

家长应认真对待。

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紊乱症。

一些挑食的孩子胃口小,没有食欲。另一些明确表示不喜欢某些饭菜,但最终他们会吃掉喜欢的饭菜;而对于可能患有饮食紊乱的孩子,他们就干脆不去想自己饿不饿。

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吃饭,

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

鼓励孩子帮你做饭,

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

孩子有情绪,家长该如何疏导


导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流动和疏导,就被积压在体内,做父母的该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疏导?这就需要父母的拥有柔软的爱,可以通过身体来疏导,方法很简单,但经常做,对孩子来说将会有相当的好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

当我们受到惊吓、感到恐惧或者被批评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整个身体都绷得紧紧的,肌肉变得僵硬,眼睛会瞪得很大,抿着嘴唇,紧握拳头……与此同时,我们的心灵也会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不再具备开放性。(动物有一种装死或被称为冻结的状态,人在面对极度恐惧等情绪时,也会如此,即把自己冻住,以完全放弃应对来应对。)

面临威胁和危险,成人如此,那孩子该怎么办?

强烈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会转化成物质形式留驻在身体里面,让肌肉、关节、韧带等变得僵硬,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和疾病。身体不仅受头脑控制,也受潜意识支配,身体感受并记忆情感的能力,大于头脑3000倍以上。情绪感受通常是通过身体,最为真实地表现出来。比如说,容易生气的爸爸,他的肩颈部位就是硬邦邦的;容易自责的妈妈,她的腰背部位经常酸痛;容易抱怨的奶奶,很可能有消化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身体僵硬的表现,而这种僵硬又是情绪能量淤积导致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与脏腑、经络相通,过当的情绪能量会成为身体的阻碍,不通则痛,身体的失衡由此而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就提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心”,“恐伤肾”,“惊伤胆”。简单说,情绪在人体内的流动是通过神经、经络、体液或其他传导组织来实现的,如果受到突然的、强烈的或者持久的情绪刺激,在身体中就会出现一股很大的能量传导,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从而导致紊乱,发生淤滞。表现在身体上,就会有各种异常反应——疼痛、憋闷、腹泻等,甚至会引起疾病。

情绪冲击导致身体的异常反应,在小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孩子受到惊吓、感到不安或者持续地处于压力状态下时,就有可能会发烧、会腹泻,甚至出现一些难以查明原因也难以治愈的病症。化解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孩子的心灵和情绪其实是简单、透明的。对他而言,最大的负面情绪就是恐惧——害怕分离(尤其是与父母的分离),而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感。因此只要给予足够的爱的抚慰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专业的按摩师和专业的按摩手法,妈妈的手与充满爱意的抚触,是最有效的。

年幼的孩子尚未能完全理解复杂的语言,周围人说话的语调、身体的姿态等,对他们的影响更为重要,肢体的碰触,远胜于语言的沟通。因此,时常把孩子拉到怀里,抱抱他、抚摩他,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哪怕什么都不讲,都能让他感觉到爱,让他放松下来。

腰为肾之腹,是产生生命的地方,抚摩此处,可以为孩子增加能量。每天花上一点时间,把孩子抱在怀里,温柔地抚摩他的肚子和腰部,可以帮助他舒缓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更有安全感。还可以揉捏孩子的胳膊、腿的内侧,以及手心与脚心,这样也有助于打通情绪通道,于孩子的心理能量多有补益。

当孩子受到突然的惊吓时,僵化的恐惧能量会淤积在体内。此时不妨沿着脊椎左侧、肩胛骨之间的一条竖线,横着拨动韧带和经络,让这个位置重新变得柔软,就可以了。也可以按摩胸口,也就是膻中穴的位置,顺时针揉捏,帮助宣泄情绪。

当孩子感到悲伤时,把充满关怀和爱的手放在大椎穴(即颈椎第7椎,约颈肩相连处),即使孩子一个劲儿地哭泣,手也不需要动,妈妈温暖的手的轻柔抚触,自然就可以将僵化的能量化解开。这样做还能让孩子感觉到背后有一股支持的力量,这对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哭得太厉害,则不妨把手放在他的背部,从大椎穴沿着脊柱往下,大片大片地按摩,抚摩范围可以波及到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直至命门穴(即腰椎处),能有效排解情绪能量。

当孩子感到恐惧时,把手放在孩子的颈部,当他感觉到被支持时,恐惧感就会减轻。同时,可以把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小腹处(即肚脐下方、耻骨上方),慢慢揉动。这个部位通肾,恐惧情绪通常在这里郁结。当这份恐惧随着揉动向上顶出,孩子可能会以哭喊等方式将它释放。

如果孩子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比如因为白天玩得太疯到了晚上安静不下来、无法入眠,妈妈可以把他拉到自己怀里,把手放到他的颈椎和后背之间,只要放在那里就可以了。然后对孩子说:“你深深地呼吸,和妈妈在一起,感觉妈妈的手在给你能量,有热传进去……”较之以“不要皮了!”“快去睡觉!”,用心和他在一起,给予陪伴,才是最好的。

脊柱上的每一个部位,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年龄段,也对应着一些特定的情绪能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按摩,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0-3岁骶骨。这也是储存恐惧的地方,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可以抚摩他的屁股,会有神奇效果。

●5-6岁腰部。抚摩此处,也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爱、支持与关怀。

●7-14岁腰椎第1节、胸椎8-9节。每天抚摩这个部位,能帮助孩子释放他在成长经历中积蓄的情绪。

想要给予孩子柔软的抚触,爸爸妈妈也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柔软起来。不仅负面情绪会造成身体的压力,过度的正面情绪其实也会有同样效果。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是什么,而在于如何对待它。当强大的情绪之流经过身体时,压抑往往是不足取的,如果它们被拦截、被困顿,就会留驻在体内,形成身体的障碍,相反,如果让它们潺潺流动,来了又去,就不会留下负面的影响。

因此,如果想大哭,就哭出来,因为哭并不是情绪,而是帮助我们排解哀伤情绪的方式,当我们畅快淋漓地将哀伤都发泄出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多大的损伤;同样的,如果想笑,就开怀畅笑,如果愤怒,就高喊出来……用自己喜欢的、觉得舒服的方式,将情绪释放、清空,就是对身体最好的保护。这种顺应而不抗拒的态度,就是一种柔软的爱,我们由此得到的,也将是一个柔软的身体:经络通畅、体态匀称、行动矫健、肌肉充满弹性。任情绪自由进出,身体便不再因积郁、阻滞而坚硬板结。

如何帮助宝宝把握情绪起步


导读:理解他人情绪的意义和起因,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回应他人情绪的孩子社会能力往往比较出色。相反,那些无法有效地读懂他人情绪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傻”,甚至可能出现交往障碍,严重的可能存在发展缺陷。比如,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就常常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感受。

情绪表达的方式是影响人际关系很重要的一个砝码。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周围人群和环境一起和谐地走向未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从小就学会理解他人情绪,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呢?

解读情绪的奇妙功用

情绪传递着语言之外的微妙信息,并非我们惯常所理解的,仅仅是一时的冲动,或者带有太多负面的色彩。实际上,即便是生气、悲伤和恐惧这些消极情绪,也有激发适应性行为,确保种族延续的作用,是人类适应能力的一种体现。

仰赖情绪,人类彼此互相影响,互相适应,因此,情绪是社会互动的核心。一个不能确切读懂他人情绪或者表达自身情绪的人,他就没法很好地适应他周围的环境。因此,只有帮助宝宝更好地理解情绪、适当地调节情绪,他将来才能掌握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本领。

需要了解的情绪因果关系

理解他人情绪的意义和起因,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回应他人情绪的孩子社会能力往往比较出色。相反,那些无法有效地读懂他人情绪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傻”,甚至可能出现交往障碍,严重的可能存在发展缺陷。比如,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就常常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感受。

从半岁开始,宝宝已经能够分辨各种表情,不过他并不能明确地区分这些表情所表达的真实情绪。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对情绪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并且开始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比如某人有某个表情,可能就是某人不高兴了,难过了,开心了等等。不过他可能难以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情绪,比如,当妈妈对他说“我很爱你,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你再这样我就要惩罚你了”的时候,他就会比较难以理解妈妈的这种行为,觉得妈妈的这种互相矛盾的情绪不可思议。

从宝宝半岁开始至学龄前这个阶段,妈妈需要帮助宝宝理解有关情绪的一些要素:

1、不管是谁,每个人都会有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比如,他不高兴了,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

3、情绪传递着一个人的某些感受。比如小弟弟哭了,他是以哭来告诉大家,他很难过。

4、情绪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高兴可以哭,难过也可以哭。

5、别人的情绪表达可能跟我不一样,丁丁生气会哭,豆豆生气会叫唤,妞妞生气会摔东西,我生气则会跺脚……所有这些都是在表达生气这个情绪。

6、我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自己或别人的感受。比如小弟弟难过了,我可以给他玩一会儿我的玩具,让他高兴起来。

需要把握的情绪表达规则

0-6岁是宝宝发展情绪调节能力的关键期。从婴儿开始,宝宝就懂得一些简单的调控自己情绪的特别方式。比如,婴儿知道通过吸吮拇指和奶嘴来自我安慰。大一点的孩子,在必须跟妈妈分离时,会尝试把小毯子或毛绒玩具等自己最自爱的“宠物”抱在怀中,帮助自己摆脱伤心和焦虑的情绪。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父母要提供机会帮助他学会根据情境,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慢慢地,他就能学会遵循社会文化认可的“情绪表达规则”,通过恰当地调节情绪,达成自己的目标。在0-6岁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帮助宝宝把握以下的情绪表达规则:

1、每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会影响到别人,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生小弟弟气的时候,不能打小弟弟,可以大声地说:“我生气了!”

2、懂得以合适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我害怕那个陌生人,那么我可以离他远一点,我还可以跑到妈妈身边寻求安慰。

3、懂得自我控制,不能有各种过激的行为。比如当我特别生气的时候,我不能把玻璃杯子砸到地上。

4、懂得遵循一些既定的社会规则。比如我高兴的时候,不能在地板上使劲地跳,这样会影响到楼下邻居。

提升情绪表达能力4策略

个性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宝宝表达情绪的能力也会有些偏差。不过宝宝的这种能力并非一成不变,只要讲究策略,他的情绪表达能力也能获得大幅提高。

1、表情模仿游戏

这种表情模仿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父母模仿婴儿。从宝宝一出生,父母就可以抱着婴儿,面对面模仿他的面部表情,通过这种方式将婴儿的情绪感受反馈给他自己,鼓励他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当婴儿快乐地微笑时,父母也对着他微笑;当婴儿好奇地瞪大眼睛时,父母也要对着他瞪着好奇的眼睛逗他玩。

另一种是让宝宝模仿父母。父母在不同的情景下,要以不同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给婴儿提供更多观察情绪表达的机会,让他学会通过情绪来对周围环境和人群施加影响。

2、多表述宝宝的各种情绪

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尽管他的情绪感受也很复杂很丰富,但是他常常没有能力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父母可以经常用一些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汇或者语句来描述宝宝当时的感受,丰富他的情绪概念,帮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比如宝宝的玩具被小伙伴抢走了,妈妈就可以跟他说:“你现在很难过对吧!”当他的玩具被要回来,或者妈妈给予他安抚之后,妈妈就可以跟他说:“现在你觉得开心了吧。”此外,父母遇到一些合适的情景,也可以随时描述周围每个人的情绪,进行一些情绪对话,帮助宝宝学会理解情绪并表达情绪。

3、在假装游戏中调试情绪

在游戏过程中,宝宝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接受能力也会比平时要强,如果在假装游戏中加入各种情绪体验的内容,这就是最生动的情绪调试课程,在这样的游戏中,宝宝理解表达调节情绪的能力都能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4、在交往中理解并表述情绪

小伙伴带给宝宝的影响非同小可,甚至很多时候甚于父母。多鼓励宝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他就会在跟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大量情绪体验,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互动活动为宝宝情绪概念的建立提供了必要而原始的丰富素材,为孩子发展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练习的机会。

您该如何应对孩子3-6岁叛逆期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都不听,对着干?怎么办?”

首先,请各位家长放宽心,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样,3-6岁是孩子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叛逆期阶段,孩子心理与身体活动能力增强,感觉不再像2岁多那样听话,总想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断的挑战未知的底线,这种“叛逆”心理和表现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和自我意识成长的重要标志。遇上叛逆期,是孩子心里有“我”这样的概念了,家长当喜不当忧!

在这宇韬老师给大家讲讲孩子叛逆期表现与应对方法,帮助爸爸妈妈和宝宝们顺利渡过叛逆期。

一、望闻问切:叛逆期儿童的常见表现:

1.不建设,爱破坏:

摔东西、拆玩具、乱涂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

2.不明理,易烦躁: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

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

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想做的事坚决要做,否则就大哭大闹;

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唱反调,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不让越要做;

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权威,攻底线:

故意破坏之前一起订好的规矩;

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

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5.起冲突,易动手:

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爱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又爱抢别人的,严重时甚至打人。

二、四步除虑:如何应对儿童叛逆期?

1.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与动机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和父母最为亲近,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父母无法假手他人,知子莫若您俩人。

平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多与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

宇韬建议:当您想发火时,不妨停一停,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内心的真正诉求

上课过程中,常常遇到父母指责孩子:上课时候去什么厕所?唯心角度出发,生理需求一定不能扼杀,所以我的课堂,孩子去厕所,一定要去,咱不憋着。

家长们,上课前,提醒孩子喝适当水,同时一定要求他去遍厕所,上课时孩子还会去厕所?

不想孩子摔倒,就不知不觉中将他面前的石头搬走。(注意是不知不觉,都帮搬走是溺爱)

2.原则问题绝不迁就

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不断挑战规则,又不断追求规则。如果规则混乱,孩子一定缺少安全感。

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慎重科学并坚守:

坚守: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遵守

慎重科学:不制定超过儿童能力的规则,例如要求孩子上课不走神等。

【抓大放小,要有重点。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坚决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励孩子尝试,多数时候宽松,该严格的地方坚决sayno。】

【尊重孩子的需求,有时候孩子的只是要求自主行动,例如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应当因为大人嫌麻烦而禁止孩子做。】

宇韬建议:大人无底线,孩子不好管,分清规则与爱的界限,原则问题不妥协,莫让爱成了溺爱。

3.多种方法巧妙引导

叛逆期的孩子“问题”多,情况多,父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巧妙引导,对策大致分七类,请灵活运用:

对策1:激将法,利用孩子唱反调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让孩子做什么。

【示例】:父母让孩子吃饭,孩子偏不吃。父母可采取激将法,要求孩子不吃饭,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

注意:使用这一方法时语气尽量真实平静,要根据孩子情绪适当调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将法并不有效。

对策2:冷处理,装作没看见。

【示例】:孩子到处扔东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装作没看见,继续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见没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动停止。

对策3:把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示例】:孩子吃苹果是故意乱扔苹果皮,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父母可以等苹果吃完,装作才看见的样子,大吃一惊问孩子:怎么乱七八糟的,怎么办?让孩子想办法,孩子多半会主动扔到垃圾箱,注意不要问是谁弄得乱七八糟。

对策4:传递正向信息,明确告诉孩子要怎么做,不要说不能怎么做。

【示例】:孩子到处乱写乱画,把墙壁弄的一团糟。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画画要在画板上。

注意:不要指责孩子乱画。

对策5:拉三角关系,借助权威,通过孩子特别喜欢或佩服的人,告诉孩子怎么做。

【示例】:去幼儿园上课的时间快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但孩子在公园玩沙,就是不走。这时按响手机铃声,假装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让你快去幼儿园,孩子会立刻起身离开。

对策6:运动发泄法,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为越强,通过运动游玩,使孩子精力有发泄的渠道。

【示例】:孩子在家,一会要吃零食,一会要看电视,到处搞破坏,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带孩子去公园或游乐场,或与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游戏。

对策7: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示例】:孩子爱打人,打过许多小朋友,甚至家里人也打过。这种情况下,父母若用“打”来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宇韬建议:这7个方法是给大家的“下三路”招数,上三路是理念,下三路是技术活,育儿,定要上下三路,理念加技术结合,太理念,容易忽视教育中的细节;太细节,又容易忽视孩子感受。运用下三路,切记应景。

4.负面情绪冷静处理

孩子情绪激动时,千万不要和孩子讲道理。

当孩子大哭时,情绪处理四步走:

抱着孩子或者到安静的地方,静静的听孩子哭一会,让孩子平静。

帮助孩子搞清楚为什么哭,是哪一种情绪,伤心还是愤怒。例如:哥哥不让你玩他的玩具,你是伤心?还是生哥哥气啊?

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伤心,伤心你就哭一会吧!

等孩子情绪平静了,提出新的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我们去玩沙子吧!

宇韬建议:哭闹,是不如意的宣泄,成人都有不如意,何况孩子?放慢脚步,静待花开

3-6岁,关键期,叛逆期,幼升小一个个关键词始终萦绕父母心头,父母再不易,再辛苦,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孩子健康和快乐的成长。孩子就是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长的,宇韬老师与您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快乐,遇问题,问宇韬,欢迎交流探讨!

附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三不要:

不要在任何情况任何形式的“打孩子”行为;

不要对孩子说“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妈妈不要你了”的语言惩罚;

不要说“你看看,隔壁的妹妹都会....了,你怎么还不会”的比较行为。

在学校受了委屈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化解?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长如果不细心,忽略孩子的情绪,那么这种委屈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对孩子以后健康人格造成影响。所以,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表达出来。

另外,家长不要用讲道理压抑孩子的情绪。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犯“讲道理”的错误,其实那些道理对孩子的表达有压制作用,孩子会觉得自己本来应该那样做,而不应该这样做,于是更加觉得自己错了。其实如果换位思考,成人遇到这样的事也难免处理不好,也可能犯不应该犯的错误。孩子还小,即使做得不好,做的不应该,也是情理之中的。家长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于孩子,更要少讲“你本来应该那样做”或者“你以后应该那样做”。

在情绪处理上,家长尤其要引导孩子表达对这件事的愤怒。愤怒是一种最容易被压制的情绪,而压制愤怒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对学校老师有意见,将来影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往往会对孩子对老师的愤怒情绪加以化解或者压制,不鼓励孩子表达愤怒,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如果走入这个误区,孩子即使表面上听话了,也会倾向于把愤怒情绪转向内心深处积累起来,把“老师错了”变成“我错了”,使孩子自我评价降低,导致孩子退缩和消极怠工,不专心学习。

如果客观上真是老师伤害了孩子,妈妈就需要站到孩子一边,做孩子强大的支撑,而不是顾忌太多,回避接触校方。因为,家长找学校说明情况是对孩子尊严的一种保护。但家长不一定要采取“讨理”的方式,而是要有冷静的态度,尤其要让孩子清楚解决的情况,消除老师、同学的误会对孩子心灵的影响。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并使孩子在化解“委屈”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判断思考,培养遇事冷静的健康心态。

育儿心得: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


育儿心得: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

一、教孩子学会勇敢面对挫折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经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孩子见了困难就害怕,遭受挫折就退缩,那么孩子时刻都会受到心理压力的煎熬,遇到挫折承受不了打击,困难没有来临时害怕它到来,因此身心疲惫,对成长十分不利。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引领孩子亲身体验一下战胜挫折的快感,从而帮助孩子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困难。

二、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孩子遇到了挫折,有时候不会主动对父母说,只是有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消极的情绪等。这就需要父母时刻关注孩子身心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产生,或者睡眠、吃饭等有不正常的反应,父母就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说出事件的原委,以及内心的想法与感受。父母掌握了这些情况,才能有效地开导和指点,从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三、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孩子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父母。如有的父母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经常拿孩子的弱势与其他孩子的强势进行比较;平常对孩子的关爱少,批评、指责多;家庭关系紧张等,都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因此,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平时要多关注孩了的进步,对孩子多表扬。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等,这些都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轻松地生活、学习。

四、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孩子因为缺乏人生经验,看问题不全面,很多时候会把不好的结果无限地夸大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压力陡增,此时,父母要想办法帮助孩子缓解过大的心理压力。

孩子压力过大、心情郁闷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转移了注意力,心理压力自然就会得到缓解;父母也可以带着孩子锻炼身体,让孩子找朋友倾诉等,这些方式也能够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快速走出消极的情绪。

五、指导孩子把压力变为动力

同样的挫折,一样的困难,有的人就会把它看成巨大的障碍,因此心理压力过人,情绪消极,无法安心做事,结果以失败告终。而有的人面对这些挫折与困难,虽然也有心理压力,但却能把这种压力变为前进的动力,因此积极奋斗,努力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所以,当孩子遇到了不如意之事,父母要让孩子看到这些挫折的有利一面,不要被困难吓倒,并且指导孩子把压力变为动力,激励孩子努力向上,这样既能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又能促使孩子前进。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父母每天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陪孩子玩,听他说话,一起画图,看故事书,逛街等。

*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不要轻易说不,一旦说出就要兑现。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可以适当地忽略孩子的哭闹行为。如前面的琪琪掐自己的手,家长可装着没看见,不要因他的这种行为而心疼、哄劝、妥协,避免今后他一旦犯错就以伤害自己来赢得别人同情的失常行为。

*教孩子宽容待人的同时,也宽容自己的心灵,不对自己和他人过于苛求。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愤怒释放出来:找父母、老师、知心朋友说说自己的苦恼;或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高声喊叫;或把要说的话写在日记里。

*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当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或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可先放一放再解决。可以参加一会儿体育锻炼,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下下棋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

*创设安静的休息环境,学会放松:在安静的环境下,深深吸气,缓缓呼出,反复5次。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如经常对孩子说:“这事还能坏到什么地步?”“坏事结束了,该来好事了。”“他们嘲笑你,别生气,你可以做得更好,让他们看看。”

*培养孩子幽默感:看幽默画、小品,听相声,说一说笑话、趣事,使孩子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儿童心理专家教您如何调节孩子情绪


人们发现我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时,他们开玩笑似地问我是否可以告诉他们养育的秘诀。我知道他们多半是在开玩笑,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好奇我是否真的有一些特别的知识。

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我没有什么秘诀,也没有什么家长终极手册(如果有,那就太好了!)但,作为家长,这么多年来研究儿童发展,确实有些东西,我会牢牢抓住不放手的。

这些东西决定了我作为家长的聚焦点,同时也让我平静下来,给了我一种“一切都会好的”的感觉。

而每个家长都会用到一些,对吧?

1. 孩子有很多机会可以赶上

与流行观念不同,儿童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时间表,或者发生在具体阶段。在某一年龄段看上去是真理的东西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

例如,女孩的脑发育要比男孩早,因而俗语说女孩要比男孩成熟得更快。但是男孩终究会赶上来。再比如,早产的婴儿经常会发育滞后,但是很多孩子会在青少年时期赶上他们的同龄人。而且,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知道这为什么会发生,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发育阶段,大脑接受变化、基于经验进行自我调整的次数是很多的。例如,甚至有研究发现敏感和温暖的教养会改变孩子基因的表现性状。一些孩子对他们的环境会极端敏感,包括家长的关心。

“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不断变化。温情、爱、敏感度都会深刻积极地影响孩子的发展。”

2. 凡事不可绝对

想象一下:你正在为一门考试而学习,你非常紧张。你太紧张了,导致你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又或者,马上会有一个重大考验,你一点也不在乎。你一点也不紧张,所以也根本不去学。

通常,我们会觉得压力不是好事。但是,在这个场景中,一点点压力是好事。它可以激发你去学习,但是压力不能太多,太多了你难以集中注意力,压力也不能太小,太小了你不会努力。一些挑战,一点压力,一点点沮丧,甚至一丝丝恼怒——这些最终都是好事。

20秒原则

研究孩子的情绪时,我们大多数研究者会遵从所谓“20秒原则”。如果孩子在哭泣,我们总是会在停止任务前等待20秒(而母亲们,却被告知在任何时间停止任务)。如果我们没有那项准则,我们就会让孩子失去控制情绪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学习到的能力。

对家长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总是冲锋在前,就会让孩子联系情绪调控的机会。20秒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一个想让孩子趴在她的肚皮上的母亲来说,简直就是永恒!在肚皮时间开始时,我真的会数到20秒(我也不会每次都数到20)!但是我的儿子因此感受到的一点小小的沮丧激发他稳住自己,而这,正是肚皮时间的目的所在!

一点小小的沮丧不是坏事,它能点燃孩子的动机和才艺。

“不要让你的孩子免受负面情绪。而要,帮助你的孩子解决挑战和压力。这是一种将陪伴孩子终生的技能。”

3. 自律是早期儿童应该学会的最重要技能

一个善于自律的孩子学校表现更好,更能专注,更善于与他人相处,也更有同情心。作为家长,这也是我们每天和我们的孩子需要面对的东西。愤怒,情绪肆虐,冲动——所有这些表现都是因为孩子不成熟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童年早期最主要的事情是一,不论是行为还是大脑。自律3岁时才能系统化,直到5岁后才能完全成熟。接下来,整个系统会重新系统化,更进一步发展,直至青少年时期。一些研究则认为这一系统的真正成熟到四十岁时才能完成!但是,成熟的基础成型于儿童早期。

“帮助你的孩子调节压力、沮丧或者其他情绪,是为人父母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这对你和你的孩子来说是个重大的工作。”

把情绪当作原初的能量,而孩子正在学习如何驾驭那些能量。在正确的层级上,甚至一些负面的情绪也有积极的效果——比如点燃动机。

了解儿童发展和研究可以给予家长实用的帮助。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道路——我同样也非常相信直觉和自我反思。

家园共育《您家孩子的情绪您该如何帮助他》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