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家长之一“暴力家长”

11-04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问题家长之一“暴力家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中国儿童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为14.2%,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占4.6%。而这些“问题”孩子恰恰源自“问题”家长的“问题”教育。

每个孩子初生后基本都是一样的,天真烂漫、惹人疼爱,为什么到了五六岁尤其上学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有心理学人士在跟踪、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位有问题的教育者。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从教育成人开始――没有问题家长,才能没有问题孩子。

很多很多的爸爸妈妈在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发现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然后把孩子的问题无限扩大,孩子的问题也就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障碍。

其实,爸爸妈妈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最应该改变的是家长自己。让我们来看看“问题”家长的表现。

“暴力”家长

暴力被父母们所鄙视。但是,有时,孩子表现出我们不喜欢、不需要和不理解的特征时,我们没有想过怎么样去认识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他们,我们涌上的最大一种冲动就是改变他们!

暴力,就在无意中悄悄溜出来,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创伤,把孩子带进我们最不希望有的一种生活中。

其实,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天性,比如,孩子做许多事情都是以玩为出发点的,与好坏无关,与对错无关,与成败无关。

我们的误区在于,总想把孩子教育成什么什么样,而不考虑他的孩子能够成为什么样。

孩子们是自由人。这样的身份能使他们获得更健康的心态,更快乐、自由地成长。

所以,爸爸妈妈们,别不小心成为“暴力”家长。

1、强权型家长:

理念:孩子属于父母,孩子应该绝对服从于父母。

孩子从小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比如,买东西时妈妈说:只要我认为需要的,再贵的东西,我都给你买;如果只是你想要的,而我觉得不需要,再便宜也不买。

导致的后果:不会选择!长大后,关注的不是自己内心的需要、喜好,而是别人的喜好、别人的认可。

2、溺爱、帮助型家长:

理念: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给他全部的帮助。

比如,宝宝打不开纸盒,妈妈就轻而易举地帮助打开;离宝宝3尺之遥的玩具,不让宝宝自己去拿,奶奶马上帮助拿过来;宝宝跌到了,正在爬起来,爸爸上去就给抱起来了......

导致的后果: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寻求大人的帮助,而且脾气特别大。

3、在孩子身上寄予莫大希望型家长

理念就:孩子是自己未来的希望,所有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都要通过孩子来实现。强迫孩子遵从大人的意志。

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爷爷想当艺术家,没有实现,他希望孙子要当艺术家;奶奶想当工程师;爸爸想当植物学家;妈妈想当数学家------,这些大人一生都没有实现的愿望全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导致的结果:你的幸福或许得以实现了,但孩子的幸福跑到哪里去了?

4、“灌输”型家长

理念:在“游戏”中“快乐”地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

比如,孩子在玩拼图,她不停地尝试图片的位置。这时妈妈走过来,告诉孩子先拼头部,在拼身体,并把这些部位的图片都帮孩子找出来。孩子在妈妈的帮助下很快就拼好了。孩子得到了妈妈的夸奖。你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他的快乐不是来自游戏本身的快乐,而是赢得掌声后的快乐。

导致的后果:孩子的兴趣坚持时间缩短,很快厌倦。

5、“对”与“错”型家长

理念:用“对”与“错”、“好”与“坏”来区分问题,告诉孩子,简单明了。

大人在引导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取消孩子犯错的必然过程,让他直接得到正确答案。大人能分清对错的事情,马上指点孩子,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犯错误有犯错误的乐趣,犯错误有犯错误的合理性。

导致的后果:标准答案模式,会导致孩子思维偏差,使孩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别用“冷暴力”凉了孩子心


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孩子已屡见不鲜,但记者昨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目前,以“冷暴力”形式虐待儿童的家长不在少数。

16岁的男生小林(化名)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3年前辍学在家。近来,他出现了一些怪异举止,如对人说“我要当经理了,随便一赚就是几百万”;偷家里的钱消费,一周花掉几千元;甚至对餐厅女服务员动手动脚。昨日,他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须入院治疗。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病区接诊医生马筠主任介绍,小林的异常行为源自其不良家庭环境。经交流得知,小林的父亲是一位高官,母亲只是普通工人,因两人感情不和,父亲平时很少回家,除了给生活费外,对孩子不管不问;母亲将自己对丈夫的不满转嫁到儿子身上,不仅在儿子面前埋怨丈夫,还常数落他成绩不好。在教育方面,父母两人潜意识中都对孩子有种“抛弃”心理。

马筠说,小林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的是“冷暴力”,属于情感虐待范畴。然而,不少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虐待孩子,甚至对这类行为习以为常。如有些家长(以父亲居多),因孩子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要求就对他不理不睬、拒绝爱抚和拥抱孩子,离婚后对孩子不管不问等,相对于“棍棒出孝子”等躯体虐待行为,这些情感虐待更隐蔽,会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孩子成年后焦虑、抑郁、易怒、精神异常、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时导致品行障碍,当孩子出现反 社会倾向后,还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她强调,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敏感、漫长的过程,父母应以充分的耐心、细心,多与孩子沟通,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用亲情和爱呵护孩子的成长。

当今社会不能忽视孩子问题之一


7岁女童来月经,吓坏父母全家人

今年6月的一天,她女儿下身流出了鲜红的血,吓得他们夫妇不知如何是好。仔细检查发现血好像是从阴道里流出来的。王女士问孩子:“这个部位痛不痛?”什么都不知情的孩子说:“不痛。”“身上有没有不舒服?”孩子说:“没有啊。”王女士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不会是月经吧?王女士想,孩子又没有什么不适,先观察几天,如果真的是月经,自己会没有的;如果几天后还流血,那么再到医院去看。过了5天,孩子的下身果然干净了,也没有任何其他迹象出现,王女士觉得此事如果被其他人知道了,女儿会被人指指点点,于是希望消极带过,不再提上医院的事情。

第二个月,他女儿没有来月经,后来王女士就将孩子来月经的事给淡忘了,还以为是偶然现象。然后到11月份的时候,王女士发现孩子下身又流血了,量也比前一次多,同样过了5天流血消失,难道孩子真的来月经了?

“这么小的孩子就来月经,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来月经时,我们不敢把她送到学校,如果老师和小朋友知道这件事,孩子今后如何生活?”王女士惆怅地说。

[分割线 箭头 动态]

儿童性早熟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性早熟是无法检查出真正病因,性早熟的形成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可能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关。

1营养改善。由于社会进步,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变得优越,营养得到改善,疾病减少,儿童生长和发育出现了加速趋势,导致性发育提前和性成熟者增多。

2环境污染。现在社会的工业污染增多,而且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农药污染或激素污染,这些污染残留通过皮肤或直接食用后,是儿童性早熟的一个诱因。

3含激素食物。现在的很多蔬菜和禽肉类当中,都含有大量的激素,一些性激素间接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4盲目进补。补品是引起孩子性早熟的元凶之一。”一些家长常给孩子吃增食欲、益智健脑的保健品,殊不知,这些补品当中,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引起儿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上升,从而导致儿童性早熟。

5性信息。现在的社会是个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孩子不但可以从电视中获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画面,而且可以从报纸上、网络上接触到性信息。

男孩女孩性早熟的表现

男孩性早熟的表现

男孩性早熟的表现主要是睾丸及阴茎增大,出现阴毛,出现一些胡须和变声,或者有阴茎勃起以及排精。睾丸和阴茎出现以后,家长发现这些孩子的个头要比同龄孩子长得快,女孩也一样会有相同的状况发生。

女孩性早熟的表现

女孩子主要表现在乳房发育,可有触痛感,会跟妈妈说胸前疼。另外还有外生殖器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阴毛的增长,还有月经的来临以及腋毛出现。月经来刚开始是一个不规则阴道出血,也无排卵,以后逐渐发展成周期性的月经出现。

性早熟有哪些类型?

真性性早熟

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过早启动,GnRH脉冲分泌,患儿除有第二性征的发育外,还有卵巢或睾丸的发育。性发育的过程和正常青春期发育的顺序一致,只是年龄提前。主要包括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和特发性性早熟。

症状

即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出现,月经来潮,骨龄提前,身高、体重迅速增长,除有第二性征的发育外,还有卵巢或睾丸的发育,真性性早熟已经具备生育能力。

假性性早熟

是非受控于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所引起的性早熟,有第二性征发育,有性激素水平升高,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成熟,无性腺的发育。假性性早熟控制、治疗不得当会转化为真性性早熟。

症状

是非受控于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所引起的性早熟,有第二性征发育,有性激素水平升高,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成熟、无性腺的发育,女性可能有无排卵性月经,男性睾丸不增大,男女都不具备生育能力。

引起儿童性早熟的食物

1

人工养殖的动物类食品

摄入过量的动物类食品,不仅易造成儿童肥胖,同时也摄入了过多的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剂。现在市场上所出售的,绝大部分是用拌有催熟剂的饲料喂养的,包括肉鸡、猪、牛、羊肉以及养殖的鱼虾等。性早熟的孩子可以吃些海鱼海虾及适量的牛肉。

2

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等。过于鲜艳的水果,常常是催熟剂诱发而成,也应注意避免。新鲜荔枝等食物,由于自身含有一定的类似人类雌激素物质,过量食用也有可能造成性早熟。

3

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

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其身心发展不平衡。

其他如:蚕蛹、鸡胚、胎盘、蜂王浆、牛初乳、豆浆、花粉制剂营养滋补品常常含有较高的性激素,也中诱发性早熟常见原因。

4

油炸类食品

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其过高的热量以及食用油反复使用而致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所以肯德鸡、麦当劳并不是好去处。调查显示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5

某些儿童口服液

市场上很多标榜“长高长壮或增加食欲”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性激素成分。还有一些保健品,蛋白粉之类,除非患有一些特殊疾病,否则正常儿童没有必要去用。

另外,补充微量元素的药品或保健品也不能排除诱发性早熟的可能。微量元素决不是多多益善!

6

其他

除了食物、补品、保健品之外,还有一些可能诱发性早熟的原因,如:光照过度,特别是夜间长时间光照会影响大脑中的内分泌器官松果体的正常工作,可能导致促性腺激素的提前分泌,从而导致性早熟;大量使用化妆品;另外,就避免让儿童接触到避孕药,这更是性早熟的危险。

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

1、营养过剩是容易引起孩子性早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少吃洋快餐。有研究表明,每周光顾洋快餐2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其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3、补品会促使孩子性早熟。因此不要盲目给孩子食用蜂王浆、蜂花粉等“补品”或是增进智力的保健品。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妈妈要妥善存放避孕药物、丰乳美容品等,以免孩子误服或接触,也不要给孩子搽用成人化妆品或护肤品。

5、宝宝要少吃反季节蔬菜和水果以及含有添加剂的食品。

问题家长之二“没有安全感家长”


深厚的爱就是不求回报的,因为他的爱是一条大河,所以舀掉一碗,一桶,甚至另开一条小河他也并不感觉失掉多少。但如果家长自己没有安全感,他的爱是脆弱的。

极度关注教育型

特点:表面上看这类家长很关心孩子,他不停地找新的教育方法,然后开始探索和怀疑。在这个过程中,他完全不能够控制自己,无法改变自己。这与他本身的智慧和教育没有太大关系。

实例:和龚艺雯的妈妈谈话,你能感觉到她的心里就像一团草,神经紧张得不得。他的内心不仅焦虑而且没有安全感,所以千方百计要找出一些问题让别人回答来缓和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她不停给女儿找学校,有不停地批判学校的教育。

龚艺雯显示出对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的,不感兴趣。脸上没有表情,目光是平淡的,很少有激动的时候。

结论:

他对孩子教育关注的态度和紧张的状态本身就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即使是他找到了好的教育,孩子的状态也不能很好。

他的不安全感可能会使孩子从小适应了她的这种状态,从而走向反面,对所有的东西都麻木没有反应,对任何紧张的状态都不会造成孩子的紧张对环境刺激的麻木,反应不灵敏,另外一种就是会造成孩子也紧张,没有安全感,反应极其灵敏,在哪都感觉很害怕,一离开妈妈就会有紧张感,他会对妈妈产生依恋,把妈妈抓得紧紧的。

也有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但从来都很平静,对待孩子总是笑眯眯的,孩子差了弱了都不着急,等待着孩子在成长,这样的孩子也会成长得比较好。

心情紧张型

特点:性格急躁,状态和身体语言,从来都是绷得紧紧的,而且眼睛是那种惊恐的目光。

实例:多多的妈妈内心总是很焦虑,孩子送到幼儿园会不会受罪呀,多多是不是智力有问题,要不要送到医院去检查呀。其实她的孩子很正常。

结论:假如,我们明天会挨饿,家长应该这样去告诉孩子:我们会挨饿的,但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是会过去的。这是在帮助孩子形成这样的信念:苦难大家分担,我作为家长有能力领导你们走出苦难。但这类家长会一种是用痛哭流涕的方式去说:我们明天就要挨饿了。把苦难转嫁到孩子的身上,使孩子的心灵透支。给孩子造成没有安全感。会造成孩子的恐惧、胆小,表现出严重的依恋。

即时攀比型

特点: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产生焦虑,不是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状态去努力的帮助孩子,而是自己不停地焦虑,把这种焦虑又撒到孩子身上。

实例:星星的妈妈,发现星星比周围的孩子都傻,如果你问她:星星,爸爸在哪呢?其实爸爸就在那个地方穿鞋呢,一般3岁2个月的孩子会说:爸爸穿鞋着呢。而这个孩子就会反过来重复她妈妈的话:爸爸在哪呢?她妈妈就认为这个孩子有问题。

星星是奶奶抱大的,奶奶太爱护她了,她从小没有使用肢体的经验,没有她根本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所以她的妈妈就认为她的脑子有问题,就焦虑的不得了。其实,孩子在建立自己解决问题的图的时候看上去就像一个傻瓜一样。一个时刻都在表达的孩子就像一只鸟一样,可能是没有思维的。

结论:如果孩子身边没有人有意为他提供一个能够刺激他智力成长的环境,他就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潜能就会流失。

好的教育首先有一条就是信任孩子,相信他是有自然成长机制的,在我们不懂孩子也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会按照自己的机制成长,相信孩子能够做他能做的事情,信任孩子才能尊重他,就能等待而不焦虑。如果不尊重孩子,就会把他的成长机会给掠夺了。

事业过度追求型

特点:把对事业强烈的追求欲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了,给孩子造成压力。

实例:陈研好的妈妈像旋风一样的拼命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东西,各种东西的掌握都令人满意。她常常感激孩子弹钢琴时带给她的那种陶醉的情景和家里充满音乐声的美好,感谢孩子来我们中心画画给她带来的艺术享受,感谢孩子参加作文班,写的作文在报纸上发表给她带来的享受,她肯定孩子以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同时她还觉得她的孩子还有能力承受别的东西。

但这个孩子不愿意回家,每次在她快要来接的时候,都表现出很紧张,想找地方躲起来。在她赏识的强压之下,孩子能接受她的教育,也能达到她需要的状态,但一离开她,孩子自然的状态就回来了。

孩子表现出这种状态:一方面是有修养,爱好文化,爱好探索的,要完成作业,要考高分,另一方面又是放纵自己,特别爱说脏话和粗话,不愿意工作。

结论:北大的一位教授说:中国的教育只教人怎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去产生希望,去追求自己的未来,没有教人怎样去做一个男人,怎样去做一个女人,怎样去做一人丈夫或妻子,没有教孩子怎样去追求幸福。其实人追求到了幸福事业是不会不成功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去追求幸福,事业即使成功了也不会幸福。

撒切尔夫人,她会自己做饭,连家里的墙纸都是自己糊,但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首相。

既照顾到自己的事业,又照顾到家庭,人的贡献才是完整的,如果一个人只有事业成功了,但是他破坏了亲人的心态,给亲人带来了压抑,焦虑,生命质量低下的问题,那么他一个人至少破坏了几个人的生命质量,即使事业成功,但是生命质量却非常低下。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让他从小有智慧认识到真正的幸福,要让他的精神切身感受到幸福。

动画片一定无暴力?家长帮忙把把关!


动画片是孩子看电视时的首选,相比于其他五花八门的电视节目,父母对动画片更加放心。但许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尽管都是动画片,也有一些是“少儿不宜”的,这片原本属于儿童的纯真天地里,已污染上了成人世界中色情、暴力等精神垃圾。那么,如何给3—6岁的孩子挑选合适的动画片呢?有下面几个小贴士可以参考。

画面稳定清晰、色彩鲜艳

有些动画片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故意抖动画面;有些则是粗制滥造,画面效果比较差。这样的片子,对孩子的视力有弊无利。

人物造型可爱、充满童趣

卡通人物千姿百态,但是无论美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可爱、有趣,让人忍不住产生喜爱之情。不过,目前有些卡通片(尤其是日本卡通片)却在人物造型上走了“性感”路线,甚至会有卡通人物“半裸”或“全裸”出镜。爸爸妈妈可要当心这样的片子,别让小孩子接受如此的“早教”

远离暴力

大多数欧美的卡通影视公司对出产的卡通片都有明确的受众年龄定位。若是专门针对幼儿的卡通片,会有严格的规定,确保在镜头中没有与暴力相关的道具和动作,如:刀、枪、打人、杀人及流血等。在国内,目前还没有这么详细的规定,这就要靠爸爸妈妈的“火眼金睛”来加以鉴定了。

思想积极向上

这是一句老话,所谓的积极向上指卡通片中所宣扬的是善良、真诚、友好等精神和品质,这一点相信大多数的卡通片都能做到,但家长最好留心一下,谨防“漏网之鱼”。

孩子的问题是家长问题的反映


今天姥爷很严肃的给我说,优优现在有个毛病一定要给他纠正:喜欢别人的东西就问人要。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贪图别人的东西,这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品格和素质。姥爷说这件事的起因是,姥爷接优优时,发现优优问别人要爆米花吃,吃了好吃,还追着别人要。

关于优优的这个现象,我和优爸也发现了.比如最近的秋游,优优喝了老师拿的奶好喝,喝完了又跑去问老师要了个。但与此同时,我让他把自己带的奶分给老师时,他也很痛快地分给了老师,而且是把我们带的三盒奶都拿出来分给了三位老师。别人的东西,他喜欢就去要,但与此同时他的东西很自然的就与别人分享。所以综合这两方面的现象,我觉得优优的问题还没有上升到品格和素质高度,他的问题是三岁的孩子还没建立起物品的归属感,另外跟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优优三岁前,基本在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姑姑家、小姨家来回转,他的活动空间基本一直在自家人的圈子里,所以只要喜欢,东西随便拿、随便吃、随便喝,他对物品的归属感是模糊的。但随着进入幼儿园了,优优已经走出了“自家的圈子”,但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没有及时给他建立起物品的归属概念。以后我们要多跟他强调,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相信优优不存在姥爷担心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还是教育专家的那句话,,孩子的问题是家长问题的反映,是我们没有根据环境变化及时给优优建立物品的归属感,我们一定要尽快给优优建立起物品的归属感!

喜欢《问题家长之一“暴力家长”》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长育儿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