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孩子说话的九大秘决

11-05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吸引孩子说话的九大秘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需要独特的方法一技巧。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吸引孩子说话的秘决又是什么呢?我们试着从下面两个例子窥知一二。

例一: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妈:“你回来了?”子:“我回来了。”妈:“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子:“没做什么。”妈:“吃什么点心?”子:“忘记了。”

例二: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妈:“嗯!宝贝,让妈妈看看!(专注地看了孩子一会儿)今天一定玩得很快乐。”子:“对呀!我和刘承翰两个一起玩搭积木,我们搭了一座动物园,然后,把许多玩具关进去当动物,很好玩哦......”妈:“哇!听起来真的很好玩,可惜我没有玩到。”子:“没关系!下次我教你玩。”

两个例子都是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妈妈的动机同样是想要了解孩子今天过得好不好,做了些什么事、玩得快乐不快乐,但是结果却相去甚远。所以造成这样的差异,当然不全是因为问话技巧的不同,其中也包括长久累积下来的沟通模式,亲子(即双亲与孩子)关系的亲密度,孩子说话的意愿,以及在幼儿园的感受等因素。然而,不可否认,问话的技巧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与孩子说话的第一个秘决,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因此,父母是否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秘决是和孩子密切相处,多关心孩子,了解其想法和需要。

要了解孩子,就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第三个秘决是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也忽略了孩子的反应。但是和孩子说话时,如果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及立场,而让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会令他不舒服,他们自然而然会避免接触,凡事不愿意向父母透露,亲子间的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第四个秘决是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假如这个时候孩子向父母哭诉,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你真没用,还敢哭”,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安抚他、给予些亲情慰藉,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个秘决是了解孩子的发展有度。

明白孩子的发展程度相当重要,因为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第六个秘决是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第七个秘决是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答”,“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第八个秘决是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引起孩子的兴趣。

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的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话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引孩子。

第九个秘决是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话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善用你的巧思去开发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成绩好的孩子九大特征


成绩好的孩子九大特征

一位已经56岁的语文特级教师,担任班主任已经有30余年了,在这30年里,他既教导过一批批成绩好的学生,送他们考入名校,出国深造,也遇见过许多成绩糟糕的学生,惋惜他们学习跟不上,早早踏入社会。

在这位资深班主任看来,每个成绩好的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但归根结底,逃不离这样9个特质。

1、讲究条理

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书立或指向装好,分类存放,避免用时东翻西找。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曝十寒。

2、学会阅读

学会速读和精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或者一个单元的目录、图解和插图,提前了解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要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

3、合理安排

该做啥时就做啥,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

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

4、用心听课

用心听课,不是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认真去听,而是对自己不熟练、不理解的地方用心去听,对重点内容用心去听,突出重点。对自己已经弄清楚或者不重要的内容可以适当放松。

5、善做笔记

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能及时整理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格外注意,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么问题。

6、作业规范

认真审题,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考试,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7、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这一条是重中之重,应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8、学习互助

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9、自我调整

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

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断上升,从一点信心都没有逐渐到有了坚强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通过努力,去想了、去做了。

相比成绩,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才是对孩子最有益的,共勉。

让孩子聪明过人的九大诀窍


关掉电视,让孩子走出户外、接近自然并活动身体,是训练孩子聪明敏捷及身体健康的最佳方式之一。

1.学习乐器

这是一个轻松又简单的提升右脑学习好方法。根据多伦多大学的研究结果,音乐课程可以提升小孩的智商与课业表现。且学习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加明显。

2.喂食母奶

许多的科学研究证实母奶除了提供许多重要的营养,还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与智慧。婴儿经过九个月的喂食母奶,明显的比只有一个月喂食母奶的婴儿还要聪明。

3.提升健康

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ofIllinois)的研究团队已证实小学生健康与课业的相关性。欧本海默基金公司(OppenheimerFunds)的研究更指出团体运动不仅能提升信心,建立团队精神,还能培养领导才能。百分之八十一的女性高级公司主管在她们年幼时都曾参与团体运动项目。

4.电动游戏

有些游戏的确会使玩家变得暴力、孤僻、或是不想动脑思考。但仍有一些游戏可以提升团队精神、创意启发,更可以训练策略思考以及规划能力。美国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ofRochester)的研究也发现玩电动游戏的小孩更能发现与学习视觉线索。

5.拒绝吃垃圾食物

少吃高糖、反式脂肪与其它垃圾食物,并多吃高营养健康饮食将有助于儿童智能与动作发展,尤其对未满两岁的婴儿更是重要。比如说小孩必须摄取一定量的铁,以助于大脑的成长。若摄取不足,神经冲动的传导将会减慢。

6.培养好奇心

专家指出,当父母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实际上是教导他们追求知识的重要性。关切小孩的兴趣、教导小孩新的技能与定时的户外教学,都是一些好方法来培养孩子追求知识的渴望。

7.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最直接、最有效提升小孩智商的方法。读给小孩听、办理图书馆借书证、与添置书籍都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8.吃早餐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并非毫无根据。早在1970年,科学研究就发现有吃早餐的小孩有较佳的记忆力、比较专心、也学习的比较快。与其完全不吃,吃一块饼干或是喝一杯牛奶都对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9.玩益智游戏

下棋、拼字游戏、谜语等游戏都可以激荡脑力。数读(Sudoku)游戏更可以培养策略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孩子年幼时一定要多与孩子多聊天,让孩子记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汇,或多让孩子背诵等,都是些能帮助孩子培养高智商的妙招。专家表示,“关掉电视,让孩子走出户外、接近自然并活动身体,是训练孩子聪明敏捷及身体健康的最佳方式之一。”

九大诀窍让孩子聪明过人


1.学习乐器

这是一个轻松又简单的提升右脑学习好方法。根据多伦多大学的研究结果,音乐课程可以提升小孩的智商与课业表现。且学习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加明显。

2.喂食母奶

许多的科学研究证实母奶除了提供许多重要的营养,还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与智慧。婴儿经过九个月的喂食母奶,明显的比只有一个月喂食母奶的婴儿还要聪明。

3. 提升健康

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团队已证实小学生健康与课业的相关性。欧本海默基金公司(Oppenheimer Funds)的研究更指出团体运动不仅能提升信心,建立团队精神,还能培养领导才能。百分之八十一的女性高级公司主管在她们年幼时都曾参与团体运动项目。

4.电动游戏

有些游戏的确会使玩家变得暴力、孤僻、或是不想动脑思考。但仍有一些游戏可以提升团队精神、创意启发,更可以训练策略思考以及规划能力。美国罗彻斯特大学 ( 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研究也发现玩电动游戏的小孩更能发现与学习视觉线索。

5.拒绝吃垃圾食物

少吃高糖、反式脂肪与其它垃圾食物,并多吃高营养健康饮食将有助于儿童智能与动作发展,尤其对未满两岁的婴儿更是重要。比如说小孩必须摄取一定量的铁,以助于大脑的成长。若摄取不足,神经冲动的传导将会减慢。

6.培养好奇心

专家指出,当父母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实际上是教导他们追求知识的重要性。关切小孩的兴趣、教导小孩新的技能与定时的户外教学,都是一些好方法来培养孩子追求知识的渴望。

7.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最直接、最有效提升小孩智商的方法。读给小孩听、办理图书馆借书证、与添置书籍都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8.吃早餐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并非毫无根据。早在1970年,科学研究就发现有吃早餐的小孩有较佳的记忆力、比较专心、也学习的比较快。与其完全不吃,吃一块饼干或是喝一杯牛奶都对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9.玩益智游戏

下棋、拼字游戏、谜语等游戏都可以激荡脑力。数读(Sudoku)游戏更可以培养策略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孩子年幼时一定要多与孩子多聊天,让孩子记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汇,或多让孩子背诵等,都是些能帮助孩子培养高智商的妙招。

【专家表示】:“关掉电视,让孩子走出户外、接近自然并活动身体,是训练孩子聪明敏捷及身体健康的最佳方式之一。”

孩子一生必须具备的九大能力


一、接受失败的能力

在一个团体社会里,输给别人的机会,本来就比赢他人的机会多,因此,比起把目标放在第一,努力迈进,更重要的应该是对任何事都尽力的心态。请不要忘记,在你畏惧孩子的失败之时,孩子更多的成长机会正在被你剥夺。我们不能再因为自己的畏惧而执着于第一,并无形中把孩子的手脚给捆绑,反而应该要培养孩子跌倒后,可以有站起来,并再次勇往直前的能力。我们要切记,没有“失败力”的孩子,其人生绝不会成功。

二、哲学式的思考能力

哲学式的思考,时时抱着怀疑的精神,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当成是理所当然般的对待,不应该用太多的直观来看待事物,不是“凭着感觉走”的模式,而是以理论为基本,来解释所遭遇到的事物,对于不熟悉的,如果思索没有任何的收获,不是因为你的智商不够。

三、感知幸福的能力

既然当官不是幸福,发财不是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我的老师告诉我: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幸福在于感知幸福的能力!一个没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无论他得到再多,他都不会幸福;一个能够感知幸福的人,无论他多么平凡,他都是幸福的。

四、领导能力

领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而且3岁之前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父母不要在此时只想着让孩子智能开发,而错过了学习沟通及观察别人的最佳时期。学会沟通的孩子无论在幼儿园里还是学校里,都会受到同伴们的喜欢,身边的朋友也一定会很多,这能为他将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就算不成为领袖人物,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领导能力需要靠训练来增强,一位胸怀大志的领袖需要机会去磨练他的领导艺术。让子女参加运动队、童子军。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社区组织吧,他们将在那儿获得待人处世的经验。不过还应该让孩子在其兴趣范围内去努力争取领导地位。

五、阅读能力

在把孩子领上阅读之路的过程中,父母要记住,您只肩负着2大任务:第一就是要让孩子喜欢读;第二就是要教会孩子怎么读。

六、交流能力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优秀,要是没有别人的支持,取得突出成就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没有他人的支持,连获得高智慧的途径都找不到。聪明的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如果觉得交流是一种享受,无论跟谁交流都能轻松自如,身心一致,内外一致,他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大,他的未来与社会的相融性就会越来越强。但是,聪明的家长更应该知道,无论怎样,孩子都需要家庭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七、英语语言能力

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在对孩子进行英语辅导时应对孩子听力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八、自制力

在人生的旅途中,为了实现目标,也许你必须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放弃一些自己深深迷恋的事,这样就感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为了生活,为了目标,我们不能试图摆脱一切“约束”,而是应该在“约束”的引导下,一步步沿着既定的目标,稳妥地前进。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缺乏自制力,就像汽车失去了方向盘和刹车,必然会“越轨”和“出格”,甚至“翻车”。

九、经济方面的能力

宝宝学习说话的三大禁区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禁区二:过多使用叠词限制宝宝语言发展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破禁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禁区三: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犯禁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破禁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蒙特梭利:把握孩子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捡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

王家上个月搬家後,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啼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无法安抚。

上述的现象,是否在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似曾相见?可惜许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便是觉而不察,亦或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致错失了幼儿期独有的生命力。

何谓敏感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後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特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蒙特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特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後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籍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①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著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②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③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⑤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於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心灵的火焰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惩罚教育的九大原则


孩子究竟要不要惩罚?绝大多数家长肯定会持否定态度。眼下,随着家庭教育知识的日益普及,“重教轻罚”已成广大家长的共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惩罚是打骂的代名词,因而我们常常在报刊上见到少数家长对孩子罚站、罚跪、罚饿甚至虐待孩子致死的报道,这些家长便是对惩罚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其实,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期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所以说,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笔者认为,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原则1: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大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专家提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满,孩子都会觉得是对他的错误的惩罚,从而自觉改错。因而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批评。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没收他的玩具,甚至在吃饭时减少他爱吃的菜肴或者让他穿一件旧衣服等等都是惩罚的手段与方式。

原则2: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

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专家提示

惩罚之所以能促使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效果律在起作用。效果律认为:孩子“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要使孩子继续或终止某种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通过奖励的办法让孩子满足的。如孩子故意损坏东西、坚持“顶风作案”、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种情况下奖励就不起作用,惩罚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原则3:罚了又赏要不得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专家提示

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

原则4:及时惩罚莫迟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的效果部分是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原则5:劣性转嫁不可有

俗话说:“世事不如意者常八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情。父母在心情不好时很难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容易使自己恶劣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一来孩子无过受罚,父母小题大作,会使孩子感到有失公理。二来如果此时父母再因不能自制而使惩罚无限制地升级,则往往会激化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因此,建议父母切勿在醉酒之后或自己心情不佳、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时候惩罚孩子,以免过激失态,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原则6:讽刺挖苦最忌讳

父母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

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做父母的应该牢记自己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图一时嘴巴痛快而去刺激孩子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原则7:事后说理不可无

管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还将会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罚了孩子以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下去将有什么后果。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原则8: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

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并非孩子不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的唠叨太多了,让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耳朵“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切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原则9:就事论事莫牵连

孩子作为受罚者的角度来讲,最厌恶父母“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

可作为过来人的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扯西拉、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来,有的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

孩子怎么样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有的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找茬整他),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感恩节的秘制酱牛肉


翻阅目录,发现已经一年多没有写过“美食厨房”了,尤其是游游上了幼儿园以后,一天三顿饭都在幼儿园里吃,只有每晚回家之后或多或少的再补充一些,而这顿唯一需要妈妈精心制作一下的晚饭,也随着时间慢慢的越做越“不正经“了,因为多数时候是做给爸爸吃的,所以妈妈的心思不像游游在家时那般用心了。

秘制酱牛肉,好久都没做了,因为真的是没有时间(指的是爸爸),每个周末几乎都出行,要不就是这事那事的或者回姥姥家,而每做一次又都需要早起。妈妈知道爸爸和游游都是“好肉一族”(虽然现在被妈妈训练的快成素食者了),也曾数次提起自己来做,但都遭到了爸爸的强烈拒绝。跟爸爸相识10年了,酱牛肉的步骤其实早已烂熟于心了,以前也曾经尝试着做过一次,不难吃(个人觉得至少比超市卖的强数倍有余),但味道相比爸爸做的确实还是差了很远,所以爸爸再也不肯让妈妈“浪费”那么贵的牛肉了。

还记得第一次尝到这个美食的时候,是爸爸(当时还是妈妈的男朋友)带妈妈回家见他妈妈(现在是PP)的那一天。那天,酱牛肉是婆婆做的,妈妈当时就爱上了它。嫁给爸爸后,只要妈妈想吃了,只要爸爸有时间了,就会马上给妈妈做上一大锅,往往没几天就会被妈妈“打扫干净”,而爸爸却以“这次做的一般”、“好象味道差了点儿”为借口,每次都吃得不多,而是有心的留给了妈妈。

已经不记得上次做是什么时候了,这周,由于某些原因,妈妈让爸爸无论如何得做一些,而且游游最近这段日子也特别的馋肉了,其实每天幼儿园的食谱里都会有肉肉,可是小家伙还是特别的想吃,竟然有几次因为馋肉自己咬了自己的小舌头(是不是有这么一说:自己咬自己是因为馋了?)

周三一大早,爸爸7点钟就出门买肉去了,回来之后跟妈妈一起送游游上幼儿园,再之后就赶地铁上班去了。由于这天下班比较早,吃过晚饭后爸爸就开始忙上了,剃筋膜、切块、清洗、收紧、码放、调料、炖煮,整个过程耗时3个半钟头,都夜里11点半了,才终将肉炖得软软烂烂的。当整个房间开始弥漫着牛肉的香气时,妈妈就有些抵制不住诱惑了,当终于大功告成之时,了解妈妈的爸爸赶紧夹出来一块让妈妈尝尝鲜,“哇,真是太好吃了!”

第二天早起,习惯了幼儿园吃早饭的游游却一反常态的跟妈妈嚷嚷着:“妈妈,我饿了”。

“啊?饿了呀?那我们赶紧洗漱,一会儿去幼儿园吃好不好?”

“不,我饿了!”

“那妈妈给游游切点牛肉吃,爸爸昨晚刚酱好的,可以吗?”

“行!”

吃着爸爸做的牛肉,游游一边吃一边夸赞:“真好吃呀,真好吃呀,妈妈,我一会儿上幼儿园吃早饭,你别吃呀(指着小碗里的牛肉),给我留着”……

PS:

“相识相知已10载”的博文坑儿一直没填,一是时间过了,不想再填,二是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了,10年的相识相知与相守,在9周年的纪念中仿佛已经道过了,再写些什么呢?感情更深了,怎么却感觉词穷了呢?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好是ThanksgivingDays,感恩节那天,就以这篇“感恩节的秘制酱牛肉”来感激一下10年来老公对于这个家的奉献,对于这个家的爱吧,谢谢你,老公,我和儿子永远爱你!!!

最后奉上爸爸做的这道秘制酱牛肉的方法:

1、牛腱子6斤(做熟后约3-3.5斤),用刀把表面白色的筋膜去掉,清理干净(不弄也行,但最终的味道上会差一些),如果有肥的单独切下来放在一边备用;

2、把肉切成块,每块约8-10CM,用清水洗净(块太大不容易入味,太小做熟后缩了不容易切);

3、肉放到锅里,加入适量清水,没过肉即可;放在火上加热,水开后,用勺子把煮出来的血沫盛出来倒掉;用筷子把肉上下翻起,互换位置,大约几分钟后即可捞出;(捞肉时不要关火,一定要等全部肉出锅再关火)

4、用手把肉整齐的摆放在高压锅里,肉与肉之间不留一点缝隙,紧紧的贴在一起;

5、点火后,倒入酱油1袋(500ML,根据个人咸淡口味,可以增减),调料:葱段(一棵)、姜片、蒜(1-2头)、花椒、大料、香叶、桂皮、肉扣、红糖、酱豆腐(2块,切开后均匀放好,最好有一些汤)、白酒、料酒(可以多放一些),如果有肥肉,把肥肉切成一厘米的小块,撒在最上面;

6、盖上锅盖,把高压锅的法阀盖好,一直大火,开锅喷气约20分钟转为中小火,30钟可以关上火;

7、等锅凉后,把阀和锅盖拿下来,点火,中小火继续炖,(如果汤多,中火,时间长一些,如果少,小火,时间短一些),直到把汤炖到快没有了,关火;(一定注意,不能糊,最后的时候可能端起锅来,转一转,一是看汤还有没有,二是可以让肉活动活动);

8、用筷子把肉夹出来,放在大碗或小盆里,等凉后,用保鲜膜把碗四周包好,放冰箱冷藏一宿,第二天拿出来切后就可以食用了。(放在冰箱里冷藏后好切,要不然切不成片,全碎了,切的时候一定不用顺着肉丝儿切,要切成横断面);

9、剩下的肉汤可以炖菜(土豆、胡萝卜之类)。

教育反思: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与孩子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它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民主、平等的态度和对孩子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接受父母的忠告。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这是一位妈妈的博客,我昨天从网上看到,感触很深,希望家长们认真的思考,她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那天在博友“月之雨”的博客《花开好了》留言,表达了一个观点:“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今天回访,没想到留言引起了博友们的认同。

面对孩子“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不听话、顽皮倔强、任性胡闹的举动,任凭大人怎样威逼利诱,他就只是哭着发泄情绪。”“月之雨”在《花开好了》中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们就是不能理解他尊重他顺从他呢?”我的留言就是针对这句话说的。

我留言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包括你我。

今天(应该是昨天了)路过一家幼儿园,看到门口一幅很大的画,画上面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和一句标题式的话:让我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是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等呢?”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这个留言竟然引起了读她博客的博友的关注。

博友“浔阳故人”留言说:“蹲下来,你看到的世界和孩子一样。孩子大了,回过头看她的成长过程,有时会有很多遗憾。所以,趁孩子还小,和他(她)再经历一次成长,真美。”

博友“清水淡墨”也感慨:“让我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等呢?”

博友谢贵芳留言更是直接,像是做错了的家长接受了一场“教育”:“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记在心了。”

上周五下午接孩子放学时,我在学校门口听到一些等还没下课的孩子家长谈论着自己的孩子,内容几乎都是责备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怎么怎么难于管教。

对她们的责备和感慨,我也心有同感。现在的孩子,确实“难于管教”了。我常常想,我们也都是一步一步从孩子走过来的,父母当年也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难题?也是不是发出过这样的感慨?而今,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了呢?

那天路过幼儿园看到这个标语的时候,让我顿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

圣诞节的晚上,一个母亲带着5岁的女儿参加派对。热闹的场面,丰富的美食,盛开的鲜花……母亲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着招呼,她以为女儿也会和她一样开心。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竟突然坐到地上大哭起来,鞋子也甩掉了。

尴尬的母亲气愤地把女儿从地上拉起来,一阵训斥之后,她蹲下来给孩子穿鞋子。在蹲下来的那一刹那,母亲惊呆了:她的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刚才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

她明白了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她蹲下来的高度正是女儿的身高。

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蹲下来和孩子讲话》。

博客写到这里时,我后悔了,后悔自己初为人父时为什么没有想起这个故事,让自己的感悟迟到了12年,让我站着面对了孩子12年。如今,儿子已经差不多长到我肩膀高了,再有几十厘米就和我一样高了。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过来,我们的孩子难于“管教”,是“自恃成人”的我们与孩子之间产生了距离——不仅仅是几十厘米的身高上的距离,而是成人和孩子之间两个世界的距离,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隔着岁月的距离,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不能“沟通”的距离。

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关心与理解,是一种呵护和尊重;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面前蹲下来,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会缩短,就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就能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孩子的关系。

是的,家是孩子的殿堂,这里有爱与欢乐,是他们成长的乐园,也是他们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集训营。让他们带着一颗被理解、被尊重的心,开始他们自己的人生之旅,就等于带上了一缕生命的阳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请蹲下来和我们的孩子说话”,让我们以孩子的视角去“欣赏”你认为幼稚的他们的世界,才能从内心真实地感受他们成长中的快乐。

“请蹲下来和我们的孩子说话”,让我们从孩子的思维去“理解”你不能接受的他们的爱好,才能不让孩子处在被“控制”的悲哀中。

“蹲下来和你的孩子孩子说话”,你做到了吗?

教育孩子十大戒律

1.不要把小孩子当成大人来要求,把大孩子当成小孩子来管束;

2.不要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给“调皮”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3.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失去长大的机会;

4.不要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5.不要强化孩子的缺点,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

6.不要当众羞辱孩子,对孩子施以语言的暴力;

7.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

8.不要让课业负担充斥孩子的所有时间和空间,把考出高分当成孩子的唯一生活目标;

9.不要捂上孩子的眼睛和嘴巴,让孩子这也不许看,那也不许说;

10.不要捆上孩子的脚和手,让孩子这儿也不许去,那儿也不许摸。

相信《吸引孩子说话的九大秘决》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