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宝宝健康管理计划

幼儿园工作计划班级管理 幼儿园三年管理规划 12-27

在新的一年里,给孩子做一个全年健康计划吧,这不仅能让孩子受益,也能让你这一年少操很多的心!

孩子又长一岁了,在新的一年里,你肯定为他做好了各种打算:选一所理想的幼儿园,报一个亲子班,学一门乐器,全家一起出去旅游……不过,还要提醒你的一点是:新年伊始,你最需要做的,是给孩子定好一年的健康计划。

预约健康体检时间

对成人来说,健康体检一般是每年一次。然而,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一年一次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安排健康体检的间隔时间。

体检时间表

6个月以下;至少每两月体检一次,最好每月一次例行体检。

6个月~1周岁;每两个月体检一次。

1~3岁;每3个月体检一次。

3岁以上到入学前;每6个月体检一次。

入学以后;每年体检一次。

孩子有两个重要的年龄段需要更多的关注:一个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还有一个是青春期的少年。3岁以下的孩子,年龄越小,体检次数应该越多;当孩子出现乳房肿块、长腋毛、身高迅速增长等青春期发育的征象时,也要增加体检的次数,保证孩子青春期生长发育正常。另外,发现孩子有任何生长发育异常,包括体格和行为发育异常时,应该及时就诊。

确定需要检查的项目

孩子体检项目的确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以前的健康状况而定,不同年龄孩子体检时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对新生婴儿的体检,医生会注重于孩子是否存在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先天性耳聋、各种畸形等;2岁以下的孩子生长速度很快,所以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是医生关注的重点,如6个月以下的婴儿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发人群,而贫血的发生也在6个月时达到高峰,因此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贫血的筛查和预防非常重要;2岁以上的孩子,生长发育趋缓,但各种行为发育异常逐渐显现,此时对孩子行为和能力的评估成为体检的重点;口腔卫生和视力检查则是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的体检重点。此外,2岁前,环境毒物如铅中毒等对孩子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必要时应进行铅中毒筛查。

由此可见,孩子的体检内容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如看似简单的身高、体重、头围的测量是孩子体检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内容,此外,运动、语言、行为发育也是孩子健康体检中的重要项目,如孩子是否能在相应年龄学会抬头、独坐、爬行、扶站、独走;是否能在相应年龄有意识地叫妈妈、爸爸,说简单句等;是否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异常行为,如多动、不合群等。这些运动、语言、行为发育状况也是反映孩子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某些在成人中作为常规体检项目的检查,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必须的,甚至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如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等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在没有临床指征的情况下是没有必要反复进行的;而X线检查、CT等项目因对孩子的健康有损伤,只有在非常必须的情况下才给孩子做。

预定必要的治疗项目

孩子检查出有健康问题,先别着急,要根据孩子的情况,与医生商量做好治疗计划。

如果是需要尽快治疗的疾病,要尽快落实治疗方法。

比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治疗是越早开始越容易,且预后也越好,如果能在婴儿6个月以内发现髋关节发育异常,只要用简易吊带或支架固定住双侧髋关节,即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如果到2岁以后才发现问题,则可能不得不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某些异常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疾病,会随着孩子的生长而自然愈合。如轻型动脉导管未闭、小型房间隔缺损等一些简单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在婴儿6个月左右自行闭合而痊愈;婴儿脐疝、睾丸未降、鞘膜积液等,大多数可以在婴儿1岁左右痊愈。这类异常虽不用马上治疗,但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并定期去医院检查。

特别提醒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些问题需要通过长期的追踪和随访才会显现出来。如听力异常需要从新生儿起就开始筛查,对筛查异常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并进行听力纠正和语言训练。视力异常也可以从小婴儿开始筛查,不过3岁后视力检查更容易发现问题,这时定期的视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弱视、屈光异常等视力问题,并加以矫正。

选择好计划外免疫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对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的孩子来说,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是提高孩子免疫力,让孩子免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保护伞。

但预防接种并不是说接种的疫苗越多越好或越早越好,预防接种需要全盘考虑到孩子免疫系统发育进程、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孩子可能接触到疾病的风险等,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才能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除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外,还有很多计划外的自费疫苗可供选择,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等。是否接种这些自费疫苗,家长可以咨询医生,并与医生商讨决定是否接种以及接种的最佳时间。

保存好孩子的健康档案

还有一项重要的、不能遗漏的工作,就是必须整理、保管好孩子的各项检查和医疗记录,以备以后的体检、治疗及紧急情况下出示给医生。

建议父母制作孩子的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孩子的出生情况、计划免疫、常规体格检查、医疗记录、药物和食物过敏等。这些信息看似简单,但对医生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非常重要。

买一份健康保险

健康保险在你用不到它的时候,它就像个隐形人,除了每年续保时出现,平时好像与你们的生活无关。但是在你需要它的时候,它会及时出现在你的面前。

可以给孩子上一份大病医疗保险和住院附加险,以保证在孩子急需用钱的时候能够得到经济支持。年龄越小,保费就越低,所以,最好在孩子1岁以前把保险的事定下来。

★保健医生的题外话

一次全面体检和以往基本资料

常常遇到这样令人头疼的父母:带着孩子到医院,要求做一个最好、最全面的检查,却不能提供任何有关孩子以前生长发育情况的资料。

虽然在单次的健康体检中,医生也能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医生的观察和个人经验等,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体魄是否健康。但如果父母能提供孩子以前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疾病医疗记录等比较全面的资料,医生可以更有的放矢、更恰当地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检查,并给予更客观的评估和保健建议。

定期的常规体检比一次昂贵的体检更有价值

孩子需要做的体检项目应该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前的疾病史等来决定。同时为了孩子免受痛苦和伤害,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先进、昂贵的检查技术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相反一些看似简单的观察、测量却能很好地反映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对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定期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的生长测量是一项既简单又安全有效的项目,每次体检都应该包括这些内容。在某些情况下血液检查也是必须的,如对6个月婴儿的血色素检查能筛查出是否有贫血;但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微量元素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如果没有临床指征可以不必做,更没有必要反复做。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检查等项目虽然对孩子没有损伤,但日常检查不必要做,更不必反复检查。X线摄片、CT等检查有放射性,检查时间长了对孩子有一定的损伤,只有在必须的情况下才允许进行。

特别提醒

一定要保管好孩子的计划免疫记录册。记录册上详细地记录着孩子的免疫接种情况,医生会在孩子每次接种疫苗后在记录册上写下接种的时间、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批号等,还会填上下一次接种的预约时间。这份记录册几乎可以说是伴随孩子终生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出国留学都必须递交免疫接种证明。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这样的宝宝才心理健康


1、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期,宝宝对“正确”’的概念是朦胧的,父母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和培养,对宝宝的行为给予正确评价。让他知道

哪些是对的,哪些不对,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鼓励他说真话,有了错误要承认。同时,还要引导宝宝认真识别和学习正确行为,逐步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与人交往,能够谦让。

这就要培养宝宝大方不小气,愿意把自己的玩具、书籍借给其他小朋友,不仅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也能培养幼儿之间团结互助的品质,使宝宝在与同伴交往中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3、求知欲旺盛,喜欢提问题,爱动脑筋,对成人布置的“任务”能很快完成。

宝宝能想出问题,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和智力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父母应该耐心地尽量给予满足。拒绝宝宝的一次提问,就等于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

宝宝心理健康的关键词


婴儿心理健康关键词:母爱

婴儿期母爱的温暖是首要的因素,如护理、哺乳时母亲的微笑面孔、爱抚动作、亲切的语言,不仅为婴儿提供物质营养同时又培育了心理健康。除母爱外,家庭人员、托儿所保育员等,同样给婴儿以母爱般的护理、照顾,使婴儿情绪愉快,对周围人物产生信任感;反之,则使婴儿变得呆滞、胆小恐惧。

幼儿心理健康关键词:语言

幼儿期(1-3岁)大脑生理结构逐渐发育完善,语言发育更为迅速。除母爱外,家庭、保教人员应与幼儿交流语言,防止发生口吃此期是关键时期。解答所问或满足合理要求时应亲切耐心,循循善诱,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亲切的环境中,对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力以及性格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

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关键词:性格

学龄前期儿童注意力易于分散,易于激动,常表现多言多语,爬上爬下等,此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过程,不能误认为儿童多动症。此期给儿童以正面启发教育,会促进大脑抑制过程优于兴奋过程,能较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动。思维活动仍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尚属初级阶段,此期安排学习,应在游戏活动、手工作业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兴趣爱好,如练琴、学画。要因人施教,不能强迫儿童多种内容一起学。

学龄前儿童开始形成性格,儿童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父母采取的培育方法,可使儿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如父母亲切和蔼、鼓励向上,正确培育则易于引导儿童形成自强上进、活泼开朗的性格;反之儿童经常受到训斥、责骂则易于形成忧虑、违拗的性格。父母与幼教机构对儿童不合理的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及性格特征的形成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宝宝心理健康离不开母爱


母爱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而儿童对母爱的需要称为“皮肤饥饿”,必须以抚摸、拥抱和亲昵来满足。孩子从初生到3岁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母亲的爱抚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生长发育离不开物质营养,智力开发离不开信息刺激,心理健康离不开母爱。

宝宝心理健康离不开母爱

母爱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而儿童对母爱的需要称为“皮肤饥饿”,必须以抚摸、拥抱和亲昵来满足。孩子从初生到3岁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母亲的爱抚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专家研究指出,如果从出生到3岁失去了母爱,其生理、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将极其迟缓,甚至发生生理和心理的变态。国外专家指出,孤儿院的死亡率高,即使活下来也都爱啼哭、冷漠、退缩、笨拙和缺乏活力,2岁孩子的智商只相当于正常10个月的婴儿。托儿所的婴儿得到的生理照顾并不比孤儿院的孩子好,但他(她)们有母亲的爱抚,便不会出现上述表现。

新生儿的“皮肤饥饿”和对母爱的渴望是很强烈的。父母或其他抚育者都应尽量满足孩子对母爱的需求。如刚出生的婴儿,最好能让其赤身裸体靠近母亲的胸膛,让新生儿与母亲的肌肤接触,使他(她)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声,而不宜捆绑起来(腊烛包式)单独放在小床里。

母乳喂养,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能让孩子饱尝母爱。哺乳的方式与哺乳者的情绪状态对乳儿身心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母亲只把喂奶当作任务,奶着孩子,想别的事,忙别的活,这样,孩子在情感上也得不到满足。

测试:你的宝宝心理健康吗?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看看你的宝宝得了几分?

题号1、3、6、8、11、14选“是”记1分;

题号2、4、5、7、9、10、12、13、15选“否”记1分。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对号入座,看看你的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A:得分在11分以上

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很健康,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他的要求,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可激发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大的潜力。

B:得分在6~10分

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中等,存在一定的隐忧。孩子成长的道路有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对黑有恐惧心理,不敢独自一人睡觉时,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对于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C:得分在5分以下

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指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作为父母,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责无旁贷。你可以针对宝贝相应的弱点慢慢地有耐心地寻求解决的方法,例如:为宝贝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多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如果必要时你也可以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测测宝宝心理的健康程度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对待未来的态度。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看看你的宝宝得了几分?

题号1、3、6、8、11、14选是记1分;题号2、4、5、7、9、10、12、13、15选否记1分。

对号入座,看看你的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A。得分在11分以上,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很健康,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他的要求,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可激发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大的潜力。

B。得分在6~10分,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中等,存在一定的隐忧。孩子成长的道路有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对黑有恐惧心理,不敢独自一人睡觉时,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对于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C。得分在5分以下,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指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作为父母,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责无旁贷。你可以针对宝贝相应的弱点慢慢地有耐心地寻求解决的方法,例如:为宝贝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多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如果必要时你也可以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如何培养宝宝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宝宝心理健康教育

导读: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孩子最怕听到的十句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