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读后感5篇

08-03

写作的重要性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通过写作文可以吐露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绪,真正的写作大家一定都是形成自己风格的,要敢于创新。那么你是否在寻找作文的模板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感动中国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动中国的读后感 篇1

短片看到这,我都哭了。不知大家是否与我一样默默地留下了不少眼泪?是的。是他们感动了我,他们很伟大。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黄旭华.刘盛兰和段爱萍”三个人。

核潜艇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黄旭华是核潜艇成功的背后,他是一位老人,将毕生致力于核潜艇。年近九旬的他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

因为核潜艇不是公开的。大学毕业后,黄旭华离开了家。他父亲和二哥都没死。就这样隐姓埋名三十年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就诞生了。

他说:“我是在为祖国做事,任务是光荣的,我只能往前冲,任凭血一天天慢慢流,只要能为祖国奉献一份力就足够。”他甘心做沉默的抵住,他不在乎能得到多少赞美,多少光环,多少成就,只在乎为祖国奉献所有,他曾说过:

“我献出了一生,我无怨无悔!”他这一生是不曾后悔过的。他是核潜艇的伟大发明者黄旭华。

颁奖词如下:晚年的风烛、微弱的灯光、老手、人间的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刘盛兰老人因为工厂倒闭而失去了工作,只能靠着捡垃圾和买废瓶子还有**的补贴过日子。

可是他却省吃俭用,一日三餐吃的是别人不要的剩菜和邻居给的饭菜,二十年来从没穿过一件新衣,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老人二十年来为孩子捐赠了十多万元,被他捐助过的孩子不计其数,连老人自己都不记得了。看到这些,我的眼泪悄悄地从脸颊上滑落。现在有多少人在捐资公益后开始做广告?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有多爱公益事业?

可刘盛兰老人从不留名,他只希望默默地付出自己的一份力。很多被帮助的孩子都会叫他刘爷爷。他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我想这一刻已经留下了眼泪,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虽然这只是一次选拔,虽然他们只是十个普通人,但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

感动中国的读后感 篇2

感动中国观后感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含泪**颁奖典礼。我要向十大中国人致敬。他们的脸很平凡,但他们所做的却不平凡。他们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深深感动了我们,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易感动是人类良知和自然的结果。这只是向善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向善,把前进变成一种坚实的追求和行动。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带来道德的切实改变,“这个世界才会有爱而转动”。

也许我们不具备科研潜质,不能像黄旭华、沈克泉、沈昌健那样倾情研究;也许我们不是良医,无法像胡佩兰老人那样终身行医,治病救人;也许我们遇不到落水的儿童,不能像方俊明一样不假思索,纵身一跳;也许我们不是良师,不能像龚全珍、格桑德吉一样,献身教育,爱生如子;也许我们并未身罹重症,不是战友给了“二次生命”的战士,不是拾荒老人,不是村官,不是航天员……但至少我们可以学***爱国的情怀、执着的毅力、向善的追求、感恩的回馈、职业的操守、爱子的炽热,进而多去感恩社会,热爱职业,同情弱者,带着感动,尽己所能,从点滴做起,去温暖周围的人,感动周围的人。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道德模范的引导,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跟进和模仿。

国家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我们感动过,也哭过,接下来就赶紧行动起来吧,加入到感动中国的队伍中去,用你的正能量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感动中国的读后感 篇3

感动中国读后感【四】

读了《感动中国》有感读了《感动中国》有感臧勇近期,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由感而发。这本书上写了100位感动中国的人物。

每个人的事迹都令我深深感动。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目标:向人物学习,规划美好的生活,向感人的人物学习。

让他们成为我的榜样。学习数百人的英雄事迹和感人细节。争取大进步。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人物都令人非常感动。

最难忘的是钱学森、鲁迅和袁隆平。钱学森放弃美国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为国效力是他的目标;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愚昧麻木的国民,启迪民智是他的目标;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所有人不再挨饿是他的目标。

他们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目标是崇高的。他们不追求名利,但人民给予他们高度赞扬。然而,也有人把名利当作自己的目标,一心一意地追求名利,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追求名利,却最终失去了名利而分手。像成克杰、胡长清和**这样的人物不胜枚举。

我们应该放弃低级的目标,选择高尚的目标。我们要把自己的目标同国家、人民和时代的需要联系起来,自觉地为实现伟大目标而奋斗。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就能像钱学森、鲁迅和袁隆平一样。这样感动的人物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感动中国读后感【五】

20xx年xx月xx日晚,一位名叫徐立平的人当选感动中国 20xx年度人物。

颁奖词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国家有许多才能:你每丢一把刀都能听到你的心跳。

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一个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个强大的**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

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可是,你知道谁是徐立平吗?你不知道。

正如这位中国主持人所说,我们接下来需要认识的人会让我们感到有点神秘,因为他的工作情况长期不为公众所知

是的,总有一些人,默默无闻,像你我一样走在大街上,但在别人眼里,他们只是过客,但他们为这个国家和国家各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仍然默默无闻。

徐立平就是其中之一。唯一不同的是,他最终感动了中国,进入了公众视野。不容易,不容易。 主持人介绍说: 他的工作有多精细呢?精细到0.2毫米

0.2毫米?是的!火箭固体发动机药面雕刻的最大误差是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药面精度不超过0.2毫米。

0.2毫米!什么概念?

据说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微米,三根头发紧密结合时直径为0.2毫米!但这是一个人用手雕刻的精确程度,太精细了,难以想象。摸你的头发就知道了。

他的工作有多危险?有人说他在一堆炸药里工作

徐立平从事航天固体动力燃料的微成形研究。给炸药做微整形,你听过吗,是不是吓倒了一大片宝宝?呵呵,比老虎嘴上拔毛危险多了有木有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燃烧甚至**。

这根本不是传说,只是一份工作;即使我们用勇敢这个词来形容,我们也觉得这样的工作被亵渎了。那么,该怎么说呢?这,只是一份工作。

但这份工作,以此称呼徐立平的人,做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行行出状元,大概就这意思。

下面,我要认真介绍一下徐立平。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7416厂特技员,19xx年出生,19xx年在该厂工作。

徐立平的母亲是一位老宇航员,也是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成形车间最早的员工。上世纪60年代,老太太响应了国家**建设的号召。几经周折,她终于走进秦岭深处,成为国家航天事业的一颗小螺丝钉。

19xx年,徐立平技校毕业,加入航天军。我母亲知道刻火药有多危险,但她仍然给儿子建议:去我工作的车间。

她大概知道,最适合儿子施展才能的空间,就在那里。有时候,支持,无疑是最深的爱。然后,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一个普通的宇航员已经工作了20多年。

直到,他感动中国。

火箭发动机,上千道制造工序,缺一不可,无一不重要,而固体燃料微整形极为关键,又很特殊。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粉末成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只能靠人的手来完成,机器不能完全取代它。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下刀的力度,完全由工人自己感知和判断,稍微不慎就是灾难,不心跳才怪。

药面精度是否合格与火箭发射是否准确密切相关。俗话说,世上没有完美。但对于这份工作,你必须是完美的。 徐立平的0.2毫米,就叫完美。

据说连带他成长的师傅,都望尘莫及。师傅嘴上不怎么说,可在心里,也不知为徒弟点了多少次赞:你小子,比我厉害,是真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傅比自己创造了那样的奇迹还高兴。

徐立平不仅仅是靠勤奋练就一身本领的踏实技师,他还有悟性,这份悟性源于智慧和对工作的热爱。有个成语叫熟能生巧,怎么熟?靠勤!

怎么生巧?靠悟!总之就是,双手和大脑都不闲着。

有实例为证。在危险的岗位上,为了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徐立平自己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更厉害的是,其中有两种刀具,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真牛气。有一种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不知羡煞了多少同行同事,他们心说,我也要这样,于是更加兢兢业业。

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事实摆在这里,多么励志,你没法不信。

当然,徐立平获得如此成就,也是有代价的。

多年以来,徐立平以同一个姿势与火药打交道,难免给自己带来损伤,身形变得向一边倾斜;另外,长年沾染火药,毒性也多多少少侵入了体内,头发掉了很多。

可是,这样的工作,总得有人心甘情愿来做。所有的伟大,背后都有无数常人不知的付出。人靠物质活着,但人类数千年以来的进步性延续,根本从未离开过精神。

你是一介工匠,但你是大国工匠。

在国家几十万的航天大军中,像徐立平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在国家的各类事业中,像徐立平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所以, 感动中国才说:大国多良才。

现在,你知道了徐立平,但是仍然不知道其他无数和他一样埋头苦干的人。你只需记住,所有表面看上去简单的事情,里面自有它的复杂;所有你认为渺小的存在,背后自有它的伟大。

请认真对待与你有关的一切,让我们共同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读后感 篇4

这几天,我读了《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真情故事》,这本书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我被他们深深**撼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文章是:《购买上帝的男孩》这个故事。讲的是:

当外国男孩邦迪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去世了。他是由他的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他的叔叔是一名建筑工人。他在工作时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仍不省人事。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救他。

”男孩邦迪就沿着大街一家一家的问您这有上帝买吗?店主要么说他没有,要么认为他在捣乱。他忍不住把邦迪赶走了。第二十九家的店主是个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老头。

问他:“你买上帝干嘛?”邦迪说:

“我是个孤儿,从小是叔叔带大的。”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救他。

”老头问:“你有多少钱”。接过硬币,拿了一瓶“上帝之吻”牌软饮料给邦迪,邦迪非常开心。

回到医院,第二天,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医学专家来到医院会诊,然后**了帕特鲁普。后来他收到一封信,信是那老头写的。他说“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子非常幸运,为了救您,他拿了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

他救了你的命,但你必须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任何时候拥有爱。在学校里,当一个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必须用爱来帮助他。这样,我们学校的家庭会更加温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

感动中国的读后感 篇5

今天,我无比激动的心情**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最让我感动的是把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林俊德,生命在爱中延续的小学生——何玥。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林俊德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预备役某部基地研究员。当他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时,他说:“你们说吧,我的病情我都知道了,我都了解,我还有多少时间?

”林俊德院士是伟大的,他的行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想想自己,我平时有没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呢?没有。

同样是平凡人,但他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

何玥,一个即将小学毕业的女孩,被发现患有高度恶性的小脑胶质瘤。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三番五次的恳求父母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寻要的人。当她父亲从广东工作回来时,他首先说:

“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我只剩下三个月了。我希望尽我所能给别人带来希望。”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一个平凡的人,凭着执着、毅力,带着希望;凭着一颗平凡的心,处理好每一件事,终于得到了很多人的钦佩。他们无名无利,但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不管经受了多少风风雨雨,他们守候的,有自己,也有别人。

让我们传递爱的宣言,履行爱的承诺,奉献我们的力量,让爱充满世界,永远感动世界!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