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12-19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崇。游戏让小朋友能够在轻松自在的游戏教学氛围中,快乐学习成长。幼儿教育专业团体对游戏活动应作出肯定,促进社会对游戏的广泛认同。对于幼儿园游戏,你有什么看法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幼儿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思考》,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幼儿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我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班级为单位的角色游戏活动范围较小,幼儿互动交往的同伴有限;不同班级重复设置类似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为此,我们根据幼儿园教室面积较小、走廊区域宽敞的特点,将班级与走廊环境有机结合,开展了“公共区域混班角色游戏环境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拓展了原有的角色区域范畴,为幼儿提供了更广泛的游戏空间与游戏资源,幼儿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玩伴和游戏方式。

混班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创造性、合作性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本班角色游戏相比,混班角色游戏最大的特点在于游戏空间、游戏材料、游戏时间段的共享,这些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让幼儿在共享中快乐互动。

共享游戏空间m.yjS21.com

我园分小班部和中大班部,各部均以楼面为单位创设公共区域的游戏场地,主要包括各班的教室和宽敞的走廊区域。在开展混班角色游戏时,幼儿可自由穿梭于两个教室及走廊公共区域的游戏场地中,共享游戏空间。

依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我园混班角色游戏的空间设置在小班和中大班有着不同的体现。如小班游戏空间设置以“小家庭与大社会”的形式呈现,各班教室内游戏区域设置以私密空间、小家庭的形式出现,走廊公共区域的设置则以繁华热闹的大社会形式出现。“小家庭与大社会”的互动,让幼儿体验不同主题游戏的乐趣,不断自主生成游戏内容。

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和经验都有了提升,游戏空间设置以“小创造与大智慧”的形式呈现。在设置基本游戏区域的基础上,我园还为中大班幼儿开辟了一片“留白区”,即没有任何环境准备、环境暗示,任由幼儿自主构建的区域,教师只负责提供游戏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留白区”旨在为中大班幼儿创设宽松、自主的游戏空间,促进幼儿合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共享游戏材料

在开展混班角色游戏时,由于公共区域参与游戏的班级多、人数多,教师经常需要根据幼儿生成的内容和主题活动的需要收集各种游戏材料。我们发现,一个班级幼儿收集来的游戏材料有限,但一个楼面、一个年级的幼儿共同收集的游戏材料丰富多样。因此,我园每个楼面公共区域中的游戏材料都来源于本年级的每一位幼儿,同样也让每一位幼儿共享。

游戏中,幼儿最感兴趣、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公共区域内的“游戏材料库”,各年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给它起了不同的名字,或百宝箱,或魔力盒,或智慧工坊。“游戏材料库”里除了有可供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的各类材料外,还有一些因调整游戏被替换下来的游戏材料。幼儿可在日后共享这些游戏材料,开发新的或已玩过的游戏内容。教师将“游戏材料库”里应保留什么材料、加入哪些新材料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和内容,协商制订游戏规则,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共享游戏时间段

由于各年龄段幼儿在社会性及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混班角色游戏的时间分配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小、中、大班有着不同的体现,具体如下:

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幼儿之间相互交往较少,因此我们在游戏设置中以本班角色游戏为主,每周开展一次混班角色游戏,共享游戏时间为40分钟,在游戏中逐渐提高小班幼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本班角色游戏开展的基础上,我们将混班角色游戏的频率增加为每周两次,共享游戏时间为45分钟,在游戏中逐步扩大中班幼儿的交往范围。

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我们将混班角色游戏的频率增加为每周三次,共享游戏时间为50分钟,以进一步推动大年龄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交往及创造性的发展。

通过合理布局、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开展混班角色游戏,大大丰富了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社会经验,为幼儿搭建了自主发展的平台,促进了幼儿间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以下分别以小班和中大班为例,具体介绍我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开展与实践。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延伸读

小家庭与大社会——小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


在以往的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常常表现出适应性较弱,对本班教师依赖性强,游戏中的交往和互动表现欠佳等行为。而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可玩的空间变大了,可玩的东西增多了,还有不同班级的玩伴等。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逐渐提高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逐步摆脱了对本班教师和环境的依赖。我们将小班混班角色游戏定位于“小家庭与大社会”,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挖掘其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 因地制宜 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小班混班角色游戏的三个原则:一是一个楼层共同游戏的班级不宜过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两个为好;二是走廊必须宽敞,便于幼儿走动,能够作为游戏的公共区域;三是混班的两个教室距离要近,以方便幼儿“串门”互动游戏,也便于教师观察。 当然,公共区域的空间也不是越大越好。如果太大,教师可以将过大的空间分隔为几个较小的角色主题区域,避免给小班幼儿造成过空、过大的不安全感。如我园一楼的走廊区域比较宽敞、空旷,教师和幼儿商量后,将之划分为电话亭、小舞台、机器猫照相馆、小超市四个游戏区域。 促进交往 混班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来说有较大挑战,因此教师要在游戏内容和游戏场景的设计上下工夫,引导幼儿“走出交往的第一步”。 首先,游戏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凸显对小班幼儿的吸引力。如小年龄幼儿喜欢打电话,教室里经常会出现幼儿模拟打电话的情景与动作。由此,教师利用废旧纸箱在公共区域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游戏空间——“电话亭”。在“电话亭”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平时较为内向的幼儿有模有样地“打电话”。于是,教师又增加了一个“电话亭”,为两个班的幼儿相互“打电话”创设了条件,使那些胆小、内向的幼儿获得了锻炼和交往的机会。 其次,游戏场景的创设要能够吸引幼儿,满足其摆弄、模仿的需求。如小班幼儿喜欢摆弄“车子”,他们纷纷从家里带来各种车子,表现出对车子的共同兴趣。于是,两个班的教师观察和商议后,公共区域中的“汽车城”诞生了。教师借助一个不规则的场地,设计了逼真的马路、横道线、警察岗亭、停车库等场景,提供了牛奶盒、木板、积木等材料,以满足幼儿对开车动作的需求及玩车的兴趣,让幼儿初步感知车速、坡度等。同时,这些材料的提供引发了幼儿之间的互动,两个班的幼儿时常三五成群地去“汽车城”玩,完全投入到游戏中,没有了害怕和羞涩的表现。 凸现不可替代性 由于开展混班角色游戏时,教室里的角色游戏也同时开放,因此两者在内容上不能重复,要凸现混班角色游戏的不可替代性。 我们认为教室里的角色游戏可以设置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等,而公共区域里的角色游戏应该是幼儿共同喜欢的、规模较大的。如许多班级都会开设“小超市”,但教室里相对来说空间较狭小,且每个班级都设有“小超市”,收集的材料也大同小异。于是,教师在公共区域开设了“向阳小超市”,从而解决了教室空间狭小、两个班级材料重复的问题。在“向阳小超市”里,两个班级的幼儿轻松地推着小推车,选货物,买东西……幼儿在游戏中交往频繁、热闹非凡。

小创造与大智慧——中大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


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日渐丰富,游戏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和归属感,游戏情节开始丰富,游戏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在为中大班幼儿创设公共区域混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创设丰富、互动、开放的游戏环境,将教师预设和幼儿自主生成相结合,使游戏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交往和创造性发展的平台。 巧设游戏区域,激发幼儿的游戏意愿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公共区域的特征,我们将中大班每个楼层的走廊、门厅都变成了幼儿的游戏天地,师生共同设置各种游戏,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意愿。 如在中班,门厅变成了“西瓜庄园”影楼,教师提供了各种拍照的场景、道具、服装,以及拍摄不同照片的布景,幼儿可以在这里选择喜欢的背景和玩具拍照:长廊变成了“汽车总动员”,教师和幼儿利用收集的废旧材料共同制作各种车辆,有公共汽车、消防车、警车、运输车等,不同班级的幼儿在一起开展各种玩车游戏。 在大班,长廊变成了“向阳报社”,这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策划设计的游戏,幼儿每天采访游戏中的同伴、教师,将其制作成报刊的内容,及时发布每天游戏中的新鲜事;转角处变成了“消防站”,这是幼儿在参观消防局以后提议开设的游戏,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消防演习的攀爬墙、圆柱、楼梯、灭火器、安全帽等,幼儿乐此不疲地玩着“消防员灭火”的游戏。 丰富游戏主题,满足幼儿的需求 随着游戏水平的提升,中大班幼儿的发展需求在不断变化,新的游戏内容和游戏主题不断生成。到了中大班,我们会根据幼儿热衷的话题、社会热点,不断生成新的游戏,如“喜羊羊”医院、“美羊羊”美容院、“小绍兴”饭店、“欧尚”超市、“机器猫”服装店、哈哈剧场等。 当大班幼儿参观海洋水族馆回来后,大家倡议在走廊上开展“海洋水族馆”游戏:参观小学回来后,幼儿表现出积极的情绪体验,小学的课堂、教室、操场、阅览室等引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此,教师为幼儿在公共区域开设了“向阳小学”的游戏。 设置“留白区”,满足幼儿的生成 混班角色游戏中,幼儿会不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他们甚至会玩一些自己即时生成的内容,幼儿的想法和创意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与支持。 于是,在中大班的公共区域,我们分别设置了一块“留白区”,幼儿亲切地称之为“自由自在的地方”。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了新的想法时,他们可以在“留白区”自行设计新的游戏主题,自主设计玩法和规则。游戏中我们发现,“留白区”没有一天是“空白的”,在这块“自由自在的地方”诞生了“小小广播站”“喜糖店”“去野餐”“卡拉OK”“摆地摊”“街头才艺”“公司开会”“福利彩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游戏,这片区域成为幼儿尽情游戏的小天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游戏必然代替被大多数幼儿玩腻的游戏。当教师与幼儿商量好重新布置新主题、投放新材料时,总有些幼儿“恋恋不舍”。于是,教师在走廊尽头划分了一块区域,命名为“玩过的游戏”,把幼儿玩过的游戏材料放在这里。当有部分幼儿想玩这些游戏时,他们可以自由取放、使用,满足了幼儿反复游戏的需要。 点评: 玩儿乐 乐而学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幼教教研室 陈炜 “玩而乐、乐而学,让幼儿在小空间里‘白相’大世界”。向阳幼儿园的游戏理念并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亮点一:关于“小年龄幼儿混班角色游戏”的大胆尝试 混班角色游戏的价值在于整合环境资源、拓展游戏空间,使幼儿获得更充分的游戏机会、更多元的交往体验。目前已有不少幼儿园在中大班年龄段积极开展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研究。 而小班幼儿由于交往能力弱,对环境的依赖感强,开展混班角色游戏是否适宜?许多教师怀疑多虑,不敢尝试。向阳幼儿园通过实践研究,抓住了小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成功开展了小班混班角色游戏,向我们证明了在小班开展混班角色游戏不仅可行,而且有益。 当然,混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策略十分重要,指导混班角色游戏时教师一定要协商分工、有效观察、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各区域幼儿的游戏情况和需求,及时给予幼儿游戏支持,为幼儿游戏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小班混班角色游戏可以与本班角色游戏交错开展,发挥不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推动作用。 亮点二:关于“公共区域游戏场地”的积极创设 公共区域角色游戏的开展弥补了幼儿园室内游戏场地狭小和拥挤的不足,从而为幼儿开辟了更宽敞、更自由的游戏空间。向阳幼儿园有效利用公共走廊区域,创设了丰富而又多变的游戏环境。 尤为欣赏中大班“留白区”的创设,它反映出教师能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不断捕捉幼儿的游戏热点,追寻幼儿的游戏发展与变化。“留白区”被幼儿命名为“自由自在的地方”,在这里,玩什么、和谁一起玩、用什么玩,完全由幼儿自己协商决定,充分实现了幼儿“玩自己的游戏”的愿望。“自由自在的地方”逐步成为幼儿争相选择的“游戏宝地”,并不断被幼儿扩大“地盘”,由此带给教师对幼儿游戏价值的认识是值得咀嚼和品味的。 向阳幼儿园还在公共区域游戏场地保留了幼儿“玩过的游戏”及其材料,这些曾经是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有些还是幼儿与家长、教师自制的。以往教师对已经“out”的游戏材料,或丢弃,或“打入冷宫”,但向阳幼儿园的教师从幼儿的眼睛里读出了不舍的情感,正是这种对幼儿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得这些材料获得了“复活”的机会,既满足了个别幼儿的需求,也培养了幼儿珍惜玩具用品的良好品质。 事实证明,游戏本身不应存在班级界限和空间局限。在教师能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内,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场地空间,积极开展公共区域混班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是有益的。

幼儿园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纲要》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应把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集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以游戏化的方法组织开展活动,寓教于乐,使幼儿得到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 课堂教学

课堂是新课改实验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为主线,以教学民主化为保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那么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应该如何把握20—30分钟的有效时间,以游戏方法组织课堂,提高效率呢?在此,我进行了积极思考与探索。

一、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概念

课堂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课堂教学游戏化的特点

课堂教学应该具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生动性。

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有效性。

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整体化。

课堂教学应该体现生活化。

三、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1、游戏活动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游戏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3、游戏能愉悦幼儿身心,使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游戏能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和良好品格。

四、课堂教学游戏化的组织与实施

马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苏霍鲁姆斯基也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给予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法很重要,教师应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如故事、游戏、猜谜、表演等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学,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在操作游戏中学习

如数学活动《年月日》。日历对幼儿来说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幼儿对日历内容本身却并不感兴趣,因为日历上只有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和看不懂的文字,显然如果教师直接从家中拿来生活中的日历来组织幼儿学习认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使孩子们对这节课产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我把它设计成了一个个可爱的日历宝宝,以“日历宝宝过生日,插蜡烛”的游戏展开讨论,鼓励幼儿用一对一的方法揭开日历宝宝的生日密码(数字),“谁来找一找日历宝宝的生日,是多少呢?”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了起来,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来找”“老师我也想找……”。

又如科学活动《动物尾巴的功能》。为了使幼儿对各种动物的尾巴感兴趣并知道其特征,我给他们人手准备了两套操作卡:1、动物找出相对应的尾巴。2、动物尾巴找出相对应的功能。结果显示,像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枯燥的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在图标游戏中学习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那些形象直观的事物,才能首先吸引孩子的眼球,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能力。

例:在学习儿歌《圆圆圆》中,儿歌为:

皮球圆圆圆,苹果圆圆圆,

盘子圆圆圆,闹钟圆圆圆,

看看柿子,还是圆圆圆。

因为孩子们不识字,但是他们能够读懂图画,对图画的内容也很感兴趣。于是,我采用了图画代替文字的方式,帮助理解和记忆。他们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很快学会了儿歌。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图片代替文字、图文并茂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三)在情境游戏中学习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如音乐活动《旅游车》,活动开始,我以游戏导入“谁来试试开汽车”,接下来孩子们开始游戏,我边进行了情境配乐,即范唱“嘀嘀嘀,汽车开……谁上我的车……”。孩子们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学会了歌曲,玩得尽兴,也学得尽兴。

(四)在角色游戏中学习

在音乐活动《理发》中,有一环节是角色扮演唱,我鼓励幼儿相互讨论,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角色,谁来当理发师?谁愿意当顾客?还有一部分不太爱表演的幼儿则为他们伴唱,这样全班人人参与,没有一个幼儿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在他们眼里,老师是平等的教育。在老师的用心教育中,他们的个体差异都到了发展与提高。

(五)在视听游戏中学习

《指南》中指出: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鼓励幼儿去说,并丰富幼儿的语言。如在语言活动《水果歌》中,为了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以“给水果宝宝穿衣服”的游戏(西瓜穿绿衣服,苹果穿红衣服,香蕉穿黄衣服等),引导幼儿去说完整的话。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很快能和我进行听说互动,即我: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绿绿的?幼儿:西瓜西瓜绿绿的……

(六)在创作游戏中学习

陈鹤琴先生说:“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我尝试将绘画的方式引进语言讲述活动中,以《毛毛虫》为例,“毛毛虫还吃了哪些东西呢?”“是多少呢?”孩子们纷纷动手,画出了好多东西:四只苹果,五块糖果,六个桔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拓宽了思路,也为语言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幼儿学会了量词的使用,吃了几块××,×只××,×个××。又如在看图讲述《会动的房子》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知道房子会动是因为造在乌龟背上的,为了让幼儿想象讲述,我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呢?可能会出现哪些美景呢?”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绘画材料,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然后自由结伴互相交流。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大胆出笔,想象丰富,你一言,我一语地编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有趣情节。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以游戏指导活动”,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一)


导读: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㈠角色游戏的特点

⒈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

⒉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想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扮演角色上,如扮演妈妈、老师、警察、解放军等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儿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体验,这一反映过程充满了幼儿的想象活动。二是表现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上。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以一种简陋的游戏材料代替真实的物品,还能一物多用。往往一种物品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环境中可替代多种真实物品,比如小椅子一会儿当汽车,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又当娃娃床,这种替代正是幼儿创造性想象活动的结果。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

㈡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⒈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幼儿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

共同的游戏意愿可将幼儿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消除隔阂,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例如,有两个幼儿不时有细小的摩擦发生,一次在医院的游戏中,一个扮演“医生”,另一个扮演“病人”,这时“医生”仔细地小“病人”看病、开药,还作了详细的医嘱,小“病人”看完病后和蔼地向“医生”道谢,正是在游戏中促进了两个幼儿的自然和好。

尽管游戏开展的情况不同,有时是几个幼儿合作玩一个主题,有时是独自玩,有时是几个不同的游戏主题平行地进行着,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都要经常地发生一些联系。因此,在游戏中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

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由于角色游戏是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个人意愿,满足幼儿渴望参加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儿在这种游戏中有着极大的主动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幼儿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角色游戏教育作用主要是以上两个方面。毫无疑问,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全是好的,所以不是任何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都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烧香、拜佛”的游戏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二、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

儿童角色游戏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健康状况;成人对游戏的态度及影响;幼儿园和家庭游戏设施、游戏的时间等。有项研究表明,健康儿童比体弱的儿童更喜爱游戏;智力发展好的儿童活动能力强,游戏发展也较快;一般男孩子喜爱活动的运动竞赛游戏,女孩喜爱安静的游戏。但也受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比条件差的家庭的儿童更喜欢游戏;游戏时间的多少,决定游戏的种类和数量。游戏的设施,对儿童参加游戏的数量与质量有重大影响。

角色游戏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可作为评价游戏水平的参考。

㈠角色的扮演,可分为下列几种水平

⒈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如用玩具刀切菜。

⒉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下,操作实物的行动。儿童注意力集中在操作实物的重复动作,如在“厨房”中坚持切菜十几分钟,并说:“我要切菜”,但不明确角色是“妈妈在切菜”。

⒊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仍以临时冲动或愿望起作用,忽东忽西。如“妈妈”切菜,看见娃娃,就抱起,听见“幼儿园”小朋友在唱歌,就自己跑去看了,离开了游戏。

⒋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比如一个四岁的女孩当姐姐,却仍为“炒菜”所吸引,就去炒菜,当“爸爸”问:“你当什么?”她说:“我当大姐姐”,接着就克服自己使用物品的愿望,丢下锅铲,说:“我去上学了。”

⒌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如在“照像馆”游戏中,摄影师给客人照相,告诉客人“先到那边开票”,对客人说:“请你坐下,先给你打扮、打扮”。并且在摄影时要求客人“笑一笑”。

⒍明确角色间关系,配合行动,规则复杂化。如能干的“妈妈”边喂孩子边对大姐姐说:“真该死,牛奶冲多了,娃娃吃不完,姐姐,你把它喝掉吧!”又招呼姐姐请客人来吃饭。后来姐姐要去理发,妈妈又说:“你理发不带钱怎么行哟,这儿给你两毛钱。”又追着说:“哎,你可要早点回来!”

㈡游戏的内容——主题和情节

主题指游戏的题目,情节指导具体游戏过程,同一主题游戏,具体情节有简单和复杂之分。

据调查城市幼儿园三十二个班的角色游戏主题,其出现频率的顺序为:娃娃家,汽车,医院,幼儿园,理发店,食堂,电影院,火车,照相馆,百货公司公司,菜场,动物园,图书馆。解放军游戏主题由于教师不支持,只在少数幼儿园出现频率高。分析影响幼儿选择游戏主题的因素为:

⒈幼儿亲身所熟悉的内容,了解其中人物的活动。

⒉有愿意扮演的角色。幼儿愿意扮他所爱好的、有兴趣的人物。

⒊有吸引幼儿的游戏材料或游戏的情景。幼儿游戏主题的范围由所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组织的性质由简单的、自由的到比较复杂,有规定的内容。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

游戏的情节由零星、片断的情节到有一系列的情节,并逐渐发展情节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㈢幼儿的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游戏的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从无目的到事先计划好玩什么,并能持续地玩;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参加游戏,最后发展为主动参加游戏。幼儿游戏的组织能力,从一般的收拾游戏场地到会自己提出游戏主题,会自己分配角色,最后发展为能带领别人玩。

了解角色游戏的发展,可以帮助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时有明确的方向,使幼儿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内容、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根据上述内容也可以拟订测算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具体项目如下:

1、目的性:①无目的地游戏;②时时更换游戏;③事先想好玩什么;④按目的持续地玩。

2、主动性:①不参加游戏;②能参加现成的游戏;③别人带领或分配下游戏;④主动参加游戏。

3、担任角色:①不明确角色;②能明确角色;③能主动担任角色;④能担任主要角色。

4、遵守职责:①不按角色职责行动;②有时按角色职责行动;③尚能按角色职责行动;④一直按角色职责行动。

5、角色表现形式:①重复个别活动;②各个动作间有些联系;③有一系列的动作;④能创造性地活动。

6、角色间关系:①个别地玩与别人无联系;②与别人有零星联系;③在启发下与别人联系;④明确角色关系配合行动。

7、对玩具的使用:①凭兴趣使用玩具;②按角色需要使用玩具;③创造性地使用玩具;④为游戏自制玩具。

8、游戏的组织能力:①无组织能力;②会商量分配角色;③会带领别人玩或教别人玩。

9、持续时间:①十分钟左右;②二十分钟左右;③四十分钟以上;④一小时左右。

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二)


导读: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然而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它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然而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它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怎样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国内的一些经验和研究,可以说,角色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

(一)为开展角色游戏做好准备工作

教育者要从整体观念出发,确定角色游戏在整个教育日程中的位置,分配一定的时间,角色游戏需要时间比较长,一般安排在上午课后,早晨和下午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教育者要以本班角色游戏开展的情况为根据,从游戏的内容、角色分配、游戏材料的提供、个别幼儿的教育、角色游戏的常规等方面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和提高做好准备工作。

(二)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教师要善于利用上课、观察、参观、日常生活、劳动、娱乐等多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的关系的印象。同时帮助家长安排好家庭生活,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经验,为开展角色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准备游戏材料,引发游戏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能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意愿,并据此为幼儿玩理发店游戏可采用下列方式:观察幼儿的游戏,如发现幼儿出现玩理发店的游戏应予以支持;在游戏开始时,可启发引导幼儿玩理发店游戏,可对玩“幼儿园”游戏中的“老师”说:“小朋友头发这么长,怎么办?”或把准备好的自制的推剪及梳子、镜等,事先放在玩具架上。总之,要吸引幼儿自己提出玩理发店的游戏,然后教师就积极地支持他们开展游戏。如果教师在参观理发店后,在游戏时间很生硬地说:“前两天我们参观了理发店,今天我们玩理发店游戏”,边说边拿出推剪等,然后又说:“现在,某某做理发师,某某、某某做顾客。”教师这种直接指挥游戏的方式,幼儿也可能按教师的意志玩起来,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却大大地被压制了,削弱了游戏的教育作用。

(五)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

间接的指导方法一般采用: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游戏或参加游戏。这种指导方法在于启发幼儿的主动性,与直接指导方法,如指示、直接教、具体指挥等是不同的。

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分析游戏开展的情况,幼儿的表现及游戏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各班具体情况加以指导。如幼儿还不会开展游戏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对哪些主题比较熟悉或有兴趣,如喜欢玩“汽车”游戏,就可通过讲故事,木偶表演或者带领幼儿参观其它班幼儿玩“汽车”游戏,以启发幼儿开展游戏。开始时,教师还可以担任角色,带领幼儿游戏。

组织游戏是指导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主题时,应启发小班幼儿先想好玩什么玩具和什么游戏;中、大班幼儿可自己商量和确定游戏主题。当需要增加或改变游戏主题时,教师可通过提问或者出示玩具等方法增加、或者改变游戏主题。

分配角色是组织游戏的重要一环。小班应逐步培养幼儿懂得担任角色,提出自己愿意担任什么角色。培养中、大班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或者采用下列方法分配角色:用念歌谣点将方法轮流担任主角;由教师指定某幼儿分配角色;教师建议请不爱游戏的幼儿当某一角色,如当“娃娃家”的小妹妹等。并且帮助幼儿解决分配角色中的争执,培养幼儿能尊重别人的意愿。

培养幼儿共同布置游戏场地,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设备和玩具。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心幼儿的游戏,保证游戏是安全的、有教育意义的,必要时对游戏加以影响。如“乘客”抢着上“汽车”,教师可以以角色的口吻说:“我也来乘车,我排在谁的后面?”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排队上车。当游戏内容贫乏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新材料,建议加某一项活动,如为“娃娃家”添置小盆,增加洗衣服。当游戏停顿时,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如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使“小医院”的游戏停顿,可建议医生给病人先检查身体,如由于材料不足,教师可和幼儿一道制作。同时教师的帮助不要过早,也要使幼儿在游戏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

(六)使幼儿愉快地结束角色游戏

一个好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再做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掌握时机,在幼儿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方式结束游戏,使幼儿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结束游戏的方式很多,如教师可用游戏的口吻或用信号提醒幼儿结束游戏。结束时,应鼓励和督促幼儿收拾玩具、整理场地。根据游戏进行的情况和教育要求,有时可在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评价游戏。组织幼儿评价游戏,这也是教师间接指导方法之一。中、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也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认识。如评价时有幼儿提出意见:“玩娃娃家时,有人捡‘好’的角色当,‘坏’的角色就不当,叫她当姐姐,她不肯,她要当妈妈”。“汽车游戏玩得好,某某当售票员还问有谁还没有买票,还扶老爷爷下车。”使幼儿明确怎样才能玩得好。还可以引导幼儿评价和讨论在游戏中谁会动脑筋,谁能克服困难,以后怎样玩,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等等,以指导幼儿提高游戏的质量。

有效开展中班角色游戏的几点思考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为主,借助真实或替代材料,通过角色扮演,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可以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游戏内容、分配游戏角色和制订游戏规则,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游戏情节丰富,有了与他人交往的意愿,但游戏主题不稳定,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在游戏中会出现频繁“换场”的现象。由此,围绕角色游戏中教师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怎样才能充分挖掘角色游戏的应有价值等问题,我进行了以下思考与尝试。

一、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拓展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可以开展的角色游戏主题就越广泛,游戏情节也会越丰富。因此,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助于拓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源于生活、周围环境等,同样也受年龄、社会、时代的制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幼儿参观、有目的的谈话、信息交流、有趣的教学活动等,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印象,使角色游戏主题广泛、新颖,情节发展逼真而富有童趣,使幼儿对角色的认知更为完整。如为了丰富幼儿扮演理发师的经验,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理发店参观,通过教师和理发师的对话,以及理发师亲切的语言、熟练的动作、对顾客热情的态度,激发幼儿模仿的愿望,为“理发店”游戏的开展打下基础。

教师应建议并提倡家长有意识地多带幼儿外出、多接触事物、多与幼儿交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利用周末带幼儿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也可以带他们一起去银行、菜市场、商店等,看一看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又如,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的经验,除了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外,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带幼儿去医院看病时,有意识地告诉幼儿医生、护士是怎样工作的,让幼儿了解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才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治疗;护士则主要负责打针和护理病人等。

二、把握游戏材料投放的尺度,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随着中班幼儿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对玩具种类的需求增加,因此,教师既要把握游戏材料投放的尺度,又要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游戏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首先,游戏材料应该是常见的、安全的,尽量真实、耐用,不讲求价格昂贵,如用泡沫做成的“蛋糕”,用厚纸和透明塑料片做成的“饼干”,都很受幼儿的欢迎。其次,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将现有材料加以改造,变成幼儿所需要的学具或玩具,如方便面盒子可以做成手工游戏中的收纳盒,也可以做成建构游戏中建筑工人的安全帽等。再次,游戏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味求“多”和“新”,而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层次性。教师既不能把材料一股脑儿全部投放进去,也不能过于频繁地更换,而应分期、分批投放,并依计划不断更新材料,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数量适宜、新旧材料比例得当等原则。

最后,游戏材料的投放还要给幼儿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以引发幼儿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和组合这些材料,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小吃店”,幼儿将白纸剪成细条当做面条,将红色、绿色的信纸剪碎当做菜;在“美容店”,幼儿用头花替代手镯进行打扮。

三、适时指导,促进角色游戏情节的发展

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虽然有分工、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不具备交往技能,常常会与同伴产生矛盾。因此,在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的谈话,观察幼儿之间的交往,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从而有的放矢、适时地给予幼儿帮助和指导,促进角色游戏情节的发展。

教师给予幼儿的指导可以是直接的,包括指示、直接教和具体指挥等。如开展“小菜场”游戏时,教师可以直接教幼儿认识菜名、菜价和学会使用杆秤等。事实上,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更多的应采用间接、隐性的指导,主要包括用语言提醒、提示、评论、适时地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以角色身份影响或参与游戏等,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推动幼儿游戏的开展。如“小医院”药房中的药品用完了,幼儿的游戏便“卡壳”了,这时教师可以用一两句简单的语言提示:“药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可不可以在药房旁开个制药厂,加工生产各种各样的药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自己动手用橡皮泥制造药丸,这不仅解决了游戏中的“卡壳”问题,而且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丰富了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促使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两人便争吵起来。这时,教师以“奶奶”的身份加入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已经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教师通过及时介入,平息了冲突,使得游戏得以继续开展。

角色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的随意模仿行为,它实际上也是幼儿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进行适时指导,挖掘角色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发挥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良好品质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在社会交往方面,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学会合理解决游戏分歧、纠纷甚至冲突等,促进幼儿掌握新的交往技能。如在“快餐店”游戏中,两名幼儿都争着要去送外卖,教师建议“快餐店”的其他“员工”出谋划策,最后大家建议用“剪刀、石头、布”来解决,赢的人去送外卖,输的人就留在店里做服务员。幼儿通过同伴协商,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有效讲评,深化角色游戏的价值和内涵

角色游戏的讲评是教师有效指导和深化角色游戏不可缺少的环节。讲评内容主要包括角色意识、主题选择、材料使用情况、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品德和行为习惯等,讲评方法可以采取小组互评、个人自评或者教师对典型案例适当评价等。

要做到有效讲评,教师就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尽量不要提出“是不是、好不好、能不能”之类的封闭性问题,也不要按照自己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某某玩得很好”“某某收拾东西很整齐”“某某很有礼貌”。通过讲评,教师要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明确角色意识和游戏规则,掌握交往技能和相应的规范。

此外,教师在讲评中要善于挖掘幼儿游戏中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强调、肯定,从而推动幼儿的发展。如游戏中幼儿出现用形状和功能相似的物品替代其他物品的行为,教师在讲评环节要对这些以物代物的经验加以强调和肯定;又如,“小超市”游戏中,营业员在小超市没人光顾时,想到去其他游戏区(理发店)进行“上门销售”,教师要对这些新的游戏行为给予赞赏和肯定。教师也可以在讲评中有选择地改变一些游戏主题,或者适时延伸、拓展出新的游戏主题,进一步深化游戏的内涵。

游戏的组织与思考


导读: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一:科学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科学的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怎样科学的投放才来哦?首先,所投放的材料是符合中班幼儿发展的需要,其次,所投放的材料一定是幼儿所感兴趣的,适时的根据还的需要,进行改动,满足孩子的需要。

。今天,纸艺工作室内有增加了新的材料,自制的本子,一些彩色的图画,还有糨糊,胶水等,让孩子制作图书。添添、燔燔,还有李熠能选择了纸艺工作室。三人到活动区后,就开始寻找自己想要制作的东西。添添选择了这次新投放的东西:制作图书。添添拿出剪刀、糨糊、彩色图案纸,而后就开始进行制作。添添将自己觉得喜欢的图案用剪刀剪下,而后用糨糊粘贴在自制的本子上;而燔燔则选择了折纸,他选择了一张正方形的纸,他告诉我他要折一个小飞机。而李熠能却拿出了三根彩带,要编今天刚学会的小鞭辫子。因为孩子们都是很投入的在制作着,所以,今天的纸艺工作室是最安静的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品。都很有成就感。

。已经连续几天,“拼拼玩玩”没有孩子来光顾了。今天游戏结束后,我就孩子门一起讨论,为什么没有孩子来到这个活动区来,凡凡说,是因为他更喜欢其他的游戏,毛毛说,因为这里的拼图,他都已经会拼,所以觉得没有意思,而后,有许多孩子也表示,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已经会拼了,所以没有兴趣了,于是,我们通过谈论决定,暂时将这个活动区取消,如果有更加难的拼图,再增加这个活动区。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的学习。如发现活动区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放新的材料,加强操作的难度,就能重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二:关注幼儿,关注游戏过程,以及游戏中的生成。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给予适宜的指导观察、观察、认识、了解幼儿。这其中,不仅要去看,还要去询问,去倾听,从而了解儿童在游戏中身心的发展,做好观察记录。

。下午,陈琰、兔兔选择了花花菜场。我注意到由于陈琰的性格很活泼、热情,在许多时候,花花新村的爸爸妈妈来买菜,都是陈琰在很热情的招呼着,有时,兔兔刚想与“爸爸、妈妈”招呼,就被陈琰很热情的接了过去。于是,我与陈琰商量一起帮助兔兔,也当个热情的营业员。陈琰点头同意了,于是,有小顾客来时,陈琰就对兔兔说,去问问是买什么的。由此,我想,在游戏中一定要观察每一个孩子,注意孩子之间的差异,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要有所发展。

。在今天的“花花图书馆”发生了一些新鲜的事,“花花图书馆”有新村里的爸爸妈妈来看书,于是,两位小朋友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邀请他们看好看的图书。这样,在两个区之内形成了互动。我们没有加以阻止,仔细观察了两个区的活动情况,发现,花花图书馆的孩子因为有了小顾客的光临,而显得更加的积极。孩子的活动的主动性更强了,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提议花花图书馆可以有小读者到那去看书,而且,图书官的孩子有了新的任务,就是接待小读者,在活动区内,新投放了“借书证”,看书的读者必须了解借书的过程。

活动的思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有一些是我们阻止的。我们常常提出,进行游戏活动。一切为了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

通过在活动区中生成自己的游戏或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活了,兴致盎然,回味无穷,产生的效益常常是教师们所不能预想的。然而,幼儿的自然生成一旦为教师所发现,有的放矢地投放活动区中,很容易转化为教师预设的活动;而教师预设的活动,也常常发现被孩子生成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产生出不同的效益来。

三: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

自选游戏的特征之一是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外界的限制,讷讷挂钩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操作材料,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师幼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游戏的乐趣,而所谓这样,并不是让孩子放任自由,而是教师要已平等的身份,与幼儿交往,特别是教师已一种人物形象出现与幼儿进行交往,幼儿会感到非常的融洽、亲切,使还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大的乐趣,身心得以充分的发展。

。今天,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是以记者这一身份出现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于是,在进行区域活动指导时,孩子们一见到我就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参加游戏,西饼屋的营业员邀请我,说:“记者,你来品尝我们制作的点心吧!”

而花花新村的妈妈爸爸热情的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与以前教师直接的去参与指导相比,孩子们的情绪更为的快乐,他们喜欢教师以一种角色参与游戏,而不是主观的对他们的游戏行为等进行制止或其他。

四:关注游戏结束后的活动评价。

往往游戏结束后,我们会让孩子们说说,今天在游戏中,有什么快乐,可以与同伴、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师也将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

。在今天的“花花图书馆”发生了一些新鲜的事,“花花图书馆”有新村里的爸爸妈妈来看书,于是,两位小朋友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邀请他们看好看的图书。这样,在两个区之内形成了互动。我们没有加以阻止,仔细观察了两个区的活动情况,发现,花花图书馆的孩子因为有了小顾客的光临,而显得更加的积极。孩子的活动的主动性更强了,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提议花花图书馆可以有小读者到那去看书,而且,图书官的孩子有了新的任务,就是接待小读者,在活动区内,新投放了“借书证”,看书的读者必须了解借书的过程。

活动的思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有一些是我们阻止的。我们常常提出,进行游戏活动。一切为了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

总之,游戏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关注幼儿,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部分。

跨班游戏的思考


我园的角色游戏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小朋友也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们还经常与别班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由于我班孩子年龄较小,所以我们与大班的合作游戏要多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游戏,我发现与大班孩子一起游戏有许多的益处,也有一定的弊端。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

1、大班孩子由于年龄大些,他们的游戏经验与游戏能力相对来说要高一些,我班的孩子与他们在一起,可以学习他们的游戏经验,在角色意识上要进步很多。例如:我班的胡忆慈小朋友玩游戏时总是爱换角色,一会想当医生,一会想当营业员,一会想当娃娃家的爸爸,虽然老师总是提醒他,要坚守岗位,可他总是想跑到每个地方玩一下,后来我让他和大班的小朋友一起当理发师,它就变得较有持久性了,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2、游戏的情节会不断丰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生活认识的再现,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情节就越丰富,游戏水平也就越高,大班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丰富些,常常在游戏中也表现突出,例如,有一次游戏时,大班的陈文涛说:我在卖面包时客人很多,一会就卖完了,但我要再做时,没有烤箱,所以第二次时,我们做了烤箱,小朋友对面包店兴趣更大了。

3、孩子们在游戏中显得很有次序,能较好遵守游戏规则。我班的孩子自制力差,在刚开始游戏时,总是到处乱跑,后来有了大班的哥哥姐姐,孩子们以他们为榜样,在人多时知道要排队,走路不再跑,边走边看,游戏的气氛很好。

4、社会情感体现得更好。在与大班孩子的游戏中,大哥哥姐姐们总是帮助弟弟妹妹,帮助他们穿衣服,特别是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大班的孩子扮演爸爸妈妈,我班的孩子扮演宝宝,爸爸妈妈们总是将宝宝照顾得很好,牵着宝宝的手,带宝宝去买东西,去看医生,打针的时候还说:“疼不疼,宝宝真勇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爱。

5、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了。由于经常在一起游戏,幼儿之间的交往也多起来,彼此之间有了交流,经常的讲评活动,让我班孩子变得大方起来,他们在讲评时都愿意说,连家长也说,孩子变活跃了,主动与熟人问好。

6、但是由于大班孩子的参与,许多主要角色都由大班孩子担任,我班的孩子能力就相应地体现不够,锻炼的机会少了,表现的机会相应要少些。所以在进行跨班游戏时,教师就要根据情况,多给小一些的孩子表现的机会,让角色搭配,例如营业员的角色需要两个时,就要大班与小班的各一个,还可以在我班进行角色游戏时,邀请部分大班孩子参加,以我班幼儿为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与实践的。

幼儿自主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应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尊重幼儿游戏活动的意愿,支持、引发幼儿与环境或活动材料的相互作用。在实践中,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游戏才能体现它的自主性,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精心创设游戏环境

(一)充分利用园内场地的特征开展游戏

多样性的场地是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资源。幼儿园的游泳池、小船、蘑菇亭、木桩、小山坡、沙池、雨花石路、树林迷宫等都能引发幼儿的奇思妙想。场地特征所引发的经验、所激发的想象是室内环境所无法替代的,它能够唤起幼儿主动与特定环境互动的激情。幼儿参与的不仅仅是原本意义上的游戏,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按照自己对环境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尽情享受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多样性的场地特征给幼儿无论在情感、认知还是动作发展、同伴关系上都带来发展的契机。

(二)解读幼儿经验并投放生活化的材料和适宜的玩具

幼儿经验是教师投放玩具、材料的重要依据。解读幼儿经验是对幼儿已有经验、当前兴趣的一种估计。教师可从中分析幼儿的认知经验、情感需求、能力技能等,从而提供适宜的玩具和生活化材料,挖掘其教育价值。幼儿年龄越小,持续同一游戏内容的时间越短。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增加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游戏。不同的个体在不同时间需要不同材料,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需要,不断增加游戏材料,让幼儿自主取用。

(三)搭配投放各种玩具材料

教师需掌握提供游戏材料的技术,要能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个性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如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提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产生更多的创造;提供完全陌生或比较复杂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产生更多的探索;提供新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和好奇;提供比较熟悉或中等复杂程度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多的象征性和练习性游戏行为;提供材料数量的增加会使幼儿争抢玩具等攻击性行为减少,等等。

(四)营造宽松、接纳、自由的氛围

在宽松、接纳、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下,幼儿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这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在一个有秩序的、生机勃勃的、愉快的环境里,有着宽容和接纳的气氛,幼儿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幼儿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学习。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游戏,才会无拘无束地开展游戏。

(五)确保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

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不能因为其他活动而挤占幼儿游戏的时间,也不要因为游戏前的介绍或游戏后的评价而过多地占用幼儿的游戏时间。餐前准备、午餐、自由活动、下午的游戏和幼儿离园等环节中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开展和自主交流游戏。

二、科学指导游戏过程

(一)善于观察,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自主性活动的进展如何,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以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当观察到某个幼儿遇到困难而使游戏无法进行时,教师可“审时度势”地给予他们精神上、材料上、语言上、策略上适宜的指导,有效而谨慎地引导幼儿继续游戏。

(二)鼓励自由选择,共享游戏快乐。

只有出自内在的兴趣需要而选择的游戏才是幼儿自己真正的、快乐的游戏。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鼓励的方法,可以是语言的启发暗示,也可以是教师的体态表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能够让幼儿明确他们享有合理的、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并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幼儿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享受游戏的快乐。

(三)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观察幼儿游戏开始的行为,可以发现幼儿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幼儿能很快找到游戏材料、伙伴,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进入游戏;有的幼儿到处“转悠”未有结果;有的幼儿行动迟缓,无所适从;也有的幼儿为了玩具材料、分配角色发生争执……他们在游戏中所产生的困难和矛盾,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教师的亲近和建议,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幼儿的陌生感,为幼儿选择角色进入游戏克服了障碍。

(四)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

“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主导的重要作用:观察、思考、倾听、设置多样的“问题情境”和运用放性问题的策略,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掌握幼儿活动的脉搏,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通过抛球一接球一抛球一接球的循环使游戏得以开展、维持、延续。有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球抛向那些平时不太积极主动、比较沉默的幼儿,并鼓励他们把球再抛出来;有时教师需要从那些不太爱说话的幼儿那里“要球”。“要球”的方式也要有讲究,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式,目的是使幼儿觉得自己能够并愿意把球抛出来。激发幼儿思考与探究,调动和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与环境、情境、问题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学习。

(五)观察后的分析调整

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可以是即时观察的分析调整,也可以是过程后的分析调整。对观察到的幼儿游戏行为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它是了解幼儿的真实愿望,决策教师的指导行为,支持幼儿实现游戏愿望,保证幼儿自主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另外,教师还可以分析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以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三、提供适宜的游戏支持

(一)时机与方法的适宜结合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用什么东西玩,怎样玩,从而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个性特征信息,以便在幼儿需要时及时介入游戏,支持幼儿实现愿望。这个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分析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重要过程。

1.自然状态下教师的随机指导。

随机指导,是教师以观察为前提,随时捕捉到的一种适时介入指导。教师往往能根据对幼儿的理解,顺应幼儿游戏的需要,指导结果是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自然状态下幼儿的游戏灵活多变,因而随机指导对教师的观察技术、技能、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以在游戏情境中参与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是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第二种,适宜的教育引导能拓展幼儿的游戏思路。这是教师通过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和帮助的显性指导。强调自主游戏中的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

2.特殊情况下教师的特定指导。

特定指导,是指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确定的偶发事件而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时的指导,是教师非介入不可的指导。一般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有必要指导;游戏中出现了过激行为时,教师必须予以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启发引导,让幼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想放弃努力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往往能使幼儿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体验游戏的无限快乐。

(二)交流与分享的价值体现

交流与分享,是指幼儿相互介绍,共同分享游戏经验,分析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它是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交流与分享的价值体现,既取决于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又取决于教师的观察、了解、价值判断及引导等能力。

交流话题的选择对促进幼儿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这往往取决于教师的价值取向。交流的组织形式取决于幼儿兴趣点的集中程度,也取决于教师可能参与的程度以及幼儿本身的组织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交流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支持幼儿游戏的手段之一,有话题则交流,没有话题则不交流,并不是每次幼儿都必须交流。如果总是找不到话题,则说明教师的观察存在问题。

(三)给予每位幼儿多元化的教育评价

第一,评价可以是鼓励性的。如,“你把项链穿得真长”,鼓励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

第二,评价可以是激趣性的。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可通过启发,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三,评价可以是讨论性的。围绕一个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可以使幼儿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也帮助他们学习些关键概念。

以上三种评价,更多的时候是配合进行的,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体现“激趣”。让每一次自主游戏都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的兴趣和自信的感受。

总之,对于幼儿的自主游戏,并没有固定的指导方法。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再有效的方法、策略都会显得牵强。因此,幼儿自主游戏的指导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分析和总结。

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角色游戏与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