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优秀老师帮你出谋划策——解决午睡难题

优秀幼儿故事 01-13

前段时间蛐蛐老师发表了一篇关于午睡话题的讨论,这个话题点出了老师心中的痛。全国各地的老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借助传递给更多的人。一起来看下,对于午睡大家都怎么说吧?

针对午睡老师的痛楚:

老师有话说:

1、我们就有一个不睡的,自己在教室跑着跑着头磕着桌子角了,还去了医院,这是我的伤痛,忘不了。

2、不午睡的孩子给家长说了,老师没有那么多精力又要照顾睡觉的孩子,又要管老不午睡的孩子,小班的孩子有个别孩子午睡是要陪伴的,一不留神不睡的孩子就会跑到教室里打闹,会出事情的,出了事情下午还要给家长解释。

3、家长不配合,其实孩子他一人静下来也会打瞌睡的,他自己也不敢睡,说妈妈交代过了,不让睡的,主要是他晚上精力很好,要十一二点才睡的。

孩子到底要不要睡午觉呢?

海燕老师:我觉得孩子一定要睡觉。但针对不睡觉的孩子不能以这种方式。

小白老师:我觉得一定要睡觉。

小蒋老师:对于这种实在不睡午觉的,老师可以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好好给他说,不能打扰其他孩子,反正中午老师也不睡,就把孩子带在身边也没事阿,高温罚站是不对的,再怎么说也是小孩,不和大人一样老师应该深思。

小编以为,无论支持哪种观点都无可厚非,每个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关爱孩子。最关键还是尊重孩子,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比如这种情况:

我们班刚开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姑娘。她直接不睡,她第一次来园的时候她就说,这不是我家的床,这被子也不是我家的,我不睡。她说只要她家的,但那张被子本来就是他们家自己买的。她说,反正我要爸爸妈妈和我睡,我不在这儿睡,就是不睡。然后她一直都没有睡。开学了一个星期还是没有睡,但是她不会去影响其他的小朋友。然后我们的保育老师就在她身边陪着她,轻轻地陪在她身边。静静地陪她玩手指游戏,抱在怀里慢慢地就睡着了。后来把她放去床上后,睡醒后就和老师打招呼“老师,下午好”,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感谢王梅老师提供的案例)

孩子其实很困,只是还不适应,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我们知道只要方法得当她是需要午睡的。而且良好的睡眠,会有助于缓解孩子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再如这种情况:

早上到园比较晚,睡眠时间比较长,到了中午睡觉时间,还精神饱满的到处蹦跶,极度的兴奋。这个时候老师让孩子进行午睡,我想多厉害的人可能也解决不了。因为此时孩子根本不想睡觉,他的生理告诉他,他还要玩,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保持安静不需午睡。

所以要想解决午睡这个难题,最关键的还是了解孩子,找对方法策略,和家长齐心协力的一起找解决的办法。

???惊喜在这,看来自各地的老师都给你支了哪些招,有代表性的:

钟老师:不睡觉的孩子,我睡到他旁边。

小梅老师:总的来说,小班是要注重常规培养。

小慧老师:我是在他们睡之前讲一个故事给他们听,我们讲完睡前故事,那么所有小朋友都必须躺下去,如果有人再吵我就会停止讲故事。

对于不睡觉的孩子怎么办?

小慧老师:我们班上学期有一位小男生,中午也是不午睡,我刚开始,采取的是和小朋友沟通,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安静的躺在床上不要发出影响到小朋友们休息的声音,另外一个就是闭上眼睛睡觉。

如果他还是吵闹,我采取的就会是隔离,但是我是在教师有其他老师在看午睡的情况下,把该幼儿带离教室,和他一起坐在教室门口的小椅子上,直到他和你说想进去,那么你就可以告诉他, 如果你要进去,那么你就应该做到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如果你违反了这个规则,那么,你将失去午睡的时间。

豆豆老师:以让那个最牛不肯睡觉的看其他睡觉的小朋友,让他有事做且知道管理其他小朋友首先管好自己不能闹,要让其他小朋友好好睡觉,他知道有责任会安静的,等其他小朋友睡觉了没人陪他就会安静了。

花花老师:孩子不愿意睡觉就让他家孩子自己拿本书上去看。我个人觉得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就行了,他躺在床上玩是可以的。

小宇老师:这个时候,给他赋予一个身份任务,这个办法还是很管用的。有的时候我们会实行寝室长轮班制[OK语录网 968oK.cOM]

不睡的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小杜老师:幼儿园里搞一个活动,让家长自愿报名来当一天老师,就是和老师配班,老师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这个活动效果非常好,家长们都体会了老师的辛苦。

梅梅老师:可以组织一次混龄活动。活动中会拍很多照片。参加的家长让他们每人洗一张照片,然后老师收集做自由墙在外展示,让没有参加的孩子和家长觉得很可惜,下次就会参加。 家长沟通工作就很简单了。

小蒋老师:孩子来园的时候多和他们交流,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朋友,平常多赞美下家长,可能是他换了发型,也或者是他细心的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头绳,这样让家长感觉你是一个细心的人,把孩子交给你自然是放心的。

小编觉得老师们的建议都非常的实用,大家不妨拿去试一试。回头看看老师们处理幼儿午睡的方法,都是用爱付出行动,用尊重的思想去制定策略。所以各位老师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产生不同的行为。遇到无法解决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时,不妨想想小编说的话,也许一切事情都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了。

本文特别感谢来自全国各地老师们的支持,因为有你们才让更多人获得接地气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老师受益。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发表大家的想法,传递幼师的声音。关注小编,有什么问题可以私聊我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幼师们发愁的午睡问题,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地解决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午休习惯,必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的原则,需要班里的教师共同配合。在培养中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以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午休习惯。

01 午休前的准备

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建议不做剧烈运动,这样既能帮助孩子们稳定情绪,慢慢进入午睡状态,又有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恰当地组织幼儿餐后活动,例如:

(1)孩子们吃饭有快有慢,可以引导吃得快的幼儿进行睡前阅读,慢慢沉静下来的心理状态才是好的睡前准备状态。

(2)和孩子们一起散步。老师可以在睡前带领大部分幼儿进行自由地观察散步,这也能预防有的孩子吃完就睡,容易积食。

02 保持卧室的安静

因为睡前组织了安静的活动,孩子的大脑皮层逐渐适于进入抑制状态,为了使卧室保持安静,可以有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

(1)播放音乐进入状态

利用午睡音乐给孩子们一个信号,让孩子们知道一旦听到午睡特有的音乐,那就意味着午睡开始了,这时候还没有睡觉的孩子们就需要放低声音,轻声轻语,不能够再大声喧哗了。

(2)自理能力培养

对于孩子来说,脱衣服也能被他们发现无限有趣的内容,每当这时总是免不了乱哄哄。这边,“老师,你帮我脱衣服好吗?”;“老师,我的被子打不开,你来帮我呀?”;那边,孩子们已经你嗑我绊地闹在了一起……

而这些常见的午睡常规纪律差,原因往往出自自理能力薄弱,安全意识的缺乏,所以我们必须在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安全教育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午睡常规的管理。

(3)午休五部曲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妨把午休要做的事情流程化,分步教给孩子们一一进行。

第一步:打开被子,然后将被子铺在床上;

第二步:脱下外衣,放在床上;

第三步:人站在床下或坐在床边将裤子鞋子脱掉,摆放整齐后上床;

第四步:将被子盖在腿上,然后坐在床上脱上衣,自理能力弱的幼儿请老师或小朋友帮忙;

第五步:完成以上事情后,幼儿钻进被窝睡觉。

目标明确了,行动也就一致了,特别要强调,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要提醒幼儿保持安静哦。

(4)适当表扬

在培养孩子学习脱衣服时,对能力强自己能脱衣服并能折叠好的幼儿,用点头、微笑加手势来表示做得真棒,使他们信心倍增;对能力弱,需要帮助的幼儿允许他们轻声对老师、同伴提出请求。

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要给他们充分的肯定与自信,这也是将好的开端,和能够继续下去的必备条件。

(5)提前示范

充分发挥小榜样的作用。在餐后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做得好的幼儿来进行睡前的操作示范,让其他幼儿学习、观摩整个午睡前的准备过程。孩子们可以轮流来,你追我赶,也是共同进步的好方法啊。

对于叠衣服这个难题,大家不妨利用儿歌进行讲解:“关上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打开方式。

(6)营造环境

在幼儿入睡的时候不妨拉上窗帘,关上灯,帮助孩子掖掖被子,调整好睡姿……发出一切信号告诉他们,现在要静悄悄开始睡觉啦!

从健康长身体的角度而言,午休是一个养精蓄锐的过程,能保证下午更好的学习。午休不好的孩子下午会无精打采,听不好课,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没有午休,身心困乏,而造成脾气暴躁、难忍。

在幼儿园养成午休习惯甚至对于孩子们上小学、中学后都大有裨益。

从培养优质小公民角度而言,在孩子们的未来,午休或许还是一种公众行为,不午休的孩子会有意无意的打扰到集体午休的孩子们,所以看似小小的午休,对孩子建立遵从公共秩序和规则的意识也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午休间养成的“不打扰别人”的美德与教养会潜移默化地迁移到类似的场合,例如乘坐飞机、火车时的休息时间,例如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不打扰别人等。

坚持就是胜利,从小培养、从小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相信在未来成长岁月中,无论走到哪里,因为习惯使然,他都会成为文明、优雅的优质公民的。

六大策略解决英语阅读困难问题!


英语阅读困难是孩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呢?特整理本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遇到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会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我们在读小说和查字典时,用的就是不同的阅读策略。读小说时重点放在理解主要情节和事件上,而查字典时,我们只是搜索目标而忽略其他的文字。

根据文章的文体和我们的阅读目的,我们会运用到以下的阅读策略

- 确定主题(identify the topic)

读者们一般通过我们之前提到的“一般认知”来判断文章的主题。比如,当读到“I Was a Size 18 but now I'm a Size 6”这个标题,我们就知道了这是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

- 预测与猜测(predict and guess)

通常确定了主题后,我们会预测或猜测文章的内容。比如,当读了“Tsunami Hits Indonesia”这个标题后,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预测到,这篇文章里可能会谈到伤亡。

- 阅读大意(read for general understanding)

读者阅读时不需要为了理解每个词的意思而停下,也不需要分析理解文章中的所有细节含义。通常这种阅读是略读(skimming)的状态,眼球快速转动只抓取与主旨大意相关的信息且不停留。Skimming是很重要的阅读技能,是以后实现速读的有效手段。

- 阅读特定信息(read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与阅读大意相反,这个是在特定目的下寻找特定信息。如果你在火车站,想要确定你所乘列车的检票口,就需要在大屏幕上快速阅读来寻找。我们在过程中忽略一切无关信息,这种阅读叫做扫读(scanning),也是以后实现速读的有效手段。

- 阅读细节(read for details)

与阅读大意不同,阅读细节不注重整体主旨,更在意文中的具体内容。但是与阅读特定信息也不同,阅读细节(read for details)目的在于仔细阅读一段文字以了解所有信息。比如,阅读操作说明书,我们不想错过任何说明而导致安装失败或无法使用产品。

- 释义与推理(interpret or make inferences)

读者可以从字面上读到很多没有写进去的信息,这就是释义与推理。比如说,你看到一个牌子上写着“You are now in a non-smoking zone”,你就会知道应该把手里的香烟熄灭了。虽然它没有直接写着“把烟灭掉!”

因为我们可以调用一般认知,schema,以及自行脑补,很多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得到文字以外更多的内容,所以很多信息都没有直接写出来。因此,释义和推理变成了阅读中非常重要的策略。

老师教您一周解决计算问题


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对孩子来说,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般孩子掰手指计算有几大弊病:

一、 掰手指,孩子只是记住的一种计算程序,几年之后,还有可能掰手指,效率极低,影响心情。

二、 会加不会减。比如会7+8=15,你问孩子15-7=?,他可能又会重新计算。

三、 会加也会减了,却又不能变通。比如算( )-6=7,孩子又不知所措。

一般小学老师也不好解决。一年级上学期用半年时间学习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很多孩子还得掰手指。人教版还把二十以内的减法放到下学期。但一年级入学考试,却又要考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这可难为了家长。

如果家长有需要,我准备专为孩子开一个心算专题训练班,一周就可以解决孩子计算问题,年后就开寒假班,每天上一个半小时,周六日休息。思维馆的老生不用报心算专题训练班,春天就开始进行速算训练了。

课程安排:

第一课:整体感知:百以内的表数及基础算法。

第二课:算式变换:分就是合,加就是减。

第三课:进退位计算

第四课:心象运算

第五课:速算与巧算

第六课:速度训练

第七课:模拟幼升小计算测试。

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心算研究,开了近十年的心算课及思维训练课,拥有专利算具,算法还算先进。该心算方法接轨小教,没有口诀,不用做大量练习,游戏教学效率高还不枯燥,一旦学会,动作记忆,不会再忘。

专家支招帮孩子解决入园问题


幼儿园是孩子们一生重要的教育,所以家长们早早的就开始为宝宝们的“前途”打划,并且当宝宝们正式入园以后,家长们也是对于孩子的入园教育关心不止,可是面对幼儿园的三道难题我们又应该如何来解决呢?

面试准备好了吗?

虽然只是孩子入园前的小小面试,但对于紧张的家长来说,重视程度可不亚于孩子的中考高考。一方面是好不容易拿到的面试名额,家长恨不得亲自上阵替孩子面试;另一方面,年幼的孩子对于爸爸妈妈的焦急却全然不知,根本不知道配合,这可怎么办呢。

幼儿园的入园面试,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老师会问孩子什么问题?孩子到底需要学会哪些技能才能通过这人生的第一场面试呢?

教师观点:

入园前对孩子进行了解是必要的,但用“面试”的说法会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压力。其实所谓的“面试”过程,一般只需孩子和老师做一番简单的交流。

就近原则

一般幼儿园的招生参照“就近原则”,先照顾附近社区的小朋友。另外,面试当天并不进行体检,如果面试通过,入园前,家长还需带孩子到专门的妇幼保健医院体检,拿到合格报告后,才能正式入托。

日常交流不可少

老师和孩子交流的内容,一般是提一些问题。有时是围绕家庭成员、自己的喜好等;有时会要求孩子分辨物体的颜色、大小或形状;有时会给孩子一些玩具,如积木、洋娃娃,以观察他们的玩耍过程等。这些主要是测试孩子在智力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家长只要在平时跟孩子多交流,培养孩子一定的表达能力,在面试的时候孩子一般都能从容应答。如果仅靠最后关头“加班加点”,只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对面试并没有帮助。

培养孩子的胆量

对于一些比较腼腆的孩子来说,家长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胆量。可以多带孩子探访亲友,让孩子单独与亲友共处,以训练他们的应对技巧。平时要鼓励孩子大胆与别人进行交流,这样孩子无论是在面试的时候,还是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都能尽快适应。

我要不要送礼

孩子终于顺利入园了,这时家长终于松了口气。可一看日历,教师节到了。该不该给老师送些礼物呢,家长们心里各自嘀咕开了。

羊羊妈:女儿的老师对人很好,很和善有爱心,我想送礼不是为了拍老师马屁,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感谢,但不知送什么好。

强强爸:送吧,我觉得老师管那么多孩子,挺不容易的。孩子这几天还主动自己画了朵花,说是送给老师的。

萱萱妈:人人都送不就等于没送嘛,我们啥也没送过,可孩子一直是老师最喜欢的。

玲玲爸:会送,如果别的家长都送,我不送,那岂不是让老师认为我“送不起”吗?怎么也得送,礼物太轻还不行。

教师观点:

换位思考

家长费尽心思送礼,主要有三个害怕:一怕不能充分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二怕人家送了自己不送而失礼;三怕老师没收到礼亏待孩子……一腔单向的热情,却没想到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其实老师面对家长送礼也很烦恼:谁说我们想收礼了呢?收了礼反而不自在。

更好的礼物

入园须知,其实孩子们的一张贺卡、一幅亲手画的画、一个拥抱、家长们对老师工作的尊重、理解和配合、多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孩子的问题多和老师商量,这些对于老师来说,是更好的礼物。

老师您偏心

现在,在幼儿园生活了一段时间,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生活似乎走上了正轨。这天,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家长高高兴兴地领着孩子入园来了,可几个活动下来,家长不高兴了,怎么几个活动我们家孩子都没参加表演,这老师也太偏心了!难道,是我们没送礼,所以老师不给我们家孩子表演的机会?

教师观点:

两种重视

在家长和在幼儿园教师的概念中,“老师的重视”有着不同的含义。家长往往把“露脸程度”和“老师重视度”划上等号,以孩子参加了几次表演来判断老师是否关心自己的孩子。而实际上,从教师的角度看,“老师的重视”其实是对孩子的及时关注和帮助。

细节更重要

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重视体现在许多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小细节上,如哪个孩子肚子痛、哪个孩子今天心情不好、哪个孩子还想添菜、哪个孩子不爱吃芹菜、谁的美工纸被撕破了、哪些孩子争玩具了等等。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其实就是由这样一个个的细节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孩子都是老师重视的对象。

幼儿园和家庭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从孩子一入园开始,家庭就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与老师既是合作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更是亲邻关系,就让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一个充满友谊和温暖的世界吧。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时候都是父母们想的太多了,即然将孩子们送入了幼儿园就要充分的相信老师,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相互配合,才能让宝宝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