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教育孩子要用对方法

教育孩子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09-18

我也是个家长,别其他人一样,对孩子的教育很头疼,没什么别的特别的地方。教好孩子是所有家长的希望,都希望孩子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下面我就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和家长老师交流一下。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的教育活动很是关键,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礼仪礼貌,行为符合社会一般的道德规范。孩子以后就不会走错路,走偏路,也为家长以后的工作生活节省很多的精力。

首先说说孩子吃饭的问题。所有人都是吃自己想吃的,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不会控制自己,会乱吃零食,结果就是到吃饭时间吃不下饭,怎麽办?美国人的方法是每餐饭必须吃好才可以吃零食其他东西,如果期间孩子说吃饱了,也不必强喂,只需在吃下顿饭之前收起所有食物,让孩子知道不吃饭就会饥饿。饥饿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他们会牢牢记住不吃好饭的代价。采取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和家里的老人沟通下,不然老人心疼孩子,偷偷给东西吃,会让你前功尽弃的,呵呵!

其次就是文明礼貌,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往往在外边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就会记在心里,突然的某一天,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出现这种情况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家长,因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孩子很多。孩子获取知识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家长们先管好自己吧,只有自己注意文明礼貌,孩子们才会不受不良影响。当然,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孩子总会遇到一些不文明的言行,此时,家长要注意认真对待,及时指正不可敷衍,要让孩子们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文明道德观。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诚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总有孩子会说谎,也或者是把真实情况隐瞒起来。首先家长要和孩子讲明说谎的危害,认识到诚实是一种美德,诚实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说谎话的人是可耻的,不受欢迎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孩子们不懂问起来,家长碍于各种原因不能讲实话,这些都对培养孩子的诚实不利。家长们只有从我做起,尽量不要对孩子说谎,自己的孩子也就不会变成爱说谎的坏孩子。

最后,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有必要融入社会教育。社会也是一个大学堂,孩子们迟早会进入社会成为社会集体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尽量贴近生活,多参加社会生活,并注意对孩子的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孩子们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教会孩子乐观的方法


育儿观念:教会孩子乐观的方法

乐观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陪着孩子,或者因家庭的

一些琐事在家里吵架,从而导致孩子比较内向,产生偏激的想法。

在xx小学五年2班就有这样一名学生,一来学校就满脸委屈,只要有同学说她一句她不爱听的话,她马上

哭,说什么不公平。不仅如此,老师也发现她和平时不太一样,成绩一落千丈。当老师找她交谈时,她

表现出非常气愤的神情,说:“不公平,不公平,没有人对我好,她们都讨厌我……”在老师的因势利

导下,才发现原来她还有个妹妹,父母与外公外婆都非常喜欢她的妹妹,由于她的父母只带她来晋江务

工,相比之下,一回老家会比较疼爱她的妹妹。这或许给她的感觉便是:“父母不疼我了,外公外婆不

疼我了,谁都不爱我了。”谈到这里,老师马上想到:这个孩子此时的心情非常糟糕,应该让她往乐观

的方面去想。

老师与她的聊天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后来老师通过观察并与其家长交谈,让她的父母不要再像平时一样

对待她,让她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并一发现她的优点就及时表扬。

通过几次与她及家长面对面交谈,这孩子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悲观,成绩也进步了。这个事例,提醒我们

老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以下是几点教会孩子学会乐观的方法:

1、营造一个乐观而温馨的家庭环境

2、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3、要学会欣赏孩子

4、父母要保持乐观情绪

5、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6、不要对孩子“抑制”过严。

7、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8、不向孩子宣泄“垃圾情绪”

9、帮助孩子面对缺陷与挫折

10、不要总拿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比较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享受快乐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会有一个乐观的心态。

育儿观念: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育儿观念: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现在每个家庭里,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再加上“艺多不压身”的古训,于是现在的年轻父母就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学舞蹈、学英语、学绘画、学钢琴……生怕孩子比不过人家,输在起跑线上。

我班琳琳小朋友,三岁时,就认识几百个汉字,会说许多英语单词,现在刚满六岁,背唐诗、讲故事,那是小菜一碟,双休日,爸爸妈妈又给她报名参加了绘画班、钢琴班,谁见了都说“这孩子真聪明啊!”可老师却发现了一个问题:琳琳小朋友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差,见了长辈不知道问好;看见陌生人,就害怕的藏到家长后面;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戏时,又胆小又慢腾腾的。

孩子从小就和妈妈在家,不出去玩,只在家看图识字、学英语,学习几乎占去了孩子所有时间。大人剥夺了孩子与同伴游戏的权利,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与人交往上的心理障碍。

家长只注重了孩子的学习,并且在大家的赞扬声中愈演愈烈,大人博得了面子,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却忽视了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我们呼吁各位家长,一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对孩子进行“体、德、美、劳、智”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孩子恢复孩子的天性。

育儿观念:对待孩子要赏罚分明


育儿观念:对待孩子要赏罚分明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感到最高兴的事什么?那莫过于得到老师奖赏的“小红花”了,因为那说明自己某方面表现很棒,还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哦!这不,一上午,陈尹嘉小朋友就因为回答问题正确,积极参与表演活动等,一举拿下了三枚小红花,那个开心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了午餐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在很香地吃着,而我却发现陈尹嘉小朋友吃饭时显得那么的漫不经心,有一口没一口在那捱时间。看到这,我催促了几次,再过来看看,也没见到多少进展。看到他额头上的三个小红花,决定利用这个来刺激一下他!于是我就说:“陈尹嘉,如果你午饭吃不完的话,老师要收回一个小红花,作为你剩饭的惩罚!”这一招果然有效!我刚说完,只见陈尹嘉小朋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碗饭就被他“消灭”了。吃完后,他把碗朝着我扬了扬,我立刻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或许他为了再次向我证明他的实力,又去打了一碗汤喝掉了。

孩子表现棒是需要表扬的,但是,当他们“不棒”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对待呢?一般来说都是指责,说教,批评,甚至还有体罚的过激行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或不科学的方法。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对待孩子也要做到赏罚分明!而我们很多的家长或老师都是重于表扬轻于惩罚,以至于有的孩子只能吃表扬不能吃批评,我的这种把惩罚从表扬中扣除的方法,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犯了错就由好的行为相抵消,这样会让他更珍惜已经得到的荣誉,而避免犯错后重新失去它。我想,在家庭教育里也一样,好的行为可以有物质上的奖励,但要告诉孩子,要想保住得到的奖励或是再次获得某种奖励,那是一定不要犯错误的。

赏罚分明,就是在孩子面前展示了教育者的一种态度,一种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样,孩子的行为就一定会有自律地良性发展了。

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


是否只有“坏”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触中我们发现,一些“好”孩子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袒露出来,他们不想因此破坏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他们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两面派,表面上乐观快乐,内心深处却悲观孤独。

然而,上述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了。有很多高学历的父母,总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一个高中生曾在来信中说道:父亲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小家庭就给了她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她转入一所新的重点高中后,因为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家庭给她的压力,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惧达到了极点,最后她想到了自杀……幸运的是,这个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一直认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图报。

天下哪有生来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师,更需要好的父母!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个父母重视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陶言)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