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捕捉孩子的创新火花

12-19

毋庸置疑,作为一位刚入职不就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激发创新,捕捉孩子的创新火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今天上午,在组织综合活动欢乐的国庆节时,许多孩子都把的欢乐场面和感受通过美术表现出来,当我走到佳音身边发现她画的尽是坦克车、大炮、战斗机等,我似乎有点不满意,心想这么欢乐、祥和的节日,你的画火药味怎么这么浓。但是我转念一想还是听听她有什么想法。于是我轻声地问她为什么这样画,她兴奋地说:“老师,这是解放军叔叔开着坦克在庆祝国庆节;这是空军把战斗机的灯都开着把天空照亮了,他们也在庆祝国庆节;还有……”。听!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真的很庆幸刚才有耐心倾听佳音的想法,才没有伤到她的自尊心,同时也让自己倾听到其内心的语言。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切忌说“你怎么这么烦呢!”“你没看我正忙着吗,一边玩去!”“你真傻!”等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话语。当孩子提问题或与你谈话时应该放下手头的事情,做出注意倾听孩子说话的姿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兴趣。又如:《奇妙的绳子》创新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绳子随处玩,任意在手中摆动,一会儿变成摇摆的树枝、一会儿变成风吹的小树在晃动、一会儿变成小朋又在跳舞,一会儿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活动中,让幼儿在玩绳中探索积累,层层拨开层层发散,由一点向多点想象,采用层层递进的时间让幼儿层层创新层层发展,有体验到模仿到创新的结构动静结合,给予孩子充分想象、创造和自由表现的空间,充分错金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尝试绳子的多种玩法。幼儿的创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驱动,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自己最忠实的支持者。因此,教师应了解、认识、尊重幼儿,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以沟通的,是对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从而大胆地去创造,激发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更加自信、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萌发创造的激情,表现自己的感受。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小班教学随笔:捕捉孩子的创新火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前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类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

今天离园活动线条训练画梯形,范例看过简单讲解后,幼儿开始自主作画,巡视中大部分幼儿都根据老师刚才范例的步骤画着,当走到第二排时,眼睛一亮和范例完全不同,而且仅一副,我没去打扰,继续巡视,孩子们都很认真。

作品完成了,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时间了,我很期待那副特别的画,果然不仅我听的仔细,小朋友都认真的听着

,因为特别丰富所以要说的很多,能看出他是自信的、开心的。我在想如果我当时让他们必须画和范画一样的,必须只画梯形这个框架,又会怎样呢?

幼儿的创造力更多的受好奇心、经验积累等因素驱动,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支持者,因此,教师应了解、认识幼儿,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以沟通的,是对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从而大胆地去创造,激发孩子的闪光点,让其自信、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萌发创新意识,表现自我感受。

孩子们的创新


转变

新学期开始,班里有个孩子叫航航。他调皮好动,不到一星期家长们便纷纷找上门来,有的说航航拧了孩子的胳膊,有的说航航踩了孩子的脚,几乎全班小朋友的家长都来找过我。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航航也采取了各种教育措施,但效果不佳。

经过观察,我发现宏伟特别好动,根据他这一特点,我引导他把精力用在为班级为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做卫生小组长、生活小组长,他整天忙忙碌碌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航航有了很大的转变,乐意为小朋友做事情,也不那么调皮好动了。

从此,我始终坚持捕捉航航身上的发光点,并在小朋友面前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孩子们也渐渐接受了他,和他成了好朋友。

捉迷藏

上午放学时,于子杰告诉我他的小汽车不见了。我在教室里找了一下没找到,大概是被那个小朋友拿去了。

于是,我对全体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于子杰的小汽车不见了,它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看谁先找到小汽车。”

话音刚落,于玉很快的从自己的书包里找到了小汽车,并把它还给了于子杰。于子杰高兴的说:“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小汽车。”于玉红着脸说:“不客气。”

游戏结束了,我对小朋友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于子杰的汽车找到了,原来它藏到小朋友书包里去了。”

如果老师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起不到好的教育结果。

孩子们的创新

我们幼儿园带孩子户外活动后,带孩子去厕所,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都有老师带队领着孩子们去。来回途中,孩子们表现的很无聊,有的孩子在说话,有的边走边玩,有的打闹,秩序有点混乱。

今天,在上厕所的路上,静涵小朋友突然喊了一句:“小手甩起来,小脚抬起来。”其他的孩子也跟着喊起来,一边喊着一边甩着小手,抬起小脚,走的很神气。

回到教室后,我让孩子们发挥想像力,动脑筋想办法,怎样让枯燥的走路变得丰富起来?孩子们大胆发言。

孩子们想出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啊!我决定以后站队走路时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这样既维持了秩序,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创新的星星之火


创新,对于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词汇。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自然也不是新鲜事了。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一个个拥有极其强大的创新精神的孩子们,他们的原动力来自于对于生活的好奇,因为他们对于外界的未知,所以怀抱着最初的好奇心,去探索了解这个社会和自然。而这一切在一开始都是美妙的,像极了一幅天马行空的艺术画。但时间会改变这一切,成人的一些行为、我们不正确不合理引导方式,也许会抹杀他们想象的翅膀,使本该自由翱翔的雏鹰,被无情的禁锢在牢笼里,即便牢笼里,有安全和食物,但他们错过了飞翔的机会,今后再飞的时候,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甚至今后再也不会像当初那样自由自在的翱翔。

首先,我觉得是引导者(家长和老师),创新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任何一方。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对创新有很好的认识,如果引导者没有好的认知,孩子就接受不到好的引导,这样对孩子就是不负责。对于引导者,需要时刻学习,保持好的创新意识。因此,每次的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我都不提供成品和范画,只讲解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想象。如在泥工《兵马俑》的活动中,只给他们欣赏了现实中兵马俑的图片,让他们欣赏兵马俑的表情、神态和一些动作和兵器,然后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捏兵马俑。最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兵马俑形态各异,有些还捏了战马,让士兵坐在战马上,这都是孩子们自己想象创作出来的。

第二:创新环境。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同时,创造好的环境为他们实践自己的想法提供好的场所。不然,再好的想法,如果无法落地,就是虚构,假象。因此,我们每次都把孩子创作的作品悬挂在教室里,孩子们也都很高兴,也越来越愿意创作不同的东西来装饰我们的教室。

最后我只想说:每一次小的改变,都是创新的星星之火,而它是一定可以燎原的。

把握创新启蒙的机会


孩子们二岁半到三岁半进入幼儿园,要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三到四年,这正是幼儿脑细胞增值快、大脑皮层发育旺盛,创新思维发展迅速的时期。心理学研究证明:”三岁半到五岁的幼儿十分富于幻想,创造萌芽时有显现,表现出不受习惯约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期间孩子们的兴趣十分广泛,好奇心很强,思维定势少,求知欲望强烈。细心的教师和家长会发现这一年龄的幼儿常会喋喋不休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常使教师们应答不暇。

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质,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向往对任何实物都想探个究竟,玩具要拆开看看为什么会跑会叫会发光,小蝌蚪怎么与他们的妈妈大不一样!问题在于教师和家长如何保护这种好奇心,如何深化孩子们的这种潜能。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孩子科学思维的启蒙教育,努力研究激发创新灵感、培育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使孩子从小养成理性怀疑和探索的习惯。教育家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创新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随笔:创新带来的快乐


教育随笔:创新带来的快乐

折纸是孩子们喜欢的美术活动之一。折纸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手和脚以及脑部的协调能力,而且还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同时,在折纸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一些关于折纸的秘密,从而发展大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大班折纸活动《多彩纸粽》的教学活动中,当我出示美丽的粽子时,幼儿发出阵阵的赞叹声,同时我也听到几个幼儿说:“老师,我不会折”,为了鼓励幼儿,激发幼儿对折粽子的兴趣,我故意卖了一关子说,“老师,今天用新方法教你们新本领,你们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开动脑筋哦。”。望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想机会来了,我就出示活动前我把折粽子步骤拍成的PPT,幼儿瞪大双眼,当看到背景是餐桌布时,林优优就问:“老师,这是你家吗?”“是的,老师把折粽子的步骤拍成照片,你们也可以呀。”“真的吗?”“当然,只要你们会折的来,老师就为你们折粽子的步骤拍照,这样你也可以教弟弟、妹妹折粽子了”。这时,李承宇大声地说:“老师,你要第一个给我拍照。”接着,我出示折粽子第一步骤的PPT,幼儿就跟着折起来,在此过程,幼儿都很认真,生怕这步骤没折好,就到下一步骤。幼儿很快折出了三个“书签”。

最后的拼插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我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书签比喻成鱼,第一只鱼张大嘴巴,吃第二只鱼的一个角,第二只鱼吃第三只鱼的一个角,最后,第三只鱼吃第一只鱼的一个角。经过形象生动的提示,孩子很快就拼插出粽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次活动,给老师们一个启示和感悟:只有老师不断创新,幼儿也才能更快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本次活动我改变传统的折纸方式都是老师带领幼儿折纸,老师折一步,幼儿跟一步,在折的过程中幼儿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幼儿不仅没有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而且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探索精神的发挥。

为了让幼儿清楚的看到图示的每一个步骤,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折纸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大多数幼儿也改变了以前那种依赖老师的怠惰消极思想,认真的看图尝试起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并没有马上给他们正确的答案,利用更直观和更形象的图示积极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并让孩子们互相帮助了解来解决其中的困难,给孩子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孩子对折纸的兴致更加高涨。

捕捉孩子的兴趣


如果我有一对会飞的翅膀多好啊!在这样一种自发、积极的愿望后,我提供制作的材料,以满足幼儿美好的愿望。在活动一开始,我请幼儿说说自己有了翅膀会干什么?有孩子说:“要飞到宇宙中去看一看。”有孩子说:“我想到哪里去就能到哪里去了。”还有孩子说到:“姐姐在宁波上学,很想念姐姐,有了翅膀就能飞到宁波去看姐姐了。”孩子们说的不亦乐乎。于是我出示准备好的材料,给孩子们示范如何做一对美丽的翅膀,孩子们都非常激动,兴致特别高。等到他们动手时,各个都不含糊,虽然有个别男生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不过他们都主动要求再试一次,最后都成功了。通过相互帮助,孩子们把做好的翅膀粘在背上,他们一个个都把自己当成了小天使、小蝴蝶,开心都在走廊里飞来飞去,仿佛自己都成了有翅膀的精灵,体验着有翅膀带来的欢乐劲。

下午放学时,孩子们还过来让我把他们亲手制作的翅膀粘在身上,看来他们是真喜欢这对美丽的翅膀。这也让我感受到在教学活动中,捕捉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真情投入是很重要的。

探讨传统语言教育的继承和创新


-->

一、发现问题

在集体备课时,语言组教师提出目前语言教学活动质量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教师使用或参考的语言教材和教学活动设计良莠不齐;二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自己开发的课程或设计的教学活动不够完善。当前的语言教学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1 弱化了以发展幼儿语言为主的教育活动

教师们常常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整合”活动,弱化了以发展幼儿语言为主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主题活动“汽车”时,教师只是讲一个有关汽车的故事或念几首相关的儿歌,从整个主题活动来看,语言领域的内容、类型较少,忽略了幼儿期语言学习的任务。

2 弱化了语言教材对幼儿语言学习的示范性

主题活动中的语言教材多是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在现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及语言教材中选择或自己创作的。教师由于受自身文学创作水平的限制和对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掌握不到位,导致主题活动中语言教材常常缺乏典型性、示范性。

二、重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握幼儿语言教育的精神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把握幼儿语言教育的精神。我们主要从学习语言领域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入手,澄清基本概念,达成以下共识。

1 幼儿语言学习的全面性

《纲要》强调幼儿语言学习和运用的重要性。它指出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应树立幼儿语言学习的整体观,幼儿的语言学习内容犹如营养配餐要全面,不仅要有让幼儿学习表达自己想法的教育活动,还要有学习发音、语词和句子等的教育活动。因此,无论开展什么主题活动,在安排课程时应考虑到故事、诗歌、讲述、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交谈等各种语言教育活动类型,从不同角度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学习情境,有效帮助幼儿扩展语言经验。

2 幼儿语言教育的专门性

我们不能因为重视语言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而忽略了把语言作为学习对象的重要机会。幼儿园课程中应有足够的专门的语言学习活动。无论如何整合课程,每个主题活动中都要保有一定数量的以语言学习为主的活动。因此,不仅在安排学期课程计划时要考虑到幼儿语言学习的专门性和持续性,而且要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幼儿语言经验的积累。

三、聚焦故事教学的研讨

针对目前教师认为传统故事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存在冲突的问题,我们采取先学习接受,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和创新的研讨步骤。

1 初步研讨:从最基本的问题着手进行梳理,认识传统故事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其价值

(1)故事教学的模式要不要

我们首先理清楚故事教学的模式是什么,接着让教师按照此教学流程设计、实施教学活动,体验各教学环节对于幼儿学习语言的价值,而不是急于创新。如,教师讲第一遍故事时为什么只用清讲,不插入提问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就会引导大家分析是因为教学流程问题还是因为个人对作品的分析不到位。通过实践和研讨,教师们一致认为,故事教学基本流程需要继承,它“使不会教的教师会教,让会教的教师教得更好”,能提高教师开展故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同时,大家还认识到,在贯彻基本教学流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创新。例如,故事教学活动“小兔子找太阳”中,为了引导幼儿将已有的关于太阳的经验和故事中说的太阳的经验作比较,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有一位教师采用问题式:你们见过太阳吗?太阳是什么样的?在幼儿充分说出已有的对太阳的感受和认识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见过的太阳是红红的、像火炉一样的……故事里也说了太阳,它是什么样的呢?和你们说的是一样的吗?从而让幼儿产生了解和比较的期待,吸引幼儿倾听故事。另一位教师则在讲故事之前,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红红的、圆圆的、闪闪的、暖暖的太阳,让幼儿在观察中自然地重复练习故事中的语言:红红的、圆圆的、闪闪的、暖暖的太阳。虽然是同一个故事,同样的教学流程,但教师的设计可以个性化,以促进幼儿积极、自然地学习故事。

(2)传统的故事教材要不要

我们在梳理故事教材时,发现一些传统的教材非常经典,有助于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2年10月出版的《幼儿园教材,语言(教师用书)》中的故事教材非常优秀。如《金色的房子》《三只蝴蝶》《三只熊》等,不仅语言优美,且节奏明快,人物之间的对话很有韵味,读来琅琅上口。大家一致认为这些语言教材应当保留。

大家还认识到,在自主开发语言教材时,应以这些经典教材为范本,不仅要考虑与主题活动的相关性,也要根据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注意作品的文学性以及幼儿语言学习的丰富性。

教育随笔:音乐游戏活动的创新方式


音乐是一门很“难”的情感艺术,而游戏是儿童的本性活动,当我们把音乐有机的融入游戏中就构成了幼儿们喜欢的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它能让幼儿在自由愉快地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游戏的独特优势,我们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有效的组织音乐游戏活动。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都蕴含了其独特的思想感情,那孩子又怎能轻易的理解其中的韵味呢?因此,预设通过情境化的游戏氛围,让幼儿轻松自然的融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去。

情景再现,感受音乐气息。在聆听音乐之前,首先以春天的PPT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为幼儿聆听、赏析音乐埋下了伏笔。故事引入,理解音乐意境。在幼儿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接触之后,再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音乐。游戏穿插,诠释音乐内涵。通过故事的讲解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演绎了这首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游戏材料的适当投入是激发幼儿音乐情感和促进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适宜材料的使用,能吸引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可视材料的提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图谱、PPT、节奏卡等可视材料的引用可以使音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材料的投入。音乐游戏中适宜的游戏材料运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除了提供头饰、纱巾、面具等装饰材料,还要投入小锣、小鼓、小木琴等各种打击乐器。

每首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有的音乐节奏鲜明、有的音乐音色独特,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音乐风格,设计合适的音乐游戏,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听觉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声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游戏。主要包括声音配对、声音猜谜、声音辨别等声音游戏和听觉感受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某一音乐作品的角色,通过动作、手势等情节的表演来表现音乐。

喜欢《激发创新,捕捉孩子的创新火花》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创新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