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孩子乘车危险系数更高

09-02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爸爸带孩子乘车危险系数更高”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统计,在撞车事故中,未经约束的儿童受伤害的几率要高4倍以上。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因。但是,很多家长仍对儿童乘车安全问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儿童安全乘车行为上存在许多认识误区,也不知道不同年龄的婴幼儿该如何乘车,遑论对儿童乘车安全用品的了解。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在5月16日至5月18日期间,南方都市报联合“汽车之家”专门针对有12周岁以下孩子的车主展开了“儿童安全乘车行为”调查,共回收7922份有效调查样本。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近四成车主认为10岁以下的孩子可以使用成人安全带,这一危险行为仍广泛存在;车内吃喝及独自随意坐在座椅上是儿童乘车时最常发生的危险行为;男性车主带孩子乘车时危险系数更高。

对于这些危险行为莫抱侥幸心理

●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车内堆砌过多的装饰品

●孩子乘车时玩尖锐玩具

●让孩子在车内吃东西或喝水

●把孩子长时间留在车内

●孩子把身体探出车外

●让孩子坐副驾驶位

●将孩子随意放在后座

●让孩子绑成人安全带

●乘车时逗引孩子

●抱着幼童乘车

这些配置/用品也能保护孩子m.yjS21.CoM

儿童安全带:购买儿童安全座椅之前记得要先了解接口模式。

护盘:护盘能防止安全带对儿童脸部与颈部产生伤害。

儿童锁:儿童锁闭合后,后排车门只能从外面打开。

气囊锁闭装置:安全气囊弹出的爆发力过强,一击足以置儿童于死地。使用气囊锁闭装置可以关闭安全气囊,避免弹出气囊对儿童头部造成致命的冲击。

自动落锁:车速超过一定值时,车门会自动落锁。

车窗锁止:按下车门锁止键后,四个车窗就只能由驾驶员操控。

车窗防夹手:使用防夹手功能后,车窗玻璃在上升过程中遇到阻力会自动下降。

车载安全急救包:里面通常有清创消毒用品、止血创口敷料、辅助工具、应急工具等物件。

车载热奶器:将车载热奶器的电源插头直接插入汽车点烟器即可,七八分钟后就能把牛奶热好。

这些调查结果让人一声叹息

结语:专家建议,140cm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成人安全带,因为目前大多数汽车安全带完全是依据成年人的骨骼受力水平来设计和安装的,儿童由于高度不够,安全带肩带和儿童锁骨的位置不对应,车祸时会导致致命的腰部挤伤和脖子脸颊的压伤。

您有过哪些危害儿童乘车安全的危险行为?

结语:来自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及疏忽大意,是儿童乘车意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除儿童乘车时吃东西或饮水、孩子把身体探出车外这两项危险行为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外,其他项目均是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爸爸在携带孩子外出时,首先需要加倍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务必改变马虎大意的习惯。

您认为以下哪两项车辆配置对儿童(12岁以下)乘车安全有提升?

结语:国内儿童安全座椅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全国适龄儿童外出乘车时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不足一成。目前,国内公众对儿童安全座椅的高认知度与低使用率同时存在,提高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急需广大家长朋友加强认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一位爸爸带孩子的酸甜苦辣


如果问加拿大生活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很多人可能会说语言、饮食等等,但我可以告诉你说最大的不同是你请不起保姆了。有个保姆多好啊,几百元人民币任你使唤;小孩,甚至大人的吃喝拉撒全包了,你什么都不用管。万一请不到保姆,还有老人家,老人家平时觉得他们烦,没有老人家在身边的滋味你们就知道了。

上个月太太找到了工作,所以带小孩的事情就自然而然落在我身上了!

各位身边有保姆或者老人家的同志可能没有切身感受,以为带小孩就是周末带她出去玩玩,晚上讲个故事之类的那么轻松,其实一点都不轻松!每天早上从叫醒三岁的女儿开始。小孩子和大人一样,没有“睡觉睡到自然醒”自然是极不愉快!十天有八九天女儿起床都以哇哇大哭作为伴奏。好不容易帮她穿了衣服,洗了脸,就要到上午最困难的工作了-----喂牛奶!好像中国的小孩都不喜欢喝牛奶,一碗的牛奶每次就泯一小口,为了完成一碗的任务,连哄带骗,威逼利诱什么招都得用上!一边哄她吃早餐一边还要上网处理国内的事务。吃完早餐,一看上幼儿园够钟了,赶紧给她穿衣服鞋子,等你赶着要出门,她说我要“go pu pu”(拉屎)!,只好耐心等她拉完,拉完后给她擦屁股,哇,那屎臭得,奇臭无比!以前在国内,女儿两岁多,还没倒过一次屎,现在天天倒!

送完她上幼儿园之后,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下午两点则要去接她放学了。多数去幼儿园接她的时候,她都是玩得脏脏的,要给她洗手换衣服。不过她现在会自己洗手擦手了,省了不少事。

把她弄上车上的儿童座椅后,小家伙会小嘴说个不停,问这问哪,说着说着,后座没声音了,倒后镜一看,睡着了!真容易,每次上车都睡着。把车子开到家里的停车场后,只好把熟睡的她左手抱着,右手拿着她的衣服等一大堆东西,再腾出一个手来掏钥匙开停车场的门(咦,怎么变成三只手啦?),然后一步一步地挪上三楼,这时候通常我都是没吃饭,所以觉得睡着的她沉得不得了!等到了三楼自己的房间,累得直喘大气!

下午的工作比较简单,最多就是她睡醒后哭两下。小家伙都比较乖,下午一般会自己找玩具玩,例如让几个天线宝宝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自个和他们在自言自语,经常让你忍俊不禁。有时候饿了会叫你拿东西各她吃,小馋猫记性特别好,什么零时放在冰箱的哪个位置,放在哪个柜子,她都记得一清二楚,你根本不可能说“没有东西吃”来糊弄她。碰到天气好则带她出去户外玩。温哥华到处都是免费公园,是小孩的天堂,这点很不错。女儿多数对出去玩还是表现积极,偶尔也会发一些脾气。至于每个星期六的游泳课则最麻烦,哭声震天根本不愿意下水,让那些“外籍教练”在旁边不知所措,搞到我每次都是捱到半小时下课后落荒而逃!

到了晚上,救星——也就是妈妈终于回来了!于是将一部分政权隆重交接,我可以休息看一下上网处理事情了。通常都是妈妈帮她洗澡,有时也是我帮她洗。睡前喝一碗牛奶这个光荣的任务还是我来完成,依然要想尽千方百计让她喝完一碗牛奶!临睡前的刷牙通常都是惊天动地,女儿每次都是在泪流满面中完成刷牙的。

总之带小孩就是琐碎,要极有耐心。不过也多得没有保姆和老人家的帮忙,使我有很多的时间和小家伙一起,增进了父女的全面的交流。看着小家伙一天天进步,还有每天种种的可爱模样,真是说不尽的欢喜。最近她不仅表达能力突飞猛进,还会关心别人了。那天我拉肚子,我跟她说“爸爸不舒服”;到了下午,她走过来关切的问“爸爸舒服了吗”?让我又感动又惊喜:咦,她竟然会自己造句子表达意思了!

带孩子旅行的意义


带孩子旅行的意义旅行,就一定会有风险,有意外,会有舟车劳顿,会有吃不习惯的饭菜,会有等不到的班车,会有磕磕绊绊,会有生病和打针,同时,家长也会付出许多的辛苦和操劳,但是,旅行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事实上,道理不用多讲,我相信家长都会明白,但涉及到具体行动上,却有不少的家长很少付诸行动,至于原因嘛,我总结了一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觉得孩子记不住。一些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年纪太小,去过的地方完全的没有记忆,去了也是白去,不值得,就总是想等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再去。

2、觉得旅途会有危险。一些家长会觉得带这么小的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一定会有生活上的不习惯,饮食上的不习惯,对旅行地的不熟悉而带来的种种不便等。

3、觉得旅行会很辛苦。一些家长会觉得带着孩子去旅行,要带很多很多的东西,做很多很多的准备,而且,旅行的时候,孩子如果累了,还要抱着,根本就玩不好。

针对家长的这些想法,我也提出我自己的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去了白去”说法

这个想法在家长中最为普遍。可是,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最最核心的问题一样,这些都是父母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我们应该完全屏弃“有用论”,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有用的就应该坚持,没用的就要放弃吗?如果沿着有用论的这个思路,旅行则一定是没用的,旅行,既考不了级,也没有任何证书,考学时也加不了分,而且也不算特长,当然是没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费金钱和时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书本的知识,语言的能力,钢琴美术的技能,这些都是硬功夫,而性格、情操、眼界、视野等则是软实力。硬功夫和软实力合二为一,才能塑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正象一台电脑,硬件固然重要,但其核心竞争力是它的软件。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明白了此,你还会坚持“去了白去”的观点吗?

2、“危险”说法

带孩子去旅行,从熟悉的家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完全不熟悉的地方,生活上必然会遇到种种的麻烦和不便,或许,飞机的不准时会打乱旅行的既定节奏,或许,孩子会不习惯这里的气候,或许,孩子会不适应这里的饮食,或许,孩子会不适应旅行的节奏,再或许,孩子会生病,会去看医生等等。

但是,所有的这些就是旅行,这些危险,换个角度来看,就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几乎所有的家长在旅行归来后,都会发现孩子长大了,他们在充满着刺激和危险的旅行中,用他们自己稚嫩的双手摸索这个是,获得了他们自己和家长都想不到的知识,开拓了眼界,放宽了视野。

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3、“麻烦”说法

带着个小孩子去旅行,对于家长,尤其是对妈妈来说的确是一件很烦琐的烦心的事情,别的先不说,光是为他们准备行李,就足够愁上半天。大到各种衣物,小到奶粉,奶瓶,纸尿裤,一应俱权。再加上孩子小,体力跟不上,走累了还要抱。实在是光想想就很头疼。

但是,这些累,这些辛苦其实都是表面的现象,也并不是不可解决和不可避免的。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只要带好信用卡,还发愁买不到合适的东西吗?

再多想一步,孩子到了一个新鲜的环境中,会表现的格外的兴奋和好奇,他们会整天从早到晚的四处走走看看,他们的开心和笑容难道不是家长们最好的安慰吗?

最后,我想谈谈我自己带**去旅行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第一次离开北京,外出旅行是在他一岁三个月的时候,我们去了深圳过春节。那个时候,他还不太会走路,基本上一半的时间都要抱着。这次的旅行出乎意外的顺利和开心。自此,我们的旅行一发不可收拾,基本上每年我们都会找机会到处走走看看。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深圳和厦门,这两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城市以它们的干净、温暖吸引了我,成为了我和**的最爱。其次,我们还不停的去了山西、河南、内蒙、成都等等。

若是问我旅行累不累。我会回答很累。若是问我旅行开心吗?我会回答很开心。若是问我以后还会去旅行吗?我会回答那是当然,一定会的。

这就是我的全部答案。

几点小小的体会:

第一、选择机票的时候:通常,在购买飞机票的时候,如果可以,我通常会购买中午的票,这样,我们提前在机场吃过饭,一上飞机,**就可以好好的睡个觉,既可以让他好好休息,又避免了他在飞机上的打闹,一举两得。

第二、选择酒店的时候:通常,我会选择繁华地带的高档的酒店,带小孩子嘛,最主要的是干净、卫生,其他的倒是考虑的不那么的多。这样,如果真的是觉得累了或者天气不太好,大不了还可以在酒店游游泳,也省得在外面跑来跑去的。

第三、选择旅游地的时候:通常,我会选择南方的海滨城市,原因有二:一个原因是因为南方的气候好,环境比较干净,饮食也很丰富,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实在无法抗拒孩子对海滩和沙子的痴迷,让孩子尽情的玩玩沙子,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因此,家长一定要多带孩子出去旅行,绝对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兴趣带孩子学好英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都听说过,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管学习什么,兴趣永远是最重要的。学习外语也不例外,孩子有了兴趣,学习才见效率。

目前许多家长双休日为孩子报学习班的首选是英语学习班,于是孩子们纷纷加入到学英语的行列中,学习英语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孩子年龄越小,语言学习就越容易。家长让孩子从小学英语,其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许多家长不懂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强制孩子认字母背单词,结果是自己教得筋疲力尽、火冒三丈,孩子学得枯燥无味、没有感觉。特别是在家长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渐渐失去信心,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这种结果是最可怕的,因为它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殊不知“磨刀不误打柴功”,兴趣是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也曾说过“儿童就像饥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养料一样,天然渴望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而茁壮的成长,他们需要活动的认识,需要兴趣得到唤起和培植,他们要主动的发展自己”。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地去钻研学习,并使其以专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从事这一活动。幼儿对英语有了兴趣,便会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这便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所以进行英语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英语的兴趣是否被唤起。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幼儿期的儿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求。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新的认知点,家长更应考虑孩子情感上的需求,采用生动活泼、有趣味的形式来吸引他们。

孩子学习英语,重要的是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家长要有意识地把英语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家长在教孩子学英语时,要不断地变换形式,采用模仿小动物、敲榔头、敲门、开火车、击鼓传花、听故事、表演等来愉悦儿童学习的过程,使孩子学得兴趣盎然。

俗话说合则情生趣有,不合则情失趣无。教孩子学习英语对父母来说既是一种耐心的培养,更是智慧的挑战。

希望我们的宝宝学英语能越学越聪明,越学越高兴!

带孩子逛街有学问


每逢双休日、节假日,父母们总喜欢带着孩子外出买买东西或逛逛公园,一来可以解决家里的琐屑事情,二来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知识。但是父母们可知道带孩子外出也有不少的学问吗?如果运用得当,在大人收获东西孩子收获知识的同时,一家人还能收获一份难得的好心情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呢!

自从同事胖楠的宝贝儿子习惯了每天三四次的户外生活之后,胖楠对儿子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什么时候能带着小家伙逛逛街,我也顺便买买衣服呢?想法刚一出炉,即招来家人一番热议,虽然大家都肯定带孩子逛街有好处,但在具体细节上却有了分歧:奶奶说马路上空气质量不好、爷爷说会累着孩子要循序渐进……那带孩子逛街究竟有什么讲究呢,看看记者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几大要点吧!

一、选择合适的商场

商场是每位父母,特别是妈妈们都爱去的地方。父母若带孩子进商店,也应该有所选择。比如:多进一些书店、文具店。当孩子看到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乃至爷爷、奶奶们在那里认真精选着自己心爱的书藉时,孩子会无形之中感受到知识给人们带来的无穷力量,同时也会培养幼儿从小爱学习、爱文化的美德。

二、介绍知识不能忘

父母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可一边游玩,一边给孩子讲述景点的历史和典故,比如舜耕历山、李清照故居的介绍等,这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也增进了孩子从小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注意培养观察力

父母在上街前一定要讲清楚今天带他去什么地方,要求他把见到的某些事物记下来。如:你在道路两旁见到了哪些建筑物,汽车如何在道路上行驶,在公园里看见了什么景区,最让你开心的是什么地方等等。因为这样既可提示孩子外出游玩时要留心观察,提高社会观察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只是家长要记住回来后及时询问孩子,否则效果不佳哦!

四、教给孩子理财常识

一般的幼儿可能并没有自己的零花钱可以支配,但这并不表明孩子不需要知道理财知识。所以当父母带孩子进入商场时,也应教给孩子合理地花钱。告诉孩子什么东西该买,什么东西不该买,为什么买这样的物品,不买那样的物品。总之,在花钱这方面,父母要不断地给孩子讲明道理,这样既培养孩子节约用钱的美德,同时又教会孩子合理地用钱。

五、培养社会公德

首先父母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一定要以身作则。如:坐车排队、与人打交道要用礼貌用语、扶老携幼、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其次,让孩子懂得哪些是良好的社会公德,哪些是不好的品质。比如有小朋友乱扔果皮,就要及时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所以父母首先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父亲带孩子会更聪明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专家研究后认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该怎样做,需要些什么条件,是比较明了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就显得无计划。

从教育内容来看,在知识的传播上,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风情民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是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在孩子参加有一些危险和复杂的事时,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

从教育方式上来看,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衔,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衔,看的不多,零食却吃的不少。

春季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孩子更是如此,春天,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是孩子强身健体、抵抗疾病的重要时期;春天,是长个儿的关键时刻,是走进大自然的最好时光,是孩子种植希望,放飞梦想的最佳时机。

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幼教专家提醒,孩子们该做的事很多呢。

【谈季节变化】

有幼儿园做过这样一个练习:让孩子们在画册中找出“春天开放的花”。许多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因为根本不知道哪些花开在春天,哪些花开在夏天,又如何辨认得出呢?

春天,让孩子到自然中去,通过观察季节的变化,来培养孩子的季节感,这不仅可丰富孩子对大自然周期性变化的知识,而且促使孩子将各种现象加以联系,由此认识到大自然变化的因果关系,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建议:

在春天,带孩子到户外收集并谈论和春天相关联的物品。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放放风筝,谈谈燕子、蚯蚓,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等等,让孩子们认识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帮助孩子认识季节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带孩子在不同的季节到同一个地方散步,观察那里发生的变化。可以每个月去一次,并拍下照片,如春天小草变绿了,柳树抽枝了,冰雪融化了;夏天万物生长茂盛等等。通过照片让孩子回忆以前这里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这样他们可以逐渐意识到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流逝。

【种些植物】

“这是什么花呀?”“那种花什么时候开呢?”孩子常常会饶有趣味地问这些问题。据幼儿教育专家测试,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植物,喜爱植物的孩子,大都富有好奇心,而好奇心,则是获取知识最宝贵的内在驱动力。

建议:

春天里,不妨在某个角落开辟一块土地,种点向日葵、西红柿等植物。播种时,先让孩子看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出芽、长叶后,引导孩子继续观察,给他讲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空气、水、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收集关于植物、花卉的儿歌、童谣、儿童歌曲,和孩子一起吟唱。

当然,孩子也会很乐意干些浇水、拔草的工作,让他们去干,还可以借机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学会初步的劳动技能。

【养只小动物】

当孩子喜欢上某种小动物,他会投入感情去照料它,悉心留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惯、生长变化,这本身就是在丰富孩子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体验到愉快劳动的同时,还会与小动物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有助于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使孩子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建议:

帮助孩子养些金鱼、蝌蚪、小鸡,让孩子亲眼看到小动物在自己的照料下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让他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惯、生长变化过程和饲养方法,并邀请孩子讲讲他的小动物。

孩子通常会非常乐意和你分享他的心得,纵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也会绘声绘色地说他的动物故事。

带孩子做客的教育契机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致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怎样轻松地带孩子出门


主持:杭州一位读者向大家讨教:“每次带女儿去银行、邮局、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办事,女儿总会不耐烦地吵闹,还爬到椅子上跳、跑去玩自动门,对我的斥责充耳不闻,甚至还跑到外面去……”

义乌读者韩萍也为此烦恼:“有了孩子我就怕出门,每次到市场、银行、公园等公共场所,儿子就开始奔跑追逐,让我疲于应付。结果是乘兴去败兴归,真想发誓再不带他出门。但一来放假时孩子没人管,二来书上说,多带孩子出门有利于孩子发展。我该怎样做,才能轻松愉快地带孩子出门?”

父母带孩子出门是常有的事。面对带孩子出门的烦恼,浙江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家长朋友,有许多经验与我们分享。

观点一:把外出当成了解社会和环境的课堂。

我喜欢带儿子出门办事,这是一个教育的机会,因为帮助孩子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丰富他们生活的经验,是父母的责任。为了避免好动的儿子不合作,我事先就让孩子知道我要去哪,去办什么事。以去银行为例,通常我一开口,好奇心极重的他就会问:银行是什么、在什么路、为什么要领钱、为什么要存钱……我的解释,不仅增强了他的社会观念、增加了词汇量,也让他对我要办的事有参与的感觉,而不是“陪大人办事真无聊”。到了银行,我会给他问题,让他找答案,如爸爸排队的柜台是几号、一号柜台在哪、谁为爸爸服务等等,培养观察力。现在,儿子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快熟悉所处的环境,如在这里办公的有11人、叔叔都打领带、阿姨穿蓝制服、警卫系皮带、有4人排队……我认为促进儿童社会化,让他们熟悉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办到的好方法。(5岁男孩父亲付承兴)

观点二:变“小跟班”为小帮手。

常带孩子外出能增长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父母的共识。可一边办事一边要兼顾孩子,确实是件头痛的事,几次经验后,我改变了做法与态度。在出门前,先让儿子认识到他不是妈妈的“小跟班”,而是可以帮助妈妈办事的小帮手。当儿子有了肩负重任的感觉时,就不会只顾着玩,而不听劝告了。例如在银行,我填表格时,就让儿子先排队等候;在邮局,我给他奶奶寄包裹,就请他在信上贴邮票再投入邮简内;同时不忘以赞赏的口吻鼓励他。路上或回家后,我顺便告诉他一些有关银行邮局的基本常识,若他还感兴趣,就和他一起看书找资料学习更多的知识。

孩子精力充沛,东跑西跳,大多是出于好奇,所以,何不将他们这种好奇心带入学习的领域,把您身边的“小麻烦”,变成您最好的助手。说不定你还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更独立也更有责任感了。(6岁男孩母亲邵红)

观点三:不能改变孩子,就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吧。

原先我和许多父母一样,通过和孩子“约法三章”再带他出门,可一出门大多数孩子就一副“将在外军令不受”的样子。分析原因,虽说通常3岁的孩子已懂得“谈条件”。但很多父母会和我一样,一着急就用“不乖就不带你回家”之类无法做到的条件来作约定或要挟孩子,结果因言而无信,而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先前的约定不见得能信守到底,昨天能做到,并不表示今天也能做到。后来,我采取主动的方式:第一,改变外出办事的时间,避开人流高峰;第二,估计办事时间会较长,给他选一本故事书、迷宫画或玩具,以备他不耐烦或无聊时用。他的基本要求(水、零食)也事先准备好,免得临时要不方便。小孩子的忍耐度低,饿了渴了都对大人会造成无谓的困扰。总之,不能改变孩子,就改变我们自己吧。(4岁男孩母亲程浩)

观点四:用社会公德和安全意识约束孩子。

大人办事,孩子的眼睛忙着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在门诊挂号大厅,当他的眼光停留在椅子上又叫又跳的小朋友时,我让他看椅子上的鞋印,他会说:“小朋友把椅子踩得很脏,都不能坐了。”在银行里,他看到差点被自动门夹住或被行人撞上的小朋友,我就问他:“这样是不是很危险?”当小朋友被人群挡住了视线,看不见妈妈大哭时,儿子说:“他真可怜,找不到妈妈了。”我趁机称赞他:

“你一直陪伴妈妈,没乱跑真乖。”

孩子好奇,难免好动,但如果为此不带他们出门,就不能让他们知道规矩,也没有机会去观察、去弄懂心中的疑惑,那他们又如何成长呢?我带儿子出门,特别注意培养他的公众意识,如让他懂得在公共场所喧哗或乱跑,不仅有危险,还会打扰别人的道理。在公园和游戏场所,不能乱扔东西,爱护花草和公共设施等。因为让孩子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首先要学习规则、共存知识。(4岁男孩母亲汪新昀)

观点五:做游戏,学规矩。

每次带女儿去银行办事,总见她跳上跳下,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她才4岁,在心理学上仍属“他律期”,仅以劝导方式难收其效,因此我想出两个方法,实施后女儿表现不凡,有如脱胎换骨一般。(l)排队游戏。要求她先帮我排队,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等,待她数完100或背完两首古诗后,再换我去排,依此类推。如此,女儿不但有帮了大人忙的成就感,也建立起基本的责任心。(2)事先选一两样玩具(或图书),如果她能乖乖坐在椅子上拼完简易图或看完图书,办妥事情后,便带她去买样小礼物表示嘉奖。如表现不佳,则罚她当天不准再玩喜欢的玩具。如此,女儿有了良好的表现。其实小孩对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没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只有成人引导对待得法不得法之别,我的观点,供大家做参考。(4岁女孩父亲中珩)

观点六:明确的指示和规定,可为良好行为作保证。

4岁的儿子已经能接受明确的指示与规定,如“不可以图书馆乱跑,这是规定。”“路上要和妈妈牵手,这是规定。”等等。我喜欢带儿子出门办事,我认为这能让他见多识广。每次外出前,我会把前往的地点、性质、重要性以及他被允许的行动范围、音量等说明清楚,获得承诺后再出门。经验告诉我,孩子是重承诺的。因此,一旦越轨,我只要提醒一句:“刚才是怎么答应妈妈的?”就万事OK。利用外出机会,通过指示和规则,帮助孩子学习适当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的。(5岁男孩母亲郑玉莺)

父母自己带孩子有哪些优势?


据调查,目前我国平均约3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孩子年龄愈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率愈高。而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抚养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普遍。但在心理专家和育儿专家看来:父母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意义比人们想象的重要得多。如果能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培育,对孩子也是一种更持久的幸福。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个性心理发展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母亲与孩子近10个月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彼此心理上的无比亲密,“母子连心”,这是父亲和任何看护人都无法取代的。只有母亲能本能地觉察孩子的需要和面临的危险;只有母亲才能本能地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需要母亲不间断地关怀。而一岁半之后,父亲的作用又在于引导孩子独立探索外部世界,形成独立安全感。所以,不管你现在采用的是何种抚养方式,都应该更多地参与孩子的身心成长和教育。

生理发育——用新观念改造旧方法

由于祖父母某些育儿观念相对陈旧,科学性比较欠缺,单凭个别的,表面的经验出发,抚育上对孩子过于纵容,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健康习惯,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妈妈们则在抚育孩子上有较为科学的看法。

看下面的观念对比: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导致结果:孩子只有在抱着时才容易睡着。

奶奶:孩子睡前闹,给他块糖就好了。导致结果:孩子总要含着糖才能睡着,容易患龋齿。

矫正版: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抚养者可在身边陪伴。注意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让孩子自然入睡。

解决方案:父母尽可能参与育儿,以科学的育儿观念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工作实在很忙,可以让祖父母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并参加育儿培训。

个性培养——教他做一个“小大人”

祖父母对孩子偏向于依顺和纵容,不太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看下面的对话情境,你就能从中看到日常生活中隔代抚养和父母自己带孩子对孩子性格培养的明显不同。

隔代抚养情境1:

孩子(五岁):我要喝水!奶奶:好宝贝,杯子放得那么高,你自己拿不到,来,奶奶帮你倒上水,现在还太烫,我来吹一下再喝。你的手别碰杯子,奶奶喂你。结果:孩子依赖性强,处处都不想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

矫正版:妈妈(或爸爸):杯子放在柜子里,自己去取吧!嗯,开水要倒在凉杯里过一阵子再喝,真聪明,来,妈妈也口渴了,再给妈妈倒一杯水来。结果:孩子在妈妈的训练下,自己不但学会取杯子喝水,还能为妈妈倒水喝。这样就培养了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小事上自己做决定,还能为他人着想,避免自我中心。

解决方案:

父母适当地参与到对孩子的带养中,设置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情境可以设置为多个,如家庭情境、社会情境、人际互动情境等。在情境中充分接纳孩子,赞扬孩子,从侧面给他适当建议,帮助他纠正行为中的错误,不断提高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隔代抚养情境2:

孩子:姥姥,电视上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好奇怪呀!姥姥:别吵,姥姥要睡觉,你安静一些,自己看吧。后果:对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变得懒散,缺乏活力,缺乏交际。

矫正版:妈妈:那是宇宙飞船在太空飞行,是人类很神奇的创举。(妈妈继续给孩子讲关于太空探秘的知识,孩子被迷住了。)结果: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了他的活力和好奇心,交谈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培养。

解决方案:

父母注意不断给予孩子语言上、智力上的各种刺激,耐心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外部世界,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言语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新鲜刺激下的活力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而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依赖于不断地与外界接触,激发其兴趣,老人在给予孩子新鲜刺激,培养孩子认识事物、探究事物上的能力有限,还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应有的活力,不利于培养孩子开阔的胸怀和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长大的孩子,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

孩子是这个世界的小天使,每一对父母都有抚育他们的责任,除了在生活上的照顾外,有时候,心理上的育儿更加重要,这也关系到孩子日后基本心理素质的养成。父母适当参与带养孩子,是十分必要的。爸爸妈妈们,工作诚可贵,育儿价更高,尽可能抽出时间到孩子身边,陪伴孩子成长吧,这是我们能给他们的一生中最好的礼物。

安全感——连接亲子的心理脐带

孩子成长的早期环境直接影响到他成年后的感情关系和婚姻关系,决定了他与别人相处的安全感。如果他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那么在他日后与他人建立亲密和信赖关系方面就会出现障碍,比如与人的疏离感,亲密焦虑,缺乏信任等等。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第一本能反应就是寻找母亲的乳头,这是他与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紧密的、安全的联系。一岁半之前,孩子需要最大程度地和母亲相处,以建立母婴依恋安全感,如果这个时候,母亲不能照顾孩子,那么这种安全感将很难建立,孩子心里会充满对失去爱的恐惧,导致他产生这样的想法——连我的母亲都拒绝我、回避我,那么这整个世界都是不安全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爸爸带孩子乘车危险系数更高》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带孩子去幼儿园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