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妇联与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天津市54.8%的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52.3%的家长“亲自辅导孩子学习”,47.1%的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改错题”,40.7%的家长“为孩子整理学习用具”。
参与本次调查的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表示,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是,许多家长尽管为孩子付出很多,但由于不懂得教学规律,不了解学校 教学内容与方法,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所以导致一些孩子在学习上对父母过于依赖,或者对父母并不内行的“学习辅导”产生反感。
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和学校老师的“助教”,而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呵护和做人的教育这些做父母最基本的职责,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
专家认为,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应把工夫下在为孩子创造温馨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等方面,而不是代替老师传授书本知识,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
校内开学典礼 校外“家长聚会”
校内是庄重的开学典礼、校外是热闹的“家长聚会”,仅一道校门之隔,却上演着两种全然不同的景象。开学当日,在武昌区水果湖第二小学,记者看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8:30,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在外等候的家长则聚在一起聊天,谈论着各自的孩子。 “你孩子是一班的啊,我的也是呢。”“我那家伙特别闹,上幼儿园时我就把他送去练书法了,希望他变得安静点。”……无论是熟识的,还是陌生的,只要谈到孩子,这些家长们便有了共同的话题。
大手牵小手,一起进学校
保安处的玻璃门上,贴着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不少家长纷纷掏出笔和纸,“记下来,接送孩子也方便些唦。”一位婆婆对记者说道。略显肥胖的她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的最前面,把纸张铺在墙上,费力但认真地抄写着。
9:30,看到孩子们放学出来,心急的家长纷纷迎了上去,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家住水果湖附近的刘爹爹说,孙子刚上一年级,以前上幼儿园都是他接送。
“孩子太小了,不放心,刚开始肯定是要接送的,等长大了再慢慢让他独立。”
不仅是家长,校门口的车也来了个大聚会。校门口的马路两边,几十辆私家车排成了两条长长的“车龙”,中间过往的车辆都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行驶。另外,在学校的栏杆处,也并排停放着许多摩托车、电动车或自行车。
在洪山区武珞路小学,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情景。“大手牵小手,一起进学校”成为一年级学生的标志性写照,就连孩子已经开始上课了,家长们不愿离开,趴满了窗户口,堵塞了教室门。
孩子、家长里应外合老师唱起了“独角戏”
走廊上,有家长对着教室里的孩子招手,有家长拿着相机对孩子拍照。教室里的孩子都把目光转向了教室外的家长,有的还站了起来,老师好像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一样。
对此,该班班主任称,孩子刚进入小学,第一天开学,家长都希望清楚了解孩子的一切,这可以理解。但正常开学上课后,家长还这样的话就不好了,首先不利于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孩子的情绪出现不稳定,影响上课。
市教科院专家表示,这是幼小衔接阶段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幼小衔接”家长要比孩子先适应才行。首先家长心态特别要平和,不要太以孩子为中心。幼儿进入小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儿子能不能不进网吧了,为了玩游戏你一次次的学会了许诺和欺骗,游戏让你快乐让你满足,可是你的行为却让爸妈难以承受!孩子,我该拿什么戒掉你深深的网瘾?”这段充满无奈的文字,出自西安北郊一位父亲。他今年刚上四年级的儿子上网成瘾,为了能进网吧玩游戏,从撒谎到旷课,这一切都让他的父母伤透脑筋。为了让孩子戒掉进网吧玩游戏的“瘾”,作为父亲的于强又是买电脑又是找老师,甚至大闹网吧对孩子软硬兼施,可是这一切并没有让孩子从游戏的深渊里爬出来。伤心无奈的父亲只好上网发帖痛诉黑网吧以及请求网友帮帮自己的孩子。
家长和网吧争儿子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
这位上网发求救帖的父亲,让人不禁联想到前段时间西安另一位父亲,他为了提醒更多像他一样的家长,绘制了一张西安黑网吧地图,还有的家长为了戒掉孩子的网瘾,不惜将孩子的大头像做成告示,张贴在各大网吧,以此来“禁止他入内”。如此用心良苦的父母,相信我们周围还有不少。到底该如何解救那些沉迷在游戏中的孩子呢?
“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星期五下午四点刚过,于强向老板请了事假,便匆匆赶往儿子洋洋的学校接其放学。在去学校的路上,于强在心里已经想了千百回,今天早早去接儿子,好好带他玩,免得他又跑去网吧玩游戏了。事实上,对于儿子,于强心里充满了愧疚感。妻子在外地工作,一周只回家一次,而自己平时工作又忙,对于孩子的照顾确实很少,如此一来从一年前起洋洋便染上了网瘾。近段时间更是变本加厉,常常逃课去黑网吧上网。孩子的变化于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是洋洋玩游戏的情况并未好转,为此父子俩的关系也越来越僵。为了缓和父子关系更为了完全戒掉儿子的网瘾,于强下定决心多陪陪孩子。
到了学校门口,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家长接走,可是就没有看到儿子洋洋的身影,于强心里七上八下,连忙询问班主任王老师,没想到老师一句:“洋洋下午三点多说自己头晕就请假回家了!”让于强彻底傻了眼。“坏了,他又跑了!”心里又气又急的于强连忙往家附近赶。他把家附近城中村三个黑网吧找了个遍,也没看到洋洋的身影。于强气喘吁吁地一屁股坐在了网吧门口,愤恨的看着网吧门口一块写着禁止未成年入内的牌子,心里盘算到底洋洋去了哪里?于强喘口气后又继续找,一家家网吧挨个找可依然没有。
眼看天已经黑了,于强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他顾不上换衣服,全身瘫倒在沙发上,心里不住的埋怨道:“这孩子我真是管不了了!”时针一秒秒中过去了,晚上八点还不见孩子的踪影,于强再也坐不住了,只好又出门寻找。没想到刚下楼,就碰到一个熟悉的小身影。这时,于强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冲到孩子跟前,一把抓住洋洋就往家里拖,回到家关上门,洋洋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站在于强面前。正在气头上的他抡起巴掌就想打孩子,重重扬起的手掌突然停止在半空,洋洋见此阵势缩成一团蹲在地上,看着儿子的模样,于强只好放下手臂,他拉过洋洋并没有询问他去了哪里,他只自问了一句:“孩子,以后不去了行吗?爸到底要拿你该怎么办?”
“爸爸我再也不去玩游戏了”
“爸爸,你别生气了,我就是放学了去玩了会,我答应你再也不去网吧了好吗?”洋洋拉拉于强的衣袖诚恳的说道。“再也不去了”这样的许诺,于强这一年来已经听过无数次了,可事实上,被打被骂后洋洋照样会想着法的去网吧。
洋洋第一次进网吧应该是从一年前开始的,当时洋洋正上三年级,平时乖巧的洋洋有天晚上放学晚回来了一个小时,起初做父母的都以为孩子贪玩,也没多在意,直到后来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学习成绩也急速下降,为了搞清孩子的状况,于强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了一次,洋洋的回答躲躲闪闪只是说和同学在外面玩忘了回家的时间,于强觉得洋洋在撒谎,后来才从班主任口中得知,洋洋和班里好几个孩子每天都会去附近的小网吧上网打游戏,希望家长多注意些。
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强气得直哆嗦,从小到大这孩子没撒过谎,现在竟然为了游戏还撒谎,二话没说就抡起扫帚把洋洋狠揍了一顿,这一顿猛揍后,确实让洋洋安静了一段时间,每天准时回家、上学。看着孩子的变化,于强以为孩子真的改掉了玩游戏的坏习惯。没曾想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暴揍孩子一个月后,于强发现洋洋隔三差五就要零花钱,今天说要买文具明天说学校要买学习资料,于强也没多想,每次都有求必应,直到最近老师的一个电话才让于强彻底醒悟了过来。“洋洋的爸爸,你们孩子最近怎么一直说不舒服,还是带孩子去看看吧,不能老请假吧!”听完老师的电话,于强总算缓过神来,原来洋洋每天拿着零花钱一到下午就请假跑出去上网,到了放学点再回家。如此一来神不知鬼不觉,混过了老师和家长的法眼。
知道事情真相后,于强劝自己这次一定要稳住,不能生气不能动手,等孩子回家好好谈谈。下午五点洋洋准时回到家,于强强忍着怒气问孩子:“一连请了几个下午的假不去上学,到底去了哪?”洋洋知道大事不妙,低着头不说话。于强见状,气恼的告诉洋洋除了早餐费用外,以后不会多给零花钱。并警告儿子以后如果要是再去网吧玩游戏,就彻底别回家了!并让洋洋写下保证书。
“谁让小孩进网吧的”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零花钱也断了还写了保证书,可是于强心里明白,要想彻底断了孩子进网吧玩游戏的瘾必须找到病根。既然孩子喜欢玩游戏,那么我让他用家里的电脑每天玩上一小时,可是这样的计划并没有得到洋洋的认可。他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在家里玩游戏沟通不方便。”
在家里玩游戏的计划失败后,于强只好每天想办法和洋洋的班主任随时沟通,监督孩子的一举一动,一到放学的时间,于强都会提前去接孩子。虽然这种紧盯术挺有效果,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孩子能够好好成长,于强和妻子商量了一番,让妻子从外地回来照顾儿子几年再说。
自从3月份妻子回到西安后,洋洋的确比以前懂事了许多。于强总算可以踏踏实实工作了。可是好景不长,一天下午于强正在上班,妻子急促的电话便来了:“老于,你快回来吧!洋洋下午又逃课不知道跑哪去了!”于强一听,脑子轰的一声好像要炸了,他气鼓鼓直奔学校和家附近的几个小网吧,终于在一家网吧的角落里,找到了正玩得起劲的洋洋,看着儿子玩得兴奋劲、电脑桌上摆放着没吃完的泡面。于强气一把把洋洋从座位上拎了起来,“走,回家!”走到门口,于强怒气冲天的对着网吧的老板一顿质问:“你们心也太黑了吧,孩子的钱也赚。不是写着禁止未成年入内吗?是谁让小孩进来的!我要告你们!”看着面前气呼呼的于强,网吧的老板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打开门做生意,没理由不让人进来玩,你要告随便告!”
网吧老板轻飘飘的一句“随便告”彻底激怒了于强,他拨打了110,最终那家黑网吧也被关了门,可是没几天人家又悄悄地开张了。面对此,于强既无奈又心痛,孩子就毁在游戏上了吗?这一年来,于强软硬兼施各种方法都用遍了,可是儿子洋洋的网瘾依然没有消除,作为父母很是难过和自责。如果今年孩子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话,于强告诉记者他准备带孩子去专门戒网瘾的学校看看,兴许那里可以彻底让孩子回归正途。
专家支招“要救孩子首先得问责父母”
于强上网发求救帖,希望网友能够支招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该帖被无数网友转发和回复。有网友支招:“完全可以买两台电脑,每天他放学后,督促他完成作业后,然后和他一起玩一到两个小时游戏。这样父子关系又能得到改善又能让他玩得尽兴,估计如此就不会再进网吧!”也有网友希望“家长不应该孩子一出现问题就大骂黑网吧的不是,还是应该想想自己平时对孩子的关心到底够不够?所以要救孩子首先得问责父母”。
目前,我国“网瘾少年”已达到400万人,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困绕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教育专家介绍分析,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太多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无法解决,只好沉迷网络,以逃避现实,并从网络中获得成就感。
家长和网吧争儿子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
著名素质教育家、“中国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曾表示,中国的孩子可能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人了。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使孩子压力过重,感到很累、很辛苦、感受不到快乐。在网游世界,他们主宰一切,自由放松。如此“天壤之别”的两个“世界”让孩子本能地躲避现实,因此他们一旦在网络世界寻找到了快乐,马上就会沉迷于网游当中。专家强调,网瘾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习惯,是一种认识问题。在了解了中国孩子的网瘾成因后,要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根本的途径就是温暖的亲情。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听似简单,但实际上,这正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戒瘾方法。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并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其次,导致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原因就是应试教育,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学校要尽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活生生的实际快乐和幸福。
家长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精神供氧者,将“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习惯”六大精神软件,植入孩子的生命中。
近日,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将这个秘诀透露给郑州300多位学生家长。
做个好家长需要技巧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时让我独自迈出一步。”“如果您能用您的爱感受我的人生,而不破坏我自由呼吸的空间”、“如果您能理解,我观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董进宇博士深情演绎马迪·金《如果您能记住》,从一个孩子的角度道出对父母的深切期盼,令现场不少父母眼角湿润,悔恨愧疚。
一位母亲说,过去责骂孩子,恨铁不成钢,孩子看到自己就躲闪,母子关系很僵。董博士的一句话点醒自己,“爱,毫无疑问,还要讲究一个表达方式。”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家长是用责骂将他推出去还是用爱和责任将他拉回来,需细斟酌,讲技巧。
董博士指出,面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推一把还是拉一把考验的是做家长的实力,包括教育、人际关系、心理学等方方面面的储备。
家长要成为孩子“精神供氧者”
董博士认为,当家长最需要技巧却普遍缺乏训练,教育孩子是个长期活儿,人人都渴望立竿见影。
很多家长非常重视教育,逼孩子考重点上名校,却忽视了自己在孩子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董博士指出,真正的好家长,一定要扮演好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六个角色。
除了供孩子吃喝拉撒,还要成为孩子的拉拉队队长,人生教练,生命导师,知心朋友,最重要的是,成为孩子的精神供氧者。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育方法和优秀的家长,家长首先要让自己成长为一棵大树,才能给孩子遮阴蔽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给予他爱,陪伴,确认,鼓励和表扬,一句话,孩子的心智、人格成长都需要心灵的养料,这些都需要父母来供应。
在“塑造子女成功未来”的讲座上,董博士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到场的300多名家长,让家长学习,做孩子精神的供氧者。
我虽然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问题上教师这个职业对我帮助也不是很大,因为我用来对付学生的那一套不一定会适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为我不是学前班的专业老师,所以我要在这里想广大的学生家长说一句话:知识传授的任务教给她们的老师,我们要做的事是鼓励、支持、监督,还有给他们爱。
一般的家长会认为,有时候学校里教的不够,或者自己的孩子成绩比别人差,自己要帮他一把。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传授是不是符合老师的传授思路,你的传授是不是能够被孩子承受,你的传授的知识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一味的追求孩子的知识积累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因为孩子的知识积累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没有其它方面的成长只有孩子知识积累的快速增长无疑会快速消耗孩子的学习潜力,原有的天才就可能被你扼杀在摇篮里。因此,我一般不会直接介入孩子的学习,直接去代替老师的传授,哪怕你是一个名师也是不恰当的。
家长虽然不需要去充当专业教师的角色,但是家长作为孩子的父母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做出巨大的贡献。首先去鼓励孩子的学习和运动,当孩子想做一件事情时,不要因为有危险直接否决掉它,因为孩子并不会懂得你为什么不让她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有很大的逆反心里,你对孩子的帮助就会失去作用,甚至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孩子也会拒绝你的帮助。在这个时候,我往往会很耐心,让孩子感受到危险,再跟她说怎么样去避免危险,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不可能一辈子在孩子身边,你的责任是鼓励孩子学会独立,而不是干扰阻碍孩子的独立。孩子上学前班了,可能孩子在学校里学习需要的东西特别多,有的家长可能不是很在意,其实这些东西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你一次马虎的准备可能就会让孩子失去一次学习的机会。因此,一般学校里孩子需要什么东西我会尽量去准备,有时候还会让孩子参与到这个准备的工作中来,让孩子去感受这些东西,因为感受也是幼儿阶段的一种学习方式。
还有家长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是监督,监督孩子的习惯养成,这个需要家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耐心,因为孩子不是成年人,她不知道对错,她有的只有喜欢和不喜欢。因此,家长需要在她的日常活动引导孩子玩,而不是一味的禁止孩子玩耍。只有适当的引导孩子,才能有效的监督孩子,让孩子不至于养成不良习惯。当孩子有不良习惯的苗头时,不能直接封杀,那样会让孩子更加对这件事感兴趣,甚至会加速不良习惯的养成。我一般会用一些好玩的活动吸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快乐来扼杀这种不良苗头,等孩子不感兴趣的时候才用一些事实让她明白这种不良习惯的坏处。
其实
,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也不是很多,我只是抱着爱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过的快乐一些。但是也不过度宠孩子,只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出现偏差,至于知识的积累是孩子的天赋和自身决定的,你的帮助是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据《文汇报》报道: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上了学我就长大了”的观念。孩子上幼儿园时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进小学后,不去上学就会耽误功课。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把上学当成一个转折点,从此不能任性而为了。家长应利用孩子对上学充满渴望的心情,经常给孩子提一些要求,对孩子的一些缺点进行纠正。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就是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如 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校园中儿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样,孩子不仅要收敛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还要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母不能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的观念,而应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这对他们学习兴趣、良好性格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给予辅导。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