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了解孩子反抗情绪产生的原因,才能正确处理孩子的这一反应。母亲这时不要压制孩子的反抗情绪,而应该设法引导孩子克服内心的反抗情绪,从而帮助孩子顺利通过反抗期。
当孩子长到六七岁时,常常会表现出一些反抗的情绪,让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时,总是加以拒绝,甚至还会和大人对着干。父母要知道,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这个年龄正处在一个心理反抗期。
如果仔细地观察一下反抗期孩子的言行,不难看出,孩子的反抗有两种情形,一是为反抗而反抗,一是无理反抗。这一时期的儿童,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开始掌握人生的基本知识,一有机会便跃跃欲试,什么都想干,如果妈妈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以孩子还小为由,横加指责,严厉禁止,当孩子要做的时候,父母往往抢先给做了,那么就会引起孩子的强烈不满。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增强,其内心世界也日益充实,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并强烈希望表现这些想法,但这些想法往往因为与成人世界的习惯发生矛盾而遭到否认。一些缺乏耐性的孩子为了发泄对成年人的不满,便以反抗的手段来对付。
了解孩子反抗情绪产生的原因,才能正确处理孩子的这一反应。母亲这时不要压制孩子的反抗情绪,而应该设法引导孩子克服内心的反抗情绪,从而帮助孩子顺利通过反抗期。
窝里横的宝宝,多半生活在爸妈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中,特别是隔代带养的宝宝,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些爸妈总怕自己的宝宝受别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许宝宝出门与同龄伙伴交往,或者吓唬宝宝说外面有坏人,会把小宝宝卖掉,宝宝自然就胆小害怕起来;在家里,为了让宝宝安心玩耍,爸妈千方百计顺着他,以宝宝为中心,这样就培养了宝宝称王称霸的习惯。
这样的宝宝一旦走出家门,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往往会搬出在家里的作风来指使别人,但小伙伴可不吃这一套,宝宝这时不但指挥不动别人,反而会遭到小伙伴们的拒绝。经过几次这样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宝宝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时间一长,当宝宝的不满情绪和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发泄时,突破口自然转向家庭中的“弱者”,以自己在家里更加地横行霸道来补偿,达到心理上暂时的“平衡”。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当给宝宝越多的时候,宝宝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妈溺爱宝宝,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方面,宝宝对爸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爸妈帮自己做。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宝宝会认为爸妈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爸妈就该为自己服务,甚至会下命令来指使妈妈。随着宝宝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直到爸妈无力支付的那一天。当要求不被满足时,宝宝甚至会对爸妈施加暴力,许多悲剧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由爸妈自己酿成的。
宝宝的心理分析
宝宝在外面感觉害怕,从心理学上说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窝里横的宝宝,缺乏与外界的碰撞,离开了窝以后,就不知所措了。当他处于陌生环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只会躲在爸妈身后,没有任何行为来保护自己。宝宝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爸妈身边,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这种宝宝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宝宝,于是宝宝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如此下去,宝宝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
改变宝宝有妙招
家庭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
爸妈过分溺爱宝宝,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宝宝为中心的家庭关系,导致宝宝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爸妈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宝宝要严爱相济,让宝宝在家庭中的地位成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重新制定家庭规则,而且每个人都要遵守。
教会宝宝懂礼貌,守规则
这两点在人际交往中是重要的两点,只有充分尊重别人的权利,你的权利才会被尊重。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生活才会井然有序。
停止对宝宝的过度保护
对于宝宝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求宝宝自己尝试去做,由于宝宝在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帮着做事情,所以,一开始时他还会说帮我做,这时不要再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应该对他说:自己试着做做看。在这种情况下,宝宝会渐渐地开始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起来。宝宝有一点成功,有一点努力,都应当及时地夸奖宝宝,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责备宝宝,责备会让她更不知所措。宝宝需要爸妈的引导。爸妈在这个阶段不要给宝宝设置过高的目标。一旦宝宝产生挫折感,就会产生失落感,产生自卑。
不比较
不要拿宝宝和别人家的宝宝进行比较。有些妈妈总是对宝宝抱怨:你真笨,这有什么可害怕的呀?你看看人家豆豆。等等,宝宝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点,努力补充自己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
创造交往机会
宝宝的勇气与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爸妈可以代替给予的,必须是宝宝自身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这是谁也给予不了的。爸妈要给宝宝创造交往的机会,主动地带宝宝到户外玩,让宝宝多接触同龄小朋友,让宝宝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学会谦和合作。宝宝在交往中发生的争吵,只要没有危险,爸妈最好不要干涉。遇事让宝宝自己动手去试试,以培养宝宝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减少依赖性。
爸妈要有耐心
要宝宝由胆怯变得勇敢大方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绝对不仅仅是只想办法让他变得不胆怯,而是要从本质上提升宝宝的自我力量。在这一点一点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宝宝会逐渐产生这样的自信:我能行!
只有爸妈放开保护的大手,宝宝才能敢!
【相关阅读】培养宝宝学规矩的最佳时期
宝宝的心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载体。周围的环境事物稍有变化,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果这一变化是令宝宝欣喜的事物,宝宝会马上被吸引过去;同样,一旦这些变化是令宝宝觉得难以接受的事物,宝宝就会以各种情绪变化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情绪表达,其实也反应了宝宝此时的心理状态:焦虑、厌恶、恐惧……
如何正确调整宝宝这时的心理变化,对于其日后的生活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生活中始终充满了各种变化。因此,当宝宝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千万别只是一味地简单让孩子去适应,还应适当帮助他们,慢慢适应这一变化。
环境变化1:父母出差
宝宝的症状:哭闹不止、任性不听话。宝宝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显得非常焦虑,以至于突然哭闹不止,任性不听话。在父母中的一人出差前,他们会变得不愿离开他们、不肯独睡、不愿上学,怕爸爸或妈妈一去不复返。
在爸爸或妈妈离开时则会出现焦虑、抑郁、悲伤、退缩等情况,有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这些都是由于儿童与亲人离别而引起的严重焦虑反应,一般在学龄前比较明显。
建议:首先应在出差前与孩子进行一次长谈取得他的理解。父母向宝宝说明,爸爸或妈妈出差只是由于工作需要,并不是代表不喜欢宝宝了,而且出差也并不表示去了就不回来了。
其次,父母出差后应保证每天给孩子打一通电话,表示自己非常想念他,期待早日回来。同时也可询问孩子今天发生的事情,拉近二人之间的距离。
对于宝宝在爸爸或妈妈出差期间的哭闹行为,另一位家长则要注意不要采取单一的冷处理,而是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一直哭闹,是否自己忽略了什么。
例如妈妈原本一直在宝宝睡觉前讲故事给他听,但现在妈妈出差了,就没人给他讲故事了,对此,爸爸要承担起讲故事的责任。此外,当家长出差回来后,要记得给孩子带礼物,表示爸爸或妈妈一直都在关心着宝宝。出差后带回的礼物,可以令孩子觉得爸爸或妈妈出差也是有惊喜的。
环境变化2:搬家、转学远离好友
宝宝的症状:情绪低落、话少不愿与人交流。宝宝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有时还会达到异常程度。他们会对新的环境和陌生人产生持续的或反复的害怕、紧张不安、回避和退缩行为。由于搬家、转学等原因,宝宝离开了他原本熟悉的环境和要好的伙伴,来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
那里的小朋友早已互相熟悉并一起玩耍,而宝宝自己则像个局外人一样,这在他心理上肯定会造成影响,直接反应便是不愿意上学、情绪低落,喜欢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想出去玩。
建议:父母应及时发现宝宝的心理变化。在孩子抵触情绪最强烈的时候,不要勉强宝宝,让他先尽情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以各种外界的能引起宝宝兴趣的事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慢慢引导他参加各种户外或集体活动。若宝宝出现胆怯心理,家长可陪同孩子一起参与玩耍,并将宝宝主动介绍给其他的孩子。
环境变化3:亲人生病
宝宝的症状:焦虑不安、恐惧、无故发脾气。当亲人生病时,宝宝通常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他们一方面因为担心亲人的病情而变得忧虑;另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也会生病而变得恐惧。
在幼儿的心理中,生病一直都是灾难的一种代名词,生病时要打针、吃药,不能出去玩,身体变得难受,这些都导致孩子对于生病有种潜意识里的抗拒。因此,有些家长带孩子去探望生病中的亲人时,孩子会突然哭闹不止,想要赶快离开这里。
建议:家长首先应向孩子保证,去探望病人并不代表自己也会得病,这可以先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其次,家长可以向孩子表示,如果你去看望病人,会使病人心情愉快,进而更快康复。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甚至对一些事情会发生的结果进行无限的扩大,从而变得非常恐惧胆小。这时,家长应对他授予正确的知识,消除其害怕心理。
环境变化4:亲人去世
宝宝表现:自闭、选择性缄默症,或攻击他人。当亲人去世时,有些宝宝在情绪方面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紧张、胆小、爱哭、粘人、焦虑、怕黑、不能独处、不合群、急躁、爱发脾气等。无疑,亲人的突然去世很容易对幼儿心理产生影响。
建议:首先要多给孩子一些保护,比如多接近他们,多抚摸他们,最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呆着,让孩子有安全感。其次是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生活丰富多彩,使他们没时间去琢磨那些悲伤的事。最后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复提起那些事,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如果孩子总是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家长就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通俗的话语给孩子一个适当的劝解。
(一)浴中闲聊
(二)水中追捕
在为宝宝洗澡时,指出他身上的各种构造,形容你在做的动作:“我现在在洗你的手,你的手指卷得好紧哦!松开你的手,让我洗洗你的手指!”
专家提醒,跟宝宝闲聊时注意不要用儿语,“松开你的手!”不要说“松开你的‘手手’”。因为做智能提升时,给宝宝的资讯就必须是完全正确的。“手手”是一个错误的资讯,所以就不要用。因为起初你跟宝宝在洗澡闲聊时,他不了解你在说什么,但不久他就会渐渐晓得“松开你的手”是什么意思。预备好一些水中玩具,也可以用一些用品代替如,乒乓球、小毛巾、塑胶吸管、空的瓶子等会浮的东西。先在浴缸放水(宝宝坐下时水高至腰际),用一手托住宝宝,使他在浴缸中坐稳。另一手拍拍玩具,引他注意:“你看空瓶子要浮到你那里去了!”捡起玩具,让它从空中掉入水里:“扑通!瓶子的声音好大!”在水中用手搅动,使玩具浮动:“赶快抓它!瓶子要跑掉了!”宝宝第一次做这智能提升活动时也许不会抓到水中浮动的小玩具,但多做了几次后,他就会用手去触摸浮到水中的玩具了。
(三)温凉浸水
(四)浮游自在
在浴缸中放两个小脸盆,一个装了温暖的水,一个装了凉爽的水,让宝宝把双手先浸入暖水,告诉他“这是温暖!”五秒之后,让他双手浸入凉爽的水,感觉差别,这个活动会提升宝宝的触觉智能。在浴缸中放满十五厘米深的水。让宝宝在你两手支撑中仰卧着,你可用一手托住他的脖子和肩膀,一手托住他的小屁股,慢慢把他放入浴缸,托着他前后浮游,告诉他:“你看,你浮在水中,就像一个游泳健将!”培养孩子的平衡智能,激发他对水上运动的喜爱。
(五)空中骑士
(六)浴后摩背
洗好了澡,用一条毛巾铺在桌上,另外一条毛巾把宝宝擦干,然后让宝宝在你面前仰卧,宝宝的脚靠近你,你用两手轻轻抓住他的双脚,为他做如倒骑童车的圆弧动作,做了六次之后,放开他的双手,轻轻放在两侧,往上举起高过他的头部,然后伸向两侧再放回身旁。此法不要超过一分钟,以防累坏宝宝。这活动的主要功用在提升宝宝的运动智能。洗澡后让宝宝趴在铺于软垫上的毛巾上面,你可以跪在宝宝身旁,两手并排放于宝宝的后颈部,慢慢左右移动,往下一直按摩到臀部,然后用同法再按摩上来到后颈部。有的宝宝受按摩时会怡然入睡,有的会精力充沛兴奋得手舞足蹈。此法对宝宝的触觉智能最有益处。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勇敢的品质,但有些孩子胆子却很小。比如有些孩子每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就往往会感到害怕,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鬼怪”等等。长期下来,这会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缺乏独立性,甚至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及性格病态的发生。
有些父母往往会在这种情况下训斥孩子,说孩子是“胆小鬼”,甚至给以处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胆小状况,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惧怕心理加重。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与成年人一样,关键的问题是成年人懂得如何去应付恐惧,而孩子们却还不知道。”因此,父母应细心观察,找出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消除恐惧,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品质。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不要强迫孩子否认令他们感到害怕的事物及掩盖他们的恐惧感。
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孩子感到你承认他们害怕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时候,他才会相信你对解除他的害怕所做的解释。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给孩子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如有的孩子害怕猫、狗等小动物,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这些动物的小故事,并告诉他们这些动物一般不会伤害人,但要学会与它相处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帮孩子增强安全感。
要注重父母的榜样力量。
孩子特别爱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因而,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极大,父母应该以自己无所畏惧的形象来影响孩子。另外,父母还应该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曾害怕过某些东西,但现在已经不再害怕它们了。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并不是世界唯一害怕这些事物的人。从你的身上他可以知道,这些事物并不那么可怕,是可以被征服的,恐惧的心理便会得到克服。
要按照孩子的方式消除他们的惧怕心理。
孩子们从小就从小人书和童话故事里知道了鬼怪的故事,因而惧怕鬼怪,这时给他们讲唯物论是无用的。有效的办法是对孩子说他是勇敢的孩子,当他在屋里时鬼怪是不敢跑进来的,或者说鬼怪怕好孩子等。这样,孩子便很容易接受你的话,并消除惧怕心理。
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
孩子们往往言行不一地掩盖他们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如一些孩子每当父母要外出时总是哭闹不止,不让父母出去,而实际上他是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因此,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有办法应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做到很多我们认为他们难以做到的事情。
总之,要培养出勇敢的孩子,父母们就要从自身做起,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正渐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敢的孩子!
相信《宝宝有些“怕黑”别逼他“勇敢”》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勇敢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